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偷襲關羽,除奪占要地荊州外,還涉及到一個深層次的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占領益州,奪取漢中取得勝利之後,鎮守荊州的關羽終於坐不住了,安排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防備孫吳,自己北上襲取襄陽,荊襄之戰爆發。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在關羽勢如破竹之際,呂蒙襲取關羽後路,糜芳、傅士仁投降,關羽身死,荊州易主。

作為赤壁之戰的戰友,孫權為什麼會襲殺關羽,奪占荊州呢?

當然,最為明顯的就是奪占戰略要地荊州。

荊州,北上襲擊宛洛,直逼許都,向東順流而下,可深入孫吳腹地,對於平靠長江天險的孫吳來說,蜀漢占據荊州,長江天險盡失,勢必使自己時刻處於被動局面,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

所以,荊州必須奪回。

當然,孫吳也存在不仁義的地方,當初,單刀會不歡而散之後,呂蒙、魯肅開始行動,關羽也在積極準備,但是此時曹魏開始攻打張魯,準備奪占漢中,劉備為避免兩線作戰,選擇了妥協,除南郡、零陵和武陵之外,其他歸孫權,這就是「湘水劃界」。

已經劃定界限了,孫權還偷襲荊州,確實不仗義。

除了奪占戰略要地之外,孫權襲擊關羽,在深層次方面還涉及到一個戰略平衡問題。

三國時三足鼎立,如果有一方過於強大,那麼平衡局面就會失去,所以,就需要另外兩方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另一方。

縱觀三國時期,孫吳集團有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從來都是「聯弱抗強」,此時是聯合曹操對抗劉備,在夷陵之戰後,一直是聯合蜀漢對抗曹魏,或許正是由於孫吳政權的這一戰略抉擇,使得三國延續很長時間。

很遺憾,此時的蜀漢政權就屬於強大的那一方。

彼時,劉備帥軍占領益州之後,北上與曹操對抗,奪取了漢中,與此同時,關羽的荊襄之戰,敗曹仁、俘于禁,殺龐德,據徐晃,連曹操都想遷都躲避其鋒芒,應該說,此時的蜀漢政權正是氣焰最盛的時候。

如果此時,劉備在占領漢中之後,按照《隆中對》著手統一中原進程,勢必會收到良好效果,這是曹魏不願看到的,當然也是孫權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在關羽與曹魏拼殺的時候,呂蒙偷襲荊州,糜芳和傅士仁的投降,讓偷襲行動出奇的順利。

但是,有一點或許是孫權沒有料到的,就是關羽之死。

偷襲荊州,孫權或許只是為了奪回戰略要地,順帶打擊蜀漢集團的氣焰,把關羽攆走就行了,如果是這種結果,和劉備和談還留有餘地,畢竟當初荊州是你借的,現在我拿回來而已。

但是,一不小心把關羽給殺了,這下等於是捅了馬蜂窩,等於說與劉備撕破了臉皮。

當然,孫權是有點害怕的,所以就把關羽的頭顱送給了曹操,其實這是作為劉備看的,潛台詞是:劉備,在這件事上我就是執行者,主謀是曹操,要報仇你找他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3個原因告訴你,為什麼關羽註定守不住荊州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也正是因為這一事件,導致了後續的夷陵之戰。蜀漢也從巔峰快速跌到谷底,實力大損。為什麼關羽會敗的那麼慘,連自己都沒逃走呢?我們來好好剖析一下荊州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