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被埋沒的三大名將,晚生幾年必定成為三國重要人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朝廷衰微,各地起義叛亂不斷,東漢朝廷征討叛賊的過程中,湧現出一大批擁有軍事才能的人才。

其中有三位將領對朝廷忠心耿耿,屢立戰功,卻因皇帝淪為傀儡,任人擺布而埋沒了一身的才華。

NO3.朱儁


朱儁出身寒門,為人仗義疏財又孝順母親,因而被舉孝廉(漢朝一種人才推薦制度),從此走上仕途。

讓朱儁嶄露頭角的戰役是他僅僅率領五千家兵就打敗了當時交趾的梁龍率領的幾萬叛軍。

戰後,朱儁被封為都亭侯。

光和七年,黃巾起義爆發,朝中官員都推舉朱儁率軍前去平亂。

朱儁不負眾望,與皇甫嵩連戰連勝,成功鎮壓陳國、汝南等地的叛亂,朱儁也被朝廷封為西鄉侯。

隨後又擊敗了黃巾軍頭目趙弘、韓忠,回京時被封為錢塘侯。

由於朱儁功高,董卓把持朝政後,對他又是拉攏又是提防。

朱儁之後聯合陶謙起兵討伐董卓,可惜寡不敵眾,被董卓部下李傕、郭汜打敗。

董卓死後,李傕利用天子詔書召回朱儁回朝廷效命。

李傕郭汜反目後,獻帝命朱儁和十幾位大臣前去和解,郭汜不從,反而扣押他們作為人質,可憐朱儁性格剛烈,怒目而亡。

朱儁生平戰功赫赫,打贏了不少以少勝多的戰,其戰略意識和帶兵能力無疑是優秀的。

NO2.盧植

盧植這個人比較有意思,他是文臣出身,和歷史上那對有名的絕交朋友管寧和華歆師出同門,是大儒馬融的弟子。

馬融是個土豪,家裡經常有歌女表演,盧植在他家學習的時候,從未瞟過一眼,可見盧植的品德還是很過關的。

學有所成後,盧植被朝廷征為博士。

朝廷當時內憂外患,正當用人之際,就決定把盧植往武將的方面培養。

熹平四年,揚州九江郡發生蠻族叛亂,朝廷封盧植為九江郡太守前去平亂,從此盧植走上了一邊做研究一邊打戰的路子。

光和七年,漢靈帝拜盧植為北中郎將往冀州鎮壓黃巾之亂。

剛開始盧植連戰連勝,把張角逼得逃進廣宗縣,據城死守。

盧植就在城外挖掘壕溝,製造攻城器械,正要攻城時,漢靈帝派了個左豐過來視察工作,左豐是個宦官,才懶得理你是否打勝戰,出門一趟,外快掙得多不多才是他關心的,可惜盧植正直,不肯賄賂。

左豐回洛陽後就污衊盧植避而不戰。

漢靈帝大怒,判了盧植個無期徒刑,幸好後來皇甫嵩將平定冀州的功勞推到盧植身上,盧植這才官復原職。

董卓掌權後,欲立劉協為帝,百官中只有盧植敢站出來反對,因而被董卓記恨。

最後,報國無門的盧植選擇了歸隱,袁紹取得冀州後,尊盧植為軍師。

此等文武雙全的將領,三國時期是比較少見的,盧植要是晚生幾年,絕對是兵家必爭之將。

NO1.皇甫嵩

皇甫嵩是將門之後,和盧植被趕鴨子上架不同,他少年時就文武雙修。

從最初被舉為孝廉開始一直做到郎中,後來因為父親去世就離職了。

期間就連當時的大將軍竇武請他出來做官,他都不去,最後還是漢靈帝親自出馬,將他封為侍郎,讓他當了個北地太守,可見皇甫嵩這個人根本不在意名利。

平定黃巾之亂,皇甫嵩功勞是最大的。

當時派去鎮壓黃巾軍的三支主力部隊,朱儁敗給波才,盧植將張角圍困與廣宗縣,皇甫嵩用火攻破了波才部隊,之後連連取勝,平定三郡。

盧植被誣陷後,朝廷派董卓替代盧植,卻被張角擊敗,沒辦法,朝廷只能寄希望於皇甫嵩。

張角死後,輪張梁守城,皇甫嵩趁張梁放鬆警惕,出奇兵襲城。

黃巾軍倉促應戰,戰死三萬多人,張梁也在戰役中喪生。

隨後皇甫嵩又攻下曲陽,殺死張寶。

期間,他還把自己的功勞推給朱儁和盧植,使朱儁加官進爵,盧植官復原職。

皇甫嵩鎮壓黃巾之後,聲名日盛,朝廷卻日益衰微,有人勸他南面稱霸,皇甫嵩並未答應。

之後,涼州王國發生叛亂,朝廷派他和董卓前去平叛,皇甫嵩算無遺策,讓董卓對其十分忌恨。

董卓霸凌朝野之時,很多人勸皇甫嵩討伐董卓,無奈皇甫嵩以朝廷為主,想讓朝廷來制裁董卓,反而差點被董卓殺掉,幸虧兒子皇甫堅壽和董卓有交情,為皇甫嵩求情,這才免於一死。

董卓被殺後,朝廷任命皇甫嵩為征西將軍,滅掉董卓宗族。

此後,皇甫嵩就一直在淪為傀儡的朝廷供職。

董卓被殺後3年,皇甫嵩病逝。

皇甫嵩用兵如神,當時又兵權在握,名揚天下,若是志向遠大點,肯定稱霸一方,和當時的董卓形成犄角之勢,可惜皇甫嵩比較淡泊名利,這才被埋沒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發生在河北的黃巾起義

東漢後期,政治腐敗,橫徵暴斂,加之災情嚴重,民不堪命。農民紛紛奮起反抗,其中規模最大、準備最充分的就是發生在河北的黃巾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