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關張結義三人,卻死於一人之手,雖非他殺,卻因他而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到劉關張兄弟的慘死,那不得不說蜀國滅亡的導火索。

關羽敗走麥城,被呂蒙斬殺。

張飛為兄報仇心切,毆打士兵,被叛將砍去了首級。

大哥劉備一連失去左右臂膀兩位兄弟,從而一怒伐吳,戰敗之後蜀國再無力爭雄三國。


說了三兄弟的慘死,中間其實有一東吳大將,稱為三兄弟的催命人。

那就是陸遜。

陸遜給人更多的印象他是一書生大將,提起書生,人們馬上會聯想到「迂腐怯懦」、「百無一用」等詞,而在三國時代,「書生大將」陸遜的橫空出世,一改書生的傳統形象。

談笑中,他計襲荊州、火燒連營、決勝石亭,不但使萬千敵軍士卒魂歸黃泉,也成了關羽、劉備和曹休的「催命人」。

這位書生因此名揚天下。

陸遜,字伯言,出身江南仕族,是「小霸王」孫策的女婿,他刻苦好學、為人正直、廣有謀略。

21歲就擔任了孫權的幕府,孫權曾多次徵求他對天下大勢的看法。

睿智的言談證明了陸遜並非迂腐的書生,而幾次小規模的討賊行動更證明了他不是「一般」的文士。


任偏將軍右部督之時,陸遜協助呂蒙指揮收復荊州之戰。

他成功了運用了「假痴不癲」之計,修書一封,吹捧荊州守將關羽,使驕傲的關羽大為得意,對吳軍毫無戒備。

就這樣,吳軍攻克荊州,殺了關羽。

關羽死於公元220年。

敗走麥城,最後戰敗被殺。

關羽敗在誰手裡,大多認為是呂蒙 這裡我覺得關羽是敗給了吳國新一代崛起的軍神陸遜。

在幾個傳記中,我們可以查閱到一些信息。

讓我們來模擬一下當時的一段歷史。

公元219年8月,關羽水淹魏七軍,生擒魏大將于禁,斬魏大將龐德,威震天下(可惜被曹仁幾千人拒擋在樊城之外,最終關羽敗走,很減分。

曹大司馬威猛。

) 同年10月(或者9月?),這個時候,因為魏國的外交公關,吳蜀聯盟也開始出現裂痕。

吳國呂蒙也開始策劃攻打關羽,卻不小心生病了(歷史記載是稱病,現在多翻譯為假裝病,不過我考慮到半年多後他就病死了,估計是真病了,稱病應該翻譯為生病。

),於是呂蒙就回家養病,回家半路上遇到了來探病的陸遜,相互交談後覺得陸遜對戰關羽的戰略布局很和自己胃口,所以在回到首都後向孫權推薦陸遜頂替自己的位置防守關羽,並策劃攻打關羽的作戰計劃(這裡的頂替不是頂他的官位,是頂替他原本所在的防守位置)。

於是陸遜受命來到陸口防守,並開始以自己一個小輩的身份和對面剛剛威震天下的沙場老將寫信,

就如同今天的粉絲給自己的偶像寫信一般,讓關羽放心攻打曹仁。

注意,這個時候陸遜被封為偏將軍右部督。

偏將軍為五品序。

而217年陸遜就是吳國一個沒有實權的右部督校尉(類似孫權隨身護衛衛士之類的官職)。

十一月,魏國通過曹仁和徐晃的努力,終於遏制住了關羽連勝的勢頭,雙方開始拉鋸戰,並且關羽的優勢已失,並開始暴露其弱點。

吳國此時突然兩路出兵,一部有陸遜率領一路勢如破竹占領了秭歸枝江、夷道,守住了峽口,堵住了關羽退回西蜀的大門。

於是關羽被迫退兵,魏國沒有追擊(也應該是無力追擊)。

另外一路史記是呂蒙率領,「白衣渡江」占領了關羽部的大後方公安、江陵(這裡略有懷疑,呂蒙都快病死了,還這麼猛?他應該在養病吧?),關羽無奈只有駐守麥城。

最終敗北被殺。

無論呂蒙是否參與了這場戰爭,堵住關羽退路的陸遜無疑是最出風頭的人物,他成功的迷惑了關羽,轉移了關羽的注意力,並且最終切斷了關羽的後路,讓蜀軍軍心渙散,士氣低迷,讓關羽最終決定放棄固守城池,率領騎兵強行突圍。

此戰後,剛剛升為五品武將的偏將軍陸遜,被封為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鎮撫荊州(戰時因為表現突出已經封過一次宜都太守,拜撫邊將軍,封華亭侯)。

而看其他參戰的將領,似乎沒有什麼太多驚人的賞賜,而作為大都督的呂蒙被封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

看著多,其實呂蒙都快病死了,給再多也只是家屬撫恤金而已。

不久呂蒙就病死了,陸遜又被提為吳大都督。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孫權眼裡,此戰最大功臣為陸遜。

關羽死了,劉備當然要為他報仇,於是他召集大將張飛來一起攻打吳,張飛半路被手下殺害。

劉備呢?被陸遜火燒連營三百里,敗北的劉備最終回家不久就掛了!

三人都沒有直接死在陸遜手裡,卻都是因為陸遜而死。

黃武元年(222年),為給關羽報仇和奪回荊州,劉備親率十萬大軍,進攻東吳。

資格甚淺的陸遜被孫權任命為大都督,率軍五萬抵擋蜀軍。

他先是堅守不出,直待蜀軍疲憊,才在猇亭決戰。

他利用火攻,大破蜀軍四十餘營,蜀軍死傷慘重,劉備大敗而逃,不久在白帝城悲憤而死。

經此一戰,陸遜聲名大振,那些戰前根本不服的東吳老將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陸遜也被加封為輔國將軍。

周瑜、呂蒙終於後繼有人了!

黃武七年,魏國大司馬曹休率軍攻吳,書生陸遜再次披掛上陣。

他指揮吳軍三路並進,果敢地衝擊了曹休的伏兵,接著盡力追擊,取得了石亭之戰的輝煌勝利。

曹休回國後,憂鬱而死。

陸遜又一次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非凡才能!他在吳國的官位也步步高升,直至丞相。

關羽、劉備和曹休——這三位馳騁疆場的老將,怎麼也想不通,自己會被陸遜——這個「黃口孺子」所敗,並在敗後不久身亡。

看來輕敵確是兵家大忌,而以「書生」的身份「偽裝」自己,則是陸遜的絕招!

從智取荊州時的「假痴不癲」,到猇亭之戰時的「誘敵深入,後發制人」,直至石亭之戰中的「迅捷衝擊」,陸遜的軍事指揮藝術可謂出神入化、爐火純青。

尤其是火燒聯營的猇亭之戰,已成為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因此,陸遜不僅是三國時代最卓越的將領之一,也是中國古代史上的傑出軍事家,他以自己的成功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戰爭不是角力的格鬥,將領並非衝殺的武士,軍事藝術中最重要的當屬謀略。

只要具有真正的軍事才能,「書生拜將」又何妨呢?

三國最大黑馬陸遜的人生悲喜劇

小說《三國演義》中,陸遜是個不大不小、難說好壞的角色:在作品中,他似乎不屬於曹操、董卓、袁紹、劉備、孫權那樣居於重大歷史事件最前沿、直接決定歷史走向的顯赫人物,也沒有關、張、趙、馬、黃以及呂布、典韋、許褚等武將那樣叱吒疆場的段子;謀略方面,司馬懿和周瑜、魯肅因曾作為書中頭號人物諸葛亮的直接對手或盟友,也比他引人矚目,各有其婦孺皆知的華彩樂章。

陸遜的星光亮度,頂多和荀彧、郭嘉、呂蒙等比肩。

不計第三十八回僅被提及名字,他在書中正式出場,是先後作為關羽和劉備的對立面:先是為呂蒙出謀麻痹關羽,最後收復荊州;後又親任三軍統帥,火燒劉備連營。

這兩次戰役,先後直接將關羽和劉備置於死地,間接導致張飛的死亡。

可以說,劉關張哥仨的死亡都與陸遜有關。

受作者立場傾向影響明顯的讀者,不會對陸遜有太好印象,雖然大家不能不佩服他的膽識與謀略。

而翻開《三國志》,卻可發現一個令人驚訝的現象:陸遜居然在《吳書》中獨占一卷!要知道,在全書中享有獨占一卷待遇的人物,除了皇上或「准皇上」曹操、曹丕、曹叡、劉備、劉禪、孫權,只有諸葛亮和陸遜。

也就是說,《三國志》認為陸遜與諸葛亮是同一級別人物,遠高於其他人等。

小陸如此被重視,並非浪得虛名。

他實在是《三國》中最大一匹黑馬。

大家知道,所謂「黑馬」,是指一直不被注意而實力超群、關鍵時刻脫穎而出的人物。

陸遜正是如此。

如果說諸葛亮、龐統沒出山以前就名聲遠揚,陸遜卻是出山乃至建功以後還沒引起足夠注意:本來收復荊州就是他出的奇謀,但劉備大軍壓境,孫權憂慮無帥可用時,並未馬上想起他來;闞澤推薦他之後,張昭、顧雍、步騭等人還不以為然,出面阻止;

他任主帥後,韓當、周泰等老將仍然不服,試圖鼓動大家抗命。

陸遜先後戰勝關羽、劉備,恰恰也正是利用了自己的沒有名氣、缺乏威望。

如果說關羽斬顏良文丑憑的是赫赫名氣的震懾作用,諸葛亮贏得劉備青睞、得展驥足離不開先期「炒作」,陸遜的首建奇功與之剛好相反。

正如呂蒙所說:孫權若用名氣大的人,敵人必然小心謹慎,妙計就使不成了。

但是,不論有意「逞強」還是故意「示弱」,若想取勝都需有出眾實力作基礎。

試想,倘若關羽大刀耍得不好,僅靠虛假炒作製造泡沫,一旦交手,顏良、文丑在躲過幾招、穩定情緒之後,發現對方不過爾爾,老關必為對方刀下之鬼。

諸葛亮如果僅會吹牛皮,劉備重用他之後他指揮得一塌糊塗,除了火燒驢肉就會火燒自己,劉備很快就會炒他魷魚。

陸遜若無實力,不能運籌帷幄、臨變不驚,沒有兩把刷子,在蜀軍強大攻勢面前,吳兵就會軍心渙散,一潰千里。

事實上,關羽、諸葛亮也會示弱:關公偶使「拖刀計」、孔明常用詐敗法,都是暫時示弱。

陸遜關鍵時刻也會「逞強」:面對試圖抗命的部下,他先申明:「主公重用我,是因為我有比你們強的地方!」然後把臉一沉:「違令者斬!」

黑馬能脫穎而出,除了自身實力,還需要有機遇,關鍵時刻有人幫著說話。

對於陸遜來說,呂蒙、闞澤就是識馬的伯樂。

他們推薦陸遜的時候,沒有過多個人私利的打算,沒顧慮將來陸遜會不會風頭壓過自己、能不能知恩圖報。

陸遜本人也是不計個人恩怨推薦賢才的人:早年陸遜率部平山賊時,會稽太守淳于式曾打過他的小報告。

而當陸遜回京向孫權匯報工作時,卻稱讚淳于式並不「蠢於事」,是個好官。

孫權不解地問:「他打你小報告,你卻推薦他,咋回事呢?」陸遜回答:「他打我小報告其實是為當地百姓著想,我如果反過來說他壞話,那不合適。

」此事給孫權留下了很好印象。

即使在今天看來,評價一個同事不以其對己有恩而過譽,亦不因其於己有怨而貶損,也實屬難得,特別是在上司面前。

後來,陸遜又指揮吳軍大敗魏國大司馬曹休,並屢次為孫權出謀劃策,提出許多合理化建議,深得主公賞識。

他的地位一再上升:從偏將軍到鎮西將軍、輔國將軍、大將軍、右都護,最後代替顧雍做了丞相。

孫權對他充分信任,格外倚重:不只遇大事都和他商量,還讓人刻了一枚自己的印章,放在陸遜家裡。

每次給劉禪或諸葛亮寫信,發信前都先讓陸遜看一遍,看看措辭輕重是否得當;若有不妥,陸遜就直接改在上面,蓋上大印粘上信封就發出去。

孫權相信陸遜不會在信上亂改,或添上一筆「劉禪是小狗」之類。

大破曹休後,大軍路過武昌時,孫權讓人給陸遜撐起自己的御蓋出入殿門。

這樣的待遇,好像以前周瑜、魯肅也沒享受過啊!

信任有時也孕育著危險。

本來,陸遜是極謹慎、極低調的人。

比如打敗劉備,諸將都服了他後,孫權問他當初為什麼不收拾那些曾想不聽將令者,陸遜回答:「本來您對我的任用就超過我的實際才能。

那些將領都是您的心腹愛將,有功之臣,國家還要依仗他們辦大事呢。

但,權力增大,信任增加,使得陸遜這樣謹慎低調的人也漸漸疏於戒備,失去分寸

孫權次子建昌侯孫慮貪玩兒,在堂前弄了個鬥鴨欄,陸遜見了馬上板起面孔訓斥,嚇得孫慮趕緊撤了毀了;孫權侄子孫松最受寵愛,但帶兵不嚴,陸遜當著孫松的面把他手下管事人的頭髮鬍子剃光。

這可不是為之免費理髮美容,古時這叫「髡刑」!

你看,這些本來該孫權管的事,他卻出面干預,真拿自己不當外人了。

為臣的切不可忘了:你功勞再大、君主再信任你,你仍然是奴僕。

不能真把自己當作主公的股肱手足!

陸遜的悲劇,直接源自捲入孫權兒子們的太子位置之爭。

當時,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爭鋒,許多大臣安排自己的子弟分別侍候這兩強。

全琮把這個情況告訴陸遜。

陸遜認為,兩虎相鬥必有一傷。

孩子們若有真才實學將來不愁沒人用,盲目投機終將惹出禍端。

全琮的兒子傍上了魯王,全琮不僅不聽陸遜勸告,還為此懷疑陸遜動機,倆人有了隔閡。

陸遜還規勸諸葛恪說:「排在我前面的人,我一定尊重,與他一同進步;排在我後面的,我就幫著他。

可我看你氣場比主公還強,又瞧不起地位不如你的人,你危險了!」

再聰明的人,有時也難免看別人清楚、看自己糊塗。

陸遜不讓別人捲入太子之爭,他自己卻立場鮮明地支持太子孫和,反對魯王孫霸。

恰巧,他的幾個外甥也親近太子。

這本已讓同僚全琮生疑,不由得主公孫權不生嫌隙:你這舅舅外甥的串通起來想干哈啊?

於是,他的外甥們被流放,身為太子太傅的大臣吾粲也因和陸遜多次通信而被捕,最後死在獄中。

吾粲的被牽連,與後來所謂「胡風分子」有些類似。

孫權對陸遜本人總算還留些情面,沒有直接責罰。

但多次派宮裡人到陸遜家挖苦責備。

陸遜確實冤:他完全是為主公社稷江山著想才不避嫌疑。

以他的智慧,他豈能不知:涉及敏感問題不持立場、不表態,對自己來說最為安全?

一片忠心換來的卻是猜忌羞辱,陸遜就在家裡氣死了。

死的時候,家裡沒有留下多少存款。

----------------------------------

最近您是否感覺財路不暢,運勢不佳?有沒有覺得壞運纏身、諸事不順?

風水不是迷信,風水就在身邊,關注風水就是關注財運和健康!

易尚大師幫您求財轉運,化解命中難題,添加微信號:ys11229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再次定義三國局勢的戰役:石亭之戰

「石亭之戰」在三國歷史上的確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戰爭,作用不亞於赤壁之戰。如果說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那麼石亭之戰則重新定義了三國局勢。通過此戰,司馬懿得到了上位的機會 ,而孫權看清了天下大...

三國時期東吳四英傑之一——陸遜簡介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官至丞相、荊州牧、右都護。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建安八年(2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