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河東者得中原:圍繞節度使問題的中原皇帝更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原廓、鄭逸釩
殘唐五代時,河東節度使轄地包括太原府及其周邊軍州,是當時最為兵強馬壯的藩鎮。
因此,在時局動盪時,河東節度使的向背,往往會影響位於開封的中央政權穩定。
中央和河東地方的角力,貫穿整個五代時期。
而在五代亂世里有這樣一個現象,誰得到了河東沙陀軍事集團的支持,誰就能成為中原的霸主,甚至新的皇帝。
除李存勖之外的其他河東節度使,比如孟知祥(建立後蜀)、李從厚(即後唐皇帝位)、石敬瑭(建立後晉)、石重貴(繼後晉皇帝位)、劉知遠(建立後漢)、劉崇(即劉旻,建立北漢),往往也會成為五代時期的新皇帝。
這也使得五代亂世的後唐、後晉、後漢三朝,被稱為「沙陀三朝」。
同石敬瑭一樣,劉知遠也是沙陀族平民的後裔。
在石敬瑭興晉滅唐的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劉知遠深為石敬瑭所倚重,「加檢校司空,充侍衛馬步都指揮使,權點檢隨駕六軍諸衛事,尋改陝州節度使,充侍衛親軍馬步都虞候。
」後石敬瑭怒其倨傲,外調為北京(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免除其禁軍統帥一職。
劉知遠遂與後晉朝廷離心並漸生謀反之意。
他趁出鎮太原之機,竭力積蓄力量,後又「殺吐渾白承福等族,取其貲鉅萬,良馬數千」。
後遼兵南下,他聚保河東,利用其地「山川險固、風俗尚武、士多戰馬」的有利條件,召集敗於契丹的後晉將士為其所用。
開運四年(947),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
不久,劉知遠以其弟劉崇為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自己則親率大軍南下。
各地藩鎮或者驅逐契丹軍將,或者表示擁護劉知遠。
六月,劉知遠進入洛陽,「兩京文武百僚自新安相次奉迎」。
次年,劉知遠病死,其子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
之後,地方叛亂則接踵而至,天雄軍節度使杜重威、護國軍節度使李守貞、永興軍將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先後舉兵,然而均以失敗而告終。
而外部藩鎮叛亂雖被平定,但朝廷內部紛爭卻愈演愈烈。
《新五代史》記載,「隱帝(劉承祐)少,政在權臣」,大臣楊邠、史弘肇、王章等人獨斷專行,進一步激化了統治集團內部早已存在的尖銳矛盾。
此時,河東判官鄭珙見狀後勸導河東節度使劉崇趁機割據河東,他認為:「漢政將亂矣!晉陽兵雄天下,而地形險固,十州征賦足以自給。
公為宗室,不以此時為計,後必為人所制。
」劉崇遂接受其建議,「乃罷上供賦,收豪傑,籍丁民以益兵」。
乾祐三年(950),劉承祐逼反大將郭威(其全家都被屠殺,「嬰孺無免者」),並被亂兵所殺。
郭威於第二年,代漢自立,開創了後周王朝。
後周建立後,劉崇遂割據河東,稱帝於太原,仍以漢為國號(史稱北漢)。
劉崇稱帝後,遣使契丹與其約為父子之國(契丹父、北漢子),共同攻擊後周。
由於此時的後周在軍事上還不能同契丹、北漢聯軍對抗,郭威遂堅守城池。
後周顯德元年(954),郭威去世,養子柴榮繼位,是為周世宗。
劉崇趁後周「主少國疑」之際,再次勾結契丹兵南下侵擾,世宗力排眾議,率軍親征,在高平之戰中大敗北漢軍,史載,北漢軍「殭屍棄甲,填滿山谷。
初夜,官軍至高平,降賊軍數千人,所獲輜重、兵器、駝馬、偽乘輿、器服等不可勝紀。
」憑此一戰,柴榮才算是站穩了腳跟。
可見,河東一直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左右和影響著整個中原地區的政局走向,但在和汴梁政權的拉鋸之中,整個河東的力量也在不斷被削弱。
河東從能夠單獨左右中原帝位的更迭,到之後要靠給契丹人當兒皇帝,才能影響中原的政局,最後靠著契丹人的支持才能苟延殘喘。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宋太宗趙光義終於平定了北漢,就此終結了「河東現象」,但為了防備河東鎮的東山再起,趙光義毀了太原城的防禦體系,結果在北宋的北方邊防線上製造出了一個巨大的缺口,使得北宋之後面對遼國的進攻一直處於戰略上的被動與劣勢。
而這可能是河東現象對中國歷史的最後影響了。
五代十國歷代皇帝簡介
後梁太祖朱溫簡介 建立後梁,史上最流氓的皇帝朱溫(公元852—912年),原名朱溫,歸唐後賜名朱全忠,稱帝後又改名朱晃,原豐縣(第)一鄉艾村裡午溝集人。但這是一個籍貫尚存爭議的人物,現行史書中多...
中國封建王朝更迭最頻繁的時代之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891年~979年)的合稱。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
五代:他才是政壇第一不倒翁!遠比馮道傳奇,歷經11朝而不倒!
五代時期,歷10朝不倒的馮道,已被吹成神,甚至被引入現代職場作為參考。但馮道絕不是五代官場第一人!因為有人歷11朝而不倒!相對於文官的馮道,此人還是武將!五代的官場,武將遠比文臣更難當,下場更悽慘!
北伐北漢(一)北漢的前世今生
乾隆六年(公元968年),曾經幫李筠攻打大宋的北漢皇帝劉鈞死了。 古代就是這樣,每當出現皇位繼承,權力處於短暫的真空狀態時,就是整個國家最混亂的時期,中外概莫如此。 雖然已經擬定了戰略計劃(...
亂世梟雄,短命皇帝:劉知遠
亂世梟雄,短命皇帝:劉知遠搜集整理:涼州賢孝博覽館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安史之亂後,大唐王朝由盛轉衰。公元907年,朱全忠(朱溫)逼迫唐哀帝禪讓,不久又殺之,唐朝正式宣告滅亡。朱全...
「五代十國」五代為什麼多數都是「河東節度使」反叛當皇帝?
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是李唐王朝藩鎮割據的延續和擴大,自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至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黃巢之亂平復的一百多年間,李唐王朝為剿滅叛亂急於求成,以節度攻節度、以藩...
回眸歷史,帶你了解五代十國之五代風雲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後梁(907~923年),即朱梁...
產皇帝最多的藩鎮:五代十國的四個開國皇帝曾任其節度使
藩鎮的設立從唐玄宗時期開始,本是朝廷設置的用來拱衛朝廷安定的軍鎮,最高長官叫節度使。隨著時代的發展,節度使從最初只掌握兵權發展到掌控藩鎮中的軍事、政治、財政等各項大權,逐漸擺脫了中央政府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