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剿黃巾軍,三大中郎將,首先說盧植——黃巾之亂(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話說張氏三兄弟率領黃巾軍起義,雖然洛陽由於叛徒告密導致計劃敗露,從而使起義被迫提前,但是起義前的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做得還算充分。

起事以後,黃巾軍的目標很明確,早已事先都標記好了,於是發動進攻,攻擊村莊和市鎮的官府衙門,漢朝的地方官吏很少有敢於抵抗的,原因很簡單,黃巾軍人太多,事先又沒有準備,一時來不及組織調動軍隊來對抗,大多棄職逃跑。

不到十天,就「天下響應,京師震動」。

安平國和甘陵國的人民則更是直接生擒了安平王和甘陵王,來響應黃巾軍。

很有點席捲天下的意思。

這裡我們列舉一下黃巾軍的重要大將。

在南陽,黃巾首領是張曼成。

張曼成進攻並殺死南陽太守褚貢,而後又率眾圍攻宛城,駐軍宛城城下一百多天。

六月,繼任南陽太守秦頡進攻黃巾軍,將張曼成斬殺。

在河北蠡縣之南的博陵的是張牛角,後來張牛角戰死,死前指定由褚飛燕繼任為大帥,褚飛燕而後改名為張燕,並通過逐漸吸收周邊各地的小方勢力和隊伍把自己的這隻隊伍發展壯大到100萬人之眾。

並在張角兄弟被殲滅後,以此為資本和朝廷談判招安,直到最後被呂布打得喪膽,被袁紹收編。

此外,各地的重要首領有李大目,張丈八,陶平漢,雷公,白雀,波才,以及黃龍、左校、於氐根、張白騎、劉石、浮雲、楊鳳、於毒、五鹿、白繞、眭固、苦蝤等人,簡直舉不勝舉。

而洛陽朝廷派出平叛的主要是三個中郎將,派遣他們統領軍隊到冀州、豫州討伐黃巾軍。

分別是派「北中郎將」盧植去冀州征討張角,「左中郎將」皇甫嵩和「右中郎將」朱俊(儁)前往豫州征討在潁川地區活動的黃巾軍。

於是,面對全國上下風起雲湧的黃巾起義,這三位東漢末年的名將就此拉開平定黃巾軍之亂的歷史帷幕,而曹操、劉備、董卓、孫堅等人則將在此平定叛亂的戰鬥中紛紛出場展露頭角!

這三個中郎將分別是:盧植、皇甫嵩和朱儁。

那麼這三個中郎將到底是什麼來頭,我們先來對他們三個做一下背景了解。

首先,咱們先說說盧植,字子干。

涿郡涿(今河北涿州)人。

身長八尺二寸,聲如洪鐘。

性格剛毅,品德高尚,常有匡扶社稷,救濟世人的志向,不過不喜歡做辭賦(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此人性格爽朗,不磨嘰)。

他先後師從太尉陳球(也就是陳珪的叔叔,陳登的爺叔)和大儒馬融,並且把鄭玄也引薦給馬融。

而鄭玄後來也成長成了一代大儒。

盧植博古通今,喜歡鑽研儒學經典,而且並不局限於前人界定好的章句。

其老師大儒馬融是外戚豪族,家中常有歌女表演歌舞,而盧植在馬融家中學習多年,從未為此瞟過一眼,馬融因此對盧植非常敬佩。

盧植學成之後,也成為了東漢末年時期的一代大儒。

然而他並沒有出仕朝廷,而是選擇返回家鄉涿縣教學。

他的門下弟子有兩個最為有名,就是劉備和公孫瓚。

這兩個人都算是三國時期叱吒風雲的人物了,當然公孫瓚的能力差些,倒不是因為他早早被袁紹滅掉了,畢竟在當時,劉備被追著打,到處投靠其他勢力,公孫瓚怎麼說也還是為了擴大勢力範圍主動向袁紹發難(宣戰),並且僵持了很長時間,互有勝負。

我向來覺得不能以成敗論英雄,畢竟成敗裡面有不少運氣的成分。

只是單從他的處事待人的態度和原則來說,公孫瓚說得上是一方豪強,但是稱不上是人傑。

我會在後面詳細的介紹公孫瓚。

正因為師從盧植的原因,劉備和公孫瓚也就成為了同學。

既然盧植在當時已經成為了一代知名的大儒,所在州郡的官員自然是希望能夠讓盧植出仕,於是屢次徵辟盧植,他都不應。

直到建寧(168年—172年)年間,被漢靈帝征為博士,他才開始步入仕途。

熹平四年(175年),揚州九江郡有蠻族發生叛亂,漢靈帝認為盧植是個文武兼備的人才,於是拜他為九江郡太守,讓他去那裡組織平叛。

盧植到任後,果然很快就將叛亂平定了。

之後,盧植因身體健康原因而提出辭職。

同年,由蔡邕、李巡等人發起的校勘儒學經典書籍的建議得到漢靈帝的批准,並將以刻成石碑的形式立在太學門口,歷史上稱為「熹平石經」或「太學石經」。

盧植知道後主動上書,毛遂自薦,要參與這項工作。

後來,廬江郡也發生了蠻族叛亂,朝廷因為盧植在九江郡擔任太守時,對當地人有恩威信義,在當地聲望很高,而且平叛迅速,於是再次拜其為廬江郡太守。

而盧植也不負所望,再次平定了廬江郡的蠻族叛亂。

一年多後,盧植又被召回朝廷擔任議郎,與馬日磾、蔡邕、楊彪、韓說等人一起在東觀校勘儒學經典書籍,並參與續寫《漢記》(史稱《東觀漢記》)的工作。

不過漢靈帝覺得寫書不是什麼太緊要的工作,便又拜他為侍中、尚書。

直到這次黃巾之亂,由於他之前先後平定了九江郡和廬江郡的蠻族叛亂,而且速度快,效率高,所以再次被朝廷起用,希望能依仗他能再次快速平叛。

那麼盧植在對黃巾軍的又是戰況如何呢?漢靈帝拜盧植為北中郎將,命護烏桓中郎將宗員任其副手,率領北軍五校(為中央主要常備軍,即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營)的將士,前往冀州平定黃巾軍的基礎所在,也就是大本營,張角所部。

要說這北軍五校的將士,人數並不多,又加上為了順利平剿黃巾軍而從天下徵召來的精兵,盧植統領這哨人馬,面對黃巾軍的本部由張角親自統領的基礎武力,竟然以少勝多,而且是接連戰勝張角,斬首萬餘人,從而把張角部眾圍困在了今天河北省威縣以東二十九里的漢朝的廣宗縣縣城。

盧值率軍將廣宗城包圍,修築長牆,挖掘壕溝,製造攻城用的雲梯,馬上就要攻下廣宗城。

恰在此時,漢靈帝派個了內侍小黃門(就是小太監)名叫左豐的,到盧植軍中視察。

有人勸盧植賄賂左豐,盧植不肯。

於是左豐回到洛陽,對漢靈帝說:「據守廣宗的賊寇很容易攻破,然而盧植只是讓軍隊躲在營壘里休息,等待上天誅殺張角。

」漢靈帝一聽勃然大怒,立刻派人用欖車(囚籠車)將盧植押解回洛陽,判處比死罪輕一等的處分。

同時轉而派東中郎將、隴西人董卓代替盧植帶兵。

那麼董卓接手了以後戰況如何呢?那可以說是形勢立刻發生了逆轉,張角等人在盧植被欖車押解回洛陽後,便在冀州發起了反攻,轉而將董卓擊敗,可見,同樣一隻隊伍,其戰鬥力很大程度上並不取決於士兵的戰力,而是主將的能力,正如諸葛亮所說:「所謂統兵,不在於多,而在於將兵之將也。

然而這次失敗不僅僅是因為董卓統兵比較廢物,更多的原因,在我看來,就是漢靈帝太崇信宦官,用人不疑也許是個比較高的層次,他做不到,早在他前面幾百年的「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教訓他都不能銘記在心,這樣的人統治國家,忠良如何能夠得到正確的對待呢?

更多更新歡迎大家關注微信公眾號:知興替 History_Talk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