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五代十國(907年—960年)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代十國54年||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

原創:達觀天下

轉載本平台原創作品必須獲得本平台授權,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五代十國54年||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

文/達觀天下 圖/來源於網絡

五代(907年—960年)十國(902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

五代是指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

即「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

888年唐昭宗被宦官韓全誨幽禁,崔胤緊急召喚朱溫入援。

朱溫趁機掌控朝中大權,屠殺宦官數百人。

904年朱溫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另立李柷為帝,即唐哀帝。

朱溫於907年逼迫唐哀帝禪讓,國號梁,史稱後梁,他即後梁太祖。

唐朝亡,五代十國時期開始。

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這是五代十國的開始。

後梁太祖朱溫針對唐朝後期的弊端做出不少強烈改革。

極度厭惡宦官, 討厭唐廷高級官員,屠殺宰相裴樞、崔遠等三十名高官,史稱白馬之禍。

經濟方面重視農業發展,致力減輕賦稅,對軍隊十分嚴厲。

後梁太祖晚年荒淫無度,經常召諸子之妻入宮陪侍。

子朱友圭不滿朱溫,趁機刺殺朱溫而繼位。

朱友圭荒淫無度,不得人心,其弟朱友貞進伐奪位,史稱後梁末帝。

公元923年,李存勖滅後梁,建後唐。

後唐國力強盛。

後唐對外強盛,但是內憂積重,朝政日益敗壞。

李存勖像

後唐莊宗自認基業已固,不務政事,肆情縱慾,寵信伶人敬新磨、伶官景進等人。

其妻劉皇后干預朝政、貪婪愛財,將稅收一半歸後宮。

後來,汴州與洛陽陸續被陷,後唐莊宗於內亂中流箭而死。

後唐明宗執政期間革除後唐莊宗時的弊政,朝政逐漸安定,是五代少見的穩定時期之一,後唐明宗制定的一些制度也被宋朝所繼承。

然而到晚年後唐再度走入內亂,石敬瑭向契丹借兵叛變,對遼太宗耶律德光稱兒。

93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幫助石敬瑭於太原建國後晉,即後晉高祖。

後晉高祖定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此後契丹國對五代的影響力達到最大。

五代進入後晉時期,國力大不如前,時常被契丹威脅。

由於後晉的將領與百姓對屈尊異族而感到強烈不滿,後晉出帝聽從景延廣建議,放棄對契丹國稱臣而改稱孫以洗刷屈辱。

此舉引來契丹可汗耶律德光的憤怒,他於公元944年率軍南征,後晉亡。

945年,耶律德光將國號改為「大遼」,即遼太宗,正式建立遼朝。

劉知遠在太原建立後漢,收復中原。

948年後漢高祖去世,其子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並以楊邠、郭威、史弘肇與王章為輔國大臣。

後漢隱帝年長後猜忌輔國大臣,殺郭威一家。

951年,郭威篡後漢建後周。

954年後周太祖去世,由養子柴榮繼位,即後周世宗。

後周世宗是五代十國中的第一名君。

改革軍事制度,精簡中央禁軍。

內政方面,他招撫流亡,減少賦稅,穩定國內經濟。

整頓吏治,延聘文人,打壓武人政治,使後周政治清明。

後周世宗在穩定國內後即意圖統一天下,他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為目標。

周世宗柴使後周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榮在北伐時重病,後不幸病亡。

柴宗訓像

幼子柴宗訓即位,即後周恭帝。

960年禁軍領袖趙匡胤在開封的陳橋驛發生陳橋兵變,受禁軍擁護為帝,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同時期,還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這十餘個割據政權被統稱為十國。

宋太祖面對遼朝的威脅,采趙普「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的策略統一中國地區。

十國最後一個國家北漢的末主是英武帝劉繼元。

979年宋太宗派潘美圍攻北漢都城太原,擊退遼國援兵,劉繼元投降,北漢滅亡。

至此十國時期結束,中國基本統一,正式進入宋朝時期。

979年,北宋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宋太宗滅亡北漢後不久,他不顧大臣反對,從太原北伐遼朝以圖收復燕雲十六州,至此進入宋遼對峙的時代。

五代疆土則以後梁最小,後唐最大。

而十國的疆土則南平最小,南唐最大。

五代十國的政治制度大體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變化很多,其制度比較混亂。

朝廷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

樞密院的權力往往比三省大,時常以宰相兼領樞密使。

樞密使通常由皇帝最親信的臣僚充當,又大多為武將,皇帝經常與其商議軍國大事,有時由樞密院直接下令任免藩鎮。

由於戰事頻繁,因此,軍事機要成為樞密院的主要職司。

十國諸國中雖然有臣服於五代各朝,在制度上仍然是獨立的國家,政治架構等同五代。

五代十國時的刑法,基本行用唐代的律令格式和編敕,但因歷朝又都有新頒的敕條,彙編附益,使得格敕前後重複矛盾。

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之一,戰爭和頻繁的政權更迭導致了大量文獻的遺失以及科技與文明的衰敗,但隨後的宋代卻成為我國歷史上科技最發達的朝代之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五代興亡——期望理清五代交替脈絡

公元907年,在長時期的藩鎮割據、朋黨之爭、宦官專權中,曾經盛極一時的唐朝,終於為後梁政權所取代。從此,到960年宋朝建立的53年間,中原地區先後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政權,史稱後梁、後唐...

回眸歷史,帶你了解五代十國之五代風雲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後梁(907~923年),即朱梁...

比較一下五代後唐莊宗李存勖和後周世宗柴榮

在《資治通鑑》裡面,有一段是評價五代後唐莊宗李存勖和後周世宗柴榮的。有人問司馬光,五代帝王,李存勖和柴榮都以英明神武著稱,哪個更強?司馬光立馬表示:李存勖只不過是一名武將,最後身死而國滅。而柴榮...

「五代十國」到底是哪五代?哪十國?

公元907年至959年(共計53年),史稱「五代十國」。在這50餘年間,中原地區共有五個王朝前後交替,而南方地區則前後存在十餘個割據政權。接下來我們依照王朝更替順序來介紹「五代」:

五代十國時著名歷史人物和事件

五代十國存在於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間。五代有時也稱為五代十國,一般認為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間,中原相繼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

唐朝末期之「五代十國」的崛起與覆滅

公元907年,朱溫廢唐哀帝 稱帝 建都開封,國號 梁 史稱「後梁」自此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大唐帝國,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中國開始進入五代十國的戰亂時期。所謂的五代十國, 一般是指從朱溫滅唐,到趙匡...

中國古代最被忽視的一代明君---周世宗柴榮

周世宗堪稱是五代最傑出的皇帝!他曾經有做三十年皇帝的壯志,用十年開拓天下,十年休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無情的命運只給了他五年六個月!但這短暫的五年執政,是光彩奪目的,創造了黑暗五代所未見的盛世雛形...

五代十國,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

唐朝後期,戰爭不斷,經濟政治衰退,859年爆發唐末農民起義,經過黃巢的打擊,唐朝統治名存實亡。之後宰相與宦官爭權不斷。朱溫與李克用成為唐末的風雲人物,在朝廷各樹黨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