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曹魏政權變化的石亭之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28年孫權派遣潘陽太守周魴秘密求助已為北方所知名的山越宗帥,想讓他們去誑誘魏揚州牧曹休。

周魴說:「山民宗帥地位低賤,不足以依賴信任,事情如有匯漏,不能使曹上鉤。

請派親信帶著我的書信去引誘曹休,說我受到責難,害怕被殺,打算以郡歸降北方,請求派兵接應。

」吳王同意。

當時不斷有尚書郎到周魴處查究各種事情,周魴因而來到番陽郡門之下,剪下頭髮謝罪。

曹休聽到後,率領步騎兵十萬人向皖城進發接應周魴。

魏明帝又命司馬懿向江陵方向、賈逵向東關方向,三路大軍同時進發。

周魴 三國吳國潘陽太守

八月,孫權到達皖城,任命陸遜為大都督,賜予黃,手執馬鞭接見了他。

又任命朱桓、全琮分別擔任左、右督,各領三萬人迎擊曹休。

曹休知道被欺詐,仍然仗恃人多,打算就與吳國交戰。

朱桓對孫權說:「曹休本因是皇親國戚而被任用,並不是有勇有謀的名將。

今如交戰必敗無疑,敗後必逃,逃走時肯定經由夾石、挂車。

這兩條道路都很險要狹隘,如若能讓一萬士兵用柴斷路,那麼可把他的部眾全部俘虜,甚至可以生擒曹休。

請求用我的部隊斷路,若蒙上天神威,使得曹休自動投降,我們就可乘勝長驅直入,進而攻取壽春,割據准南,劃分許昌、洛陽,這是萬世難逢的良機,切不可失!」孫權以此詢問陸遜,陸遜認為不可,於是沒有採取行動。

曹休(?-228年),字文烈 三國曹魏將領,曹操族子

尚書蔣濟上書說:「曹休深入敵方境內,與孫權的精銳部隊對壘,而朱然等在長江上游,正處於曹休背後,我看不出什麼有利之處。

」前將軍滿寵上書說:「曹休雖然明智果斷但很少用兵,這次他的行軍路線背靠湖泊,傍依長江,容易進軍,難以退卻,這是戰爭中易於受阻之地。

如果大軍進入無疆口,應該嚴加戒備。

」滿寵有表章還未得到答覆,曹休陸遜已在石亭開戰。

陸遜自己統率中路大軍,命朱桓、全琮分別為左、右翼,三路並進,衝擊曹休埋伏的部隊,乘勢把他們趕走了,吳軍在後追殺,直抵夾石,斬殺、生擒一萬餘人,繳獲牛馬驢騾車輛上萬,以及幾乎全部的軍資器械。

陸遜石亭破曹休

起初,曹休上書請求深入呈地以接應周魴,明帝命令賈逵率兵向東與曹休匯合。

賈逵說:「賊兵在東關沒有防備,肯定是在皖城集合部隊,曹休深入與敵作戰,必定失敗。

」於是部署各將領水路陸路同時並進,行出二百里,擒獲吳國人,說曹休大軍戰敗,吳國正派遣兵士阻斷夾石通路。

將領不知怎麼辦好,有的想等待後繼部隊。

賈逵說:「曹休對外兵敗,對內路絕,進不能戰,退不能還,正處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恐怕支持不到天黑。

敵軍因為沒有後續部隊,所以只追到夾石,現在我們急速進軍,出其不意,這就是所謂的『先聲奪人,以挫傷敵人的土氣』,敵兵看到我軍來到,一定退走。

假如我們等待後援,敵軍已將險路切斷,兵雖多又有什麼益處!」於是以加倍的速度行軍,沒途設下許多旌旗戰鼓作為疑兵。

吳國人從遠處看到賈逵部隊,驚恐撤走,曹休於是才得以返回。

賈逵據守夾石,供給曹休士兵糧草,曹休部隊才振作起來。

開始,賈逵與曹休關係不好,等到曹休失敗,依賴賈逵才得幸免於難。

三國演義周魴斷髮賺曹休

石亭之戰魏國出動大軍,然而損兵折將,曹休不久病死,魏國也一直到東興之戰,才再次發起來大規模的攻吳行動。

蜀漢諸葛亮聽說曹休戰敗,魏軍東下,關中虛弱,再次北伐,但因曹魏陳倉郝昭的出色指揮,無功而返。

石亭之戰後一年,孫權稱帝,威名大震。

三國後期地圖

石亭之戰對後三國格局影響深遠,司馬懿是最大的收益者。

曹休病亡,讓曹氏宗親又少了一員大將,曹叡不得已起用滿寵作為東部戰區的主帥。

而後來諸葛亮北伐,又讓司馬懿取得了西部戰區主帥的位置,打破了曹氏宗親領兵為帥的先例,曹魏江山開始鬆動。

曹真死後,曹氏宗族再無人能制衡司馬懿,對外征戰幾乎全靠司馬懿支撐,曹魏政權開始向司馬家傾斜,最終司馬家奪了魏國的天下。

如果說赤壁之戰決定了天下三分,而石亭之戰則重新定義了三國。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魏國傑出政治家、軍事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被忽視的三國戰爭:石亭之戰和它改變的六個人

談到三國的戰爭,大多數人脫口而出的是「三大戰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三國演義》將這三場戰爭渲染地太精彩了,尤其是赤壁之戰,前後用了十多回的章節,「草船借箭」「群英會」「連環計」...

石亭之戰——陸遜的封神之戰

黃武二年,陸遜在夷陵火燒蜀軍八百里連營,劉備損兵折將,元氣大傷。為防備曹魏有機可乘,陸遜並未對蜀軍做深入追擊。劉備退回白帝城後,大為慚恚,說:「吾竟受到陸遜小兒折辱,難道這是天意!」。這年秋天...

再次定義三國局勢的戰役:石亭之戰

「石亭之戰」在三國歷史上的確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戰爭,作用不亞於赤壁之戰。如果說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那麼石亭之戰則重新定義了三國局勢。通過此戰,司馬懿得到了上位的機會 ,而孫權看清了天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