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定義三國局勢的戰役:石亭之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石亭之戰」在三國歷史上的確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戰爭,作用不亞於赤壁之戰。
如果說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那麼石亭之戰則重新定義了三國局勢。
通過此戰,司馬懿得到了上位的機會 ,而孫權看清了天下大勢,戰後不久正式稱帝,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石亭位於今天的安徽舒城境內,靠近江淮地區,這裡也是魏國和吳國的邊界所在地。
建興四年(226年)曹丕病逝,年輕的曹叡即位,孫權想趁機搞點事情。
太和二年(228年),吳王孫權與番陽太守周舫合謀,秘密派遣周舫假意投降曹魏。
此時曹魏東線統帥為曹休,收到周舫的降書,大喜,上報中央。
在稟明曹叡後,率軍十萬,會同司馬懿和賈逵,三路大軍兵發鄱陽。
石亭之戰示意圖
對於此戰,孫權極為重視,親自率軍出征,並派出陸遜、朱桓、全琮三位主將領兵五萬,準備迎敵。
兩軍之間的戰事一觸即發,曹休身為宗親,一向驕傲自大,而且對司馬懿一直以來就存在不滿的情緒。
朱桓就對孫權說:「休本以親戚見任,非智勇名將也。
今戰必敗,敗必走,」並提出了阻斷他逃跑之時必經的夾石、挂車,將曹休一舉抓住的方案,不過陸遜並未同意。
八月,曹休大軍抵達石亭,進入了吳軍的埋伏圈,陸遜親自統率中軍沖入敵陣,曹休猝不及防,退往夾石,又遭到朱桓、全琮左右兩翼人馬的夾擊,損失慘重。
還是靠和自己一直關係不好的賈逵「兼道進軍,多設旗鼓為疑兵」「據夾石,以兵糧給休」才撿得一條小命。
石亭一戰,陸遜展現了出眾的軍事才能,坐穩了東吳都督的位置。
而曹休因為戰事失利,心情壓抑,後來一病不起,不久亡故。
通過這場戰役,司馬懿也就借著曹休的死邁出了奪權的第一步,開始在軍事上展現自己的才華,並且逐步在軍隊中站穩了腳跟。
蜀漢諸葛亮聽說曹休戰敗,魏軍東下,關中虛弱,再次北伐,但因曹魏陳倉郝昭的出色指揮,無功而返。
而江東孫權通過此戰,實際上也看清了魏國真正的實力,無所懼怕,於石亭之戰一年後正式稱帝,建立吳國。
也許石亭之戰在三國的歷史上實在算不上什麼,但是它卻決定了後來的許多大事。
東吳一代傳奇名將,滅曹仁,敗曹休,卻毫無存在感
熟讀三國的朋友,一定對東吳四大都督了如指掌,他們分別是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在三國這個群英亂舞的年代,發揮這耀眼的光芒。然而,東吳還有一位傳奇都督,他的戰績不必四位都督差,其中間接滅掉曹仁,協...
三國中後期的兵神,即使是周瑜在世,也抵不上他一半的智慧
公元228年,東吳孫權想對北方曹魏用兵。孫權想出一計:詐降。他讓周魴到山越首領裡面去物色一個人去向魏國的曹休詐降。周魴反對:山越野人,都是跳樑小丑,素來不講信義,做事不牢靠,這種重要的事情要是交...
此人向陸遜獻計,智慧若陸遜的,竟都沒聽從,魏國後果將很嚴重!
在小說《三國演義》當中,曹休被寫成了二三流之將,可有可無的一個角色,受演義的影響,後世也是這樣來看待曹休的。可是在真實的歷史當中,曹休可是智勇之將。 曹休,字文烈,是曹操的族子。曹操起兵的時候,...
被忽視的三國戰爭:石亭之戰和它改變的六個人
談到三國的戰爭,大多數人脫口而出的是「三大戰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三國演義》將這三場戰爭渲染地太精彩了,尤其是赤壁之戰,前後用了十多回的章節,「草船借箭」「群英會」「連環計」...
《軍師聯盟》又錯了?司馬懿壓根沒有參與石亭之戰
在軍師聯盟里,司馬懿第一次帶領主力兵團配合曹休作戰,在曹休中伏後,守住夾石,掩護大軍退卻,保證了有生力量。戰後又引發一場政爭。電視大體如此,但現實如何呢?226年,孫權想施詐降計。這樣的計劃沒有...
此戰是陸遜的最大戰績,打的曹魏二十年不敢伐吳,孫權因此戰稱帝
陸遜是東吳四都督中的最後一位,其為人熟知的戰役是協助呂蒙奪取荊州擒關羽和夷陵之戰大敗劉備。然而這兩次戰役還不能算陸遜一生的最大戰役。陸遜一生中的最大戰績,是發生在228年的吳魏石亭之戰。
石亭之戰——陸遜的封神之戰
黃武二年,陸遜在夷陵火燒蜀軍八百里連營,劉備損兵折將,元氣大傷。為防備曹魏有機可乘,陸遜並未對蜀軍做深入追擊。劉備退回白帝城後,大為慚恚,說:「吾竟受到陸遜小兒折辱,難道這是天意!」。這年秋天...
影響曹魏政權變化的石亭之戰
公元228年孫權派遣潘陽太守周魴秘密求助已為北方所知名的山越宗帥,想讓他們去誑誘魏揚州牧曹休。周魴說:「山民宗帥地位低賤,不足以依賴信任,事情如有匯漏,不能使曹上鉤。請派親信帶著我的書信去引誘...
一場被忽視的戰役,卻無意間改變了三國歷史的走向
公元二二八年,魏、吳兩國在江淮地區爆發了一場大戰,由於戰場在石亭(今安徽舒城),故被稱為石亭之戰。自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以來,大大小小戰役不計其數,石亭之戰並不出名。但從後世的角度來分析就會發現,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