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為什麼非得統一全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趙匡胤為什麼要統一全國?這個問題咋一聽感覺很無聊,但細一想,又覺得有點嚴肅,再細一想,突然感到不那麼好回答。
世間的問題有時就是這樣,越是簡單,越難回答。
比如,人為什麼活著?時間為什麼會流逝?我為什麼愛你?1加1為什麼等於2?
……
所有的這些問題,幾乎都可以上升到哲學高度,讓最聰明的人窮盡一生都未必得出準確答案。
因此,我敢打賭,你要是冷不丁問下趙匡胤為什麼要統一全國,他很有可能會蒙圈。
為什麼?我哪知道為什麼?我哪有工夫去想為什麼?我想做就做了,哪有那麼多為什麼?真要是什麼事都想個為什麼,就啥也別做了,累都累死了。
所以,趙匡胤不可能回答我上面提出的問題。
他只負責生產問題,回答問題的事只能交由後人去做,畢竟這世上研究無聊問題的無聊人太多了。
比如我。
我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和認真分析,覺得趙匡胤統一全國主要出於以下三個目的。
一是當時社會的需要。
自唐安史之亂後,中國逐漸被動亂籠罩,尤其是進入五代,軍閥林立,戰爭迭起,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差,連造反的力氣都沒有了。
到了五代十國末期,人們要求結束分裂戰亂的呼聲達到頂點。
大家已不問出身,不問資歷,只要你能實現安定統一,就無條件力挺你。
在這種情況下,趙匡胤為了順應民意、順應歷史潮流,必須進行統一大業。
二是趙匡胤想通過統一戰爭來證明自己,鞏固統治。
我們都知道,趙匡胤的皇位是從柴榮兒子柴宗訓手中搶來的,由於力量不對等,搶的比較容易,幾乎等於是白撿。
但是,後周的前兩個皇帝,都是五代裡面的英明之主,且有恩於趙匡胤。
趙匡胤不僅不感恩,反而霸占了他們的家業,屬於全方位理虧,活脫脫扮演一個白眼狼的角色。
更要命的是,趙匡胤在建宋之時,德不足以綏萬邦,功不足以戡大亂,根基還很不牢固。
因此,他必須得通過一場大的戰爭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以堵住某些人的嘴。
三是為了建功立業,給後世留個好名聲。
中國人歷來講究生前身後名,趙匡胤在柴榮死後,獨掌禁軍,完全有能力立即發動兵變,奪取皇位,但他沒有那麼做,而是借著「陳橋兵變」這塊遮羞布來掩蓋自己的野心,說明他很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
不過,趙匡胤也知道,遮羞布的最大作用是心理安慰,糊弄不了幾個人。
他要想不讓自己死後聲名太過狼籍,就得趁活著的時候多建些功業,儘可能消除污點。
事實證明,趙匡胤做到了,這也是為什麼他在歷史上名聲並不算差的主要原因。
好了,無聊問題說完,接下來再看看不無聊的事,即趙匡胤是怎樣統一全國的。
先來看一下當時的大環境。
宋朝建立之初,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仍然沒有消失。
在北方,有契丹建立的遼國,以及在遼國卵翼下苟活的北漢。
北漢以西,還有一個即將在中國歷史舞台扮演重要角色的党項(西夏前身)。
而在南方,則存在著南唐、吳越、後蜀、荊南(南平)、南漢等七八個割據政權。
南方這些政權位置都很不錯,物產豐饒,經濟發達,百姓有吃有喝。
只是由於其各自疆域狹小,又不團結,所以大都國力不武,軟弱怯懦,不得不向中原王朝臣服或通好。
在這種形勢下,擺在趙匡胤面前就有兩條路:一是趁南方諸國還不敢輕舉妄動之際,迅速北伐,消滅北漢,收復幽雲十六州,完成柴榮未竟事業,然後再揮師南下,統一南方;另一條路則是繼續走王朴、柴榮最初設定的路線,先進行南征,後進行北伐。
剛開始,趙匡胤是想把北漢作為首個攻取對象,為此,他還特意向私交甚篤的張永德徵求意見。
張永德認為,北漢這塊硬骨頭,別看不大,但因被契丹罩著,不太好啃,故不宜拿它入手。
趙匡胤聽後,開始變得有些搖擺不定,保險起見,就又走訪了他的頭號智囊趙普。
趙普問他:「陛下有什麼打算?」
趙匡胤說:「我想打太原(北漢的都城)。
」
趙普低頭沉思一會兒,說:「這不是我所能了解的。
」
趙匡胤忙問他原因。
趙普說:「北漢處在西、北兩邊,與契丹是鄰居,如果把它給滅了,我們將會獨自承受來自契丹的威脅。
我覺得不如先留北漢一條小命,等我們平定南方諸國後再說,諒它一彈丸之地,還能飛上天啊。
」
趙匡胤見趙普也這麼說,這才拿定主意,但為掩飾心跡,便哈哈一笑道:「我也是這麼想的,剛才只不過試探你一下,聽聽你的見解罷了。
」
於是,經過君臣的反覆論證,趙匡胤終於確立了「先南後北」的統一方針。
其具體的方案是:宋朝在削平南方割據勢力前,對北漢只採取守勢,並與契丹互通友好,力圖保持北方戰線的安定;而對南方割據政權和藩鎮,宋朝則利用矛盾,抓取有利時機,各個予以擊破。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權,竟然是因為自導自演的嗎
作為宋朝開國皇帝的趙匡胤,和一般朝代更迭經歷廝殺坐上皇位的皇帝不同,陳橋兵變這一次讓趙匡胤逼迫後周年幼君王禪讓皇位的兵變,既沒有轟轟烈烈的戰前動員,也沒有屍橫遍野殺聲震天的戰鬥,兵不血刃通過趙匡...
中國這位皇帝非常有才華,只可惜英年早逝,不然歷史必將改變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這也就使得我們古代中國的皇帝特別的多,但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似乎對於各朝代的皇帝知道的卻很少,平時耳熟能詳的,無非就是開國的幾個皇帝,比如秦始皇、漢高祖、唐太...
降王滿京城,弱宋也瘋狂,宋朝究竟滅了多少國家?
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網絡上流行這一種說法,叫做「強漢盛唐,弱宋剛明」,漢、唐、明都得到了比較正面的評價,而宋朝給人的印象則是納幣稱臣、重文輕武,所以被賦予「弱宋」這個負面的評價,那麼真正的宋...
北宋是怎麼一步步消滅掉了五代十國,建立大一統王朝的?
北宋在人們的印象中一直都是積貧積弱的代名詞,但是其實在太祖太宗時期,宋軍的戰鬥力是相當的強。在宋代以前,中國一直都處於五代十國時期,五代一般都被認為是正統的中原王朝,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他若39歲未病死異鄉,此地就不會被割讓400年之久
唐中期以後,中國一直處在藩鎮割據的混亂時期。而自唐滅亡後近70年中,中華大地上先後建立了5個中原王朝和十多個地方割據政權,他們之間的兼并戰爭不斷爆發,平均一個政權只能存在短短十多年。在這個軍閥混...
柴榮死後趙匡胤怎麼做
雄才偉略的柴榮曾經感嘆說:「假如我能再有三十年生命,一定要用十年統一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致太平。」只可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年僅三十九歲就告別人世,將天下拱手讓給趙氏。去世之前,他正在北征的路...
原來趙普才是宋朝沒有一統華夏的大罪人
宋太祖趙匡胤武將出身,年少的時候曾經遊歷四方,等做了皇帝之後,仍然保留了這種遊俠的作風,經常穿著便服在京城遊蕩。趙匡胤的這個愛好搞得宰相趙普下班回家之後都不敢脫朝服,生怕皇帝突然造訪,自己來不及接駕。
文盛武衰:北宋覆亡真相
北宋覆亡真相引言 公元1127年四月初一日,是春末夏初北方最宜人的季節,阡陌縱橫,綠浪翻滾。偶爾的叫天子從草間直衝入雲霄。山河秀麗,引無數英雄縱橫馳騁。在這片北中國遼闊的平原上,此刻卻行進著一...
同為宋朝的奠基者,趙光義跟哥哥趙匡胤差在哪裡?
960年正月初一,遼國聯合北漢南侵的消息傳到後周朝堂,宰相范質委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領兵出征,趙匡胤在離開封四十里的陳橋驛發動兵變登上皇位,史稱「陳橋兵變」。
趙匡胤為何要制定「先南後北」的戰略,而不是先收復燕雲十六州?
後世有很多人把趙匡胤制定的「先南後北」戰略視為宋朝不能完成統一的重要原因,認為如果先北後南、先難後易的話,早就收復了燕雲十六州,並且南方的割據政權大多數都比較弱小,遲早是宋朝囊中物。我們要不要替...
為什麼趙匡胤的北宋能夠終結五代十國的亂局?
唐朝滅亡之後,中國歷史再一次進入了大割據時代。這個大割據時代被後世史學家稱為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大小統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斷,社會經濟、文化受到頗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