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亭之戰——陸遜的封神之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黃武二年,陸遜在夷陵火燒蜀軍八百里連營,劉備損兵折將,元氣大傷。

為防備曹魏有機可乘,陸遜並未對蜀軍做深入追擊。

劉備退回白帝城後,大為慚恚,說:「吾竟受到陸遜小兒折辱,難道這是天意!」。

這年秋天,劉備聽說魏軍犯吳,寫信給陸遜說:「賊兵已經在江陵了,我也準備再東征,將軍還能行嗎?」,陸遜回信:「恐怕舊傷未愈沒有時間興兵吧。

你應該跟吳國君主通好才對,如果不聽我的勸告再率大軍前來,這次我不會讓一個人存活性命」。

後來,劉備去世,諸葛亮輔政,吳蜀聯盟得以恢復。

孫權十分倚重陸遜,軍國大事必先徵詢陸遜的意見,甚至刻了自己的玉璽,放在陸遜的住所。

君臣間相互信任到如此程度,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很少見的。

黃武七年,按照吳蜀聯盟的約定,為配合諸葛亮出岐山北伐曹魏,孫權決定在江淮地區用兵,以謀取對曹魏的戰略主動。

當時魏國在江淮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是曹休(曹丕臨終指定的四大輔政之一)。

孫權派吳國鄱陽太守周魴用詐降誘敵之計致書曹休,表示願意叛吳歸魏,請求曹休派兵接應。

曹休果然中計,率領步騎兵十萬人向皖城進發接應周魴。

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朱桓、全琮分別擔任左、右督,各領三萬人迎擊曹休,雙方大戰一觸即發。

吳國名將呂蒙曾經對陸遜有過高度評價:說陸遜意思深長,才堪重用。

陸遜指揮作戰的特點就是深思熟慮,不打無準備之仗。

石亭之戰前,陸遜就判斷出曹休從合肥(曹魏駐軍之處)到皖城要經過夾石、挂車等近二百里的崎嶇山路,魏軍到達石亭(距皖城約二十里)時必已精疲力盡,定會在石亭紮營修整,吳軍到時只需以逸待勞,定可一舉擊敗魏軍。

左都督朱桓對孫權說:「曹休因是曹氏宗族而被任用,並非有勇有謀的名將。

今如交戰必敗無疑,敗後必逃,逃走時肯定經由夾石、挂車。

這兩條道路都很險要狹隘,若能在出口處設伏,可把他的部眾全部俘虜,甚至可以生擒曹休。

到那時,我們就可乘勝長驅直入,進而攻取壽春,全據准南!」孫權以此詢問陸遜,陸遜認為必須謹慎行事,山路出口在曹魏控制區域,若是魏軍在出口有大軍接應,我軍設伏部隊反而會陷入敵人包圍,得不償失,隨著後來戰事的發展果然印證了陸遜的看法。

曹休趕到石亭時天色已黑,人困馬乏,就地紮營進行修整部署。

陸遜果斷命令朱桓、全琮左右兩路連夜發起猛攻,自己統率中路大軍,三路並進,衝擊曹休的部隊,直抵夾石,斬殺、生擒一萬餘人,繳獲牛馬驢騾車輛上萬,以及幾乎全部的軍資器械。

同時,陸遜還派出一支奇兵迂迴至山路出口,準備夾擊曹休部隊,但是魏國的賈逵已經率大軍前來接應曹休,吳軍也就沒有接戰,選擇了撤退。

石亭之戰魏國出動大軍,然而損兵折將,曹休憤懣而死。

石亭之戰,吳國一舉扭轉了在江淮地區的戰略形勢,由被動變為主動,曹魏也由攻勢變為防守為主。

後一年,孫權稱帝,威名大震。

石亭之戰後,孫權讚賞陸遜的功績,在大將軍之上又設置上大將軍,地位高於三公。

陸遜被拜為上大將軍、右都護,並掌管荊州及揚州豫章等三郡事務,主持吳軍國大事。

唐朝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曾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陸遜,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關羽、張飛、張遼、周瑜、呂蒙、鄧艾等人而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是孫權麾下一名將 能夠認識一萬部下及妻兒

東吳名將朱桓,破曹仁、敗曹休,戰功卓著,不僅軍事方面厲害,朱桓記憶力也好,見人一面,幾十年都不會忘。朱桓剛開始跟隨孫權,只是一個小小的餘姚縣長。遇到瘟疫,朱桓派遣部下,讓他們醫治病人、送去粥食,...

再次定義三國局勢的戰役:石亭之戰

「石亭之戰」在三國歷史上的確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戰爭,作用不亞於赤壁之戰。如果說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那麼石亭之戰則重新定義了三國局勢。通過此戰,司馬懿得到了上位的機會 ,而孫權看清了天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