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哪位三國大臣有能力阻止他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昭烈帝劉備駕崩後,諸葛亮總攬朝政,凡事必然親往。
建興初,諸葛亮親征南中,朝中卻有一名名不見經傳的官員勸其莫往,因其言辭懇切,致使諸葛亮一拖再拖,直到建興三年(公元225年)才三路進攻南中,最終平定南中。
那麼這位竟能阻止諸葛亮征伐南中的人究竟是誰呢?他就是拜屯騎校尉,領丞相長史,封平陽亭侯的王連。
王連,字文義,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市)人。
劉璋擔任益州牧時他入蜀尋求庇護,被劉璋任命為梓潼令。
劉備在葭萌關起兵時,進軍梓潼,王連緊閉城門,拒不投降。
劉備十分看重他,沒有直接進攻他。
後來劉璋在成都投降劉備,王連被任命為什邡令,又轉任廣都。
他在任一縣任上,多有功績。
後來又被任命為司鹽校尉,負責蜀漢的鹽鐵經營調度,因為王連經營有方,鹽鐵行業收入甚多,使得蜀漢經濟進一步發展起來。
劉備見王連有經營之才,便委派杜祺、劉幹、呂乂等人擔任他的屬下。
而這些最終官至官位,都是王連推薦的結果。
由於王連經營多年,治鹽有功,不久又被升遷為蜀郡太守,興業將軍,兼管鹽府。
建興元年(公元223年)他又被任命為屯騎校尉,領丞相長史,加封平陽亭侯。
而就在當時,南中蠻夷因劉備駕崩,起兵造反,諸葛亮準備親自征討。
王連諫議說:南中自古就是不毛之地,瘟疫盛行的地方,不適合舉一國之力,冒險征服。
諸葛亮考慮手下將領的才能比不上自己,一心決定要親自前往,可是王連再三進諫,言辭懇切,最終使得諸葛亮耽擱數年,直到建興三年王連逝世後才親征南中,最終取得全勝。
王連此人,在歷史上並不為世人所熟知。
但是他的的確確是蜀漢難得的經世之才。
他管理蜀漢鹽業數十年,使得蜀漢出兵時銀資富足,得以充沛國力,可見其勞苦功高。
而且他屬下多人,以後都能擔綱蜀漢大任,足可見其知人之明,能用人之才。
而就在諸葛亮意欲親征南中時,他不怕開罪丞相,反覆勸諫,終於拖延了諸葛亮南征南中的時間。
而就在這兩年,剛剛經歷夷陵大敗的蜀漢得以休養生息,恢復國力,這些都應該算作是王連的功勞。
而且諸葛亮能聽從王連規勸,而且以一國鹽業重託於他,可見王連此人之才亦可與諸葛亮相提並論。
王連去世以後,他的兒子王山繼承他的爵位,官至江陽太守。
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
北伐曹魏,統一全國是諸葛亮平生孜孜以求的 奮鬥目標。
當他第一次與劉備論天下形勢時,便擬定了:占領荊益二州,安撫益州西部諸戎、南部夷越,整頓內政,外與孫權 結好,等候北方有變,兩路出兵進攻魏國,從而平定天下的戰略方針。
這個方針雖然幾經挫折,特別是關羽失荊州,致使諸 葛亮兩路出兵進擊中原的計劃為之流產之後,他仍然矢志不 渝。
致使鄧芝受諸葛亮派遣;使吳修盟,當孫權說道:「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諸葛亮北伐,也完全是為了實現劉備救復漢室的遺願。
劉備是漢室後裔,在他生前,立志要消滅曹魏政權,復興漢室。
可是他這個宏願未及實現便死去了。
臨死之前,他把諸葛亮召到永安宮託孤「屬以後事,謂亮目:『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 國,終定大事』」。
所謂「終定大事」,即是最後一定能消滅曹魏, 恢復漢室統一天下。
諸葛亮當即涕泣表示,願「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後來,他出師北伐前夕,在給後主劉 禪的《出師表》中說:「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 命以來,夙夜憂嘆,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瀘, 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 竭弩鈍,攘除奸凶。
,興復漢室具還於舊都。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 忠陛下之職分也」。
可見,諸葛亮北伐,也是為了實現劉備復興
漢室的遺願。
第一次北伐
①子午谷之計
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
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據魏略記載: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軍至長安。
鎮守長安的魏國安西將軍夏侯楙怯而無謀,「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唾手可得。
魏國聚集軍隊「尚二十許日」,諸葛亮大軍可趁機「從斜谷來,必足以達」。
如此便可一舉平定長安以西。
但諸葛亮認為此計不安定的因素太多,未必能如此順利,一旦失利將陷於進退維谷之地,最終諸葛亮選擇了「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確立了先攻占隴右作為進攻跳板的戰略。
於是諸葛亮派鎮東將軍趙雲、揚武將軍鄧芝率一支軍馬作為疑兵,由箕谷擺出要由斜谷道北攻郿城的形勢,以吸引魏軍。
魏明帝曹睿乃命曹真都督關右諸軍,前往抵禦趙雲。
諸葛亮則親率主力趁勢向祁山發起進攻。
②首戰告捷
由於魏國事先毫無防備,突聞諸葛亮提兵三十萬(實際蜀漢才8萬兵馬)殺來,導致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無力抵抗,天水、南安太守甚至棄守城向東逃竄,魏國天水守將姜維、梁緒、尹賞、上官雝等投降諸葛亮,雍州刺史郭淮則退往上邽固守待援。
頃刻間隴右五郡(隴西、南安、天水、廣魏和安定)有三郡投降了諸葛亮,僅有廣魏郡和隴西郡拒不投降。
隴西郡太守游楚堅決抵抗。
曹魏整個朝廷「朝野恐懼」。
③失守街亭
正當諸葛亮率領蜀軍一路凱歌高唱,將要兵過渭水,軍臨長安之際。
遠在洛陽的魏明帝曹睿急率大軍救援,親自到長安坐鎮,派大將軍曹真督軍至郿縣防禦趙雲,張郃率軍五萬前往抵抗諸葛亮,曹魏涼州刺史徐邈也遣參軍與金城太守率軍進攻南安郡。
諸葛亮知道張郃乃是魏之名將,此番率軍前來必定來取蜀軍咽喉之地街亭。
諸葛亮正欲派將鎮守街亭時,忽聞參軍馬謖請命,要領一軍往蜀軍咽喉要道~街亭把守。
諸葛亮起初不准,但無奈馬謖數次請命和立下軍令狀。
馬謖是諸葛亮的心腹,諸葛亮恐馬謖有失、街亭失守。
再三叮囑將街亭對蜀軍的重要性和鎮守街亭的部署告訴馬謖,並要求馬謖到街亭後立刻描繪街亭的山川地理圖本以及安營紮寨的位置。
諸葛亮又派大將王平作為馬謖的副將,協助馬謖鎮守街亭。
為了以防萬一諸葛亮命令高翔率領一支軍隊屯駐在臨渭以北、街亭以左的列柳城接應馬謖。
又命魏延率領一軍在街亭之右的山谷之中接應馬謖。
不出諸葛亮所料,張郃果然率領大軍來取街亭。
可是馬謖根本不遵循出兵前諸葛亮安排的部署,也不顧副將王平的勸說。
執意將大軍屯兵於一座孤山上,不在當道險要之處下寨。
以至於被張郃率將包圍在山上。
張郃派人,切斷蜀軍水源。
蜀軍因為缺水而陷入內亂,馬謖棄軍逃亡。
張郃乘勢進攻,蜀軍大敗,街亭失守。
只有王平領著千人,鳴鼓自守。
而張郃又疑蜀軍有伏兵,不作追擊。
於是王平集合分散的軍隊,向諸葛亮大軍處撤退。
身處列柳城的高翔軍隊又被郭淮攻破。
魏延被張郃堵在山谷之中,前進不得。
高翔與魏延為避免陷入被包圍的境地,於是都各自退軍。
同時,趙雲在箕谷也出兵不利。
街亭失守,蜀軍喪失了全部有利形勢。
諸葛亮取西縣千餘家,後引兵退回漢中。
與攻占長安問鼎中原只有一步之遙的第一次北伐就此宣告失敗!魏國也將防禦重點由原來的東吳轉移至蜀漢。
以至於後來諸葛亮的四次率軍北伐,形勢更加困難險峻。
④揮淚斬馬謖
戮謖以謝眾。
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厲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
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責帥,臣職是當。
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
」於是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
回到漢中,諸葛亮把臨陣逃脫、棄士兵於不顧的馬謖收獄。
諸葛亮雖感可惜,但為嚴肅法度,便斬殺了馬謖、張休及李盛,還奪取了黃襲等人之兵權;陳壽(三國志的作者)之父是馬謖的參軍,因不勸導馬謖被處以髡刑;丞相參軍、安漢將軍李邈為馬謖求情,被調回成都。
王平卻因有作進諫而被提拔。
諸葛亮自己仍上書自貶三等,並作了自我批評,劉禪接納,但仍命諸葛亮以右將軍行丞相事。
趙雲亦貶為鎮軍將軍,但被諸葛亮大嘉讚賞他守衛之功。
後來,有人曾勸諸葛亮再北伐,但諸葛亮認為要更訓練士卒,令他們忘了失敗之事,才可再行。
曹真和張郃在蜀軍撤出後,快速將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平定,曹真又認為蜀軍今番進攻祁山失敗,斜谷道又被趙雲燒毀和大水沖蝕,下次該會以陳倉作目標,便派將軍郝昭、王生等與千餘人屯兵陳倉。
第二次北伐
228年冬天,曹魏將領曹休在石亭被東吳將領陸遜打敗,諸葛亮聽說魏軍大舉東進,關中兵力空虛。
於是諸葛亮寫信給其兄諸葛瑾言到:「有綏陽小谷,雖山崖絕險,水縱橫,難用行軍,昔邏候往來要道通入。
今使前軍斫治此道,以向陳倉,足以攀連賊勢,使不得分兵東行者也。
」
於是諸葛亮出兵散關,包圍陳倉。
不過郝昭已築陳倉城防備。
諸葛亮曾派郝昭同鄉靳詳於城外數次遊說郝昭投降,但郝昭堅決拒絕了。
諸葛亮便揮軍進攻陳倉城。
蜀軍沒有以大軍進攻,而是先用雲梯、衝車攻城,郝昭便用火箭射雲梯,當雲梯燃燒時,梯上的人便被燒傷,又以繩綁著石磨,掉下城牆,壓毀衝車。
諸葛亮便轉用井闌在百尺外向城中射箭,掩護士兵用土填平護城河,想直接攀城,郝昭於是建起內牆,令井闌失效。
諸葛亮又挖地道,想突襲城中,郝昭又在城內挖下橫壕溝,擋下地道。
由於曹魏已經事先在陳倉做好了充足準備,加上陳倉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相方激戰二十餘日未有勝負。
曹真派費耀等率軍來救,魏明帝也召張郃前往迎擊諸葛亮。
此時蜀軍糧草不繼,又聞訊魏援軍快到,只好再退回漢中。
在退師途中,成功殺死前來追擊的魏將王雙。
第三次北伐
229年春天,諸葛亮遣陳式(一說陳戒)進攻武都、陰平。
曹魏大將郭淮領兵來救,諸葛亮率軍駐紮建威,牽制郭淮。
魏軍知道蜀軍主力到臨,便緊急撤退,蜀軍順利占領二郡。
諸葛亮安撫了當地的氐人、羌人,然後留兵據守,自己率軍回漢中。
因成功奪取二郡,劉禪再次恢復諸葛亮為丞相。
至冬天,諸葛亮徙府營至南山下的平原,建築漢、樂二城,加強漢中防守。
曹魏反擊
230年七月,曹魏想轉守為攻,大司馬曹真上表伐蜀議案,但司空陳群認為斜谷太險阻,難以進退,於是曹真率主力軍改為由子午道進發;大將軍司馬懿率軍從漢水而上,欲與曹真軍會師漢中;張郃從褒斜道進兵,直指漢中。
諸葛亮知道魏軍來攻後,立即加強城固、赤阪等要地的防守,要求李嚴率二萬人趕赴漢中阻擊敵人,表李嚴子李豐為江州都督,防衛後方。
曹軍的前鋒夏侯霸先大軍一步,進至興勢,在曲折的谷中下營。
被蜀地百姓看到,指示蜀軍攻擊,夏侯霸在鹿角間戰鬥,最後援軍到達,夏侯霸才得以解圍。
因蜀地艱險,期間遇上下了三十天的大雨,棧道斷絕,曹真用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路程。
在朝中,華歆、楊阜、王肅都上疏勸魏明帝下詔撤軍,至九月,三路大軍受詔撤退。
同年,諸葛亮派魏延、吳壹入南安,魏延攻破郭淮,吳壹攻破費瑤(通假字,同費曜),最終取得了防守反擊的勝利
。
第四次北伐
①再戰祁山
231年春天,諸葛亮再次進行北伐,以木牛運糧,包圍祁山。
又招攬鮮卑人軻比能,軻比能起兵到石城響應蜀軍。
因曹魏大將曹真病重,曹睿改派司馬懿為統帥屯於長安,領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
司馬懿先派費曜、戴陵與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自己則率其他兵力解救祁山。
張郃則認為該分兵駐守雍、郿,但司馬懿認為若分軍不及合軍有利,便向西推進。
諸葛亮知道後,留下王平繼續領軍攻打祁山,自己率主力迎戰司馬懿。
其後諸葛亮在上邽打敗了魏將郭淮、費曜,並收割了魏軍的麥糧,與司馬懿軍在上邽之東遇上,司馬懿深知蜀軍勞師遠襲,糧食補給困難,因而憑險堅守,拒不出戰,諸葛亮便回軍鹵城。
司馬懿進軍鹵城,但卻登山掘營,與蜀軍對峙,不與交戰。
張郃認為蜀軍從遠來攻,「孤軍食少」,必然想要速戰速決。
所以應該以大軍屯於此處,然後分為奇兵,包抄蜀軍,截斷其後路。
但司馬懿不採納。
司馬懿派張郃攻南圍的王平,由案中道進逼蜀軍。
自己則率眾迎擊諸葛亮。
諸葛亮派大將魏延、高翔、吳班分三路領兵作戰,大敗魏軍。
光斬獲魏軍低級軍官的首級就有三千多人,獲得戰利品玄鎧五千、角弩三千多。
司馬懿一生唯一一次與諸葛亮的正面交鋒以慘敗告終,從此司馬懿再不敢輕易出戰。
魏軍將領數次請戰,司馬懿都不准,諸將十分不滿,便譏笑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②伏擊木門道
六月,諸葛亮眼見糧草接應不上,而又收到後主劉禪下令北伐軍撤退的聖旨,諸葛亮只有引軍退回。
司馬懿命令張郃追擊蜀軍,張郃認為「圍師必闕,歸師勿遏」。
眼見張郃不贊同追擊未被打敗而主動撤退的蜀軍。
司馬懿卻強行堅持要張郃領兵追擊,張郃無奈前往追擊。
最後於木門道,被埋伏於高處的蜀軍射中右膝,傷重病逝。
③貶黜李嚴
第四次北伐之前,諸葛亮派李嚴督糧草時,怕出問題,於是給他三種選擇,叫他便宜行事:「上計斷其後道。
中計與之持久。
下計還住黃土。
」
後來,李嚴怕糧運不濟,就派馬忠、成藩傳喻旨要諸葛亮撤軍。
諸葛亮回來後,反而問他:「軍糧饒足,何以便歸?」另一方面李嚴又向劉禪上表:「軍偽退,欲以誘賊與戰」 ,欺騙劉禪說這是策略,又想推卸責任給岑述。
諸葛亮經過調查,將李嚴的手書先後比對,發現前後不符,李嚴亦無話可說,被貶為庶人。
第五次北伐
①揮師渭水
234年春天,諸葛亮經過三年勸農講武的準備,在斜谷口再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同時派使臣到東吳,希望孫權能同時攻魏。
四月,蜀軍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紮營寨。
司馬懿則率領魏軍背水築營,想再次以持久戰消耗蜀軍糧食,令蜀軍自行撤退。
魏將郭淮認為蜀軍必會爭奪北原,司馬懿認同,便派郭淮先前往防備。
果然,蜀軍到來,但被郭淮擊退。
諸葛亮考慮到前幾次北伐都因為運糧不繼,導致楊儀和費禕統領各軍撤退。
由魏延、姜維負責斷後。
不久,諸葛亮在軍營中與世長辭。
而楊儀、姜維按照諸葛亮臨終的部署,秘不發喪,整頓軍馬從容撤退。
司馬懿認為諸葛亮已死,率軍追擊,姜維推出雕刻成諸葛亮模樣的木雕並率領大軍回返,司馬懿看到諸葛亮(木雕),認為諸葛亮裝死引誘魏軍出擊,趕緊飛馬撤退,奔行數里,司馬懿數次問左右將領:「吾頭尚在否」?眾將俱回:「尚在」。
司馬懿不敢再追趕。
於是蜀軍從容退去,進入斜谷後,才訃告發喪,而此事後來也被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 司馬懿聽聞蜀軍在斜谷發喪後自嘲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其後,司馬懿視察蜀軍遺留的營寨,嘆曰:亮真天下奇才也。
名人介紹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煌煌京洛行》原文翻譯及賞析
夭夭園桃,無子空長。
虛美難假,偏輪不行。
淮陰五刑,鳥盡弓藏。
保身全名,獨有子房。
大憤不收,褒衣無帶。
多言寡誠,抵令事敗。
蘇秦之說,六國以亡。
傾側賣主,車裂固當。
賢矣陳軫,忠而有謀。
楚懷不從,禍卒不救。
禍夫吳起,智小謀大,西河何健,伏屍何劣。
嗟彼郭生,古之雅人,智矣燕昭,可謂得臣。
峨峨仲連,齊之高士,北辭千金,東蹈滄海。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夭夭園桃⑴,無子空長。
虛美難假,偏輪不行。
淮陰⑵五刑,鳥盡弓藏。
保身全名,獨有子房⑶。
大憤不收⑷,褒衣⑸無帶。
多言寡誠,抵令事敗。
蘇秦之說,六國以亡。
傾側賣主,車裂固當⑹。
賢矣陳軫⑺,忠而有謀。
楚懷不從,禍卒不救。
禍夫吳起⑧,智小謀大,西河何健,伏屍何劣。
嗟彼郭生,古之雅人,智矣燕昭,可謂得臣。
峨峨仲連⑼,齊之高士,北辭千金,東蹈滄海。
注釋
⑴園桃:《詩》云:人之雲亡,邦國殄猝。
漢室滅矣,園桃無子,所為作也。
⑵淮陰:指淮陰侯韓信。
"漢初三傑"之一,為漢朝開國立下汗馬功勞,後被呂雉殺害。
⑶子房:即張良,"漢初三傑"之一,功成隱退,身名全保。
⑷大憤不收:此指三大憤不收:何進欲盡誅宦官而敗,何進被殺;袁紹發病捕諸宦者,無長幼,皆殺之,得一時之快而至董卓得肆其毒;王允既誅董卓,使皇甫嵩領其眾,因李傕等求赦而赦,終至兵連禍結。
⑸褒衣:褒,大裾,言著褒大之衣、廣博之帶。
⑹蘇秦:,戰國人,合縱六國,為縱約長。
《戰國策》記載,蘇秦封武安侯,相燕,陰與燕王謀破齊,共分其地,乃佯有罪出奔,入齊,齊王受而相之,居二年而覺,齊王大怒,車裂蘇秦於市。
⑺陳軫:戰國時期楚國人。
秦王使張儀說楚王,秦願以商於六百里地與楚國交好,使楚與齊絕交。
楚懷王非常高興地答應了。
群臣皆賀喜楚王,唯獨陳軫看出這是秦的反間計,不主張接受秦商於之地。
楚王不聽。
後秦齊共攻楚國,楚大敗,不得已割兩城以求和。
此處暗喻陳琳。
⑧吳起:戰國時期法家、軍事家。
初事魯,後事魏。
魏武侯即位後,吳起因不受信任又投奔楚國,被楚悼王任用為相,僅一年便創造了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的顯赫成就。
楚悼王剛死,吳起便被眾多宗室大臣追殺。
儘管他臨危仍顯智謀,趴在按禮教神聖不可侵犯的故王遺體上,還是死於雨點般射來的亂箭之下。
此處暗指何進,參考曹操薤露行。
⑼仲連:即魯仲連,齊國高士。
幫助田單攻下聊城卻拒絕田單給他封爵,遂逃隱於海上。
【作品鑑賞】
《煌煌京洛行》是曹丕對戰國和漢初的人物進行評價的一首詩歌,表明了詩人的立場和觀點
孟子云,不信仁賢,則國空虛。
此則詩人詠京洛之微意也。
《魏風》園桃,尚有實可食,本詩園桃,並無子而空長。
憂心歌謠,亦魏文篡漢,托為《黍離》之作也。
通過評價歷史人物,表明了詩人的立場和觀點。
前四句直言虛美者多敗,表明人才應具有真才實學,而不應徒有華麗的外表。
五至八句論韓信與張良之事,通過對比表達讚賞張良的態度。
九至十二句言行事不能太極端,物極必反,反則受其亂。
十三至二十四句通過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從不同的側面補足前意。
末尾句讚揚魯仲連,與前面讚揚張良形成了呼應之勢,至此也表明了詩人的人生態度。
蜀漢後期大將王平後來去哪了?最終結局如何?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爭霸,最先滅亡的是劉備建立的蜀漢。公元263年,姜維等人無力回天,鄧艾等人率領魏國將士兵臨成都。對於蜀漢後主劉禪來說,選擇了開門投降。就蜀漢的滅亡來說,一個重要的...
曹操手下一小將,被徐晃冤枉投靠劉備,20年後一人擊退魏軍10萬人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曹操無疑是一個時代最具魅力的梟雄之一,其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作風,吸引大批寒門或者地位低下的人才,為其一統北方奠定了基礎。例如在行伍之中起用了于禁、李典、樂進等,在降將之中又大膽使...
如果聽了他的建議,三國的歷史可能要重寫
昨天寫了一篇文章,出現了一個小失誤,被大家罵的體無完膚。那麼今天就專門來寫一篇關於蜀漢後期的大將王平的故事。算是將功補過吧。王平本是魏國的大將,公元219年,劉備和曹操在漢中打仗的過程中黃忠斬了...
諸葛亮不經意間重用一位降將,卻幫助司馬懿提前掌控魏國大權
當年劉備征伐東吳一戰耗盡蜀漢逐鹿天下之力,無奈在白帝城「託孤」,將一個千瘡百孔的蜀漢政權與一個「扶不起的阿斗」交到了諸葛亮手上。此時臨危受命,縱然是有臥龍之稱的諸葛亮也有些力不從心,畢竟自己看...
諸葛亮北伐時提拔一位良將,萬萬沒有想到,15年後橫掃魏軍10餘萬
諸葛亮可以說是漢末三國歷史當中最耀眼的「巨星」,蜀漢帝國的建立,諸葛亮堪稱第一功臣。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更是嘔心瀝血的為蜀漢大業而奮鬥著,但所謂盡人事聽天命,諸葛亮縱然智謀如妖,但最終還是因為太...
三國曹操輕視的一小兵,竟滅了數十萬曹魏大軍,葬送曹魏江山!
大家好!我是縱橫寰宇的作者:龍淵,如果喜歡本篇文章,請記得關注本頭條號,若能轉發到朋友圈和三五好友一起分享品評,那就更好了!本頭條號,每天都會有新的文章更新,希望您會喜歡!「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蜀漢風雲事件5——諸葛亮北伐
「六出祁山」有兩處不恰當,諸葛亮北伐主動的是五次,一次是曹魏反攻,而五次北伐中只有兩次的線路是出岐山的。有些事情一個理由就夠了,有些卻是綜合多方面考慮,權衡利弊之後的結果。我認為諸葛亮北伐就屬於...
諸葛亮為什麼不訓練熊貓作戰?
首先在講之前,有必要對諸葛亮的三伐做一個解釋。那麼三伐究竟是哪三伐呢?第一次北伐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將領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請諸葛亮發萬兵給他出子午谷襲取潼關,與由斜谷出兵的諸葛亮大軍...
諸葛亮北伐戰役,贏了就退回漢中!
蜀漢建興五年(227)春,諸葛亮向後主劉禪上《出師表》,請兵北伐,後主允准,下討魏詔書,授諸葛亮主持討魏專命之權。三月,諸葛亮率10萬大軍,自益州(成都)出兵漢中,紮營於沔北陽平關,設丞相府,...
丞相北伐(四)為什麼馬謖守街亭而不是魏延,兼論街亭緣何失守
對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小編我曾有很多疑問,比如蜀漢大軍是否占領過祁山?比如張郃統兵五萬去戰馬謖,那曹真的兵從哪冒出來的?比如街亭之戰時魏延在做什麼?比如諸葛亮為什麼不親帥大軍迎戰張郃?比如街亭失...
諸葛亮六次北伐失敗真實原因驚人,他病逝後司馬懿嘆服:天下奇才
諸葛亮接受遺命以後辦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復聯吳抗曹的方針。這是當時關係戰略全局的重大措施。他採取這項措施的歷史根據是夷陵之戰以後,荊州歸屬問題已經確定,吳蜀矛盾向和緩方向轉化,而兩國同曹魏的矛盾卻...
天才軍事家諸葛亮為何連續五次北伐失敗?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早年隨...
諸葛亮北伐的經過:諸葛亮五次北伐的過程
第一次北伐①子午谷之計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據魏略記載: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