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兵多將廣,人才濟濟,糧草充足,官渡敗北,原因究竟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都知道,官渡之戰是袁紹與曹操兩個軍事集團間的一次大決戰,事關入主中原的大局。

按當時兩大軍事集團實力分析,曹弱袁強,毋庸置疑。

然而官渡一戰,袁紹數十萬大軍丟盔棄甲,四散奔逃,而屈屈幾萬人馬的曹操,卻大獲全勝。

這其中,袁紹究竟敗在哪裡,值得玩味。

袁紹一門,四世三公,其出身遠勝於曹操,何況,曹操之父曹嵩的出身,當時就搞不清楚,陳壽稱他:「莫能審其生出本末。

」當借天子以自重的曹操責備袁紹時,袁紹自不買帳,憤憤地說:「曹操幾次差點完蛋了,是我挽救了他,今天,他反以天子的名義對我發號施令!」袁紹早有稱帝之心。

當其弟袁術在淮南稱帝後,眾叛親離,走頭無路時,將帝號讓給哥哥袁紹,這正中袁紹下懷,只是袁紹手下群臣反對,才沒有稱帝。


建安四年(199)初,袁、曹之間的一場決戰已到了不可避免的地步。

袁紹稱帝不成,便決定驅使十萬精銳步兵和一萬騎兵奪取許都,把漢獻帝從曹操手裡搶過來。

監軍沮授則不然,堅決反對,建議多造船隻,修繕器械,派遣精兵,幾路騷擾曹操的邊境,使他們不得安寧。

如此以逸待勞,在三年之內,就可不勞而定。

沮授的建議卻遭到袁紹手下一幫大人的反對,袁紹不置可否。

沮授不為所動,繼續進諫說:「救亂除暴,稱為義兵;恃眾憑強,稱為驕兵。

義兵所向無敵,驕兵必先滅亡。

曹操迎天子在許都建立宮室,如今我們舉兵南向,是違背道義的。

況且,最重要的在於正確決策,而不在力量強弱。

曹操法令暢行無阻,士卒都訓練有素,不像公孫瓚那樣坐受圍困。

如果我們不採取穩妥的辦法,相反興起無名之師,未免太使人擔心了。

袁紹自恃地廣、兵強、糧足,聽不進沮授的忠告。

九月,曹操分兵把守官渡,準備抗擊袁軍。

袁紹企圖聯繫張繡、劉表抗曹,均不理想。

建安五年(200)元月,劉備殺徐州剌史車胄,背叛曹操,策應袁紹。

曹操為消弭後患,領兵攻打劉備。

此時,田豐對袁紹說;「曹操東擊劉備,一時不容易罷兵,明公如能舉兵襲擊他的後方,一定可以一往而勝。

但袁紹說孩子有病,不能離開。

田豐氣沖沖地退了出來,邊走邊用拐杖狠狠敲著地面,說:「完了,沒有希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孩子有病就丟掉,可惜啊!」袁紹聽說以後,惱羞成怒,從此疏遠田豐。


待曹操擊敗劉備,還軍官渡之後,袁紹才匆促決定出兵。

田豐認為戰機已失,再次進諫說:「現在許下不再是空虛的了。

而且曹操善於用兵,變化無常,兵眾雖少,也不能等閒視之。

所以,不如作持久之計……如今,放棄必勝的策略,而以一戰決定成敗,倘若不能如願,悔之晚矣!」
袁紹不僅不聽田豐的勸告,而且積前後之怨,加以擾亂軍心的罪名,把田豐拘押起來。

二月,袁紹發布討伐曹操檄文。

依仗自己人多勢眾,準備揮師渡河,追趕曹軍。

因為屢諫而被嫌棄的沮授,再次勸阻說:「戰爭勝負變幻莫測,不能不周密計劃。

大軍應當屯留延津,另分兵進攻官渡,如能攻克,再迎大軍也不遲,否則,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袁紹不從。

袁紹渡河後,住屯在延津南面,一戰折文丑,袁軍大敗;再戰又折兩員戰將和許多人馬,袁軍大恐。

沮授忍無可忍,又對袁紹說:「北軍人多,但英勇善戰者,不如南軍;南軍糧少,物資儲備不如北軍。

南軍利於速戰,北軍利於緩兵。

所以,我軍應打持久戰,拖延時日。

袁紹仍然不從。


兩軍相持一百多天,河南老百姓苦不堪言,很多人背叛曹軍,響應袁軍。

這時,袁紹派淳于瓊帶領萬餘人北迎運糧車,沮授特別提醒袁紹說:「可增派蔣奇領一隊人馬在淳于瓊外側,以防曹操鈔略。

」而謀士許攸則提出乘曹操傾軍而出,輕騎奔襲許都的建議。

然而,剛愎自用的袁紹竟分毫聽不進去,無所動作。


事也湊巧,在鄴城的許攸家族中有人犯法,被留守的審配抓進監獄,許攸大為不滿,隨投奔曹操。

在許攸的謀划下,曹操親自率軍赴烏巢,袁軍部將張郃主張救援淳于瓊,他對袁紹說:「曹操親自出馬,必然得手,那麼事情就無可挽回了。

」郭圖則別出心裁地說:「不如現在發兵去攻曹軍大營。

袁紹認為郭圖說的正確,攻拔了曹營,曹操就無家可歸了。

於是袁紹派張覽、張郃率重兵攻擊曹營,而只派一支輕騎援烏巢。

高覽、張郃攻曹營不下,而烏巢大敗的消息已經傳來,兩將喪氣,無心戀戰,自知袁紹不會輕饒,竟自投向曹軍。

袁紹全軍大亂,如黃河潰堤一般,四散而去。

慌亂之中,袁紹與長子袁譚各自騎馬逃跑,直奔黃河渡口,隨後又逃來一群騎兵,約八百騎,渡河至黎陽北岸。


這一仗,袁紹損失七、八萬人,武器、輜重、圖書、珍寶無數。

當他跌跌撞撞走進部下蔣義渠營帳中時,握著蔣的手,傷心欲絕地說:「我把自己的腦袋都交給你了。

袁、曹雙方逐鹿於黃河南北,袁紹據兵精良足的冀州,所謂「帶甲百萬,谷支十年。

」四戰之地的河南遭受嚴重破壞時,冀州卻相對富足。

從袁紹提十萬大軍南下,糧草又很充足的情況看,優勢顯然在袁紹這方,況且袁紹手下的文臣武將,如田豐、沮授、許攸等,都稱得上天下奇才,足智多謀。

然而,袁紹卻在官渡一戰,一敗塗地,眾叛親離,從此一蹶不振。


官渡敗北後,有人對田豐說:「你必將受重用了。

」田豐平靜地回答說:「若出兵打勝了,我一定能夠安全。

如今兵敗,我必死無疑。

」果然,袁紹回到鄴城說:「我當初不聽田豐之言,如今真的要讓他笑話了。

」於是下令下了他。

此後不久,袁紹病發不治,死於建安七年(202)夏天。

官渡之戰,袁軍之敗,誰之過矣,當然唯首領袁紹耳。

袁紹剛愎自用又優柔寡斷,聽不進正確意見,缺乏駕馭全局的能力,心胸狹窄,良莠不分,如此之人,焉能不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官渡之戰經過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焚毀袁軍糧草,使得袁軍喪失鬥志,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曹操...

官渡之戰真的成就了曹操的基業嗎?

對於中國歷史,三國時期一直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段歷史。劉備,孫權,曹操,公孫瓚,袁紹等各路諸侯群雄並起,書寫了一段盪氣迴腸的史書。但是作為曹操來看,官渡之戰或許成為曹魏政權基業建立的基礎,自此之後...

倉亭之戰經過

倉亭之戰,亦稱平丘之戰,為袁紹和曹操繼官渡之戰後所對峙之最後一場戰役,袁紹在這場戰爭中湊足七萬餘兵力攻曹,曹操由於漢獻帝之故,命北方各路諸侯聚兵五萬攻袁。東漢漢獻帝建安六年(201年)四月,於倉...

三國時最能看破天下大勢的奇才是他?

沮授,大家的了解可能很模糊,他在史上是無傳的,但他是個英雄,是值得我們來了解的。他的才能有被曹操賞識,他被稱為俱有王佐之才,我們要知道三國中還有位被稱為王佐之才的是荀或,現在讓我來帶大家了解沮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