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宋朝的奠基者,趙光義跟哥哥趙匡胤差在哪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960年正月初一,遼國聯合北漢南侵的消息傳到後周朝堂,宰相范質委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領兵出征,趙匡胤在離開封四十里的陳橋驛發動兵變登上皇位,史稱「陳橋兵變」。

(圖)陳橋兵變,趙匡胤登上皇位

兵變後,趙匡胤領兵回朝,逼周恭帝禪位,北宋建立。

除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想組織抵抗被殺之外,趙匡胤幾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完成了改朝換代。

北宋的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皇帝走馬燈式輪換的亂局,開創了宋朝的繁榮時代。

在兵變中,除了男主角趙匡胤,他的僚機,胞弟趙光義和軍師趙普可謂居功至偉,他們共同導演了這場歷史上最詭異的改朝換代大戲。

(圖)趙普

976年,壯志未酬的宋太祖趙匡胤去世,隨即胞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

繼位後,他將哥哥沒有完成的遺志作為自己的目標,兄弟二人共同奠定了宋朝三個世紀的基本格局。

後世經常拿趙匡胤和趙光義加以比較,以圖在二者身上找到宋朝文治武功的些許端倪。

主流歷史觀點認為趙光義無論在哪一方面,和自己的哥哥都差一個層次。

(圖)宋太宗趙光義

那麼,趙光義都差在了哪裡?


1、軍事謀略

五代十國是一個相信拳頭和武力值的時代,毫無疑問,趙匡胤是合格的。

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是後周的檢校司徒。

虎父無犬子,趙匡胤繼承了父親的英武,年紀輕輕就成為後周的高級將領。

(圖)趙弘殷,廟號宋宣祖

而相比之下,趙光義年輕時就差得多了,史書只說他聰穎而不群,至於武力值,可能是哥哥光環的掩蓋,所以並未將他凸顯。

建立北宋後,趙匡胤迅速撲滅反抗勢力,同時開始了對南北藩鎮的統一。

在他的領導下,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先後覆滅。

趙匡胤武將出身,深知五代十國武將當國的危險,因此對武將多有防範。

但是具體到武將排兵布陣,趙匡胤則很少干預,這使得太祖朝戰爭勝多敗少。

(圖)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生前多次對北漢用兵,但都遭遇遼國增援。

為對付遼國,趙匡胤在宮內設置封樁庫,以做贖回或武力奪取燕雲十六州的準備。

可以說,作為一名成熟的軍事家,趙匡胤的軍事謀略水平可圈可點。

而反觀趙光義,就發現了巨大的差距。

(圖)宋滅北漢圖

趙匡胤駕崩後,趙光義消滅北漢,完成了局部統一。

緊接著,趙光義親自挂帥,馬不停蹄兵發燕雲,以圖奪回燕雲十六州,但在高梁河之戰中慘敗,本人受傷。

後代史學家認為,趙光義急功近利,不讓部下休息連續作戰導致大敗。

這固然有理,但更多的是趙光義對軍事理解的不到位,他的身上還有著五代十國最高統帥親自挂帥的遺存,但很明顯他的軍事素養跟不上。

毛主席在《宋史》看到趙光義這一段時,批註:此人不知兵。

(圖)平戎萬全陣陣圖

其實能力不足,還可以有謀士來湊的。

可惜趙光義迷上了「授陣圖」,並發明了自鳴得意的「平戎萬全陣」,這樣一個十四萬人的大陣,卻屢戰屢敗。

這導致了每逢作戰,將領在得到陣圖後都會傷心地預知此戰必死。

這還不夠,趙光義還喜歡遙控指揮,要知道即使通訊發達的今天,遠在千里之外的領導人也不可能迅速捕捉敵情,所以宋軍屢戰屢敗。

後世的蔣介石也喜歡遙控指揮,其結果就是迅速的潰敗。


2、胸懷氣度

登基後,趙匡胤盟誓:保全柴氏子孫,不殺士大夫。

顯示出一代帝王少有的寬廣胸襟,這迅速收攏了前朝舊臣的心,也奠定了宋朝繁榮的基礎。

(圖)漢高祖劉邦

鑒於對武將的防範,特別是開國功臣,趙匡胤沒有像劉邦和朱元璋這樣大肆誅殺,而是選擇溫和的「杯酒釋兵權」,以極小的代價達成目的。

此舉迅速完成了政權結構的轉變,加強了中央集權。

對於剪除藩鎮,趙匡胤有句名言,叫「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不與別人分享麵包的心躍然紙上。

但是面對南方諸國,他還是非常寬容。

宋朝建立後,趙匡胤加封吳越國王錢俶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錢俶派使進京,朝貢臣服。

宋滅南唐,錢俶助宋作戰。

976年,錢俶入朝,享受到了最高禮遇。

期間很多大臣上書請求扣留錢俶,索要土地,但被趙匡胤拒絕。

一月後,趙匡胤放錢俶回國,臨行前將大臣奏章一併給他。

而南唐後主李煜,趙匡胤只是封其為違命侯,軟禁在開封,。

(圖)錢俶

但是趙光義繼位後,變天了。

先是漳州泉州領袖陳洪進入朝,被趙光義軟禁,被迫獻出土地,獲得一個虛職,史稱「泉漳納土」。

而錢俶再次入朝時,也被軟禁,被迫獻出吳越土地,並終老在開封。

如果說這是以最小代價完成統一的正義之舉,那麼毒死李煜,就百口莫辯了。

而趙光義的行為,也起到了極其不好的影響。

當時的党項尚未建國,首領李繼捧有意歸附,趙光義就「邀請」李繼捧全部族人遷到開封。

李繼捧的族弟李繼遷深知到開封后如魚失水,遂中途逃跑,成為北宋邊患。

1038年,李繼遷孫子李元昊建立西夏,北宋更加被動。

(圖)李繼遷


3、人品德行

「斧聲燭影」一直是趙光義抹不去的污點。

毛主席批:不擇手段,急於登台!

消滅後蜀後,趙匡胤俘獲蜀國主孟昶愛妃花蕊夫人,但趙光義對花蕊夫人念念不忘,趁趙匡胤御駕親征加以侵犯,誓死不從的花蕊夫人最終被殺。

先前為接近花蕊夫人,趙光義毒死了後蜀國主孟昶。

(圖)影視劇中的花蕊夫人

緊接著,「斧聲燭影」,趙匡胤駕崩,趙光義繼位。

繼位後的趙光義開始了對侄子的迫害,趙匡胤兩個兒子先後死去。

清除了皇位威脅,丞相趙普偽造「金匱之盟」,將趙光義繼位合法化,終於讓皇位留在了自己一系。

當了一把手後,趙光義更加肆無忌憚。

強幸小周后成為這位天子最大的污點,加上毒死李煜等,更使其落下一個濫殺昏聵的惡名。

(圖)南唐後主李煜

趙匡胤雖是武將出身,但卻以仁慈聞名。

掃平南方藩鎮,國主們被軟禁到京城,但卻沒有殺之而後快,即使花蕊夫人當面作出:「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的《述國亡詩》,趙匡胤也沒有因此動怒。

而對於趙光義,趙匡胤盡到了最大的寬容,給了他高於宰相的晉王地位,可謂恩寵隆厚。

還聽從他的建議不遷都洛陽,這為趙光義登基埋下了伏筆。

(圖)影視劇中的趙匡胤

此外趙匡胤在建國後奉行節儉,不允許自己的女兒穿貴重的衣服,為後世樹立了勤儉的典範。


應該說,作為北宋前兩代領導,趙匡胤和趙光義都有自己的作為。

但是和哥哥比起來,趙光義還是要差得多。


(圖)北宋版圖


文|趙裔儒臣:讀史使人明智,期待與君一起探討精彩的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朝帝王趙光義,是如何泯滅人性,戲謔小周后?

趙光義小周后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後主李煜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詞人,在中國詞壇享有十分高的地位。李煜作為皇帝,相傳有兩個天下聞名的美人,分別是大周后和小周后。這兩個人是一對姐妹,都長得傾國傾城,是當時...

趙光義和趙匡胤差距在哪裡

大家好,這裡是笑談趣史五千年,一樣的歷史不一樣的解讀帶給您不一樣的樂趣!今天我們聊的話題是趙光義和他哥哥趙匡胤的差距在哪裡,他們之間有什麼不同之處。自從趙匡胤陳橋兵變登基坐上皇位後,就開始南征...

原來趙普才是宋朝沒有一統華夏的大罪人

宋太祖趙匡胤武將出身,年少的時候曾經遊歷四方,等做了皇帝之後,仍然保留了這種遊俠的作風,經常穿著便服在京城遊蕩。趙匡胤的這個愛好搞得宰相趙普下班回家之後都不敢脫朝服,生怕皇帝突然造訪,自己來不及接駕。

趙匡胤為什麼非得統一全國?

趙匡胤為什麼要統一全國?這個問題咋一聽感覺很無聊,但細一想,又覺得有點嚴肅,再細一想,突然感到不那麼好回答。世間的問題有時就是這樣,越是簡單,越難回答。比如,人為什麼活著?時間為什麼會流逝?我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