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三國戰爭:石亭之戰和它改變的六個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談到三國的戰爭,大多數人脫口而出的是「三大戰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
《三國演義》將這三場戰爭渲染地太精彩了,尤其是赤壁之戰,前後用了十多回的章節,「草船借箭」「群英會」「連環計」「借東風」「華容道」……幾乎個個都是膾炙人口的情節,儘管上述故事盡皆是小說家的虛構或移花植木,但也絲毫不影響它們的瘋狂傳播。
相比之下,石亭之戰的知名度要小很多。
它在《三國演義》中出現過,但著墨不多,被輕描淡寫的主要原因是這場戰爭跟《三國演義》的主線人物劉備-諸葛亮沒有直接關係。
最近《大軍師司馬懿》的下部《虎嘯龍吟》開播,令人頗為意外的是,該劇的第一場戰爭戲給了石亭之戰。
當然編劇這麼做是有私心的,就是給司馬懿加戲,讓司馬懿與宗室將領相爭的主線矛盾更加豐富。
不過無妨,這也算給了我們一個機會,來聊聊這場被後人忽視的三國大戰。
魏吳石亭之戰爆發於公元228年(魏太和二年,蜀建興七年,吳黃武七年),這一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率大軍北伐,卻遭到街亭之敗,無功而返。
年輕有為的魏帝曹叡便有了藉機南侵東吳的念頭,這個任務自然落在了揚州軍政總司令、大司馬曹休的頭上。
魏大司馬曹休曹休坐鎮淮南,戰功卓有建樹。
就在一年前,曹休攻破了魏吳邊境重鎮皖城,收降了東吳名將韓當之子韓綜。
不過由於曹操時期為了防止沿江諸縣落入東吳之手,對軍民實行內遷政策,反倒把廬江、九江、蘄春、廣陵等沿江郡縣的居民逼得渡江投吳,致使江北一帶人煙荒蕪,合肥之南唯有皖城。
若要打破僵持,必須重找出路,曹休一直試圖找出一條捷徑,能夠繞過濡須口,直接插入東吳的腹地,讓孫權前後不得相顧。
但北人對江南地理不熟,要行此策,就必須有人帶路。
起初,曹休的計劃是策反江南深山密林之中的山越宗民,將他們培養成未來王師南下的「帶路黨」。
這一招甚是管用,位於鄱陽湖以東的鄱陽郡,就一下亂了起來,鄱陽太守的王靖因為鎮壓不力,被全家斬殺。
但王靖之後,來了個不怕死的繼任者叫周魴。
周魴到任後便一舉端了山越宗帥的老巢,將他活捉了送到武昌給孫權獻功。
通過拷問彭綺,武昌方面大約知道了曹休的計略,於是決定將計就計,利用山越宗帥誘騙曹休上鉤。
但周魴不同意,他認為這些山越宗帥反覆無常,不可信賴。
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不如讓我來當誘餌吧。
於是,這場夾雜了諜戰大戲的魏吳大戰拉開了帷幕。
周魴與孫權搭台演了一齣戲,孫權不斷派郎官(相當於中紀委巡視組)來到鄱陽調查周魴,找他喝茶談話。
而周魴則為了自證清白割發請罪,同時向曹休七次投書,大吐苦水,請求歸降。
曹休對此深信不疑,親率步騎十萬之眾由皖城南下接應周魴,魏國另派賈逵、滿寵領兵取東關,司馬懿領兵攻江陵,以為兩翼策應。
曹休與賈逵(左)東吳方面,孫權親自擔任總指揮,進駐皖口前線,以陸遜為主將,全琮、朱桓等為輔,於石亭設伏,大敗曹休,斬殺敵軍萬人,奪得大量鎧甲、器械、輜重。
若非賈逵及時派兵救援,山險路窄的石亭差點成為曹休的葬身之地。
此戰之後,曹休慚恨不已,癰發於背,不久去世。
這是繼赤壁之戰後,東吳對曹魏取得的最大一場勝仗。
石亭之戰局勢圖,摘自《三國志戰役事典》(藤井勝彥著)這場戰爭的過程很簡單,但它對於三國格局的影響卻至為關鍵,有六個人的命運,因為這場戰爭而改變。
首先是獲勝方的主君孫權,那一年的孫權,坐領江東已經二十八年,稱王建號也已經有七年了,但魏蜀兩國早已稱帝,他的身份卻一直是個「吳王」,而且還是當年曹丕施捨給他的,這讓孫權難免有些尷尬。
石亭大勝無疑助長了他的信心,於是在次年,孫權就於武昌登基稱帝,狹義的三國,從這時候才真正開始。
孫權稱帝後,封陸遜為上大將軍,這是一個為他量身打造的官職。
自漢以來,將軍職位最高為大將軍,給大將軍之前著一「上」字,突顯了陸遜無可比擬的地位。
不久孫權遷都建業(今南京),將武昌留給陸遜輔佐太子孫登駐守。
此戰東吳領兵的兩名大將全琮和朱桓,也成為東吳軍界的柱石。
全琮升為衛將軍、右護軍、徐州牧,並娶了孫權的女兒孫魯班。
朱桓被封為前將軍,領青州牧,假節。
劇中無名吳軍指揮官,似為全琮或朱桓這是東吳政權最和諧的時期,也是東吳君臣最融洽的時期,沒有人能想到,多年以後,這個國家將出現多麼可怕的血雨腥風,陸遜、全琮、朱桓和他們背後的家族都將被卷進內鬥的漩渦里,傷痕累累。
曹魏一方,大司馬曹休的猝然去世,讓魏國權力格局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原本,魏國軍權牢牢控制在宗室將領的手中,曹真主掌雍涼、曹休主掌淮南、夏侯尚主掌荊州,三人不但政治可靠,軍事能力也毫不遜色。
但夏侯尚與曹丕同年去世,曹休一死,司馬懿一下成為軍界的二號人物。
不到三年,曹真也病逝了,三大宗室將領的過早去世,讓曹叡不得不依仗司馬懿來對付頻繁進犯的諸葛亮,這就為若干年後司馬氏取代曹家江山打開了危險的大門。
魏驃騎將軍司馬懿
所以,可不可以這麼說,司馬代魏,陸遜和諸葛亮都是神助攻呢?
孫權挖了個大坑讓曹休往裡跳,幸虧此人相助才保全魏國十萬大軍
在三國時期曹操去世後,漢獻帝就把帝位禪讓給了曹操的兒子曹丕,就這樣漢朝宣布滅亡,魏國正式建立,之後劉備孫權相繼稱帝,這時候才是真正的天下三分。當初劉備在夷陵之戰慘敗給了東吳,劉備去世後不久,諸...
陸遜36歲斬關羽38歲擊垮劉備,成三國最強殺手!
本是書生的他卻破劉備,勝曹操,贏關羽,成了三國第一殺手!三國中有這麼一個人,他先是設計讓關羽兵敗身死 ;又讓在戰場上打拚數十年的劉備,卻丟盔棄甲,最後落荒而逃鬱悶而死。他就是陸遜。
三國常被忽略的一場大戰,沒有它,司馬懿不一定能奪得江山!
在三國的歷史當中,世人都知道有三場大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這三場大戰,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它們都對歷史的進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過,有一場大戰,也對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三國中後期的兵神,即使是周瑜在世,也抵不上他一半的智慧
公元228年,東吳孫權想對北方曹魏用兵。孫權想出一計:詐降。他讓周魴到山越首領裡面去物色一個人去向魏國的曹休詐降。周魴反對:山越野人,都是跳樑小丑,素來不講信義,做事不牢靠,這種重要的事情要是交...
再次定義三國局勢的戰役:石亭之戰
「石亭之戰」在三國歷史上的確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戰爭,作用不亞於赤壁之戰。如果說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那麼石亭之戰則重新定義了三國局勢。通過此戰,司馬懿得到了上位的機會 ,而孫權看清了天下大...
吳國繼黃蓋之後的又一「降將」,大敗曹魏十萬大軍,一人羞愧而死
赤壁之戰中,黃蓋詐降曹操,火燒曹魏20萬大軍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在此一戰中,東吳將詐降的計謀發揮到了極致,不惜通過鞭笞一名老將來換取曹操的信任。孫劉聯軍此戰一舉擊破曹軍,也因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
《軍師聯盟》又錯了?司馬懿壓根沒有參與石亭之戰
在軍師聯盟里,司馬懿第一次帶領主力兵團配合曹休作戰,在曹休中伏後,守住夾石,掩護大軍退卻,保證了有生力量。戰後又引發一場政爭。電視大體如此,但現實如何呢?226年,孫權想施詐降計。這樣的計劃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