袁紹在官渡真的是失誤連連嗎?被誤讀的梟雄袁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古成王敗寇,「不以成敗論英雄」不過是一個華麗的口號,成王敗寇才是真理,對於袁紹這樣的失敗一方來說,後人在評判其行為和能力時很容易帶著先入為主式的偏見,包括史料里的各種敘述也常常出現不公正的地方。

實際上就軍事能力而言,袁紹可以說是比較優秀的,無論是與公孫瓚的連番交戰還是對付黑山黃巾,想與公孫瓚初次交鋒時, 公孫瓚來勢洶洶。

「冀州諸城無不望風響應」,形勢可以說是萬分危機,袁紹臨危不懼,知人善任用麴義,以弱勝強,大破公孫瓚的天下名騎「白馬義從」於界橋,接著又乘勝追擊,復敗公孫瓚於龍湊,潞北,打得公孫瓚退守易京。

最後滅公孫的易京之戰更堪稱經典,與曹操滅呂布的下邳之戰頗像,四面合圍,打得公孫瓚心驚膽戰,驚呼:「袁氏之攻,似若神鬼,鼓角鳴於地中,梯衝舞吾樓上。

日窮月蹴,無所聊賴。

」在以地道戰破之,使這個昔日威震天下的白馬將軍灰飛煙滅。

袁紹初得冀州之時,單單鄴中就有十多支黑山軍的部隊,一度裡應外合攻陷鄴城,袁紹部下要麼臉色大變,要麼放聲大哭,唯獨袁紹容貌自若,不改平時的風度,隨後袁紹大舉進剿黑山、黃巾軍,先發兵進入朝歌鹿腸山蒼岩穀穀口討伐於毒,圍攻五天,斬殺於毒及其部眾一萬多人。

接著,沿著鹿腸山向北進攻左髭丈八等,將他們全部剿滅。

又接連擊滅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於氐根等多支黑山、黃巾部隊,屠其屯壁,大肆殺戮,斬首數萬級。

常山之戰 以呂布為先鋒,與張燕、四營屠各、雁門烏桓展開大戰,使昔日縱橫黃河南北的黑山騎兵元氣大傷。

袁紹

史官有時候想醜化一個人不必歪曲史料,只要有選擇收入即可, 「紹後用豐謀,以平公孫瓚」,那麼袁紹是採用了田豐的哪些計謀滅公孫瓚的?似乎一條都沒記載,有收錄是全是袁紹不聽的,給出的感覺凡是田豐沮授的計策,袁紹一概不聽。

既然袁紹從來不聽田豐沮授的,為何這倆人還跟了袁紹十幾年,沮授被俘虜後還打算逃回去?擔心家屬被牽連?臧洪背叛袁紹,袁紹還想招降,張頜高覽反水,也沒見袁紹將他倆的家屬怎麼樣,難道他倆是光棍?

袁紹

甚至是官渡之戰的表現也不算差,糾正部分偏見的同時,再看看袁紹究竟輸在什麼地方。

袁紹的戰前部署、總體戰略都不錯。

冀,青,並三路出兵合圍,外聯劉辟、孫策、劉表,煽動曹操轄下郡縣叛亂。

可惜他遇上的是曹操,手下人才實在太多,袁譚青州軍被臧霸軍牽制,高幹并州軍被魏種軍擋住,郡縣叛亂也被李通等人平定,孫策意外身亡,劉表因張羨叛亂焦頭爛額,使袁紹這個戰略沒成功。

按《後漢書》記載,在官渡開戰前,田豐曾經勸袁紹派兵襲擊曹操後方,袁紹推說兒子生病而拒絕了,氣得田豐跺拐杖,很多人據此認為袁紹沒有聽取正確的意見,失去了戰機。

這可以說是很冤的事,劉備在徐州起事是建安五年正月的事,同月袁紹就讓陳琳寫了討曹檄文,二月進軍黎陽,並派先鋒顏良派兵進軍白馬。

考慮到當時的信息傳播速度以及動員大軍所用的時間,這個進度已經不能算慢了,因而不能說袁紹延誤了戰機。

而在《三國志·魏書十七》更是出現完全相反記載,「劉備以徐州叛,太祖東征之。

紹攻禁,禁堅守,紹不能拔。

」本意是想吹于禁戰功,但不也從側面說明曹操東征徐州期間,袁紹是有出兵。

而田豐讓袁紹襲擊曹操後方這一點只能說是一個很骨感的理想。

一直到官渡之戰結束,袁紹大軍也沒能深入曹操後方,無論白馬還是官渡都是難啃的骨頭,因此率大軍襲擊曹操後方根本不現實。

那麼派小股部隊呢?實際上官渡之戰期間袁紹分別派過韓旬和劉備去襲擊許都,當時主力在官渡的曹操委派曹仁率領別部擊敗了兩支人馬,因而襲擊曹操後方是一件難度很高的事,並非紙上談兵那麼簡單。

而且站在事後諸葛的角度來說,劉備在徐州敗得相當快,如果袁紹真的在正月就派人襲擊許都並且成功越過黃河和一堆軍事據點,那麼在許都外迎接他們的將會是曹操回師的主力部隊。

所以袁紹戰前不採納田豐意見的這則史料壓根就是站在袁紹對立面黑他的,並不具有操作價值。

除此之外,田豐沮授二人在戰前都對大軍南下和曹操決戰提出過反對意見。

二人提出的游擊騷擾戰術比起之前的襲擊後方在操作性上的確高了許多,但早打有早打的擔憂,晚打有晚打的擔憂。

站在袁紹的角度,曹操的擴張速度實在是有些驚人,建安二年時袁紹一封信就能讓曹操坐立難安,然而從建安三年起曹操卻宛如開掛一般,先是命裴茂率領關中諸將消滅了李傕,然後又親自帶兵滅掉了呂布,之後又派史渙、曹仁兼并張楊勢力,讓劉備南下截殺袁術,這一系列動作全都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完成了。

如果再給曹操兩三年,曹操是會像田豐沮授說的那樣變得勞師無功還是越來越強大甚至超過袁紹,誰都說不清楚。

官渡之戰形勢圖

而且就當時的局面來看,未必不是袁軍南下的好時機,曹操東邊有新攻下的徐州尚未完全掌控、南邊有虎視眈眈的孫策和一直敵對的劉表張繡,西邊的馬騰等人態度也不甚明朗。

雖然後來這群人都沒派上用場,但確實給曹操造成不小的壓力,不但分走了相當數量的士兵,還產生了一大堆內奸,等個兩三年曹操把自己的地盤都穩固住了又怎麼辦?如果按田豐沮授說的等待萬全的機會,那麼真正的機會反而很容易就錯過了,林彪曾說自己喜歡打七分勝算的仗,五分不夠,九分敵人就跑了。

所以袁紹的決斷和田豐沮授的建議哪邊更好只能見仁見智,不能說袁紹沒有採納這二人的建議加上最後打輸了,他們二人就一定是正確的。

還有很重要的兩點,其一是曹操在官渡之戰的過程中被打成了缺糧的狀態,這不就是田豐沮授所想要的局面嗎?真的玩兩三年游擊倒還不一定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其二是歷史上官渡之戰兩年後袁紹就病逝了,一味讓袁紹等下去,等到正式開戰時袁紹的身體條件能否支持他親自指揮大軍也不好說。

在進軍前,袁紹還搞了通操作,就是把沮授的職權一分為三,任沮授、郭圖、淳于瓊三人為監軍。

後人也多有批評郭圖嫉賢妒能,陷害同僚,袁紹外寬內忌,懷疑忠臣。

但客觀來講,這通操作完全是正常行為。

袁紹南下的軍隊數量有不同記載,最少的說法是五萬八千,最多的說法是十一萬,足以證明這是一支相當龐大的軍隊,只任命沮授一人為監軍本來就職權過大了,軍隊數量不及袁紹的蜀漢都任命了中、前、右三名監軍(理論上應該有左監軍和後監軍,但史書無載),為何袁紹設立三名監軍就成黑點了?魏蜀吳發展到比較大的規模時,無論監軍,或是護軍、都護、領軍、典軍、軍師這些職務,都不是專任一人,因為南征而分監軍為三人反而是袁紹軍配置更加合理的體現。

隨後在二月,白馬之戰的開打宣布官渡之戰正式開始,袁紹派顏良為先鋒時,沮授提出了不同意見。

沮授在這裡的建議是沒有問題的,後來的發展也證明了顏良確實難以獨當重任。

大概是吸取了經驗教訓,在進攻延津時袁紹沒有再單獨委派誰,而是派了文丑劉備二人一同前往,但結果沒什麼用,文丑也被砍了。

原因除了曹操及麾下眾人表現超神之外,也說明了袁紹在用人方面確實存在問題。

史書沒有記載劉備在延津之戰的表現,但可以推測戰敗的原因要麼是劉備也跟著浪了一把,要麼是劉備難以制約文丑。

無論原因為何,初戰就被斬了兩名先鋒透露出袁紹的用人不當。

但兩名先鋒的戰死阻止不了袁紹的軍勢,於是袁紹如期攻下了白馬和延津,並進一步向南進軍。

接下來發生的事在史書里就很有意思了,袁紹拿下延津是在四月,進軍原武是在七月,官渡對峙是八月開始的,戰役結束則是十月。

那麼中間有三四個月比官渡對峙和決戰還長的時間雙方在做什麼呢?

戰局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白馬離官渡只有大約七十公里的距離,而延津則更近。

所以究竟是曹操撤幾個月才撤了七十公里還是袁紹追幾個月只追了七十公里?很明顯,史料中隱去了很多內容,曹操並非是一下子就撤退到了官渡,而是憑藉黃河附近的諸多軍事據點和袁紹打了幾個月的攻防戰,最終這些據點紛紛被袁紹拔除,才把交戰前線推到了官渡。

如果曹操沒有抵抗的話,那麼袁紹軍這幾個月是跑去打魚曬網了?這中間發生了一個插曲,從開戰前就不斷提出異見的沮授見曹軍戰鬥力如此之強,在渡過黃河前再次提出分兵進攻官渡,大軍停駐延津的意見。

因為袁紹不聽從沮授的意見,於是沮授在渡河前說了些很不吉利的話,同時稱病,袁紹一氣之下心想既然病了那就好好去養,於是把沮授的部隊交給了郭圖。

接下來就是最精彩的官渡對峙部分。

在官渡城外對峙的一兩個月里,雙方鬥智鬥力,用盡策略。

曹操初戰不利,退入城內。

袁紹築高台對城內放箭,曹操發明霹靂車來應對。

袁紹又使出自己在冀中平原打公孫瓚時拿手的地道戰,結果河北的招式在河南失靈,被曹操攔下。

袁紹派人襲擊許都,曹操委派曹仁阻擊。

同時雙方還互抄對方的糧道,曹操這邊的運糧官任峻護糧得當,沒有被袁紹得逞,而袁紹方的韓猛就差了些,被史渙、徐晃成功燒毀糧草,徐晃還順手領悟了斷糧的特技。

但袁紹的糧草遠不止韓猛的那部分,而曹操的軍糧卻是見底了。

事實上曹操也確實有這個資本自誇,許攸從袁紹處叛逃,透露機密信息,這是絕境中留的曹操的一線生機。

曹操也不花什麼閒工夫去懷疑和確認信息真假,直接親自帶兵前往,等於把命交給許攸。

就這樣,曹操成功抓住了機會,改變了袁紹和自己的命運。

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毫不拖泥帶水,當天夜裡出發,第二天清晨就到達了烏巢,完全沒有留給袁紹改變布防的時間餘地。

曹操親自帶兵襲擊烏巢

在得知烏巢被襲後,袁紹手下有兩派意見,分別是重兵救烏巢和重兵攻官渡輕兵救烏巢,而袁紹選擇了後者。

很多人據此批評袁紹誤判形勢,低估烏巢重要性,沒有採用正確的意見。

這種說法起碼有兩處錯誤,首先,重兵救烏巢壓根就不是什么正確意見,認為正確的人只是聽信了張郃傳的一面之詞。

烏巢當時的戰況如下:「瓊等望見公兵少,出陳門外。

公急擊之,瓊退保營,遂攻之。

紹遣騎救瓊。

左右或言「賊騎稍近,請分兵拒之」。

公怒曰:「賊在背後,乃白!」士卒皆殊死戰,大破瓊等,皆斬之。

」由此可知,在袁紹的救兵在和烏巢的淳于瓊軍對曹操的五千人馬形成包夾前,烏巢守軍就已經戰敗了,救兵根本就沒有挽救烏巢的機會。

這時候救兵多與少又有何區別?同時,袁紹對烏巢也可以說相當重視,配備的守軍有萬餘,守將五人(官渡戰後曹操給獻帝的上疏中報告共斬將八人,烏巢守將就占了五席),其中主將淳于瓊在袁軍的地位是很高的,沒理由說這樣的人員配置還算不重視。

只能說用五千人馬迅速消滅萬餘守軍的曹操實力確實太強大。

袁紹在烏巢被襲後真正乾的最糟糕的一點是派反對攻打官渡的張郃率領重兵進攻官渡城,結果烏巢敗北後又攻城不下的張郃高覽害怕被責罰,就帶著袁紹的攻城部隊投靠了曹操。

當然,所謂張郃投降是因為郭圖進讒則是整個官渡之戰最扯蛋的一段史料描寫,不知郭圖向袁紹說:「郃快軍敗,出言不遜」的讒言,正在前線作戰張郃是如何得知?是在袁紹大營中的眼線給他打了手機嗎?故而考據學家姜宸英和盧弼認為不實,姜宸英評價到:「此必郃家傳,自文其丑,故與《武紀》《紹傳》互異。

」這件事對袁紹的打擊不比糧草被燒輕。

如果說烏巢被燒的結果是袁紹無力進攻,只能倉皇撤軍,那麼主力大將率領重兵投敵導致袁紹連撤軍都成了難題。

就這樣,袁紹連忙率領八百親信渡河逃往部將蔣義渠處,曹操軍大獲全勝。

曹操火燒烏巢

縱觀官渡之戰交戰過程可以看出,曹操方面抵抗頑強,且部隊戰鬥力很高,在局部戰場讓袁紹方面吃盡苦頭。

而袁紹方面雖然敗績不少,但並沒有傷及根本,加上袁紹親自帶領的主力大軍發揮穩定,在和曹操的正面交戰中占據著上風,因而袁紹方的戰略目標都被一一達成。

袁紹除了兵力,對曹操最大的優勢便是充足的糧草,這方面的優勢令曹操一度陷入絕境,此戰可以說天時是在袁紹一方的。

而袁紹軍的問題出現在哪呢?答案是人和。

官渡之戰中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袁紹手下將領不和,沮授和郭圖對立,許攸和審配不和,郭圖和張郃產生衝突,逢紀又和田豐有矛盾,這幾人的關係甚至緊張到因私廢公的程度。

袁紹作為君主不但無法擺平幾方勢力,讓他們像張遼樂進李典一樣合力為國盡忠,反而激化著各種矛盾,例如戰前讓田豐下獄,戰鬥中剝奪沮授兵權,這些都體現出袁紹缺乏作為君主的器量。

同時袁紹軍自組建以來就發生了數起和將領的對立事件,例如呂布夜逃、臧洪獨立、麴義被殺,這些事情除了反映出袁紹在馭下能力上的欠缺,也使得袁紹的文臣武將很多都對袁紹抱持著一種不信任感。

例如始終對交戰抱有悲觀態度的田豐沮授、家人被羈押後就叛逃的許攸、害怕受罰而反水的張郃高覽,這些人的態度和做法表現出他們對袁紹的為君之器存在很大懷疑。

袁紹

官渡之戰袁紹的慘敗屬於偶然中夾雜著必然,偶然居多。

事實上曹操自己也認為贏得僥倖,戰前各種看不起袁紹的言論不過是在給自己和部下打氣,「如前歲本初送公孫瓚頭來,孤自視忽然耳,而今克之。

此既天意,亦二三子之力。

」「及至袁紹據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於後。

幸而破紹,梟其二子。

」這才是曹操內心真實想法,當日公孫瓚的首級送到許都,曹操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下場。

最後說他內政,易中天當年在百家講壇曾說袁紹是紈絝子弟,不識民間疾苦。

可袁紹去世時。

冀州百姓奔走相告,如喪親人(在死後能令百姓痛哭流涕的漢末諸侯只有劉虞和袁紹而已);袁尚袁熙奔遼東,又有十萬戶人家跟了過去,百姓難道會為一個不識民間的紈絝子弟而哭。

而遷往苦寒之地嗎?可見袁紹在治理河北期間,對百姓還是比較寬厚,得百姓擁護的,這點是連曹操的謀士們都承認的事實,荀攸曾經說過:「紹以寬厚得眾心。

」郭嘉也曾說過:「袁紹有恩於民夷。

洪宇宙版袁紹

縱觀袁紹一生,有武功、雄心、有魄力、有眼光,堪稱際會風雲的英傑之士。

破黃巾、戰黑山、敗臧洪、滅公孫,足見其武功;敢率兵盡誅宦官,雖殺戮過重,足其膽略;諸侯伐董時,慨然擔任盟主,雖有始無終,足見其威望;「南據河,北阻燕代,兼狄戎之眾,向南以爭天下」雖比不上曹操的「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但也是一個不錯的戰略規劃;雖最終敗亡,但這也是他死後的事,而且以十餘年時間統一河北,成為全國最強大的諸侯,聚集大批人才誓死效忠足見其能力和魅力。

雖無法稱得上是蓋世英雄,但一時之傑是絕對算得上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官渡之戰:袁紹是如何把一手好牌一步步打爛的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是決定三國時期歷史形勢重要轉變的三場大戰。其中,官渡之戰決定了曹魏一統北方的基本局面,為魏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官渡之戰的參戰雙方分別是袁紹和曹操,在開戰前,袁紹相比曹...

袁曹官渡之戰袁紹為什麼大敗?

在今天河南省中牟縣東北五里靠近官渡水的地方,有一個小小的村莊,叫官渡橋村。這裡就是1700年前,袁曹官渡之戰的占戰場遺址。現在官渡橋村的附近,據傳還留有當年曹操存放糧草的「草場」和袁紹屯兵的「袁...

再來看看三國時期官渡之戰的始末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就預料到早晚和袁紹要為了爭奪北方的統治權而大戰一場。本來袁紹也是有機會挾天子的,因為當時袁紹離洛陽最近,但袁紹手下的謀士都卜占成,他們覺得這個天子是個廢物啊,我們把他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