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為什麼偏愛劉備,羅公究竟欣賞劉備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小時候讀三國演義,受到羅貫中的態度影響,對蜀漢總歸多有偏心,對劉備對諸葛亮較為偏心。
其實這是有兩個原因的。
一、思念前朝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和《出師表》中的評說極高「死而後已」《三國演義》雖對忠於其主的都歌頌,但對忠於劉備的,即對「擁劉」派的歌頌卻有較深的意義:一是把蜀漢作為漢族的象徵,附和以劉備為首的蜀漢政權,也便是附和漢族政權;二是剖析關羽、張飛、趙雲和孔明等「擁劉」不是盲目標,而是自發的,他們之忠於劉備,是為了一個合營的方針——救國救民。
羅貫中生長元末,他創作《三國演義》,鼓勵宣傳「擁劉反曹」,實是戀宋而反元;而在羅貫中之後的三百餘年,生於明末擅長清朝的毛宗崗,他在考訂和評點《三國演義》時,更凸起「擁劉反曹」,實是思明而排清。
羅毛兩公雖生差異時,但處境頗同,故息息相同,會集暗示了其同期間泛博人平易近的抱負、感情、渴望和苦求。
二、正統之爭
東漢末年後分三國,一般認為魏國是中華正統,因為三國中曹魏的實力最強,又定都中原,吳、蜀都偏在南方,在當時都屬於蠻荒之地。
所以,西晉陳壽著的《三國志》,尊曹魏為正統。
到了東晉,沒人覺得陳壽說得不對。
習鑿齒卻以一己之力和整個潮流相對抗,以蜀漢劉備為正統,曹魏為篡逆。
北宋一統中國後,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又認為曹魏是正統。
但到了南宋的朱熹,再次尊蜀漢為正統。
有兩個原因:
1、南宋偏安一方
2、他是習鑿齒的「追隨者」。
此後,又影響到了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所以羅貫中在創作《三國演義》時便接受劉備為正統的思想,全篇擁劉反曹也就順理成章,這就可以知道為什麼羅貫中偏愛劉備的原因了。
為什麼《三國演義》里劉備是正統,而在《三國志》里曹魏是正統!
大家都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在裡面以劉備的蜀漢為正統,劉備是正人君子,貶低曹魏政權,曹操是奸詐的小人。而在陳壽的《三國志》里,尊曹魏為正統,到了東晉的時候有一個人,覺得蜀漢是正統,曹魏為篡逆,...
如果魏蜀之間的正統爭論不休,那麼三國演義不僅僅是小說了
先說說史書,最早的史書之一算是孔子寫的《春秋》吧,《春秋》敘述了很多故事,孔子有評說,裡面包含著道德倫理的大義,所以後人稱之為春秋筆法。史書理由主流價值觀,小說就更不用說了,統治者要證明自己的正...
魏蜀吳三國的正統之辨
何為正統?正統一詞出於《春秋》,泛指皇權、王朝、血緣、學派、禮儀等一脈相承,強調傳承有序、合法權威。在皇權正統中特別明確君臣之分、華夷之辨。關於三國時期魏蜀吳何為正統,曹丕、劉備、孫權誰是大漢...
王立新品評三國人物:魏蜀吳誰才是「正統」?
三國是在漢末亂世的基礎上演進而來的,亂世是豪傑蜂起,也是混帳橫行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里,人物往往很多,正負面的都不少,但是真正上檔次,夠重量等級的其實並不多,大多也只是渾水摸魚,僥倖獲利而已。三...
三國演義掩飾的一段黑歷史:劉備為稱帝,讓一個活人「被死亡」!
諸葛丞相和王司徒的驚天辯論,估計大家早已耳熟能詳。兩位老人家不辭辛勞在兩軍陣前高聲激辯,實際上一開始圍繞的還是雙方政權合法性的問題。只是後來丞相把辯論變成了一場人身攻擊的罵戰,以致王司徒含恨而終。
劉備因為他才被尊為三國正統,不是羅貫中,他還是某地姓氏的鼻祖
我們知道,東漢之後就是三國了,一般也都認為魏國是當時的中華正統,為什麼呢?因為三國中曹魏最強,同時又定都中原,至於吳國和蜀國所處的地方,在當時都屬於蠻荒之地。所以西晉的陳壽在寫《三國志》的時候,...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能罵死王朗,全憑占領了道德制高點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寫,小編看了不下三遍,諸葛亮收降孟獲之後,蜀國南方平定,兵精糧足,諸葛亮一出祁山,北伐曹魏,蜀軍連戰連捷,曹魏州郡望風歸附,諸葛大軍兵臨渭水,進逼長安。魏主曹睿派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