鏗鏘回音 | 戰役檢討之街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街亭失守,導致蜀漢第一次北伐虎頭蛇尾功敗垂成,結果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又自貶三級。

反思歷史,此次蜀漢北伐犯有四大錯,終鑄敗局。

第一錯,北伐時機

公元222年的夷陵之敗讓蜀軍大傷元氣,劉備抱病憾死白帝城,損兵折將無數。

此後五年多時間,蜀漢政權基本上處於平叛狀態,直至公元228年發兵北伐,一直未能休養生息。

這個時候出兵,無異於大病初癒的拳手,一出院就上角斗場,豈有不敗。

第二錯,主帥獨斷

劉備死後,諸葛亮在蜀漢政權的威望實在太高了,就連皇帝劉禪都要言聽計從,否則隨時都有可能按劉備託孤所說「取而代之」。

然而,諸葛亮沒有吸取夷陵之敗的教訓,犯了與劉備同樣的錯誤,凡事都搞個人說了算,真正的一言堂。

第三錯,用人不當

當時蜀營有兩員戰將,都是當先鋒的最佳人選,一個是趙雲,一個是魏延。

那時的趙雲老是老了點,但虎威尤存,結果被派去箕谷當疑兵。

魏延正是當打之年,且善謀敢拼,因為平時牢騷怪話多了點沒被重用。

反倒是劉備沒瞧上的馬謖,深得諸葛亮賞識,並被委以重任。

第四錯,缺少後備

《三國演義》中著名的空城計,就是在這次北伐上演的。

我們姑且不討論歷史上是否真有這事(反正很多歷史學家說沒有),但從主力潰敗來看,諸葛亮手裡一定沒有預備隊。

劉備敗於夷陵,好歹還有趙雲率領兩萬人馬救援,嚇退了陸遜。

諸葛亮雙手出拳,根本就不留有後手。

歷史不能假設,但可以借鑑。

蜀漢街亭之敗可以總結三個教訓:

第一,凡事要量力而行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指揮員中,林彪從來不打無把握之仗,粟裕敢於冒險,但更善於計算成本,沒有嚴抓細摳的精打細算,不可能那麼快吃定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沒跑過百米的人,就別學劉翔練習跨欄,量力而行體現的不是怯懦,而是智慧。

蜀漢本來兵少將寡,怎麼可能與猛將雲集的曹魏較勁,人家不打你就很給面子了,這叫拿雞蛋碰石頭。

第二,議事要發揚民主

無論是影視劇,還是留存於世的照片和紀錄片,我們都可以清晰的看到,每次大戰前,毛主席都會與領導們齊聚一堂,對著地圖埋頭苦熬共商大計,應該說,每項決策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反觀蜀漢,一位丞相寫封出師表就可以出兵,事先不跟皇帝單獨請示,也不跟大臣們一起商量,在群眾基礎上首先就失了分,難怪另一託孤重臣李嚴處處給諸葛亮使絆子,心裡一不舒服就扯扯後腿。

第三,做事要恰到好處

過猶不及這句話,大家都懂,領導幹部更應該懂。

比如說用人,既要用當其時又要用當其位才比較理想。

諸葛亮放著趙雲、魏延不用也就算了,一個太老,一個太鬧,心裡沒底,最後能讓王平替代馬謖也啥事沒有啊。

但是,孔明同志有個壞毛病,就是愛之深恨之切,他喜歡姜維喜歡馬謖,從來不擔心別人說三道四,就是把小馬殺了,他也把痛失愛將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而對魏延呢,孔明也是愛憎分明,討厭就是討厭,就算臨死前,也沒忘記找人把他砍了。

說實話,同是部將非要區分三六九等,這樣做實在太過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馬謖?真相從不簡單

有些事不是你不想做就可以不做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每一個活著的人都有別人不知道的苦楚。孔明揮淚斬馬謖,這一段故事經常會被後人所提及。馬謖,也成了一個只會紙上談兵,誇誇其談的代表人物,《三國演義...

劉備說馬謖不可大用 為什麼諸葛亮還要用

來源:搜狐歷史 編輯:華夏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蜀漢陣營之中,有著一個經典的故事,那就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諸葛亮大家都知道,蜀漢賢相,那麼馬謖呢?或許很多人並不是真正的了解,不過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的...

諸葛亮北伐曹魏何以失敗?

諸葛亮北伐曹魏何以失敗?熊彭宇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正月,諸葛亮和他的將領們商議北伐的方略。第一次北伐時,趙雲還在,諸葛亮手下文臣武將極多,南方孟獲又歸順朝廷,沒有內憂。諸葛亮以趙雲、...

諸葛亮之敗:做的越多,反而加快了蜀漢的滅亡

在三國歷史中,魏蜀吳三家打了一輩子的仗,結果卻成全了司馬氏的晉朝。對於魏國、吳國、蜀國三個國家,最先滅亡的就是蜀漢。而蜀漢的滅亡雖然不是在諸葛亮生前,卻也和諸葛亮的多次北伐存在一定的關係。當然,...

諸葛亮明知馬謖會失街亭,為什麼還要派他去

最近一直在看吳秀波老師的《虎嘯龍吟》,今日看到馬謖失街亭,孔明揮淚斬馬謖,孔明明知馬謖極有可能丟失街亭,自己有非常喜歡馬謖,但為什麼又要派馬謖去守街亭?今天我在這裡談談我自己的想法跟家交流?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