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能鎮守漢中近十年為什麼姜維就不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魏延和姜維都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大將,魏延以鎮守漢中出名,劉備得到漢中之後,沒有選擇人人看好的張飛,而是選定了魏延,魏延也的確不負眾望,鎮守漢中近十年的時間,沒有出過問題。
姜維主要就是以接替諸葛亮的北伐為出名,但其實他也曾經鎮守過漢中,只不過遠遠不及魏延,漢中也是在姜維的手裡丟掉的。
那麼,為什麼魏延能夠守得住,姜維卻做不到呢?
魏延坐鎮漢中大約十五年(公元219-234),但其實從227年諸葛亮進駐漢中著手北伐時,漢中的防務的實際指揮權就到了諸葛亮手裡。
魏延鎮守漢中的防禦戰略是重點布防漢中周邊的戰略要地,充分利用秦嶺這一天然屏障堅決的打防禦戰和消耗戰,據敵於國門之外,把敵人拖到糧絕不繼,迫使其退兵。
此戰略非常適合實力較弱的蜀漢,所以在魏延鎮守期間,漢中固若金湯。
諸葛亮於234年死後,魏延因與楊儀內鬥失敗,被夷滅三族。
魏延死後,吳懿、王平、胡濟等人先後鎮守漢中,他們繼續採用魏延的防守策略,確保漢中安全。
可見,魏延的策略是正確的。
胡濟雖然是漢中都督,但卻受到姜維的節制。
258年,大將軍姜維命令胡濟放棄之前的策略,實行「斂兵聚谷」戰略。
斂兵聚谷就是收縮漢中的防禦戰線,集中兵力確保漢、樂兩城,放來犯之敵進入防區,堅壁清野,使敵軍睏乏,繼而將敵軍聚殲在漢中的山野之中。
姜維這麼做有他的考慮,因為曹魏很少主動入侵漢中,所以他斷定曹魏的主攻方向是隴西,所以收縮了漢中的防線和兵力,強化隴西一線的防禦。
但是姜維沒有料到曹魏會在263年舉兵十八萬分三路進犯,主攻方向竟然是漢中。
而駐守在沓中的姜維也被鄧艾擊敗,成都的援軍也遲遲不到。
所以鍾會所部十多萬人進入漢中後,漢中守軍無法抵擋,或戰死,或投降,開戰一個月,漢中丟失。
之後姜維只能和援軍合兵一處,退守劍閣。
這個時候姜維倒是採用了魏延的戰略,將鍾會死死的拖在劍閣關外一個多月,糧草不濟的鐘會有了退兵的念頭。
劇本如果正常演下去,曹魏退兵,蜀漢雖然丟了漢中,卻不至於亡國。
但鄧艾卻出奇招,偷渡陰平,抄了蜀漢後路,劉禪最終投降。
所以,姜維對蜀漢的滅亡負有一定責任,也從側面反映出魏延的戰略要比姜維略勝一籌。
劉備攻下漢中後,就任用魏延鎮守漢中,從此魏延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鎮守漢中十餘年,未曾讓魏軍越過一步,從這件事上就足以看出魏延的能力,然而同樣作為蜀國的大將,姜維在鎮守漢中時,僅僅守了一個月就被魏軍攻陷,要知道姜維可是諸葛亮的接班人,無論是謀略還是武力上,都是蜀國後期數一數二的將領,那麼為何魏延能鎮守漢中十餘年,而姜維僅僅守一個月就戰敗了呢?
其實,真實原因也很簡單,魏延鎮守漢中的時候,可以說是蜀國最強盛的時候,此時的蜀國不僅擁有荊襄九郡,還攻占了漢中,無論是士氣還是國力都足以和魏國抗衡,而姜維鎮守漢中時,已經到了蜀漢末期,連年的征戰導致蜀國國力空虛,連年北伐也讓蜀國積攢了幾十年的國力耗費一空,而反觀魏國,由於地大物博,連年的征戰雖然消耗了魏國的國力,但卻沒有傷及魏國的元氣,在這樣的情況下,姜維想要抵擋魏國強大的攻勢更是難上加難。
另外一點,劉備統治蜀國時期,全國百姓仍然一心向漢,對劉備的支持就更大,加上荀彧崔琰等世家大族的存在,一心想要恢復漢室,曹操對於這些人時刻提防著,自然無心攻打漢中了,而到了三國後期,隨著曹丕篡漢自立,世人只知有魏,不知有漢,而魏國也有更多的精力來攻打蜀國,而要想攻占蜀國,漢中是必取之地,因此魏國哪怕不惜任何代價也要攻下漢中,因此像鄧艾鍾會等人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攻打漢中,在這種連續的攻擊之下,即使魏延恐怕也很難堅守長久。
最後一點,魏延在鎮守漢中的時候採取的是防禦性戰略,漢中地形易守難攻,魏延依據地形設立了鐵壁銅牆般的防線,因此魏軍想要攻取漢中十分困難,而姜維在鎮守漢中之時,為了完成諸葛亮的北伐大業,採取的是主動進攻的戰術策略,因此也給了魏軍以機會,最終導致漢中失守,而漢中的失守使得蜀國的第一道門戶被魏軍打開,而蜀國也離滅亡之日不遠了。
八一八魏延那些事兒(7)鄧艾能冒險,魏延憑啥不能冒險?
在談論魏延的「子午谷」之策時,支持方往往喜歡把三國末年鄧艾偷渡陰平的戰例拿出來。邏輯很簡單:既然鄧艾都能冒險成功,憑什麼說子午谷之計就不行?諸葛亮活生生斷送一條好計啊。
諸葛亮死後,劉禪仍握十萬大軍,為何直接開城投降?原因很簡單
劉備在白帝城去世後,諸葛亮一心輔佐劉禪。此時的諸葛亮深知,魏國的基礎雄厚,決不能給它休養生息的機會,一旦魏國恢復了國力,蜀國距離亡國之日就不遠了。所以,諸葛亮不顧眾人的非議,多次出兵北伐,以此來...
姜維盡得諸葛亮真傳,為何平生鬥不過鄧艾?廖化臨終前說了實話
公元234年8月,諸葛亮在北伐途中與世長辭,這對於蜀國來說無疑是致命的。因為諸葛亮就相當於這個國家的主心骨,但幸好諸葛亮還留下了遺囑,把蔣琬,董允,費禕等人推薦給劉禪。沒錯,當時的姜維還不夠格,...
誰毀掉了蜀漢政權?姜維一昏招斷送江山!
文/獨孤雁263年8月,曹魏權臣司馬昭以鄧艾、鍾會為將,調派18萬大軍討伐蜀漢,短短四個月後,後主劉禪不戰而降,存在42年的蜀漢政權宣告滅亡。關於蜀漢政權滅亡的原因很多,諸如人才匱乏,地狹民少,...
蜀國為何會在兩個月之內快速滅亡?諸葛瞻臨死前道破玄機
三國時候,魏蜀吳三國鼎立,其中的蜀漢政權是劉備建立的,後來劉備死後傳給了他的兒子劉禪,也就是阿斗,然而奈何劉禪無能,隔了沒多久諸葛亮死後,蜀國就被掌握曹魏政權的司馬家族滅亡。當時的司馬昭帶兵滅蜀...
姜維北伐為何失敗?後主劉禪為何不戰而降?廖化臨終之前說出真相
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一代名相諸葛亮在他一生的最後一次北伐中,病逝於五丈原,完成了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誓言。雖然諸葛亮的節操讓世人嘆服,但小縱客觀的說,諸葛亮最終其實並沒有完成...
曹魏投靠蜀漢的3大名將,最強的不是姜維,若此人不死,蜀漢不亡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相比於魏、吳兩國,蜀漢不僅疆域狹小,而且人才儲備相當不足。因此當敵國將領來歸降,蜀漢都會予以重用,甚至還會任命他為大將軍,讓其執掌蜀漢的軍政大權。在蜀漢42年的歷史...
三國最後的七位名將,尤其最後一個把我們看呆了,這是戰神在世?
三國的武將大名鼎鼎的人非常多。特別是前中期的時候,蜀國有五虎將,魏國有五子良將,吳國也有像周瑜,陸遜這樣扭轉戰局的名將。可謂群星閃耀,百將爭霸。可是到了三國後期真可謂是名將凋零,三國拿得出手的人...
曾視為諸葛亮傳人,文比呂蒙,武比高順,最終死在無名小卒手裡
自從諸葛亮去世後,蜀漢的政權再也沒有掌舵人。很多人都認為姜維是諸葛亮的傳人,其實,姜維的資歷還不夠,在諸葛亮之後,最重要的兩個人是蔣琬和費禕。此時,蜀漢很少進行大規模戰爭,而是企圖休養生息。然而...
諸葛亮死後發生了什麼?姜維為什麼煽動鍾會自立
曉知識,大世界。三國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各種傳奇到今天還被人津津樂道,但是比較...
為獨霸蜀漢軍政,不惜在諸葛亮死後暗害同僚?姜維四大疑點真相!
在上次在《本是曹魏烈士後代的他,卻「叛變」成為敵國的忠臣,還獲得高官厚爵》中我們曾經講到姜維人生際遇很傳奇,本來是曹魏重點栽培的烈士子弟,但是卻陰差陽錯成為了蜀漢棟樑。不過,正如其他許多三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