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五代十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 )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 )與十國(891年~979年 )的合稱,也指唐朝滅亡到宋朝建立之間的歷史時期。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
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
北宋建立後先後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五代有時也稱為五代十國,一般認為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共五十三年。
實際上十國當中有六個在960年之後滅亡,北漢在最後,被滅時已是979年。
五代是中原上的五個王朝,先後與之並存的十國除北漢外都在秦嶺—淮河以南。
其它並存的還有遼和西夏,但因為中國史書一般以漢族為中心,對其他民族政權常忽略。
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戰爭征賦不斷,名都長安和洛陽都曾被毀,所以前人把五代稱為「五季」,也就是末代,最差的。
所以歐陽修在他寫的《新五代史》里常用嗚呼開頭,這並不是他裝腔作勢,不說其他,單後來的殘酷刑罰「凌遲」(即千刀萬剮)就是在五代亂世出現的。
但這時期又是走向統一安定的時期,後周柴榮十年統一戰爭為北宋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其他方面,如火藥、印刷術的發展,詞的出現,也是有所成就的。
五代十國時期,大小統治者的激烈混戰使社會經濟、文化受到極大影響。
在五個朝代中維持時間最長的後梁也只有十七年。
後梁:唐王朝在黃巢起義的沉重打擊下分崩離析,名存實亡。
而叛變投唐的黃巢起義軍將領朱全忠(朱溫)於903年再起反心,挾持唐昭宗並誅宦官數百人,徹底翦除持續一百多年的宦官勢力。
904年,朱全忠殺昭宗,另立李柷為太子即位,是為哀帝。
905年朱全忠又大肆貶逐朝官,並將崔樞等被貶的朝官三十餘人全部殺死於白馬驛,歷史稱之為"白馬驛之禍"。
在政治上的阻力全部掃除後,朱全忠遂於907年廢哀帝自立,改國號梁(史稱後梁),是為梁太祖,都於開封。
至此唐朝完全滅亡。
中國歷史由此也再一次進入了大割據的軍閥混戰時代。
公元912年6月,朱溫第三子朱友圭殺父朱溫自立稱帝。
913年2月,朱溫第四子朱友貞討逆之名又殺兄自立,稱梁末帝。
後唐:908年沙陀部人李存勖繼其父李克用(唐昭宗封為晉王)之位,任河東節度使,襲封晉王,後攻破幽州,盡並盧龍及河北之地,923年稱帝,建後唐,稱莊宗,同年攻占開封梁末帝死,後梁隨即滅亡,莊宗遂定都洛陽。
926年後唐魏州發生兵變,莊宗被亂兵所殺。
太祖李克用養子李但遂入洛陽,稱後唐明宗。
明宗死後,933年明宗第三子李從厚嗣位,稱閔帝。
後為李從珂部下所殺。
934年明宗養子李從珂乃即位,936年大將石敬瑭叛後唐,引契丹兵敗唐軍,攻洛陽,李從珂自焚身亡。
後晉:936年李克用部將石敬瑭反唐,借契丹兵攻入洛陽,滅後唐稱帝,國號晉,稱高祖。
割燕雲十六州與遼,對遼主臣稱子。
942石敬瑭卒,其侄石重貴嗣位稱出帝。
946年,遼兵攻入卞,出帝被擄至遼建州,後晉亡。
後漢:沙陀部人劉知遠曾與石敬瑭合謀反唐。
後唐滅亡後,為河東節度使世居太原。
947年後晉亡,他便改國號漢,後定都於汴,稱高祖。
948年高祖第二子劉承佑嗣位,稱隱帝。
950年李守貞等藩鎮發生叛亂,隱帝命郭威平之,帝忌郭威,欲殺之,郭威遂反,隱帝為潰軍所殺,後漢亡。
後周:950年後漢大將郭威以鄴都留守起兵入汴,951年滅後漢,即帝位,建後周,稱太祖,後於954年卒。
同年柴榮以太祖養子嗣位。
959世宗病死,其子柴宗訓嗣位,稱恭皇帝。
960年正月,遼兵南侵,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軍出御,在陳橋策動兵變,建宋代周,恭帝在位僅六個月。
五代十國時期,北方中原地區的社會經濟受到很大破壞,原因一是唐末方鎮割據兵革不息,二是五代時期沙陀族統治者的殘暴統治,三是契丹族的不斷南下搔擾。
直到後周時期,周世宗進行一些改革,才逐步有所恢復。
中原經濟的破壞,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農業勞動力的大量減少。
(2)水利事業的破壞
(3)苛捐雜稅的嚴重
五代十國乾德元寶
五代十國時期,中國的南方經濟與北方比較,相對是發展的。
原因有:一是在唐代後期,南方經濟發展已有了基礎。
二是南方遭受的戰禍較少,從安史之亂開始,到五代的軍閥混戰,大多以北方為戰場。
三是未受到契丹的騷擾。
四是十國中如吳越、南漢、南唐、前後蜀等國,都能保持二三十年、乃至四五十年的和平時期。
五是北方人民為了逃避戰亂,大量西遷或南遷,他們帶來了北方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勞動力。
這一時期南方經濟的發展,有以下表現方面:
(1)農田水利的發展
(2)手工業的發展
(3)商業的繁榮
當然也要看到,南方各國經濟的繁榮,最主要的原因是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而統治階級對人民的剝削也是很重的,並且是在大量地揮霍浪費。
如後蜀國王孟昶(音腸),溺器用金銀製成。
唐亡前夕,朱溫誅戮宦官,解散了宦官所領的神策軍。
以後,朱溫以宣武軍節度使稱帝,即以宣武鎮兵為禁軍,設置在京馬步軍都指揮使。
後唐改為侍衛親軍,置馬步軍都指揮使,是為侍衛司。
後周又增置殿前司,也有馬步軍都指揮使。
後來又置殿前都點檢,位在都指揮使之上,而侍衛司分置馬軍和步軍兩指揮使,不置都指揮使。
五代各朝時常擴充禁軍,軍事官制也繁多易變。
後梁太祖最親近的軍隊是「廳子都」,此軍裝備精良,兇悍異常,太原晉軍十分畏懼。
立國後擴編宣武軍為禁軍,取禁軍的精銳以成立侍衛親軍。
在首都設左右龍虎軍、左右羽林軍、左右神武軍、左右龍驤軍,均以親王為軍使,後來名稱時有變動。
後唐禁軍的前身是河東軍,李克用以眾多養子為骨幹建立「義兒軍」,是其最精銳的軍隊。
征戰的主力部隊是公元915年收編的魏博銀槍效節軍,在滅梁時發揮重大作用。
建國後在首都設立嚴衛左右軍、捧聖左右軍等。
在後唐明宗時成立侍衛親軍為禁軍,以其鄴都起事的兵士為骨幹,又稱隨駕軍。
其中石敬塘還擔任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兼六軍都衛副使。
後晉又在首都設護聖左右軍,其本部軍源自石敬塘在河東起事的軍隊,其部屬劉知遠還擔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
後漢軍制沿襲後晉,沒有很大的改變。
後周在首都設龍捷左右軍、虎捷左右軍。
後周世宗時改革軍事制度,實施練選制度,精簡中央禁軍,補充強健之士,設有殿前都指揮使、水陸都部署、殿前都點檢等高級軍官,形成「殿前諸班」的禁軍。
其中殿前都點檢掌握軍事實權,後來擔任此職的趙匡胤在後周世宗去世後發動陳橋兵變,篡位建立宋朝。
其次是嚴明軍紀,命兵部尚書張昭遠制定新的軍法。
最後是限制藩鎮權力,例如禁止造軍器、干預民政等等。
由於戰爭頻繁,兵役負擔沉重。
當時為了防止士兵逃亡,特在士兵臉上刺字記其軍號,以便各地關津識認、追捕逃兵。
另外,各地都征派男女從事運輸,無數人畜累斃途中。
後梁太祖攻打青州王師範時,甚至把徵發來堆積攻城土山的民丁、牛驢一起掩埋在土山中。
劉仁恭在幽燕徵發十五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的男子自備軍糧從軍,共得二十萬人。
北漢規定十七歲以上的男子皆入兵籍為兵。
南唐曾強令老弱以外的人全部從軍。
吳越錢俶「盡括國中丁民」為兵。
湖南馬希萼調發朗州全部丁壯為鄉兵。
閩國後期發民為兵,力役無節。
除了兵役,還有各種名目的土木修建勞役。
後唐莊宗盛暑修建營樓,「日役萬人」。
荊南修理江陵外郭,驅兵民萬餘人從役。
閩主建築寺觀宮殿,「百役繁興」。
賦役嚴重,使戰亂破壞嚴重的北方社會經濟難以復甦,也大大阻礙了南方經濟發展的進程。
「朝廷雖在,天下已亡」——中國古代最亂的亂世
文|栗強身為一名歷史雜誌的編輯,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中國古代史的演變趨勢,估計小編也只能借用《三國演義》里的一句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中「分久必合」的時期可以簡單地用兩個字來...
三分鐘讀懂五代十國,各國國祚是多久?一朝代僅存三年就滅亡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是一個混亂的年代,從朱溫稱帝到趙匡胤篡後周一共57年的歷史,在這57年的時間裡存在著大大小小十幾個武裝割據政權,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
回眸歷史,帶你了解五代十國之五代風雲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後梁(907~923年),即朱梁...
五代十國,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
唐朝後期,戰爭不斷,經濟政治衰退,859年爆發唐末農民起義,經過黃巢的打擊,唐朝統治名存實亡。之後宰相與宦官爭權不斷。朱溫與李克用成為唐末的風雲人物,在朝廷各樹黨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勝...
中國歷史上最亂的五代十國,讓大家條理清晰地看明白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亂世,朝代更迭之快,政權交錯之複雜絕無僅有,再加上我們初中高中的歷史課程對於五代十國也是一語帶過,所以大家不是很了解也十分正常。那麼守仁君在這裡為大...
中國歷史上又一次群雄大割據時代 ——五代十國
稱為五代。除了五代還有其他幾個小政權,包括前蜀、後蜀、吳、吳越、南唐、閩、楚、南漢、南平和北漢。這些政權,統稱為「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政權林立,長期戰爭不斷,但最後被北宋所統一。時間軸(公元90...
帶你認識「五代十國」!你知道有些國家!那些皇帝?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2年~979年)的合稱。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
五代十國,一個讓越南獨立的時代
五代十國(907--96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與十國的合稱。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重要重要階段,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越南(靜海軍)自此永久脫離中國
唐朝末期之「五代十國」的崛起與覆滅
公元907年,朱溫廢唐哀帝 稱帝 建都開封,國號 梁 史稱「後梁」自此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大唐帝國,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中國開始進入五代十國的戰亂時期。所謂的五代十國, 一般是指從朱溫滅唐,到趙匡...
中國歷史上一個時代的五個次第更迭的政權
五代十國並非指一個朝代,而是指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五代十國(907~960年),一般是指介於唐末宋初的這一段歷史時期。五代指的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政權。十國指五代之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