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破荊州後,孫權為何不放了關羽,以此維持「孫劉聯盟」關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赤壁之戰時,沒出多大力的劉備軍在諸葛亮的詭計下,一舉拿下荊州大半疆土;不只讓劉備在亂世中建立起了自己的根據地,還使得孫吳沒有了向西的突破口,導致魯肅的二分天下之策變的遙不可及。
所以,這自然成為了孫權的一個心病,在聯盟期間,數次派人討要;而關羽坐鎮荊州後,態度更是強硬,根本連委婉的回絕就沒有,直接就是告訴孫吳:我不給!
最後,矛盾終於爆發,在關羽與曹仁交戰時,孫權派第三代大都督呂蒙偷襲荊州,不只一舉奪得荊州土地,更是將名震天下的漢壽亭侯生擒。
可這時問題就出來了,孫吳為何一定要殺掉關羽?難道他們就沒有想過關羽作為劉備最信任的人,殺掉關羽不怕劉備的報復嗎?如果放走關羽,只是吞併土地,劉備肯定不會興師動眾的東征。
而且北方的曹操勢力龐大,如果不靠「孫劉結盟」,根本撐不住的道理,難道他們不懂嗎?可就在這麼多惡劣後果下,孫權依然決定處決關羽,而不是將關羽放走,依然維持面和心不和的聯盟關係。
小編認為:一,孫權抱有僥倖心態,孫吳方明白聯盟的重要性,那麼蜀漢方肯定也明白,劉備是一個有野心統一天下的人,為了打敗軍事力量強大的曹操,很有可能不會為了關羽的問題和孫吳撕破臉,導致聯盟關係破裂,被曹操有機可乘。
二,關羽是一個很驕傲的人,此次的失敗使得他的自尊心極度受傷,放回後,就算劉備下令不能破壞關係,關羽也很可能私自動兵雪恥。
這種暴怒狀態下的關羽,勢必會對孫吳造成不小的打擊。
三,是呂蒙的個人原因,因為呂蒙非常害怕關羽,不然在關羽與曹仁交戰時,就可以對荊襄方面用兵,不只能拿下關羽,甚至有可能得到曹仁這份意外收穫,但呂蒙選擇了在關羽往北推進時發動攻擊,而且是偷襲。
所以,擒獲關羽後,呂蒙進言一定要關羽死,如果關羽不死,或許不會對孫吳用兵,但他呂蒙是一定要被弄死的。
當然,最後劉備還是不顧一切發動了東征,恨沒消掉,反而把自己搭進去了。
最終導致,東吳國力大損,蜀漢直接回到解放前。
讓北方的魏王看了一場大龍鳳。
諸葛亮為何對關羽見死不救?真相曝光
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備?諸葛亮竭力北伐是否真的忠於漢室,還是存有「自取」之謀?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種種分析,卸下了諸葛亮頭上的歷史光環。關羽孤軍北伐,攻打襄樊,是戰略上的嚴重失誤。稍懂三...
劉備伐吳與關、張之死,諸葛亮借刀殺人卻成就了劉備的苦肉計
民間常常以《三國演義》的人物形象先入為主,數百年來一致認為蜀漢五虎上將是:張飛、關羽、趙雲、馬超、黃忠。但是根據《三國志》上面的正史所記載,蜀漢政權中的正牌將軍,也就是前、後、左、右將軍中沒有...
關羽兵敗樊城後 孫權為什麼不留關羽一條命?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7月,關羽受劉備取漢中勝利鼓舞,北上取襄樊;曹操以于禁為將,督7軍救曹仁,同時命徐晃率軍進駐宛城。8月,山洪暴發,淹于禁等7軍,關羽乘機攻擊,龐德不降被殺,于...
如果魯肅沒死,呂蒙會不會偷襲荊州?|文史宴
文/以言對於東吳偷襲荊州一事,歷來聚訟紛紛,褒貶不一,東吳鴿派魯肅與鷹派呂蒙的優劣也是三國史最常見的話題之一。本文從戰略形勢出發,分析大勢之下,孫劉的荊州之爭不可避免,魯肅也好呂蒙也好,無非是方...
3個原因告訴你,為什麼關羽註定守不住荊州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也正是因為這一事件,導致了後續的夷陵之戰。蜀漢也從巔峰快速跌到谷底,實力大損。為什麼關羽會敗的那麼慘,連自己都沒逃走呢?我們來好好剖析一下荊州之戰。
理性討論關羽之死,解密武聖關羽之死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
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劉備於益州在群臣力薦之下進位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統軍鎮守荊州地區,荊州地區駐軍是劉關張當時三人征戰留下的老班底,征戰多年,所以說只要關羽緊守荊州,不犯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