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政權的失敗與其內部矛盾是否有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志》:「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許靖、糜竺、簡雍為賓友,及董和、黃權、李嚴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吳壹、費觀等又璋之婚親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擯也,劉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有識之士,無不競勸」。

劉備的舊部都是劉備的心腹,一直以來被劉備信任,代表人士:關羽,張飛,趙雲,糜竺等人。

荊州集團是比較明確的,比如荊襄的幾個家族:馬氏(馬良,馬謖),向氏(向朗,向寵),習氏(習禎),諸葛亮,蔣琬等等。

但益州集團 分為兩撥:吳壹(陳留人),法正(扶風人),孟達(扶風人),許靖(汝南人),黃權(閬中人),楊洪(犍為人),張裔(蜀郡人) 是益州本地派;而另一派是:李嚴(南陽人),江夏費氏(費觀,費禕),董和董允父子、劉巴等東州人。

劉備志在天下,所以他可以把所有人一起捧起來。

同時重用各派。

因為劉備兼有荊州、益州,而且未來發展的空間非常大。

但是夷陵之戰之後這種局面被打破了,諸葛亮北伐三郡擾動之時,也許蜀中人物還沒有放棄希望,認為有朝一日能光復天下。

那麼蜀漢政權有幾個派系,不利於發展,那麼蜀漢政權的失敗是否與內部矛盾有關呢?

事實上,劉備入蜀後的派系鬥爭只是表象,是具體矛盾,蜀漢失敗的原因在於逆時代潮流,這才是根本原因。

那個時代的根本潮流就是:士族門閥,士族開始全面走向政治舞台,這是大勢所趨,而整個三國時期魏蜀吳卻試圖建立寒族和庶族政治,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諸葛亮大權在握時期,通過個人能力強化了荊州士族的力量,邊緣了東州派系,而益州本地派也被逐漸的打壓,然而諸葛亮並沒有安排好後事,蔣琬和費禕雖然有一定能力,卻無法挽救蜀漢政權的命運,蜀漢集團里荊州士族群龍無首,東州集團力量薄弱,益州本地派離心離德。

一個國家大致可以分為三層:生產者,地方管理者,統治者。

在這個時期真正的地方管理者就是當地的豪族,而統治者事實上不可能直接跨過這個階層對生產者進行統治,他們只能藉助他們進行統治,然而同時又害怕他們坐大必須不停彈壓。

中國古代政權事實上就一直是這樣三者的矛盾運動,而一個所謂穩固優秀政權的特點無非兩種,要麼是三者相互和諧,一層套一層緊密有序,要麼就是將中間階層徹底消滅進而實現統治者的直接管理。

而事實上蜀漢一開始選擇了後者,但是伴隨著先主和諸葛亮的相繼去世,這套依靠強權彈壓形成的制度崩潰只是時間問題。

蜀漢的失敗,與劉備手下各勢力的鬥爭,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但由於這種不利條件在各大勢力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不能說它是決定性的因素,反而更像是某種自然條件。

蜀漢的結局,在孫權決定派呂蒙偷襲關羽之時,或許就已經被決定了。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關注「源稚生」。

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歡迎大家多多點讚和評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為什麼會過早滅亡?3點理由足以說明一切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公元263年,司馬昭三路大軍伐蜀之後,短短2個月就讓蜀漢滅亡了,在我們心目中,蜀漢為正統,蜀漢的滅亡,無疑是我們心中難以接受的事實,對此,誰來為蜀漢滅亡負責,可以激起千層浪,...

諸葛亮與蜀漢的命運有何關係?

公元223 年,蜀漢昭烈帝劉備連連遭遇了一系列重大挫折,東部咽喉重鎮荊州在曹魏和東吳的夾擊下被奪取,隨即情同手足的心腹大將關羽、張飛接連身亡,他親自帶軍出征卻在夷陵之戰中大敗而歸,最後終於在白帝...

當荊州幫的兄弟遇到益州幫的兄弟

關於曹操、劉備、孫權用人,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曹操用人像公司。老闆給員工一個平台,員工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實現個人價值,同時為公司做出貢獻。劉備用人像幫會。動不動就兄弟情誼,動不動就哥哥弟弟,...

白帝城託孤,劉備是否做了除掉諸葛亮的準備?

伯牙子期,知音難覓。在三國這個亂世之中,劉備和諸葛亮不僅是格式化的君臣關係,更是難得的一對知己。然而,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和諸葛亮的融洽關係出現了裂痕。在吃到夷陵之戰的苦果後,劉備在白帝城這...

諸葛亮一生唯謹慎的歷史真相

諸葛亮一生唯謹慎的歷史真相文/老蔡的菜園子 國學大師南懷謹在其《論語別裁》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話,「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後來開國領袖毛老人家把這句話送給了一生戎馬倥傯、叱吒風雲的葉劍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