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蜀漢政權的內部派系鬥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自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蜀漢,至263年冬鄧艾攻入成都,蜀漢滅亡,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前後存在了數十年,歷經二代統治。

自劉備入蜀後,表面看上去風平浪靜,但實質上暗流涌動,朝中派系林立,明爭暗鬥,為蜀漢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蜀國朝中主要分為四大派勢力,分別是元老派、荊州派、東州派和益州派,還有一部分游離在四派之外的小派系,比如馬超、馬岱為代表的涼州派系(或許算得上),王平、夏侯霸這樣的降將等。

四大派明爭暗鬥,互相傾軋,蜀漢的衰落和四派的爭鬥有很大關係。

元老派(北方派)是蜀漢最核心的一派,他們是追隨劉備最早的一派,可以說是劉備起家的一派,主要包括張飛、關羽、趙雲、糜竺、糜芳、簡雍、孫乾等人。

元老派雖然人數少,但和劉備關係最親近,大部分身居要職,即使是閒職位置也很高,這一派在劉關張死後開始衰落,旦他們的後代依靠父輩的餘蔭仍然具有較強的影響力。

荊州派是蜀國最得勢的一派,該派以諸葛亮為首,成員多為荊襄人士,是蜀國的實權派。

荊州派掌握了蜀國的軍政大權,蜀國丞相多出自這一派。

荊州派核心人物有馬良、馬謖、楊儀、蔣琬、費禕等人,黃忠、魏延、龐統等荊襄人士雖然也屬於荊州集團,但和諸葛亮走的並不是很近,算是荊州派中的小派系。

荊州派是蜀國的中堅力量,但由於荊州派勢力過大,並占據了蜀國的大部分政治資源,因此引起了其他派系特別是益州派的嚴重不滿。

東州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派,是劉焉父子留下的人馬,其中很多是當年劉焉入蜀帶來的,和劉備集團一樣算是外來戶,他們和益州士族矛盾一直很深,關係非常緊張。

由於東州派和劉備集團有著共同的利益,因此一直比較支持外來的劉備集團,他們聯合起來打壓益州本土的益州派。

劉備和諸葛亮對籠絡東州派非常上心,不僅重用東州派首腦人物法正和李嚴,還立吳氏為皇后,換來吳班、吳懿兄弟的支持。

此外許靖、黃權、劉巴、孟達、董和、董允等東州派骨幹也得到重用。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執掌蜀國政權,也大肆拉攏東州派,東州派是荊州派最重要的盟友,也是荊州派能在益州立足的重用支撐。

益州派是益州土生士族的代表,雖然他們人最多,在地方上影響力最大,但最上層的地位最低,一直無法得到重用,也進入不了蜀國核心的領導圈子,他們反倒是蜀國其他派系聯合打壓的對象。

譙周、周舒、杜瓊等人一直被晾著,張翼、張嶷、馬忠等益州將領雖然被任用但都是比較低級的將領。

由於益州派遭到其他派系的擠壓,因此他們對劉備集團嚴重不滿,他們對勞民傷財的北伐更是深惡痛絕,並且攤派一直加在他們身上,蜀國的做法嚴重觸動了益州士族和豪強的利益,因此北伐他們多是在拖後腿,等曹魏打來的時候益州士族爭著當帶路黨,其實劉禪投降也是被益州派逼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東征不帶核心團隊其實是有另一番考慮的

每每說到夷陵之戰,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之一,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一樣,是一個決定勢力主導權的戰役,而夷陵之戰最大的影響莫過於蜀漢元氣大傷,此後無力東顧。那麼夷陵之戰時,荊州集團核...

蜀漢政權的失敗與其內部矛盾是否有關?

《三國志》:「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許靖、糜竺、簡雍為賓友,及董和、黃權、李嚴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吳壹、費觀等又璋之婚親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擯也,劉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

劉備白帝城託孤,是不是擺了諸葛亮一道?

公元223年,春季,四川盆地萬物回春,生機盎然。在這個春光明媚的季節,永安城裡卻是人心惶惶,氣氛壓抑,因為蜀漢皇帝劉備的人生走到了盡頭。臨終之前,劉備把遠在成都的諸葛亮詔來託付後事。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