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閱讀能力從「0」到「1」的跨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我知道閱讀很重要,但我就是讀不進去啊。

讀不進去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讀不懂」。

人類只會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有了解的動力,所以說大部分人的閱讀水平仍停留在閱讀「既知事物」的基礎上,如果一本書超出了其閱讀的舒適區,讀不懂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現在人人都知道名著經典,名著有養分,但並不是人人都可以讀得下名著,就是這個道理。

不過,萬事萬物都是有聯繫的,雖然某一本書對你來說超出了你的閱讀舒適圈,但你可以接觸其它跟這本書有關的,並且恰好能讀得懂的書。

舉個例子,大家有可能看不懂名著,但像是某某品三國之類的解讀,我們就會聽或看得津津有味,這時候,我們便能夠對原著本身產生興趣。

所以說,我們不用為難自己,硬要死磕經典大部頭,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我們對已知事物的興趣,通過解讀類的書籍,幫助我們了解想讀卻讀不懂的經典書。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書,都像名著一樣難啃,對待不同的書目,我們還是要以不同的閱讀方法應對。

本次分享書單的目的,就是給大家分享相關的閱讀方法,以便被閱讀能力困擾的小夥伴們,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從而實現閱讀能力從「0」到「1」的突破。


現在開始分享書籍:

一、《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本書可以說是各類閱讀方法類書籍的鼻祖。

書中提到了閱讀有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層次、檢視閱讀層次、分析閱讀層次以及主題閱讀層次

首先,最簡單的是基礎閱讀層次,只要是完成了九年制義務的人,沒有特殊情況都可以具備這一層次的能力。

要求比較高的是主題閱讀層次。

針對某個主題,你所閱讀的書籍越多,你就越能把握這個主題的主線。

但主題閱讀有個「危險」之處就是,你可能會覺得這個作者說的有道理,那個作者說的也對,那到底聽誰的?這就涉及到一個「獨立思考」的問題。

其次,閱讀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存疑、不斷質疑的過程。

針對閱讀不同的書目,像是哲學、文學、歷史、工具類書籍等等,《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也介紹了相應的閱讀方法。

最後,我們不能夠只讀自己讀得懂的書,因為這樣的書讀得再多,都無法幫助我們成長心智。

一本好書,是能夠陪伴我們一起成長的。

我們在不同的年齡段閱讀,都能讀出不同的意義。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是因為它所承載的思想,比常人更加深刻。

閱讀要達到怎樣的終極目標,翻閱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其中會有你想要找尋的答案。

二、《超級閱讀術》




本書作者齋藤孝,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系,現為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

他的工具類書籍,可以說是對初級閱讀入門者非常友善了。

最初齋藤孝寫這本書是針對職場人士,因為他認為,這些平日裡沒有時間讀書的人,比任何人都需書中的知識。

「如果讀書不能磨練你的意志、提高你的能力,只能幫助你完成工作,那麼,作為一個職場人士,你絕對得不到成長」。

這句話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事實。

為此,齋藤孝為「沒有讀書的人」準備了四個讀書錦囊:以「廣泛撒網」為目的去速讀;以提高閱讀質量為目的去「精讀」;以最高效率有目的地去「選書」;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將所讀書籍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讀完齋藤孝先生的這本《超級閱讀術》,或許可以更好地幫助你理解《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三個層次的要義。

三、《深閱讀》



當你掌握了快速閱讀的要義時,你可能會沉浸在這種「一天一本」的喜悅中不可自拔,隨著最近聽書產品的流行,有些人乾脆就拿聽書取代了讀書。

然而,讀書並不是去菜市場買菜,不是以數量取勝的。

越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越是在浮躁的時代,我們越能夠要沉得下心讀書。

《深閱讀》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得挺有深意。

乍一看封皮,只能看到斷斷續續的筆畫。

可當它「沉下去」時,「深閱讀」三個大字便印入眼帘。

閱讀,讓深度思考的精神源泉涌流。

《深閱讀》的作者也是齋藤孝,雖然他出版了多本工具書,但他從來沒有主張放棄挑戰高難度的閱讀,相反,他只是想做一個引路人,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踏進經典世界的大門。

具體的方法,齋藤孝先生在《深閱讀》中的第四章和第五章都有所闡述。

四、《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有些人之所以讀過就忘,是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沒能夠很好地被「觸發」,難得被觸發了,還不做筆記,這種「沙漏式」的閱讀,最後當然不能夠「讀有所得」。

也有些人,不是不知道做筆記的重要性。

可是一本書,最薄的起碼也有兩百頁,要是每頁都做筆記,這筆記得做到何年何月?

針對這種情況,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一本書》中提供了「蔥鮪火鍋式」的讀書筆記方法。

「蔥鮪火鍋」是日本的一種料理,「鮪」是一種魚,是主料,而蔥是配料。

這個關係,就好比我們做筆記時摘抄和評論的關係。

只是「摘抄」,這鍋魚也可以吃,但如果加入點「評論」作為配料,這鍋魚才更好吃。

什麼地方值得做筆記,怎樣做筆記才能夠把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東西?這些疑問,我們在《如何有效一本書中》都能夠找到答案。

五、《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讀了這麼多書,依然是「過目就忘」。

除了沒有做好記錄,還有一個原因是沒有設定相應的讀書目標。

在這本書中,作者大岩俊之教你只用三個步驟,便能牢記一本書的內容:

首先,設定讀書目標。

帶著目標去找答案,比走馬觀花似的閱讀,要更能有所收穫。

其次,讀完一本書,隨即將其凝固成一張思維導圖。

有了思維導圖的輔助作用,能讓我們有效記得書中關鍵要點。

最後,將所學知識迅速用到現實生活中。

像是閱讀了溝通類書籍,下次你在和其他人進行溝通的時候,就可以下意識地運用書中所學要點,如此,便切切實實地把書中內容內化成了自己的東西。

六、《高效能閱讀》



這本也是介紹如何能夠將書中所學內容,內化成自己東西的書籍。

作者原尻淳一通過閱讀百餘冊閱讀方法類的書籍,並結合自己的閱讀實踐,總結出了一套高效的閱讀方法。

像是:關於「如何提升閱讀一本書的動力」的問題,原尻淳一指出:我們可以通過了解作者生平事跡、觀看相關TED、聽聽講書類產品等等方式,多元地刺激我們的神經,調動閱讀的積極性。

此外,我們還可以給自己打造舒適的閱讀環境,來「吸引」自己讀書。

看完了這本書之後,我們不僅要做到看完,更是要通過書中方法,去調整我們的「低效能」閱讀,才能提高我們的看書速度,提升我們的閱讀效能。

七、《閱讀整理學》



這本書稍微有些枯燥,之所以要介紹它,是因為雖然枯燥,但其中也有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要點所在。

作者外山滋古比可謂是一位博學的教授,可就是這麼一位博學的教授,在三十年前曾收到過一封「批評信」,說他被教科書收錄的作品「有問題」,請他修正。

然而,他多次檢查,並沒有發現自己的作品有什麼不對,最後才想通:可能是那名寫批評信的學生,並沒能真正理解他想要講的是什麼。

也正是從那時開始,外山滋古比便開始研究日本民眾的閱讀能力。

他發現,很多人都停留在膚淺的閱讀上,這也就是他在《閱讀整理學》中提到的α型閱讀。

外山滋古比鼓勵更多的人投入到β型閱讀中去,所謂的「β型閱讀」,也就是我們前面說到的,跳出自己的閱讀舒適圈。

外山滋古比在《閱讀整理學中》詳細闡述了兩種閱讀方法,如果能夠看得進去,建議書友們可以翻開這本書了解了解。

八、《如何打造你的獨特觀點:5天學會獨立思考法則》



將書中知識表達出來,也是消化知識、掌握要點的重要方式之一。

這本書的作者,是我們之前提過的齋藤孝先生。

他也正是用書中提到的閱讀方法來訓練自己的學生的。

書籍里的知識點就像原料,我們的大腦就像加工機器,我們表達出來的話語,便是「產品」。

齋藤孝給學生們布置一個問題,學生們必須從書中找答案,並通過口頭或書面形式表達出來,這種用「輸出」倒逼「輸入」的方式,也是眾多文字工作者的常用閱讀方法之一。


每天我們都在忙碌的生活中度過,殊不知,越是忙碌,越是要花時間給自己充電。

然而,閱讀效率低下,無形之中增加了我們獲取信息資源的難度。

越是成功的人,對閱讀便也越重視。

像伯克希爾·哈撒韋的高管層,每天的人均閱讀量高達五百頁。

隨著知識面的拓寬,他們的閱讀效能也就越高,閱讀速度也就越快,從此形成了良性循環圈。

我們雖然尚不能夠做到這類「大神」的水平,但就像那句俗話說的:一口吃不成胖子。

飯是要一口一口吃的,書也是要一頁一頁地看。

只要今天比昨天多積累了一些,通過時間的複利力量,假以時日,我們定能收穫驚人的財富。

就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的一段話做我們本次分享的結尾吧:

「讀一本好書,能讓你的努力有所回報。

一本好書能教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

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


你變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識。

你會成為一位智者,對人類生命中永恆的真理有更深刻的體認。



·圖片來自豆瓣讀書

·封面圖來自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讀穿一本書,3招就夠了?

貓寧!當你打開這篇文字就證明了,我們一樣熱愛閱讀。 :)於我來說,閱讀最初是興趣,後來漸漸變得順其自然。讀書越多,越發現自己無知,於是更努力去多讀好書。一次,和書友交流時感慨:這輩子,好書太多,...

只有不會選書的人,才會到處尋求書單

自古我們就崇尚讀書,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也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全民閱讀浪潮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拾書籍,呈現出雨後春筍般的趨勢。常能看到,總有一部分人迫切希望從...

你多長時間讀一本書?

如果按照天數來計算的話,我平均一天讀一本書。但如果具體到某本書的話,就不一定了,可能有的經典書籍,大概讀很久,有的暢銷書籍,尤其對於一些通俗易懂的書籍,可能一天讀兩本都。

不僅僅是89條閱讀技巧

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就等於給自己建造了一個逃避人生中幾乎所有不幸的避難所。-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讀書重要我們都知道,可如何讀書,怎樣有效率的讀書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是18年4月10號買的這...

你的閱讀深度,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被這本書所吸引,是因為這本書的封皮內頁。作者齋藤孝先生在此頁指出:人類的智慧早在幾千多年前那個群星閃耀的時代,已到達及其深徹的程度,就好比一條埋藏在地底下的清流,我們唯有通過閱讀來掌握這種「深潛...

培養速讀能力的實用方法——逆算讀書法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貌似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從網上直接獲取,甚至還有人預言紙質書會被電子書所取代。這一天會不會到來?我不確定。但我能確定的是,在我有生之年,紙質書在我的生活中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別人閱讀是學習,而你......

說到閱讀,我們都不會陌生,從小到大從未離開過閱讀。「會讀書,讀好書」是耳熟能詳的話語,天天閱讀的我們是否真的會讀書呢?閱讀中經常會有這樣的感受,「為什麼讀完一本書之後腦袋空空的,什麼也記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