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死因和被諸葛亮妒忌有關係?為何史家把龐統看成興蜀第一功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
三國時劉備手下的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
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
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時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
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諸葛亮和龐統同是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頂尖謀士,並稱為一「龍」一「鳳」。
大隱士司馬徽曾誇讚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可憐這個有「安天下」大才的聰明人,死的太早了。
算算,龐統在《三國演義》中就出現了三次,能讓人記得的也就是連環記了。
三國的龐統是怎麼死的?龐統的死因和被諸葛亮妒忌有關係?又有人說,龐統是故意死在益州的?龐統當然不是故意死在益州的,歷史上龐統為施展自己的才華,先去投奔了孫吳,因貌丑恃才而驕不被接納,才投奔劉備,最初也不受重視,後其後經諸葛亮、魯肅極力推薦,劉備方才再度召見龐統,與之談論軍國大事,大為器重,於是拜龐統為治中從事,不久又與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諸葛亮和魯肅舉賢薦能的寬廣胸襟固然令人欽佩,但龐統本身具有的非凡才華,恐怕才是其最終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
更重要的是,龐統正是實現隆中戰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他的加盟,為劉備集團提供了進一步飛躍的契機。
按照「隆中對」的規劃,取得荊州、站穩腳跟是第一步,其次是西取巴蜀,跨有荊益,然後兵分兩路,消滅曹操,最終統一天下。
此正是他大展所學一施胸中抱負的大好時機,所以他不可能為了區區一取益州的藉口拿自己的命做交換,什麼藉口不容易找啊?是吧。
所以他的死是意外,是劉備的一大損失。
龐統要與諸葛亮一決高低。
所以,龐統跟隨劉備去了西川。
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立功把諸葛亮比下去(引《三國演義》: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統獨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
),就是這句話害了他自己的性命。
其實從龐統笑諸葛亮來弔孝是為了欺負江東無人起,就註定了他以後的結局。
雖然之後龐統來到劉備帳下,但是他的到來使諸葛亮的獨必須分出一半。
如果真的這樣一直延續下去,那麼,諸葛亮的命運就不知會怎麼樣了。
不過,諸葛亮占有一個先到一步的優勢,所以,取西川的功勞就給士元吧。
真的給龐統了嗎?未必。
龐統為立功以確立自己的位置,就難免會急功近利,這都在諸葛亮的預料中,故兒特意寫信給劉備,阻止其出兵,使得龐統暗思:「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將此書相阻耳。
」殊不知,孔明阻的不是主公進西川,而是你自己進西川從而分走的那杯羹啊。
於是,在落鳳坡旁,龐統死於張任的箭下。
孔明依然痛哭,可這哭是真的麼?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龐統啥活沒幹就死了,就只有孔明上場了,定計捉張任!由此,孔明在劉備集團的地位再無人可動搖。
殺掉了楊懷、高沛之後,劉備順利攻占了涪陵。
涪陵是益州重鎮,且是前往荊州的關口。
涪陵在手,荊州的援兵就可以持續進入益州,拿下益州,指日可待。
劉備很高興,在涪陵大宴賓客。
當時,一些劉璋的降臣也在宴會上,;劉備喝了點酒,高興的過了頭,忘了掩飾自己的心裡,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龐統一聽,就知道不妙。
作為一貫標榜仁德的劉備,怎麼能夠在攻占他人國家之後,宣稱自己很開心呢。
龐統說:「「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
」
劉備當時已經大醉,沒有聽出龐統言語中勸諫的意思,反而大怒反駁說,當日周武王伐紂,也是大興歌舞,難道周武王就不是仁德之君嗎?劉備以周武王自命,把劉璋看成殘暴的商紂王,可以相見在座的劉璋降臣,心中是多麼羞愧。
而劉璋大營中的將士一旦知道這些話,必將同仇敵愾,反對劉備。
劉備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把第一功臣龐統竟然給當眾哄了出去。
不久之後,劉備也覺得自己做的過分,於是邀請龐統回來。
劉備還有些自顧臉面,問龐統:「向者之論,阿誰為失?」剛才的事情到底是誰的過錯呢?龐統回答:「君臣俱失。
」咱們都有錯。
於是,劉備大笑,繼續喝酒。
不久,劉備軍隊進攻雒城,雒城乃是益州最重要的要塞,雒城攻陷就可以直接包圍成都。
劉璋部下殊死抵抗,劉備軍團圍攻雒城前後一年有餘。
為避免時間延誤,拖垮軍團,龐統親自上陣指揮。
可惜在進攻之時,被流箭射中,不久死去,年僅三十六歲。
不過,龐統雖然死去,可是已經為劉備奠定奪取益州的根基。
不久之後雒城拿下,劉璋旋即投降,益州平定。
因此,在評定功臣之時,龐統法正被看成奪取益州的第一等功臣。
至於諸葛亮入川,確實是在龐統死去之後。
但是,正史當中不像演義,並非是因為龐統去世,益州難以攻占,諸葛亮才前往輔佐劉備。
而是益州大局已定,諸葛亮必須前往管理政事。
諸葛亮最擅長的工作並非出謀劃策,而是安邦定國。
也就是說,龐統的死去,對於劉備來說,確實是一個重大損失,於是劉備才會痛哭流涕。
但是,龐統已經幫助劉備奪取了益州,在當時已經完成了諸葛亮隆中對策當中至關重要的一步。
此時龐統去世,並不會影響劉備未來的謀劃。
之後,法正幫助劉備奪取了漢中,在漢中會戰當中成功斬殺曹魏大將夏侯淵,擊敗數十萬曹軍。
當時的蜀漢雖然說只擁有益州、荊州兩州之地,可是地勢險要,物產豐富,隱然成為鼎立之中最強大的一國。
雖然說後來關羽戰敗,荊州被東吳奪取,可劉備隨即發動伐吳大戰,荊州地盤很快又被劉備奪回。
可以說,龐統死亡也好,關羽敗亡也好,其實都沒有從根本上影響劉備集團的力量。
在當時,劉備是很有機會也有實力滅掉東吳一統江南的。
只是劉備過於自信,妄自尊大,輕視陸遜,結果兵敗夷陵,使得蜀漢徹底失去了荊州之地。
荊州一旦失去,蜀漢就必須從祁山出兵,敵人雖然難以進攻,可是出兵也路途遙遠。
諸葛亮多番北伐,都是因為糧食匱乏而退兵,和荊州的失去關係重大。
龐統是怎麼死的?死因和被諸葛亮妒忌有關係?
三國的龐統是怎麼死的?龐統的死因和被諸葛亮妒忌有關係?又有人說,龐統是故意死在益州的?龐統當然不是故意死在益州的,歷史上龐統為施展自己的才華,先去投奔了孫吳,因貌丑恃才而驕不被接納,才投奔劉備,...
龐統和諸葛亮究竟誰厲害
《三國演義》里龐統是個悲劇的人物。論能力,他與諸葛亮齊名;論操守,同樣也是難分伯仲。但是為什麼諸葛亮聲鳴四海,功成名就,留下來千古佳話。而龐統則命途多舛,最終命隕落鳳坡,曇花一現的出現在歷史長河...
為劉備基業功勞最大的人,竟不是諸葛亮而是他?
劉備已過不惑之年之時,仍然輾轉於徐州、許昌、荊州等地,一直沒有自己的一塊真正的施展拳腳之地。其一生命運出現轉機,一是遇到了臥龍諸葛,二是遇到了鳳雛龐統。
揭秘:歷史上龐統是不是故意死在益州的?
三國的龐統是怎麼死的?龐統的死因和被諸葛亮妒忌有關係?又有人說,龐統是故意死在益州的?龐統當然不是故意死在益州的,歷史上龐統為施展自己的才華,先去投奔了孫吳,因貌丑恃才而驕不被接納,才投奔劉備,...
劉備帳下兩大謀士:龐統和諸葛亮誰更機智?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帶兵攻克...
龐統是劉備和諸葛亮合謀害死的嗎 他的死亡真相竟然是
歷史上對諸葛亮和龐統的評價可謂是數不勝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那麼龐統到底是怎麼死的龐統之死真的是源自諸葛亮的嫉妒?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
和諸葛亮並稱劉備「一龍一鳳」的龐統死因是什麼?都是他自導自演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三國時劉備手下的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
龐統死於落鳳坡,是自殺,還是因為和諸葛亮爭功而死於敵軍亂箭中
三國里的一位大隱士司馬微有一句名言: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但是劉備曾經得到了這兩人,卻未能安天下。是因為龐統死的早?龐統之死,為什麼自殺之說。
龐統真的死在落鳳坡嗎?
【開欄語】成都,乃至整個巴蜀地區,是三國蜀漢文化非常濃郁的地方。成都武侯祠、閬中古城、重慶白帝城等,每年迎來送往數以萬計的中外遊客。三國文化,成為巴蜀和中國,甚至全世界都知名的文化品牌。說起三國...
《三國演義》中,誰該為龐統之死負責
《三國演義》小說中,劉備與劉璋翻臉,帶領軍隊攻打西川,身為副軍師的龐統帶領魏延從小路進軍,被劉璋大將張任伏擊與落鳳坡,龐統和劉備的的盧寶馬身中數箭而忘。當時有童謠曰:」一鳳並一龍,相將到蜀中。才...
劉備兼得臥龍鳳雛,為何還是沒安天下?
《三國演義》里最霸氣的一句話出自水鏡先生:「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比較幸運,先是三顧茅廬得了臥龍孔明,後又得了鳳雛龐統。可三國中劉備實力還是最弱,也最先滅亡。離司馬徽那句流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