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大師早期是如何評說關羽之過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師1941年的這番話是為了分清主次矛盾,繼續保持、穩固、發展抗日統一戰線說的,他如此說道:

三國時期,荊州失守,蜀軍進攻東吳,被東吳將領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打得大敗,其原因就在劉備沒有區分與處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係,在謀略中沒有抓住主要矛盾。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確定的戰略方針是「東聯孫吳,北拒曹操」。

曹劉是主要矛盾,孫劉是次要矛盾。

孫劉的矛盾是統一戰線內部的矛盾。

所以當孫權數次討荊州時,諸葛亮總是一再推諉軟磨,而不硬抗,直到最後才讓出荊州的部分地方。

劉備不了解這一點,派了根本不執行「聯吳為根本,爭奪荊州要有理有節」方針的關羽去守荊州。

關羽這個人雖然斬華雄,誅顏良、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擒龐德,威震華夏,但孤傲自大。

劉備封「關、張、趙、黃、馬」五虎大將時,關羽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與吾相併,可也。

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

當孫權派諸葛瑾為兒子向關羽女兒求婚,以結秦晉之好,共伐曹操時,關羽卻勃然大怒,說:「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斬汝首!」

劉備見關羽被殺,荊州丟失,遂起兵攻打東吳,眾臣苦諫都不聽,實是因小失大。

正如趙雲所說:「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

」諸葛亮也上表諫止說:「臣亮等竊以吳賊逞奸詭之計,致荊州有覆亡之禍;隕將星於鬥牛,折天柱於楚地,此情哀痛,誠不可忘。

但念遷漢鼎者,罪由曹操;移劉祚者,過非孫權。

竊謂魏賊若除,則吳自賓服。

願陛下納秦宓金石之言,以養士卒之力,別作良圖。

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可是劉備看完後,把表擲於地上,說:「朕意已決,無得再諫。

」決意起大軍東征,最終導致兵敗身亡。

——蜀漢的厄運正是由關羽而起,他死之後張飛死,劉備死,形勢大變,仿佛推倒了多米諾骨牌,引發了一系列反應。

關羽作為戰將首屈一指,但是作為政治家、戰略家,他就遠遠不上數。

死,對於關羽這類人來說並不算什麼,但是他一人之死,卻丟城失地,造成了數人之死,耽誤了蜀漢大業。

從這一點來說,關羽不能說是無罪,殊為憾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風云:諸葛亮刻意安排在華容道放走曹操?

在一個弱者、次強者、強者的三方對決中,如果次強者者水平較高,則弱者最好是挑起次強者和強者之間的爭鬥,而自己就袖手旁觀坐收漁翁之利;如果次強者水平也較低,那麼弱者為了爭取更大的生存機會,就應當先幫...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

他向孫權說了一句話,嚇得曹操連筆都握不住了

一提起魯肅,人們總想起那句歇後語:魯肅上了孔明船——盡辦糊塗事。無論是在小說《三國演義》還是《赤壁》等諸多影視作品中,魯肅都給人一種忠厚老實、毫無主見,跟在周喻和諸葛亮後面唯唯諾諾甚至被他們戲弄...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

諸葛亮的隆中對究竟是千古名篇還是錯誤戰略

諸葛亮近些年來一直是備受爭議的人物,相比於《三國演義》之中的神化,到前些年的黑化,近些年隨著人們知識的普遍化,一個更加歷史更加真實的諸葛亮也漸漸出現在我們面前,今天,小編和大家談的是諸葛亮的《隆中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