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軍事家諸葛亮為何連續五次北伐失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耕種。

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輔佐劉備建立蜀漢。

蜀漢建立後,諸葛亮被封為丞相、武鄉侯,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但因各種不同因素而失敗,最後病逝於五丈原。

諸葛亮

根據史書記載,諸葛亮親自指揮的北伐戰役實際共有五次,分別是:

228年1月出祁山,後因街亭兵敗退軍;

228年12月出散關攻陳倉,20餘日未下糧盡退兵;

229年春,進攻占領陰平、武都兩郡而歸,雙方未交戰;

231年2月出祁山,後因糧盡退兵;

234年經斜谷出五丈原,後因諸葛亮病死而退軍。

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後代歷史學家對待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這個問題共總結出了兩個原因,一是街亭失守,使得諸葛亮一招走錯滿盤皆輸,馬謖的玩忽職守讓諸葛亮三次北伐都化作一堆泡影,第二個因素是因為後主劉禪懦弱無能,他不能給諸葛亮帶來貢獻反而拖了諸葛亮的後腿,使得諸葛亮5次北伐都失敗。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谷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

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關中震響。

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率領步騎五萬人前往,大破馬謖於街亭。

而同時趙雲寡不敵眾,失利於箕谷。

諸葛亮乃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

第一次北伐失敗。

馬謖失街亭

魏大將軍曹真見諸葛亮敗退,隨後收復天水、南安、安定三郡。

同時估計諸葛亮可能會改從陳倉方向進攻,便令郝昭等率兵在陳倉搶修城郭,準備堅守。

街亭失守表現了諸葛亮在用人上的重大失誤。

他不使用既有作戰經驗、有膽有識又有勇有謀的魏延,卻用了一個長期從事地方行政事務、從未帶兵打過仗、空有一套書本理論、連最起碼的軍旅實踐和作戰經驗都沒有的馬謖,「好論軍計」、「言過其實」,且劉備早已對其存有戒心。

諸葛亮事後也認為:「街亭之敗不在其他,而在選人不當。

諸葛亮敗回漢中後,及時對軍隊進行了整頓,厲兵講武,以為後圖,半年多後,即建興六年(228年)11月,諸葛亮得知魏發動三路大軍東下攻吳,認為關中虛弱,便決定再次舉兵擊魏。

當時,蜀群臣大多數認為要吸取街亭失敗的教訓,魏不可伐。

但諸葛亮卻極力闡明攻魏是先帝之託,王業不可偏安,強調「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

於是12月3日,諸葛亮率兵沿故道(今陝西鳳縣)、散關路線進攻陳倉。

陳倉地形險要,是蜀軍伐魏的必經咽喉要道為打破僵局,諸葛亮採取政治誘降與軍事打擊相結合的方針,曾派郝昭的同鄉兩次向其喊話勸降,均遭拒絕。

諸葛亮自恃擁有數萬精兵,而郝昭只不過千餘人馬。

且援軍又不可能很快趕到,於是便決定對陳倉展開強攻。

蜀軍起初用雲梯攻城。

郝昭發射火箭。

燒毀雲梯,登城士兵均被燒死或摔死。

蜀軍繼而用載重衝車攻城,郝昭令士兵運石鑿眼,用繩子拴著石盤上下飛打,衝車皆被打壞。

蜀軍又在城外搭起高架向城內射箭,用土填塹,企圖直接登城,郝昭則在城牆內加修一道城牆防護。

蜀軍改挖地道攻城,郝昭也在城內挖地道截擊。

這樣晝夜不停,針鋒相對激戰了20餘天,郝昭的援軍趕到,蜀軍彈盡糧絕,只好退兵。

出征路線圖

諸葛亮圍攻陳倉不克,兵退漢中,魏六將曹真則急欲伐蜀,上表魏明帝,建議兵分3路進攻漢中。

建興七年(229年)8月,諸葛亮得知魏軍分數路進攻漢中,乃移兵城固(今陝西固縣)及赤坂(今陝西洋縣東龍亭山南)待戰。

令將軍魏延與吳壹率輕騎部隊自河池(今甘肅徽縣)出祁山(今甘肅孔縣東),向西穿插到羌中(今甘肅臨夏與青海循化一帶),以擾亂敵人後方為主要任務,並聯合羌族,招兵買馬,以牽制魏軍進攻。

魏軍在進攻途中,遇淫雨30餘日不止,山洪暴發,道路阻絕,戰士多死,軍資大失,被迫還師。

期間魏延與吳壹率軍到羌中後,在洮水之西輾轉,招兵買馬成一勁旅,與羌人相處得很好,於是魏延派人回漢中,請示諸葛亮下一步行動方案以及歸期歸途。

11月,魏延與吳壹率萬騎自羌中返回漢中,與魏將費瑤、郭淮激戰於首陽(今甘肅渭源縣東南首陽鎮)南面的陽溪。

費瑤、郭淮迅速堵塞要道,部署兵力於谷底,並於夜間在魏延營地四周設置障礙。

恰在此時。

諸葛亮接應大軍趕到,與魏延、吳壹的部隊相配合,對費瑤、郭淮部隊實施夾擊。

幾乎與此同時,魏大將張也率部前來增援。

此時魏延向諸葛亮建議:「請得萬人,與丞相異道出征,約期會師潼關,一如韓信與漢王的故事。

」諸葛亮認為此次入羌中招兵買馬的成功,在於出敵不意,可一不可再;魏延雖智勇,但終非張的對手,因而否定了魏延「異道出兵,約期會師」的建議,仍率軍退還漢中。

建興九年(231年),諸葛亮想試用他的新發明「木牛」運輸車,企圖通過這種新製造的能「載一歲糧」(一人一年用的糧數)的四輪人力推拉木車的大量投入使用,把嘉陵江上游之西漢水與渭水上游的天水兩河道,連成一條水陸等量聯運的軍糧運輸通道。

於是他又親率8萬餘兵力,自漢中往攻祁山。

諸葛亮鑒於司馬懿遠道來救祁山。

司馬懿方至祁山,獲悉天水告急,急忙回師天水,故而祁山仍處在蜀軍圍攻之中。

司馬懿回師途中,天水已失,只好依天水之東山,持險據守。

諸葛亮乃自天水移兵攻之,司馬懿堅守不出。

諸葛亮讓部隊在周圍割收小麥,司馬懿仍堅守不出戰;諸葛亮見麥子快割完了,司馬懿還無動於衷,乃移軍南行實施退兵引誘之計。

果然司馬懿在部將的強烈要求下,率兵出擊,被諸葛亮回軍打敗。

然後兩軍成對峙狀態。


到了秋天,諸葛亮的中都護李嚴假傳聖旨,說運糧跟不上,召其還軍漢中。

諸葛亮在退兵過程中在尾後分兵埋伏,以防追兵。

司馬懿聞諸葛亮退撤兵,急遣張引軍追擊。

當張率萬餘騎兵追至木門山(今甘肅西和縣東南)時,諸葛亮回軍攻之,待張部一退,蜀軍伏兵齊起夾擊,萬箭齊發,張中箭身亡。

諸葛亮回到漢中,上表問故,軍糧並未難以為繼,方知中了李嚴的奸計。

李嚴被削職為民。

諸葛亮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集中12萬大軍出斜,後至渭水之南。

此時魏大將軍司馬懿督諸軍屯渭水以北。

當諸葛亮率軍進至眉縣時,司馬懿遂引諸軍連夜渡渭水,背水為壘拒戰。

同時司馬懿判斷諸葛亮可能沿渭水南至西上五丈原(眉縣以北,東連武功,西接岐山),把戰略前進基地從漢中前移至祁山、天水,而使渭水為其後方交通線,並利用隴西之資料增強軍力,削弱魏之抵抗力。

於是司馬懿速遣郭淮率軍趕往北原(今積石原,離五丈原20餘里)設防。

結果諸葛亮東進道路受阻,西進渭水又為郭淮所阻,蜀軍12萬兵馬對峙於渭水兩岸。

諸葛亮針對每次出兵都受糧秣不足的制約,且魏軍堅守不出,乃決定分兵屯田,做長期進攻打算。

諸葛亮與司馬懿對峙數月之後,急於決戰,但司馬懿無論如何都堅守不出。

為使魏軍出戰,諸葛亮採用了各種方法進行挑釁,包括遣使至魏軍,送上一些女裝來侮辱他們。

司馬懿盛怒,上表請求出戰。

魏明帝派辛毗至司馬懿軍中擔任軍師,以制止魏軍出戰。

當諸葛亮再次遣使到魏軍約戰時,司馬懿令將出兵迎戰,又被辛毗持杖節立在軍門擋住。

此後司馬懿則不再考慮出戰,只專心防守,以待蜀軍糧儘自退,然後乘其弊而追擊之。

八月,諸葛亮病故於五丈原,享年五十四歲。

楊儀等率軍還,姜維等遵照諸葛亮遺囑,秘不發喪,緩緩退軍。

司馬懿率軍追擊,見蜀漢軍帥旗飄揚,孔明羽扇綸巾坐在車裡。

司馬懿懷疑是孔明用計誘敵,趕緊策馬收兵,於是有「死諸葛嚇走生仲達」之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北伐始末

諸葛亮北伐,是三國時期蜀漢在228年至234年間發動的對曹魏的戰爭,共五次,雖然在局部取得了一些勝利,奪得武都陰平二郡,使得魏軍損兵折將且處於下風,但未能達成攻取關中地區或是奪取隴西等目標;而曹...

諸葛亮北伐的真實戰績如何

首先三國演義裡面的諸葛亮形象肯定是不可信的,諸如火燒新野、草船借箭、借東風、八卦陣等等都是毛宗崗根據《三國志》的大綱自己瞎編的,曾經魯迅就已經批評過這個問題,說神話諸葛亮近似妖。不過諸葛亮也不是...

諸葛亮北伐拖垮了蜀國

諸葛亮(181—234年),三國時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號臥龍。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 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統一中原 五次北伐...

諸葛亮六出祁山是真的嗎?三國六出祁山概況

「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軍事行動。史書記載諸葛亮北伐曹魏時僅有兩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山」的說法出現於小說《三國演義》,由於《演義》在民間的影響力較大,因此「六出祁...

《三國演義》六出祁山

《三國演義》諸葛亮恢復與吳聯盟、平定南中後,就準備北伐曹魏。 第一次北伐在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他令趙雲等作疑兵,擺出由斜谷攻郿城的態勢,吸引魏軍;自己則率主力向祁山方向進攻,隴右的天水、...

蜀漢風雲事件5——諸葛亮北伐

「六出祁山」有兩處不恰當,諸葛亮北伐主動的是五次,一次是曹魏反攻,而五次北伐中只有兩次的線路是出岐山的。有些事情一個理由就夠了,有些卻是綜合多方面考慮,權衡利弊之後的結果。我認為諸葛亮北伐就屬於...

六出祁山其實並不是真的

六出祁山是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一書後半部分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一個情節單元,從九十一回到一百零四回,這十幾回都寫道諸葛亮北伐,其篇幅超過了赤壁之戰的篇幅,堪稱是全書之最。

諸葛亮北伐的經過:諸葛亮五次北伐的過程

第一次北伐①子午谷之計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據魏略記載: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