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謀略是跟誰學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的智慧謀略是跟誰學的?

縱橫家向來以合縱連橫的策略進行謀略的實施,那麼諸葛亮又是如何進行遊說東吳,讓蜀漢與孫吳結盟的呢?背景是曹魏進軍蜀漢,劉備潰不成軍,大戰在即,生死關頭,諸葛亮挺身而出,以傑出謀略和遊說技巧,終於結成聯盟,化解危機。

原文翻譯:魯肅回報孫權,孫權安排第二天召集文武於帳下,請臥龍先生來,升堂議事。

 第二天,魯肅到驛館接孔明同往孫權大帳中。

孔明只見張昭、顧雍等一班二十多位文武官員,峨冠博帶,整衣端坐。

孔明一一見禮,之後在客位上落坐。

張昭等人看到諸葛孔明丰神飄灑,器宇軒昂,料他一定是來遊說的。

張昭便率先開口試問孔明道:「我張昭乃是江東的小人物,早就聽說先生高臥隆中,自比管仲、樂毅,有這樣的事嗎?」

孔明回答道:「這只不過是亮平生的一個小可之比。

張昭道:「新近聽說劉備劉豫州三顧先生於草廬之中,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因而欲想席捲荊襄。

如今荊襄卻一下歸屬了曹操,不知你們是何用意啊?」

孔明暗想:張昭乃是孫權手下的第一謀士,若不先難倒他,如何說服得了孫權?於是答道:「在我看來,我主取漢上之地易如反掌。

我主劉備謙卑仁義,不忍去奪同宗兄弟的基業,因此將荊州推讓掉了。

劉琮是個小孩子,聽任佞言,私自投降,致使曹操很猖獗。

如今我主屯兵江夏,是另有良圖,這可不是等閒之輩所能理解的。

」 張昭道:「如果是這樣,先生可就自相矛盾了。

先生自比管仲、樂毅,管仲輔佐桓公稱霸諸侯,一統天下;樂毅扶持微弱的燕國,拿下齊國七十多個城池。

這兩個人,可都是濟世之才啊!而先生只會在草廬之中笑傲風月、抱膝危坐。

如今既然事從劉備,就該為百姓牟利益,除害滅賊。

然而劉備在未得先生之時,尚能夠縱橫天下,割據城地;如今得了先生,人們更加仰望,就連三歲的幼童都說劉備是如虎添翼,不久漢室興旺,曹操可滅了。

朝野上下無不拭目以待,對先生抱著極大希望。

可為何自從先生跟了劉備,曹兵一來,你們就丟盔卸甲,望風而竄,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

如此辜負了劉表遺願,令天下百姓大失所望。

那劉豫州自從有了先生,為何反倒不如當初了呢?管仲、樂毅難道就是這樣的嗎?——我的話愚魯直率,請先生不要見怪!」

孔明聽罷,無聲地笑了笑,說道:「大鵬展翅飛萬里,它的志向難道是那些小燕雀能認識的嗎?比如一個人得了多年的痼疾,應當先給他喝點稀粥,同藥一起服下。

等到他肺腹調和、形體慢慢養得安穩些了,再用肉食補養,加上效力強的藥治療,這樣病根才能除盡,人得以全面康復。

如果不等病人氣脈緩和,就給他吃烈藥和味道厚重的食物,想要求得平安,實在就難了。

我主劉備,以前兵敗於汝南,寄靠在劉表門下,兵不到一千,將只關、張、趙雲,正像是到了病重危急的時刻。

新野小縣地僻人稀糧又少,他不過是暫時藉以安身,怎可能長久坐守在那裡呢?但就是在這樣的處境條件下,卻能夠火燒博望,水淹曹軍,令夏侯惇等心驚膽寒。

依我看來,就是管仲、樂毅用兵,也不過如此吧。

至於劉琮投降曹操,豫州當時根本不知,且又不忍心乘亂奪取同宗之業;當陽之敗,豫州不忍丟下百姓,幾十萬人扶老攜幼相隨渡江,每日與民一同顛簸十餘里路而放棄去取江陵,真是大仁大義啊!寡不敵眾,勝負乃是兵家常事。

昔日漢高祖劉邦多次敗給項羽,然而垓下一戰卻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難道不是因為韓信為他出了良謀嗎?可韓信扶佐劉邦那麼久,也沒得幾次勝利啊。

因此說,國家大事,天下安危,要靠謀劃。

那些誇誇其談、善於巧辯之徒,靠虛榮之氣壓人;儘管能夠坐著議論、站著高談,可是到了關鍵時刻應付各種形勢變化,卻什麼都不行了。

這才真正是叫天下恥笑的呀!」孔明一番話,說得張昭沒有一句可以對答。

評註:諸葛亮真乃遊說高手,在遊說中,極盡揣摩之能事,分別用了如下鬼谷子的計謀

1、《捭闔篇》: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

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

此時實際上諸葛亮是陰,則滔滔不絕,聲情並茂以外交謀略開展鬼谷縱橫術;

2、《反應篇》:象者,象其事。

比者,比其辭也。

以無形求有聲。

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

當張昭譏笑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並沒有生氣,而是以鬼谷反應中的象比之術進行反擊,如

通過劉備的發展與「多年的痼疾」之象類比,比及劉備集團在發展中仁心敦厚。

第二次則用劉邦與韓信做類比,比及自己與劉備;

3、《飛鉗篇》: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

鉤箝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

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後重累;或先重累,而後毀之;或以重累為毀;或以毀為重累。

其用或稱財貨、琦瑋、珠玉、壁帛、采色以事之。

或量能立勢以鉤之,或伺候見澗而箝之,其事用抵戲。

此時對於諸葛亮而言,能說倒張昭則是成功的關鍵,如果失敗,則前功盡棄。

因此,諸葛亮在遊說時候並沒有直接與張昭正面辯論,而是通過反應術得出結論,然後反問飛鉗了張昭,這一招正是「伺候見澗而箝之」,找到了張昭的弱點,一擊即中。

4、揣篇》:何謂量權?曰:度於大小,謀於眾寡;稱貨財有無之數,料人民多少、饒乏,有餘不足幾何?辨地形之險易,孰利孰害?謀慮孰長孰短?揆君臣之親疏,孰賢孰不肖?與賓客之智慧,孰多孰少?觀天時之禍福,孰吉孰凶?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側孰辨?能知此者,是謂量權。

用了縱橫量權之術,對天下大勢做了分析,對於劉備現狀做了分析,因此,說的張昭啞口無言。

5、《摩篇》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

平者,靜也。

正者,宜也。

喜者,悅也。

怒者,動也。

名者,發也。

行者,成也。

廉者,潔也。

信者,期也。

利者,求也。

卑者,諂也。

故聖人所以獨用者,眾人皆有之;然無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通過遊說情況,波動孫權的情緒,這裡雖然沒有提及孫權,但實際上諸葛亮就是抬出劉備的賢能,刺激孫權。

6、《權篇》故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

張昭在歷史上是屬於文化與品德高尚的人物,但是博大卻並不善於辯論,因此諸葛亮以辯勝之。

而其後的東吳說克,群攻諸葛,諸葛亮則以要勝之。

諸葛亮採用了鬼谷縱橫術贏得了孫權的尊重,更是化解了蜀國危機,為後來的蜀漢政權的建立奠定的堅實的基礎。

而大家在研究諸葛亮的時候,知道他善於謀劃,卻不知道怎麼謀劃,今天小編就以縱橫術與大家一起交流了諸葛亮的縱橫術。

昨日小編因校對不慎,犯了低級錯誤,今天特向廣大網友道歉,昨天的文章因錯誤讓眾多網友未能認真讀完文章,今天將以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案例講解一下,為什麼諸葛亮是縱橫家。

不管是小說也好,真實歷史也罷,我們要的是從古人身上找到智慧的精華。

諸葛亮從縱橫家的身上學到了謀略,而我們作為現代人是否應該從古人身上學到更多的東西呢?

喜歡國學鬼谷子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號【guiguzi7619299】吧!每天更新最有價值的國學鬼谷子文章,如果您對鬼谷子有更多的領悟,請加入我們吧。

(打開微信→通訊錄→添加朋友→查找"guiguzi7619299")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鬼谷子謀略之言辭有異

鬼谷子42謀略之言辭有異持續更新,敬請關注!原文:故與智者言,依於博;與拙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於敢...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舌戰江東群雄

樊城大敗,讓劉備狼狽至極。往江陵進發的路上,劉備走的那叫一個慢。畢竟有兩城百姓扶老攜幼的跟著,一天也就能走上十幾里路。從襄陽到江陵,約四百多里的路程,這點路放今天開車三個半小時穩穩噹噹的就能到,...

三國演義舌戰群儒吳國在場謀臣一覽

曹操大兵壓境、虎視眈眈,在這危急關頭,諸葛亮自請出使東吳,意在促成孫劉聯盟,共同抵抗曹操。這樣,就發生了《三國演義》中著名的「諸葛亮舌戰群儒」的精彩的外交場面。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動,使聯吳抗曹的...

震驚!銷售界的祖師爺居然是他!

《周禮·考工記》:「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聖人作也。」各行業都有祖師爺。三國時期,群雄逐鹿,豪傑輩出。許多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備受推崇。並被人們賦予了除歷史、文學以外的形...

諸葛亮「舌戰群儒」時,都用了哪些辯論技巧?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著名的「辯論賽」,就是諸葛亮的「舌戰群儒。」所謂「群儒」,就是指以張昭為首的江東謀士群,諸葛亮的舌頭快趕上呂布的方天畫戟了,一個人叨叨叨,連說帶罵,「殺」的江東之人連連噤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