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廟十哲之蜀漢丞相諸葛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
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文學家、發明家,在民間享有極高聲譽。
身世背景
《三國志》記載,諸葛亮,琅邪陽都人,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人。
《漢書·蓋諸葛劉鄭孫毋將何傳》:諸葛豐以明經為郡文學,名特立剛直。
諸葛、劉、鄭雖雲狂瞽,有異志焉。
說的是諸葛豐為人剛直,雖說有狂妄不成熟的地方,但他有遠大的志向。
諸葛豐能進入漢書直臣的列傳,地位聲望不低啊。
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為太山郡丞,也就是太守的佐官,秩六百擔。
亮父親早逝,亮和弟弟諸葛均跟隨叔父諸葛玄到任袁術所屬豫章太守。
正好趕上朝廷變更命令讓朱皓替代諸葛玄,諸葛玄就去投奔平素關係好的荊州牧劉表。
諸葛亮的長兄諸葛瑾,因戰亂去了東吳。
是東吳名臣,胸懷寬廣,溫厚誠信,得到孫權的深深信賴。
孫權評價:「子瑜與孤從事積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為人非道不行,非義不言。
孤與子瑜,可謂神交,非外言所間也。
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看起來真肉麻,就跟痴男怨女山盟海誓一樣。
孫權稱帝後,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諸葛誕是諸葛亮的族弟,魏國高平侯,征東大將軍,位高權重,因自保叛亂,兵敗被殺。
諸葛誕麾下數百人於壽春被俘,堅決不降,更說:「為諸葛公死,不恨。
」行刑時排成一列,每斬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始終無人投降。
諸葛誕被夷三族。
《世說新語》:(諸葛兄弟三人)並有盛名,各在一國。
於時以為『蜀得其龍(諸葛亮),吳得其虎(諸葛瑾),魏得其狗(諸葛誕)。
狗是功狗,典出《史記·蕭相國世家》。
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
至如
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
』」後以「功狗」比喻殺敵立功的人。
諸葛亮的侄子,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東吳權臣,曾任大將軍、丞相、太傅,受封陽都侯。
因剛愎自用,獨斷專權,被人誘殺,夷三族。
除了在蜀漢這一隻,魏國吳國的族人都沒啥好下場。
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逝世以後,諸葛亮寄住於隆中親身耕地,喜歡誦讀《梁甫吟》。
《梁甫吟》如下:
步出齊城門,遙望盪陰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說的是春秋時期名相晏嬰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感嘆三士有功於國家卻無罪被設計致死,是一首哀時之作。
總感覺和年輕時抱有遠大志向的臥龍氣質不和,可能諸葛唱的不是這首《梁甫吟》吧。
諸葛亮身長八尺,常常自比為管仲樂毅,周圍的人都報以迷之微笑,並不贊同。
只有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和諸葛亮關係密切,對這個說法比較認可。
劉備屯兵在新野。
訪問水鏡先生司馬徽,請教荊州名士。
司馬徽說:「普通讀書人哪能知道天下大勢,只有能看清天下大勢的人才是俊傑。
」劉備就問了:「那誰是俊傑?」司馬徽:「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
」徐庶去見劉備,劉備甚是器重他,徐庶就對劉備說:「諸葛孔明其人,臥龍啊,將軍難道不想見見他嗎?」劉備就說:「讓他和你一起來不就行了。
」徐庶回應:「這人要親自去見他,不能讓他來見你,將軍最好是放下身段去請他。
」劉備於是去見諸葛亮,去了三次才見到。
戰略家
為什麼諸葛亮這麼拿捏態度呢?因為君擇臣,臣亦擇君。
諸葛亮一身經天緯地之才,萬一投靠一個不靠譜的主子,大業不成不算說不定反而害了卿卿性命。
所以要先看看劉備的態度,劉備見諸葛,凡三次,乃見,就是考驗他的心性。
之後,劉備考驗諸葛,屏退周圍人,說:「現在漢室垂危,奸臣竊命,我不自量力想要匡扶社稷,你說則麼辦哇。
」亮回答:「自董卓這小子崛起以來,群雄割據,多吃多占州郡的人太多了。
曹操比之於袁紹,名氣小而且人少,但是曹操能最終打敗袁紹,以弱勝強,不僅僅是靠天時,也有人謀的因素。
現在曹操已經擁有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真不是可以正面爭鋒的。
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了,地勢險峻人心依附,人才能為之所用,這是可以引以為援而不可以攻伐的。
荊州北有漢、沔二水用作險據,南可收南海物產以資利用,東向相連吳郡、會稽,西進可入巴、蜀之地,這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可是當今荊州的主人卻無能力守住它,這可是上天賜給將軍的禮物啊,將軍難道不心動嗎?益州地勢險要,沃野千里,天府之國,從前漢高祖就是憑藉這塊地方而成就帝業。
劉璋這種無能之輩,北有張魯的威脅,國富民強卻不會用,有才能的人思念明主。
將軍你是漢室貴胄,將信義的名聲四海聞名,廣納天下豪傑,求賢若渴。
如果能夠擁有荊州、益州的土地,憑險地防守,向西和諸戎和平相處,向南安撫夷人,對外結交孫權,對內修德政。
一旦天下形勢有變化,就命令一名優秀將領帶領荊州的軍隊進攻宛城、洛陽,將軍您則親自率領益州軍馬出兵秦川,百姓豈能不簞食壺漿來迎接將軍呢?如果真能這麼作,那麼霸業成功有日,漢王朝復興有望了。
」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形勢,北面曹操鋒芒正盛,打不過,東面孫權時代經營江東,你也占不了。
荊州是個肥地方,劉表又是個無能之輩,占了正好。
西邊劉璋也是個土雞瓦狗,占著好地方不拉屎,你也一起收了吧。
咱們憑藉荊州益州的險要地形,自保有餘。
把周圍的少民能打打,不能打就拉,對外和孫權結盟,一旦曹魏內亂,就可以兩路出擊,一舉定天下。
劉備一輩子被人打的東奔西跑,人到中年了連一片立錐之地都沒有,自從吃了孔明的迷魂湯,這腰也不疼了,腿也不酸了,一路奔向了人生巔峰。
劉備上半輩子顛沛流離,迷途多舛,沒遇到孔明以前是瞎忙活,轉手就都給他人做嫁衣了。
遇到孔明之後,才好像魚有了水,人有了眼鏡,大業始成。
這就是孔明的意義,隆中對的戰略意義不亞於遵義會議,統一了思想,制訂了戰略方針,最終得以三分天下。
外交家
後來劉表掛了,劉表小兒子劉琮聽說曹操要進攻,嚇得趕緊派使臣投降。
劉備聽說了,率領部眾向南跑,諸葛亮和徐庶一起跟著。
沒想到半路上徐庶的老母親被曹操抓住了,徐庶覺得忠孝不兩全,向劉備辭行,跑去曹操那裡了,後來也沒給曹操出啥點子,所謂身在曹營心在漢。
曹操大軍逼近劉備部隊,諸葛亮說:「這可不行了,我去找孫權求救。
」當時孫權在柴桑隔岸觀火,準備瞅便宜。
諸葛亮知道對付孫權這種小人就得用激將法,開口就是:「曹操太厲害了,孫將軍你瞅瞅自己,要是覺得能和曹操抗衡,就早早和曹操誓不兩立,要覺得打不過,那就趕緊的投降稱臣。
現在孫將軍你猶猶豫豫,當斷不斷,明天就會遭災呀。
」孫權氣不過,說:「就假如像你說的,劉備為啥不投降?」諸葛亮義正詞嚴的說:「田橫,齊國的義士,尚且不受辱,何況劉備是王室貴胄,英雄蓋世,天下士子仰慕,咋麼能在曹操之下呢?(其實就是說你孫權如果投降曹操,連田橫都不如,更不如劉備了)」孫權勃然大怒,說:「我不能讓東吳全境,十萬將士,受制於人。
我決定了,絕不投降。
你說只有劉備能抵抗曹操,可是劉備剛被打敗,還能抗住嗎?」亮回答:「劉備雖然新敗,但還有關羽麾下精兵萬人,劉琦在江夏也有萬人。
曹操的軍隊遠來疲敝,聽說為了追劉備,日夜兼程三百餘里,這就是強弩之末。
況且北方人呢,不習水戰,荊州投降的水軍,未必心服。
現在孫將軍如果能派猛將統兵數萬,和劉備齊心協力,一定能擊破曹軍。
曹軍打了敗仗,肯定會回到北方,這樣三足鼎立之勢成矣。
」
諸葛亮一番說辭有古縱橫家的風采,知道孫權這人臉皮厚,首鼠兩端,直接就諷刺他沒骨氣,比劉備差的多,孫權迫於面子下不來台答應抗曹。
諸葛就給他分析孫劉聯軍的優勢,曹操的劣勢,在描繪個大餅,你看打敗曹操以後,咱們就三足鼎立三分天下了,唬的孫權一愣一愣的。
政治家
諸葛亮輔佐劉備治理蜀地,嚴刑峻法,很多人怨恨嘆息。
法正對諸葛亮說:「以前漢高祖入函谷關,約法三章,秦地的百姓感恩戴德。
如今,您藉助權勢的力量,占據一州的地方,剛剛建立國家,還沒有施加恩惠,進行安撫,況且外來戶也不適宜太囂張,低調做人的好,希望能放寬刑律和禁令,以順從當地人的意願。
」諸葛亮回答說:「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秦因為暴虐無道,政令苛刻,造成人民對它的怨恨,所以一介草民大呼一聲,天下就土崩瓦解。
漢高祖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採用寬大的政策而獲得很大成功。
劉璋糊塗軟弱,從其父劉焉那時起,劉家對蜀地的人兩世的恩惠,全靠典章和禮儀維繫上下的關係,互相奉承,德政不能施行,刑罰失掉威嚴。
蜀地的人專權而為所欲為,君臣之道,漸漸破壞。
給予高官表示寵愛,官位無法再高時,反而被臣下輕視;順從臣下的要求,施加恩惠,不能的時候,臣下便會輕狂怠慢。
蜀地所以到了破敗的地步,實在是由於這樣的原因引起的。
我現在要樹立法令的威嚴,法令被執行,人們便會知道我們的恩德;以爵位限定官員的地位,加爵的人便會覺得很榮耀。
榮耀和恩德相輔相成,上下之間有一定的規矩,治國的主要原則,由此清楚地顯示出來了。
」
這就是政治家的視野。
就像車子朝左偏就向右打,向右偏就向左回,不偏不倚才能走在正確的路上。
秦暴虐無道,漢寬鬆刑法,就能獲得民心。
蜀自由散漫,亮立下規矩,才能走上正軌。
單位也一樣,前任老大管的嚴,繼任者稍稍放鬆就能贏得好評。
前任老大管的松,現任要是再松一點,這業務就沒法做了。
《三國志》評價諸葛亮:諸葛亮作為蜀漢的丞相,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約束官員、慎用權利,對人開誠布公、胸懷坦誠。
為國盡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賞賜,玩忽職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親信也給予處罰,只要誠心認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給予寬大處理,巧言令色逃避責任就是再輕的過錯也要從嚴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勞都給予褒獎,再小過錯都予以處罰。
他處理事務簡練實際,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計較虛名而重視實際,貪慕虛榮的事他都不做;終於使蜀國上下的人都害怕卻敬仰他,使用嚴刑峻法卻沒有人有怨言,這是因為他用心端正坦誠而對人的勸戒又十分明確正當的緣故。
可以說他是治理國家的優秀人才,其才能可以與管仲、蕭何相媲美。
後世桓溫征蜀,猶見武侯時小吏,年百餘歲。
溫問:「諸葛丞相今誰與比?」答曰:「諸葛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
」
軍事家
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一伐速叛三郡,關中響震,趙云為偏師,成功牽制曹真大軍,後諸葛錯用馬謖兵敗街亭。
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
魏將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
諸葛亮復出,急攻陳倉,帝驛馬召郃到京都。
二伐兵圍陳倉吸引張郃,張郃兵至,諸葛糧盡,退斬王雙。
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
魏雍州刺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
三伐擊破郭淮,攻取二郡。
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曜、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谿,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曹真三路伐蜀,因霖雨撤退,諸葛派魏延擊破郭淮費曜;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
四伐割麥上邽,破郭淮費曜,擊司馬甲首三千,退兵射殺張郃。
東吳大鴻臚張儼評價: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
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
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
老對手司馬懿評價說:「真乃天下奇才也。
」
唐太宗和李靖在軍事史上的地位毋庸贅言,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李靖多次提及諸葛亮,甚為推崇,而整個對答中提及的都是歷代兵法大家,包括姜太公、孫武、司馬穰苴、曹操等。
諸葛亮亦作諸多軍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對中國軍事界有一定的貢獻。
唐太宗評價司馬懿:「觀其雄略內斷,英猷外決,殄公孫於百日,擒孟達於盈旬,自以兵動若神,謀無再計矣。
既而擁眾西舉,與諸葛相持。
抑其甲兵,本無鬥志,遺其巾幗,方發憤心。
杖節當門,雄圖頓屈,請戰千里,詐欲示威。
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敵,夷險之路,勞逸不同,以此爭功,其利可見。
而返閉軍固壘,莫敢爭鋒,生怯實而未前,死疑虛而猶遁,良將之道,失在斯乎!」赤裸裸的鄙視啊。
文學家
《出師表》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在中國文學界占有重要地位。
《誡子書》是諸葛亮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
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言中。
通過這些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如此深切。
文天祥《正氣歌》: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趙與時《賓退錄》:讀諸葛孔明《出師表》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也。
陸遊:「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
《文心雕龍·章表篇》說「孔明之辭後主,志盡文暢。
「
岳飛於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
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祠、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
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
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鬱耳。
發明家
《三國志》: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鹹得其要。
諸葛亮從漢中北伐曹魏,由於征途崎嶇,軍隊不便運輸糧食,北伐時為了便發明了這種運量工具,稱為:木牛流馬。
其構造極其像牛、馬。
腿由粗木製成。
據說木牛流馬載一年的糧食每天能行二十里,且能夠在崎嶇不平的山道上行走,木牛流馬使得蜀兵能在險惡的蜀道上迅速行軍,對當時的軍糧運輸有很大的貢獻。
諸葛弩是一種具有極高機械技術和工藝水平的先進武器,箭矢用鐵製造,矢長八寸,謂之元戎,可以同時發射出十支弓箭,這使得一支裝備有諸葛弩的部隊提供了幾倍於普通弓箭部隊的強大火力支援,更加容易瓦解敵軍的陣形。
同時發出多支弓箭的優勢使得命中的機率提高,對操作者也沒有太高的要求。
總之,諸葛亮不僅僅是政治家,在軍事方面也備受歷代兵家推崇,當之無愧的全能型人才。
用錢穆的評價來結尾。
「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一如兩漢。
」
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江蘇無錫人,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
[ 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
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三國時期最牛逼家族,天下三分占其二,不是曹家也不是劉家
今天我們跟大家介紹三國時期的第一家族,說起三國後的第一家族,那當然是最後的贏家司馬家族,人家畢竟統一了天下,但說起三國紛爭時期,最牛的卻是靠著一龍一虎一狗征服三國的諸葛家族。
25歲時的一場邂逅,讓孫權對諸葛亮求而不得,整整45年!
相信很多人都難以想像,東吳皇帝孫權,竟是三國時代最為佩服諸葛亮的人,對這個別國大臣的公開仰慕,已經到了毫無半點身為君主之矜持的地步,沒有將諸葛亮這個同齡人收入麾下,也是孫權畢生的遺憾。諸葛亮面見孫權
諸葛家族真的這麼牛嗎
三國大神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也就是說,我諸葛亮出身低微,是南陽的一個普通農民,只求在亂世中保全性命,壓根就沒想過拜官封侯,事實真...
如何看待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分侍三國?是否有計劃?
三個諸葛確實都姓諸葛,但是要搞清楚這三個人的出仕順序,出仕時機,以及出仕時的背景,然後才能對這三個人的聯繫做出適當的評價。最先出仕的是諸葛瑾,諸葛瑾是走的很普通的舉薦之路,自曹操在徐州大屠殺之際...
諸葛三兄弟:魏蜀吳的三架人生記錄儀
那年大齡青年的劉備已經二十八歲了,站在徵兵啟事下,搖著頭嘆息。後面一黑漢子也是耿直,一把拍在劉備的肩膀上,大聲說道:都是社會人,你這裝啥熊呢?劉備轉過身去,看見一小伙,不曾想過這人後來和自己出生...
三國最牛家族!蜀漢丞相,東吳大將軍,魏國司空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曹操、劉備、孫權在亂世中脫穎而出,成就一方霸業,鼎足三分。但如果說三國中哪個家族最牛,恐怕這三家都排不上,因為曹、劉、孫只能在稱霸一國,但有一個家族,卻能在三個國家中立足,且...
三國演義中,老子英雄兒好漢,盤點這幾位未辱沒家門的後代!
國時代的精英人物實在是太多了,經過後代人們的不斷加工演繹,他們所企及的高度,已經是難以超越的經典。在他們的光環照耀下,子女們明顯顯得黯淡了許多,雖然其中也有不乏傑出人物,但與父輩們相比,總是有著...
龍虎狗,諸葛亮三兄弟的別樣人生
三國時期,諸葛三兄弟(諸葛亮、哥哥諸葛瑾以及從弟諸葛誕)被稱為「龍虎狗」。諸葛亮為蜀漢丞相,是龍;諸葛瑾做了孫權謀士,是虎;諸葛誕投奔了曹丕,是狗。三人分投三國,成就了三兄弟的別樣人生。諸葛亮,...
三國竟是他下的一盤棋!他是誰?
今天就先來扒一扒三國大隱士司馬徽和他的朋友圈。當今社會局勢比起春秋戰國與三國來說,簡直就是毛毛雨。要想預判東方巨龍的崛起與騰飛,必定要把握歷史的脈搏。我們相信:大道至簡,殊途同歸,歷史總是有驚人...
歷史上的諸葛亮有何事跡?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碾壓東吳文臣、草船借箭抖機靈、借東風呼風喚雨、借關羽之手在華容道捉放曹、三氣周瑜把周瑜擠兌得一命嗚呼、七擒孟獲一勞永逸、空城計震退司馬懿,火燒上方谷惜敗於天——以上...
只緣識人偏頗 英雄夢斷「三國」
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是古代明君必備的領導素質,也是一種領導藝術,如果不識人、不用人,那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不要說打天下、守天下,恐怕最終連性命都難保。三國亂世,豪強並起,群雄逐鹿,誰有識人之明,...
三國真正的豪門,諸葛亮一家不為人知的身世背景
大家都知道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小說又把諸葛亮描述成一位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人物。歷史上諸葛亮治國的能力是不可否認的,但並沒有那樣的傳奇,劉備請諸葛亮,在看中他的能力的同時,也許更看中的還是他的人脈。
諸葛亮之兄已出仕東吳,諸葛亮為何不投靠兄長?
諸葛亮家族在漢末三國時期,完美地詮釋了「各為其主」的含義。諸葛亮效力了蜀漢,其兄諸葛瑾效力於東漢,而其族弟諸葛誕效力於曹魏。兄弟三人,各效力一方,也皆忠心執事於一方,而未有二志。
諸葛亮過繼諸葛喬是重大策略失誤嗎?
五、中監軍關興死亡時間推定 關興死亡的具體時間有沒有線索?追諡羽曰壯繆侯。子興嗣。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關羽傳》)。這段話也需要仔細分析:1、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