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吳三國的正統之辨
文章推薦指數: 81 %
何為正統?正統一詞出於《春秋》,泛指皇權、王朝、血緣、學派、禮儀等一脈相承,強調傳承有序、合法權威。
在皇權正統中特別明確君臣之分、華夷之辨。
關於三國時期魏蜀吳何為正統,曹丕、劉備、孫權誰是大漢王朝的合法繼承人呢?從古至今,眾說紛紜。
從事實上來講,魏國繼承了大漢王朝絕大部分的疆域和黎明,並接受了漢獻帝的禪讓,理應是正統王朝,然而從情感上來講,劉備是漢孝景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建國以漢自居,」北伐中原、光復漢室「始終是蜀漢政權的最高政治綱領。
何為正統,看看史學家的評論。
三國之後的官修史書為陳壽的《三國志》,書中以魏國為正統,對於曹操、曹丕、曹叡等,都列為武帝、文帝、明帝諸紀,而對蜀漢和東吳的劉備、孫權等,則列為傳,在魏書中,對於劉備稱帝和孫權稱帝之事皆不書寫,而在蜀書、吳書中紀年採用魏之年號,足見《三國志》以魏為正統。
東晉的習鑿齒做《漢晉春秋》,對陳壽提出異議,主張以蜀漢為正統。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以曹魏為正統。
朱熹在《通鑑綱目》一書中,提出蜀漢是正統。
毛綸、毛宗崗在修訂、評論《三國演義》時,進一步突出蜀漢為正統,將曹魏定為正統是錯誤的。
歷代史學家看法各異,皆是因時、因地、因利而變。
所謂的正統之說,完全是為了封建統治者服務的,根本沒有任何標準可談,一切以利益為衡量。
西晉承魏,北宋承周建都於中原,當時史家都以魏為正統。
五胡亂華和靖康之變,東晉和南宋都是偏安江南,與偏安政權蜀漢何其相似,所以封建史家又以蜀為正統。
毛綸和毛宗崗父子以蜀漢為正統以及推崇關羽,是為了迎合清代統治者的需要,清代統治者歷來看中《三國演義》,據傳聞,努爾哈赤熟讀《三國演義》,學習兵法,對於知識水平不高的女真人而言,《三國演義》的可讀性極高,此外,清政府也將《三國演義》連同四書一起譯為滿文,對於「古來名將第一人」、「報主之志堅,酬恩之義重」的「忠」、「義」化身的關羽大家追捧,清朝統治者不但標榜「為明復仇」「繼明正統」,而且職責曹魏為「篡逆」,否認曹魏的正統。
三國志混淆三國國號背後的用意,何嘗不是另一種更高級別的演義?
滾滾長江東逝水,一提到三國,群雄逐鹿,英雄氣概,那裡面的英雄人物我們能叫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終歸是能羅列一車,然而當我們真正去探究三國到底是哪三國的時候,人們便開始錯誤百出了。人們都會想當然的...
三國中誰的正統性最強?論裝備,劉備還不算最差的
今天我們跟大家聊聊三國中,誰才是正統。在《三國志》里,是將曹魏當成正統的,因為三國志裡面,曹操家是《紀》,劉備孫權都是《傳》。這是可以理解的,三國志作者陳壽是在晉朝滅東吳時開始寫三國志,創作期間...
為什麼《三國演義》里劉備是正統,而在《三國志》里曹魏是正統!
大家都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在裡面以劉備的蜀漢為正統,劉備是正人君子,貶低曹魏政權,曹操是奸詐的小人。而在陳壽的《三國志》里,尊曹魏為正統,到了東晉的時候有一個人,覺得蜀漢是正統,曹魏為篡逆,...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到底強不強?
關於丞相的軍事能力,一直存在著爭議,一部分人認為是「天下奇才」,一部分認為是「應變將略,非其所長」,當然還有一部分認為丞相就是個渣渣,郭祭酒甚至是曹爽大將軍都能秒殺。為了避免演義給丞相帶來的神化...
為何五虎上將之中,竟有三人都沒有出生年月記載?真相讓人感慨
現如今,人們在談論三國這段歷史時,往往會談論章回體小說《三國演義》,而非正史三國志,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人們總以為劉關張曾桃園三結義,成為了異性兄弟,關羽曾溫酒斬華雄,諸葛亮曾決定了赤壁之戰的勝敗...
關羽為何身在曹營心在漢,而不是心在蜀國?
身在曹營心在漢,說的乃是關羽的故事。其在兵敗與劉備失散之後,被曹操所俘虜。然其與曹操訂下契約,一、降漢不降曹;二、贍養劉備兩個夫人;三、一旦知道劉備消息,無論千里萬里赴湯蹈火也要投奔兄長。惜才...
歷史上的三國,真叫魏國,蜀國,吳國嗎?其實這才是真正的叫法
俗話說,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東漢末年,漢朝天下一分為三,一部分歸了曹操,一部分歸劉備,另一部分屬於孫權。千百年來,人們將三國稱為魏蜀吳三國,一直沒有人提出異議。然而當時三國的名稱真的是這三個字嗎?
魏蜀吳三國到底誰是正統?
因為一部《三國演義》,短短的三國時期(220年—280年)為大眾所熟知。有關魏蜀吳三國的正統之爭,民間更是吵得轟轟烈烈。最長見說法是「史學家都認為曹魏是正統」、「史學家對蜀漢的正統地位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