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皇帝最多的藩鎮:五代十國的四個開國皇帝曾任其節度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藩鎮的設立從唐玄宗時期開始,本是朝廷設置的用來拱衛朝廷安定的軍鎮,最高長官叫節度使。

隨著時代的發展,節度使從最初只掌握兵權發展到掌控藩鎮中的軍事、政治、財政等各項大權,逐漸擺脫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往往成為割據一方的獨立王國。

要說藩鎮中的佼佼者,本文要介紹的這個藩鎮可不得了,在戰火連天的五代十國時期先後有四位節度使稱帝建國。

河東節度使駐節太原,統轄天兵軍、大同軍、橫野軍、岢嵐軍及忻州(定襄郡,今山西忻州)、代州(雁門郡,今山西代縣)、嵐州(樓煩郡,今山西嵐縣北)三州郡兵,管兵五萬五千人,起初的主要任務是防禦突厥等北方外鄰的侵擾。

唐朝滅亡後,中原地區相繼建立了五個王朝——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史稱五代。

十國中唯一一個北方的國家——北漢也在北方的山西建立政權。

其中,後唐、後晉、後漢及北漢的開國皇帝都曾擔任河東節度使。

後唐建立者——莊宗李存勖

人物一

後唐莊宗李存勖(Xu),沙陀族人,923年建立後唐,定都洛陽。

李存勖是唐朝末年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的長子,在父親死後繼任河東節度使。

李克用臨死時,曾交給李存勖三支箭,囑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討伐割據幽州的劉仁恭(兒子劉守光繼位);二是征討契丹,解除北方邊境的威脅;第三件事就是要消滅世敵朱全忠(即後梁皇帝朱溫)。

李存勖一直牢記父親的囑託,將三支箭供奉在家廟裡,每次出征就將這三支箭隨身攜帶,打了勝仗又送回家廟,表示完成了任務。

憑藉著出色的軍事才能及強大的軍隊,李存勖先後滅掉了盤踞中原的後梁王朝、割據幽州的劉守光,打退了入侵的契丹頭領阿保機,統一了北方。

滅前蜀,取兩川,使得後唐王朝天下三分有其二,大有統一全國之勢。

李存勖統治後期,剛剛平定的四川被孟知祥建立後蜀

古語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李存勖在完成了先父的遺志後,自認為可以無憂無慮地享樂了,漸漸失去了鬥志。

李存勖喜歡唱戲看戲,重用伶人(表演戲劇的藝人)和宦官,結果讓宦官把持了朝政,政治漸漸腐化。

926年3月,由於後唐莊宗要殺掉實力強大的藩鎮李嗣源,得知消息的李嗣源起兵造反,占據汴京。

後來叛軍圍困洛陽城,掌管皇帝親兵的伶人郭從謙發動兵變,射死了李存勖,僅做了3年皇帝的開國帝王就這樣在叛亂中死去。

人物二

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

石敬瑭,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後晉高祖,定都汴梁。

年輕時隸屬李嗣源(後來的後唐明宗)帳下,石敬瑭衝鋒陷陣,戰功卓著。

後唐末帝李從珂繼位後,石敬瑭時為河東節度使,雙方互相猜忌。

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在太原起兵造反,後唐軍兵圍太原。

石敬瑭向契丹求援,答應打敗後唐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並甘做"兒皇帝"。

隨後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稱帝滅後唐,改國號為"晉",史稱後晉。

由於給契丹人當兒皇帝,並向契丹稱臣,還割讓了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幽雲十六州,使契丹南下中原沒有了阻礙。

各地經常不服晉朝中央的管轄,做了6年的皇帝的石敬瑭憂鬱成疾後病逝。

人物三

後漢開國皇帝——高祖劉知遠

劉知遠,即後漢高祖,五代十國時期後漢開國皇帝。

劉知遠是後晉高祖石敬瑭的得力幹將,跟隨石敬瑭左右建立許多戰功,受到石敬瑭的賞識。

當初石敬瑭在河東起兵反唐,想要藉助契丹人的力量滅亡後唐稱帝,為了換取契丹的幫助,不惜將燕雲十六州割讓,並稱比他小11歲的耶律德光為父。

但他卻反對這麼做,劉知遠認為稱臣即可,當兒子則太過分,可以多送些金帛使遼兵援助,不必以割地相許,割地會使中原門戶洞開,後患無窮。

石敬瑭稱帝後,劉知遠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駐兵太原。

後晉開運元年(944年),後晉出帝石重貴不再向契丹稱臣,契丹主耶律德光率軍南侵,劉知遠在忻(Xin)口大破契丹軍,累遷太原王、北平王,之後又在朔州陽武谷再破契丹。

947年,契丹攻破開封,石重貴出降,後晉滅亡。

河東節度使劉知遠看準時機,在太原稱帝,建立了後漢政權。

他利用契丹由於內部紛爭無法統治中原的機會,打著抗擊契丹的旗號爭取民心,於948年進入開封,取代了後晉在中原的統治。

人物四

北漢開國君主劉旻

劉旻(Min),原名劉崇,北漢世祖,是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弟弟,北漢政權的開國皇帝。

劉旻本來是後漢的河東節度使,鎮守河東地區。

950年,後漢樞密使郭威起兵造反,皇帝劉承佑被亂兵所殺,郭威遂控制朝政。

劉旻本打算舉兵南下,但聽聞郭威想要迎立其子劉贇(Yun)為帝,就打消此意。

951年,郭威稱帝,殺死劉贇,建立後周。

劉旻氣憤不已,隨即也在太原稱帝,建立北漢,仍以後漢的乾佑為年號,稱乾佑四年,以後漢正統自居。

北漢疆域僅限今天的山西等地,地小民貧,為了抗衡後周,劉旻巴結契丹,稱契丹主為叔叔,向契丹主稱侄皇帝。

北漢在契丹的援助下同後周進行了持續的戰爭。

954年,劉旻趁後周郭威去世之際,南攻後周,但在高平被後周世宗柴榮擊敗。

劉旻逃回太原後,被柴榮圍城兩個月,劉旻因此憂憤成疾,不久去世。

北漢後來被宋太宗趙光義親率大軍滅亡。

對於五代時期的中原政權來說,河東地區扼守中原門戶,北鄰契丹,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且容易躲避中原的戰火。

河東軍隊的戰鬥力之強也是公認的。

所以,據守河東割據一方積蓄實力,是上文所述的這些河東節度使們成功的一方面,但也不排除有些人利用了契丹的力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回眸歷史,帶你了解五代十國之五代風雲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後梁(907~923年),即朱梁...

五代興亡——期望理清五代交替脈絡

公元907年,在長時期的藩鎮割據、朋黨之爭、宦官專權中,曾經盛極一時的唐朝,終於為後梁政權所取代。從此,到960年宋朝建立的53年間,中原地區先後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政權,史稱後梁、後唐...

五代十國之後漢

後漢(947年-951年)是五代的第四個朝代。由後晉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建立,都城開封。後唐滅亡後,石敬瑭建立後晉,任劉知遠為河東節度使,世居太原。947年,契丹滅後晉後占據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

山西居然出了這麼多開國皇帝,你知道幾個

大多數山西人的印象中,歷史上山西似乎沒出過多少皇帝。似乎除了李淵李世民在太原起兵建立唐朝外(其實這倆也不是山西人),其他王朝的建立者好像都跟山西沒什麼關係。其實,事實並非如此,雖然山西人沒出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