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曹官渡之戰袁紹為什麼大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今天河南省中牟縣東北五里靠近官渡水的地方,有一個小小的村莊,叫官渡橋村。

這裡就是1700年前,袁曹官渡之戰的占戰場遺址。

現在官渡橋村的附近,據傳還留有當年曹操存放糧草的「草場」和袁紹屯兵的「袁紹崗」。

不消說,這些古蹟也是由這次戰爭而得名的。

  

曹操官渡設防

  漢獻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紹憑藉著巨大的經濟、軍事優勢,調集了10萬大軍,一萬匹戰馬,準備進攻許都(今河南許昌,東漢臨時的都城,也是曹操的大本營),一舉消滅曹操。

這消息傳到許都,曹操的部將都很恐慌。

曹操針對這一情況,把將領和謀士們召集起來,向他們分析當時的形勢說:「袁紹這個人,野心很大而智謀短淺,表面凌厲而膽量很小,對人猜忌刻薄而缺乏威信,士兵眾多而指揮不當,將領驕傲而政令不一,土地雖然廣大,糧食雖然豐富,恰好是給咱們送來的禮物。

」(原文見《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謀士郭嘉、荀彧〔yù玉〕完全贊同曹操的看法。

在此之前,郭嘉對袁紹也作過類似的分析。

將領們聽了曹操這番話,膽子壯了,勇氣和信心也增加了。


  接著,曹操集團根據以上的分析,進行了周密的軍事部署,決定先把周圍的割據勢力各個擊破,以防這些割據勢力同袁紹聯合起來,使自己處於兩線作戰的不利地位。

  建安四年二月,曹操首先派曹仁等攻下黃河北岸的戰略要地射犬(今河南省沁陽縣東北),切斷袁軍沿河西進的道路。

八月,派臧霸率兵進入青州,阻止袁紹從東面的進攻。

正當曹操布置對袁紹作戰的時候,原來投靠曹操的劉備占據了下邳(今江蘇省邳縣東),和袁紹遙相呼應,反對曹操。

曹操親自率兵東進,迅速地攻下了下邳,擒獲了劉備的大將關羽。

  把周圍這些敵對勢力掃除和擊敗之後,曹操便親自統領主力部隊,屯駐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縣東北),準備迎擊袁紹。

  

白馬、延津之戰

  在曹操出兵進攻劉備的時候,許都空虛。

消息傳到河北,袁紹的謀士田豐認為,這正是攻下曹操大本營的好機會,應該發兵去襲擊許都。

曹操的部下早已提醒過曹操,要提防袁紹乘虛進襲。

曹操認為袁紹優柔寡斷,遇事遲疑,必定不會當機立斷。

果然不出曹操所料,袁紹竟藉口小兒子有病,沒有接受田豐的建議。

田豐氣得用手杖戳著地面說:「可惜呀可惜!這種難得的機會,竟拿嬰兒患病做理由而失掉了!」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劉備戰敗來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投靠袁紹,袁紹才召集眾將討論如何進攻許都。

田豐認為形勢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再去進攻許都是不利的。

他勸阻袁紹說:「曹操既然已經打敗劉備,許都就不再是空虛的了。

況且曹操很會用兵,機智靈活,變化莫測;曹軍人數雖少,卻不可輕視。

今後不如作持久的打算。

您占據山河險固的廣大地方,又擁有四州的眾多人口,應當利用這個有利形勢,對外結交英雄豪傑,對內治理農事,充實軍力。

然後選派精兵,乘虛襲擾曹操的兩側,展開流動作戰,使曹軍左右奔跑,疲於奔命;使那裡的百姓得不到安寧,怨恨曹操。

這樣一來,用不上兩年時間,我們就可以不戰而勝。

如果不這樣辦,而急於同曹操決戰,萬一失敗,後悔可就晚了!」(原文見《三國志·袁紹傳》)田豐從實際出發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

可是光有野心、沒有謀略的袁紹不但一絲兒也聽不進去,反而對田豐起了反感。

田豐不管這些,還是再三地陳明利害,向袁紹提出忠告。

這一下子可惹惱了袁紹。

袁紹在盛怒之下,竟給田豐加上一個「擾亂軍心」的罪名,下令把他囚禁起來。

後來官渡一戰,袁紹果然大敗而還,他因為怕別人譏笑,乾脆把田豐殺死了。

  建安五年二月,袁紹把10萬大軍集結在黃河北岸的黎陽(今河南省濬縣東北),準備渡河南進,直搗許都;並首先派大將顏良進攻白馬(在今河南省滑縣東北)。

四月,曹操從官渡率兵北上,去解救袁紹對白馬的圍困。

他採納隨軍謀士荀攸〔yōu優〕聲東擊西的作戰方案,引兵先到延津(今河南省延津縣北),假裝要渡河去襲擊袁紹的後方,使袁紹分兵應戰;然後再以輕騎部隊回襲白馬,攻其不備。

袁紹不知是計,果然派出一部分軍隊趕往延津去迎戰。

曹操立即率領輕騎兵,以張遼、關羽為先鋒,向白馬挺進。

曹軍來到離白馬10餘里的地方,顏良才發覺,慌忙上馬應戰。

關羽出其不意地突入袁軍陣中,手起刀落,斬了顏良。

主帥被殺,袁軍立刻大亂,有的被殺,有的被俘,有的逃跑,一下子就完蛋了。

戰鬥結束以後,曹操下令白馬城中的居民全部遷出,隨著軍隊沿黃河向官渡撤退。

  袁紹聽說曹操從白馬退出,便親自率領大軍渡河追擊,恨不得一口把曹軍吞掉。

謀士沮〔jǔ舉〕授勸阻他說:「戰爭勝負的變化,不能不仔細考慮。

現在最好還是駐軍在延津,分出一部分兵力去進攻官渡。

如果能攻下,留駐延津的大軍再繼續前進,也不算晚,如果大軍盲目南進,萬一失利,就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但是袁紹拒絕了沮授的正確建議,命令主力部隊渡河追擊。

沮授料到袁紹一定要失敗,在大軍渡河的時候,他不禁嘆息說:「黃河呀黃河!我們還能再渡河回來嗎?」於是藉口有病,請求辭職。

袁紹不允許,反而把他指揮的部隊抽出一部分給郭圖指揮。

  袁紹的先頭部隊迅速地向延津迫近。

曹操命令士兵在延津南面山坡下紮好營寨,派嘹望哨偵察袁軍動靜。

瞭望哨發現袁軍,立刻向曹操報告說:「袁紹派了五六百騎兵趕來了。

」過了一會,又報告說:「袁軍騎兵又有增加,步兵多得數不過來。

」曹操部下的將領們都認為敵軍眾多,恐怕難以抵擋,主張退守營壘。

曹操一面命令不用再來報告,一面卻讓自己所有的騎兵都卸下馬鞍,放馬吃草,輜重車輛都停在袁軍將要經過的路上。

將領們覺得挺奇怪,只有謀士荀攸領會曹操的用意,對大家說:「這樣正是為了引誘敵人來上鉤,怎麼能後退呢?」不久,袁紹的將領文丑等人率領五六千人馬,先後來到延津。

曹軍將領們感到情況緊急,催請曹操下令上馬應戰。

曹操非常沉著,對他們說:「還不到時候呢。

」又過了片刻,袁軍後續部隊大部分趕到,他們看到曹軍把軍用物資拋在路上,便爭先恐後地去搶奪,亂成一片。

曹操立刻指揮全部騎兵一齊上馬衝殺,把袁軍殺得大敗,斬了袁紹的大將文丑,俘虜了文丑的全部人馬。

  延津獲勝以後,曹操把部隊從容撤回到利於防守的官渡,以誘敵深入,準備決戰。

  經過白馬、延津之戰,袁、曹雙方進入了暫時相持的階段。

袁紹雖然在這兩次戰鬥中連遭不利,但是仍然保持著優勢。

從人力上說,袁紹軍隊將近10萬,曹操最多不過三四萬。

從後方的經濟力量上說,曹操占領的兗〔yǎn演〕、豫二州,是漢末以來破壞得最嚴重的一個地區,遠不如袁紹占領的河北地區那樣富庶。

曹操雖然在進入許都的同一年,就開始屯田積穀,畢竟還只有四五年光景,軍用糧餉,遠遠不如袁紹屯足。

然而,曹操是歷史上一個眼光遠大和才能出眾的政治家,為了收攬人心,他採取了一些比較開明的政治措施。

例如:他曾把陽安郡(故城在今河南省確山縣東北)內所徵收的綿絹,完全發還給百姓。

又如:他下令部隊行軍,不許馬踏青苗,違者處死。

有一次他自己的馬踏壞了麥田,還命令部屬按照規定議罪,結果自己拔出佩劍,把頭髮割下一綹,擲在地上,來表示對自己過失的懲罰。

曹操的這類作法客觀上有利於人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他能夠得到人民的支持,為在軍事上戰勝敵人創造了有利條件。

  袁紹在戰爭初期受到了嚴重挫折,但是他並沒有從失敗中吸取教訓,還是仗著在軍隊數量、裝備和物資儲備上的優勢,堅持要同曹操決戰。

經過一段休整以後,到了這一年的七月,袁紹又把大軍集結到官渡北面的陽武,準備繼續發動進攻。

這時候,沮授再一次向他分析戰爭的形勢說:「我方軍隊雖然人數多,卻比不上曹軍勇敢善戰;曹軍的弱點是軍糧少,物資儲備沒有我方充足。

曹軍利於急戰,我軍利於慢打。

因此,我軍應當用持久戰來消耗曹軍的力量,以便最後戰勝曹軍。

」袁紹不聽這些勸告,仍然一意孤行。

他命令主力部隊開到官渡前線,依託沙堆建立營寨,從東到西有幾十里長。

曹軍也分別紮下營盤,和袁軍相對抗。

  九月,曹操向袁軍發動了一次進攻,沒有能夠取勝。

他便改變方針,深溝高壘,固守陣地,等待有利時機,再向袁軍進攻。

袁紹求戰心切,他看到曹軍縮回營中不再出來,就命令士兵在曹營外面堆起很多土山,在土山上砌起高高的壁樓,讓士兵們在壁樓上向曹軍營壘放箭。

號令一下,袁軍壁樓上萬箭齊發,箭像雨點般向曹軍射來;曹營士兵只得用盾牌遮住身體,人心慌恐。

針對袁軍這種做法,曹操叫工匠連夜趕造一批發石車,分布在營牆內,正對著袁軍的土山。

等袁軍弓箭手一射箭,曹營內一齊拽動發石車,連珠般發射石塊,往上亂打。

袁軍的壁樓被擊破,弓箭手也死傷了不少。

發石車發射石塊的時候聲響如雷,人們管這種車叫「霹靂車」。

袁紹見用壁樓進攻沒有成功,便命人暗鑿地道,直通曹營。

曹操就叫士兵們在營牆內挖掘長溝,進行防禦。

袁軍把地道挖到溝邊,果然無法進入,反而白費了許多力氣。

這樣,雙方在官渡相持了約三個月。

  曹操方面軍隊人數少,軍糧又很困難,戰爭如果曠日持久地僵持下去,對曹軍不利。

面對這種情況,曹操本人曾一度動搖,打算退守許都。

曹操的謀士荀彧為他分析戰爭的前途,認為這次戰爭是打敗袁紹的好機會。

他勸曹操要盡最大努力,爭取最後勝利。

曹操接受了荀彧的意見,堅定了和袁紹周旋到底的決心。

他一面命令部隊繼續固守官渡,一面密切注視敵人的動態,尋找有利時機,進行最後決戰。

  

曹操烏巢燒糧袁紹慘敗

  在兩軍相持階段,能否不斷地補給軍糧,會直接關係到戰爭的勝敗。

一天,曹軍的探子偵察到,有幾千輛袁軍的糧車,正往官渡這邊押運過來。

押運官韓猛是個有勇無謀的人,打起仗來輕敵少備。

荀攸聽到這一情況,便建議曹操派兵去劫奪袁紹的糧車。

曹操派部將徐晃和史渙率兵前往,在半路上打跑了韓猛,燒掉了他押送的全部糧車和軍用物資。

到了十月,袁紹又派人從河北運來一萬多車軍糧,囤積在大營以北40里的故市、烏巢(都在今河南省延津縣境內),還特派大將淳于瓊帶領一萬人駐在那裡保護。

由於上次糧車被燒,沮授這次特別提醒袁紹,要他另派一員戰將率領一部分軍隊駐防在淳于瓊的外側,以防曹軍偷襲。

袁紹又沒有採納這個建議。


  袁紹的另一個謀士許攸,認為曹操兵少,主力部隊已經集中在官渡,後方必定空虛;他建議袁紹派出一支輕騎兵,星夜去偷襲許都。

袁紹主觀武斷,顧慮多端,又不採納許攸的意見,反而說:「不必,我一定可以在這裡捉住曹操!」許攸看到袁紹如此驕傲輕敵,最後必然要敗給曹操,因此,思想發生了動搖。

恰在這時,住在鄴城的許攸家族有人犯了法,被留守鄴城的審配拘留起來。

許攸在氣憤之下,就暗地裡背棄袁紹,投靠曹操去了。

  曹操和許攸本來是老相識,現在聽說許攸前來投奔,高興得連鞋子都來不及穿,就跑出去迎接。

曹操拍手說:「子遠(許攸字子遠)遠道而來,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功了。

」許攸坐下來,開口就問曹操:「袁紹軍勢很盛,您打算怎樣對付他?目前還有多少軍糧?」曹操說:「還可以支持一年。

」許攸知道這是假話,就說:「沒有這麼多吧,請再說說!」曹操又說:「可以支持半年。

」許攸知道曹操說的還是假話,便點穿他說:「您不想打敗袁紹嗎?為什麼不說實話呢?」曹操知道瞞不過許攸,便滿臉堆笑地對許攸說:「方才是同你開個玩笑。

其實軍糧只夠維持一個月,你看該怎麼辦呢?」許攸見曹操說了實話,便把袁紹在烏巢囤積軍糧的情況完全告訴了曹操,並且建議曹操派出輕騎前往偷襲,把袁紹的糧草和輜重全部燒掉,不出三天,就可以打敗袁紹。

許攸

  許攸獻的計策,使曹操喜出望外。

這天夜裡,星光滿天,曹操留下曹洪、荀攸防守官渡大營,自己率領步兵和騎兵5000人,打著袁軍旗號,每人手裡拿著一把乾柴,口裡銜著枚,把所有的馬嘴都綁起來,從小路奔向烏巢。

枚是一根像筷子似的小木棍兒,古代夜間行軍或偷襲敵營,往往讓行軍的人每人口中銜枚一個,以免說話或出聲,被敵人發覺。

枚的兩頭還有繩子拴在脖子上。

曹軍一路上幾次遇到袁軍盤問,都假稱是袁紹派到烏巢去增援的,就這樣,順利地通過了袁軍的防線。

天還沒亮,曹軍到達烏巢,把袁紹的糧囤團團圍住。

曹操命令士兵點燃乾柴放火,霎時間,只見糧囤濃煙四起,火光沖天。

袁軍從夢中驚醒,慌作一團,不知如何是好。

袁軍的守將淳于瓊倉促應戰,經不起曹軍一陣猛攻,只得敗退下來,保守營門。

  袁紹很快弄清是曹軍偷襲烏巢,但是並不很重視。

他對大兒子袁譚說:「即使曹操打敗了淳于瓊,只要我們攻下他的大營,曹操就沒有歸所了。

」於是命令大將張郃〔hé河〕、高覽率兵去攻打曹操官渡大營。

張郃認為曹操親領精兵圍攻烏巢,恐怕淳于瓊抵擋不住,如果烏巢有失,大事就完了。

因此他一再請求袁紹先派兵去救淳于瓊。

可是袁紹在郭圖的迎合之下,仍然堅持用主力去進攻曹操官渡大營,只派少數騎兵去援救烏巢。

官渡曹軍營壘堅固,戰士死守,袁軍久攻不下,等於是給曹操攻破烏巢提供了條件。

火燒烏巢

  再說烏巢的戰況。

當袁紹的增援騎兵臨近烏巢的時候,曹操左右的人慌忙向他報告說,「敵人的騎兵就要到了,我們快分一部分軍隊去抵擋吧!」曹操卻嚴厲命令部下說:「等敵人到了我們背後,再來報告!」在曹操堅決果斷的指揮下,曹軍人人拚死戰鬥,勢不可擋,很快就攻下了袁軍的營寨,殺死了主將淳于瓊,袁軍的一萬車糧谷被燒得一乾二淨!

  淳于瓊戰敗被殺的消息傳到官渡前線,張邰看到大勢已去,又聽說郭圖在袁紹面前誣陷他,他既氣憤,又害怕,便同高覽把全部攻城機械燒掉,一同到曹營去投降。

袁軍本來已經軍心動搖,一見主將投降,就更加慌亂,全部潰散。

曹軍乘勢反擊,袁軍大敗,主力差不多全部被殲滅,袁紹和袁譚只率領著800名親兵逃回黃河以北。

袁紹因這次慘敗,實力再也恢復不過來,終於積憂成疾,在公元202年五月發病死去。

他的幾個兒子爭權奪位,互相攻殺,結果被曹操各個擊破。

袁氏父子的殘暴統治結束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局面終於形成了。

  官渡之戰,是歷史上以少擊眾、以弱勝強的著名戰爭。

曹操能夠取得勝利,是因為在軍事上實行了正確、靈活的作戰原則,例如:先掃清分散的較弱的割據勢力,再集中力量對付正面的強敵;先讓一步,後發制人;聲東擊西,出奇制勝;燒毀敵人糧草,動搖敵方軍心等等。

袁紹失敗的原因很明顯:政治腐敗,驕傲輕敵,只知硬拼硬打,不知用策用計等等。

曹操能夠虛心採納部下建議,袁紹則一意孤行,也是曹勝袁敗的重要因素。

小編興趣廣泛,愛好眾多,喜歡的朋友請多多點讚,分享,評論,關注一下,電影資源共享,籃球NBA探討,好音樂分享,都是小編比較喜歡的領域,有興趣的朋友可多多騷擾在下,一起探討,共同進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官渡之戰」

曹操、袁紹是當時北方勢力中最大的兩個政治集團的領袖,二人決戰勢在必然。衰 紹有軍隊數十萬,後方鞏固,兵精糧足。m 曹操能用以抵抗袁紹的軍隊僅一兩萬人,且 所居之地久經戰亂,物資供應遠不豐富。公 ...

曹操軍事生涯最會輝煌的一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

倉亭之戰經過

倉亭之戰,亦稱平丘之戰,為袁紹和曹操繼官渡之戰後所對峙之最後一場戰役,袁紹在這場戰爭中湊足七萬餘兵力攻曹,曹操由於漢獻帝之故,命北方各路諸侯聚兵五萬攻袁。東漢漢獻帝建安六年(201年)四月,於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