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李世民,太原還出過這麼多皇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李存勖(後唐莊宗 太原)

後唐莊宗李存勖(xù,一作「勗」)(885年-926年),小字亞子,代北沙陀人,生於晉陽(今山西太原),唐末五代軍事家,後唐開國皇帝,晉王李克用之子。

李存勖在唐末官至檢校司空,遙領晉州刺史,後襲父位為河東節度使、晉王。

他驍勇善戰,長於謀略,在王位十五年,南擊後梁、北卻契丹、東取河北、西並河中,使得晉國逐漸強盛,中興唐朝霸業。

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稱帝,定國號為唐,史稱後唐,並於同年十二月滅亡後梁,盡取河南、山東等地,定都於洛陽。

李存勖在位期間,並岐國,滅前蜀,得鳳翔、漢中及兩川之地,震動南方割據諸國,「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

但他沉緬於聲色,治國乏術,用人無方,縱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殺戮功臣,橫徵暴斂,又吝惜錢財,以致百姓困苦、藩鎮怨憤、士卒離心,同光四年(926年)四月死於興教門之變,時年四十二歲。

在位三年,廟號莊宗,諡號光聖神閔孝皇帝,葬於雍陵。

石敬瑭(後晉高祖 太原)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後晉高祖,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是為(後)晉高祖。

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重李牧、周亞夫之行事,隸屬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時後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爭雄,石敬瑭衝鋒陷陣,戰功卓著。

後唐末帝李從珂繼位後,石敬瑭時為河東節度使,雙方互相猜忌。

[1] 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後唐軍兵圍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讓幽雲十六州,並甘做「兒皇帝」。

隨後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稱帝滅後唐,定都汴梁,改國號為「晉」,史稱後晉。

天福七年(942年),憂鬱成疾,於六月在死去,時年51歲,廟號高祖,諡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葬於顯陵(河南宜陽縣西北)。

石重貴(後晉出帝 太原)

石重貴(914年―974年),後晉皇帝,石敬瑭養子,942年-946年在位。

天福七年(942年),後晉高祖石敬瑭去世,石重貴繼位,沿用高祖天福年號,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開運。

石重貴不肯向契丹稱臣,契丹攻後晉,開運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占開封,後晉滅亡。

石重貴是一位能力一般,但很有骨氣的皇帝,他敢於同契丹開戰,可惜他身邊卻無可用之人。

他在位只有4年,國破後被俘送往契丹,北宋開寶七年,遼保寧六年(974年)病死,終年61歲,葬於今遼寧省朝陽縣。

劉知遠(後漢高祖 太原)

後漢高祖劉知遠(895-948年),河東太原人,沙陀族。

五代十國時期後漢開國皇帝,稱帝後改名為劉暠。

幼時不好嬉戲,個性厚重寡言。

及長,面有特象,為時人所咋異。

雄武過人,勇猛善戰,事後唐明宗及後晉高祖時頗得戰功。

開運四年(948年),劉知遠稱帝,復為天福十二年。

其統治期間,各地割據成勢而朝廷難控,並且手下多貪婪之輩,因此形成弊政,一時斂賦成災。

乾佑元年(948年)正月,劉知遠因病崩於萬歲殿,廟號高祖,諡號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葬於睿陵,位於今禹州市西北三十公里的柏嘴山之陽。

劉繼元(北漢帝 太原)

劉繼元本姓何,其母是北漢建立者劉崇的女兒,先嫁薛釗,生子繼恩,後嫁何氏,生繼元,二人都做了舅父劉承均(劉崇之子)的養子。

天會十二年(公元968年)七月,北漢睿宗劉承均因宋軍壓境,國勢日窘憂憤而死,劉繼恩即位。

同年九月,劉繼恩被侯霸榮殺死,劉繼元當了北漢皇帝。

當時,中原之外的十國多為大宋所滅,只有南漢、北漢、南唐、吳越四國尚存,其中南唐、吳越已奉行大宋年號,無力抗禦宋兵進攻。

只有北漢君臣堅持投靠契丹的屈辱方針,繼續與趙宋抗衡。

天會十三年(公元969年)春,宋太祖親自率兵下河東(今山西太原)攻取北漢,擊退遼援兵,修築長堤,引汾水灌晉陽城(今太原南郊古城營一帶)。

北漢堅守危城,至閏五月,晉陽南城被水沖壞,大水湧進城內。

宰相郭無為妄圖降宋,被劉繼元處死。

北漢軍民終於設障堵住水口。

當時天熱多雨,宋軍住在草地里,多患腹瀉病,契丹又增兵來支援北漢,宋太祖只得下令退兵,丟棄糧餉茶絹無數,皆為北漢所獲。

劉崇(北漢皇帝 太原)

劉崇(895年-954年),又名劉旻,太原沙陀人,五代十國時期北漢開國君主,後漢高祖劉知遠之弟。

劉崇早年嗜賭無賴,後入伍為軍卒,因劉知遠的緣故,累升為河東馬步軍都指揮使。

後漢建立後,官至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鎮守河東地區。

乾祐四年(951年),郭威滅亡後漢,建立後周。

劉崇隨即也在太原稱帝,建立北漢,仍沿用後漢乾祐年號,但治下僅有十二州之地。

他為興復後漢基業,向遼國乞援,約為父子之國,稱遼帝為叔,自稱侄皇帝;遼國則冊封他為大漢神武皇帝。

劉崇在遼國的援助下,與後周進行了不少戰爭,但仍勝少敗多。

乾祐七年(954年),劉崇趁郭威去世,聯合遼國南攻後周,結果在高平之戰中被柴榮擊敗。

他歷經艱辛,逃回太原,卻又被柴榮圍困為城中兩個多月。

北漢至此元氣大傷,再無力南下。

劉崇因此憂憤成疾,不久去世,終年六十歲,廟號世祖。

劉崇所建的北漢雖名為延續後漢社稷,實則彈丸之國耳,為割據政權,與後漢有本質區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五代十國之後晉

後晉(936年—947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朝代,從936年後晉高祖石敬瑭滅後唐開國到契丹947年滅後晉,一共經歷了兩帝,12年,起初建都洛陽,後遷都東京開封。盛時疆域約為今河南、山東兩省,山...

山西居然出了這麼多開國皇帝,你知道幾個

大多數山西人的印象中,歷史上山西似乎沒出過多少皇帝。似乎除了李淵李世民在太原起兵建立唐朝外(其實這倆也不是山西人),其他王朝的建立者好像都跟山西沒什麼關係。其實,事實並非如此,雖然山西人沒出過建...

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後晉高祖,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重李牧、周亞夫之行事,隸屬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時後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

北伐北漢(一)北漢的前世今生

乾隆六年(公元968年),曾經幫李筠攻打大宋的北漢皇帝劉鈞死了。  古代就是這樣,每當出現皇位繼承,權力處於短暫的真空狀態時,就是整個國家最混亂的時期,中外概莫如此。  雖然已經擬定了戰略計劃(...

五代十國時期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

劉知遠(895-948年),即後漢高祖(947年―948年在位),河東太原人,沙陀族。五代十國時期後漢開國皇帝,稱帝後改名為劉暠。幼時不好嬉戲,個性厚重寡言。長大後,面有特象,為當時人所咋異。雄...

回眸歷史,帶你了解五代十國之五代風雲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後梁(907~923年),即朱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