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真的死的那麼簡單嗎,還是一個陰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首先對於他的英年早逝,我很痛惜,但是早逝的背後,不禁讓我產生了一些困惑和感想!他的死就那麼簡單嗎?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劉備再度進攻雒城(今四川廣漢縣),軍師龐統不幸中箭身亡。
作為當時益州戰場上的總軍師,龐統的不幸身亡,對劉備集團實在是巨大的損失。
眼看著勝利的曙光即將到來,而他卻看不到了。
對於龐統的死,只是意外中箭這麼簡單嗎?當然不會這麼簡單,在這背後是一個潛在的「陰謀」。
那麼這是個什麼「陰謀」呢?又是誰在策劃這個「陰謀」呢?
隆中對策荊州問題發生矛盾
龐統(179—214),字士元,荊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
年少淳樸好學,但是沒人能賞識他。
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
他的叔父龐德公和當時的荊州名士「水鏡」司馬徽卻不這麼認為。
司馬徽認為他是「南州士之冠冕」。
而「水鏡」的號,又是龐德公贈與司馬徽的。
可見龐統確實是了不起的人才。
赤壁之戰後,劉備占據大半個荊州,被群下推為荊州牧,這時龐統也投奔了劉備。
當時劉備並沒有與龐統深入交談過,對其不是很了解,只認命他做個耒陽縣令。
龐統認為劉備大材小用,所以在任不理縣務,沒有什麼出色的政績,後來被劉備免了官。
當東吳魯肅知道此事後,感到非常可惜,便馬上寫信給劉備,推薦龐統,信中說:「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再加上此前諸葛亮也對劉備說起過龐統,這便引起了劉備的高度重視。
於是,劉備召見龐統。
兩人談古論今,縱橫天下,劉備甚是驚訝,認為龐統是個難得的人才,於是任命他為治中從事。
後又與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地位可見一斑。
既然有兩個軍師中郎將,那麼必將要有兩個用兵方向,這就是後來的益州方向。
建安十六年(211),曹操揚言要進攻漢中的張魯。
漢中與益州是唇亡齒寒的關係,益州牧劉璋得知此事非常恐懼。
此前劉璋的別駕張松由於沒有受到曹操的賞識,對曹操特別忌恨。
勸說劉璋迎劉備入蜀進攻張魯。
劉璋聽從了張松的建議,派軍議校尉法正邀請劉備幫助自己對付張魯,法正奉命來到荊州,迎接劉備入蜀。
法正看出劉備有雄才大略,是真正的明主。
於是法正私下向劉備獻秘計,勸劉備藉機謀取益州,自己與張松做內應,來個裡應外合,共謀大事。
劉備思考再三,認為可行。
「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
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
」
這句話本是龐統在劉備謀取益州猶豫之際時說的。
但進一步看,就會發現,龐統對荊州之地並不看好。
魏、吳兩國早已對荊州虎視眈眈,荊州已成為三家的必爭之地,矛盾之地。
再加之,荊州這幾年也飽受戰火,人才本來就很少,經濟十分落後,南方蠻夷不好管理。
所以,他對荊州這塊戰略要地並不感冒。
相反,她認為荊州是一塊是非之地,早晚要出亂子。
但是,這就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策中的荊州之地發生了潛在矛盾。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
」
在隆中對策中,諸葛亮對荊州甚是看好,在他眼裡荊州的地位與益州同樣重要,有了荊州,才能與益州實現鉗形攻勢。
在之後劉備伐吳的主要目的就是重新奪回失去的荊州,而趙雲、黃權等人都極力勸阻劉備不要伐吳,力陳伐吳之害,劉備執意不肯。
劉備向來能聽從群下的建議,為何在伐吳這個問題上,卻不聽眾勸,一意孤行呢?史書對諸葛亮是否贊成伐吳並無明確記載,那麼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諸葛亮贊同伐吳,因為荊州是隆中對策里的重要組成部分,絕對不容有失。
不難看出,龐統對隆中對中的「跨有荊、益」,兩隻拳頭打人是有自己看法的。
當然,並不是諸葛亮不能聽取他人意見,只是對於隆中對策,諸葛亮希望別人在自己的意識下執行,會更好的發揮眾人的所長,隆中決策是整個戰局的指導方針。
至此,這就為二人之間的無形的矛盾,和龐統的死,埋下了禍根。
龐統的第一次「自救」
龐統與諸葛亮之間,必然要有一人要追隨劉備入蜀,因為龐統對諸葛亮的隆中對策有著自己的看法,所以諸葛亮沒有追隨劉備入蜀,而留下鎮守荊州。
這還不夠,劉備手下的重要將領關羽、張飛、趙雲等也都留下鎮守荊州。
這一來讓劉璋放鬆戒備;二來可見諸葛亮對荊州是多麼的重視啊!入蜀是危險的,弄不好會葬身此地。
龐統很」幸運「,隨劉備入蜀,黃忠、卓膺等也隨同入蜀,在別無其他重要將領。
在整頓好一切以後,劉備信誓旦旦地開進即將屬於他的益州。
益州牧劉璋和劉備在涪城(今四川綿陽東)相會,在劉璋給劉備準備的宴會上,龐統獻策說:「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
」但是劉備並沒有同意這個策略。
劉備說:「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如果是諸葛亮,他一定是不會獻此策。
早在曹操南下荊州時,劉備過襄陽,諸葛亮就曾提議攻打劉琮,但是劉備「不忍」,或者說是仁義觀念束縛著他。
劉備在荊州十餘年,都沒敢對劉琮輕舉妄動,更何況現在呢?
龐統大概可能也知道這點,但這又是絕好的機會,龐統不想錯過。
倘若劉備採納了這個計策,那麼龐統可能就不會死,或者能立下更為卓越的功勞。
沒辦法,錯過了,這樣龐統失去了「自救」的第一個機會。
之後,劉璋隆重地招待劉備及其部下,增撥給劉備不少人馬糧草和軍用物資,連戰略要隘白水關(今廣元市青川縣)也交給他督理,命他率兵去進擊張魯。
劉璋交代完畢,就回了成都,劉備則率部到了葭萌關(今四川廣元西南)。
但他並未立即去進攻張魯,而是停在葭萌,「厚樹恩德,以收民心」。
龐統的二度「自救」
建安十七年(212),曹操率軍東征,孫權向劉備求救。
年十二月,此時劉備在葭萌關屯駐已經一年。
龐統就戰略問題,向劉備獻上三條密計:「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
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
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
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
若沉吟不去,將致大困,不可久矣。
」
對於這三個計策,劉備認為上計有些操之過急,不敢冒這個險;下計儘管沒有後顧之憂,但是白白的耽誤了兩年的時間,下計不可取;那麼只有中計了,劉備認為中計比較適中,恰到好處,於是贊同了中計。
倘若劉備選擇了上計,那麼龐統就又有可能不會死。
沒辦法,劉備選擇了中計。
這樣龐統的最後一次「自救」機會也沒有了。
隨後召見白水關的都督楊懷和高沛,說他們無禮,將他們二人殺掉了。
然後命黃忠、卓膺揮軍進攻,劉備與龐統則去白水關接管了白水軍。
之後劉備揮兵直指成都,一路勢如破竹,所經過的地方都順利攻克,與黃忠、卓膺等匯兵涪城。
此時,劉璋已遣璋劉璝、冷苞、張任、鄧賢等拒劉備於涪城,但是沒能擋住劉備的兵鋒,被接連挫敗,退守綿竹,後綿竹都護李嚴舉城投降。
悲情的結局
建安十九年(214),劉備已將雒城重重圍住。
雒城是成都最後的一道屏障,也是最堅固最重要的一座城池。
此時雒城已被圍攻將近一年了。
只要將它攻克,成都便近在咫尺。
是年五月,劉備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攻城行動。
由於規模較大,就連軍師龐統也親自出馬,率領士兵攻城,很不幸,天妒英才,龐統在戰鬥中,被敵人飛箭射中,跌馬而死。
當時只有三十六歲。
作為軍師,最忌諱領兵打仗,他犯了這個嚴重的錯誤。
就這樣,龐統死掉了,勝利已近在咫尺,而他卻看不到了。
哀哉世元!哉惜世元!痛惜世元!
龐統死去後,劉備任命法正為軍師,很快將其攻下。
與此同時,火速命諸葛亮等人前來支援,於是諸葛亮留關羽鎮守荊州,自己同張飛、趙雲等率眾逆江而上,所過城池皆克,與劉備軍合圍成都。
數日後,劉璋出降,劉備占據整個益州,遂成鼎足之勢。
龐統就這樣死掉了,也許他在臨死前都會認為,他的死只是自己不小心,被敵人的弓箭射中而死,是一場不幸的意外。
而卻不會想到自己的死,是一場「陰謀」背後的「意外」結果。
當諸葛亮踏上成都的土地上,他笑了,在他的渾厚的笑聲中,透射出一絲莫名的無奈。
難道我錯了麼?不,我沒有錯!!!我的隆中對策沒有錯,它是對的,誰也不能質疑。
。
。
。
。
。
後有遼東初氏有言贊曰:
伏龍鳳雛並雙雄,雙劍合璧指蒼穹。
欲建西蜀漢室地,落鳳落雛落青松。
為什麼孫權和曹操都不重用鳳雛龐統?只有劉備慧眼識英雄
龐統(179—214年),字士元,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三國時劉備部下著名的謀士、將領。 龐統年輕時,為人樸鈍,未有識者。但他的叔父大名士龐德公對他卻十分看重,認為他不同尋常。當時,潁川人司馬徽...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此話能當真嗎?還原真實的鳳雛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司馬徽的這句話可與許劭那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相媲美,堪稱三國演義中最出名的兩大廣告語。當然,歷史上司馬徽並沒有這樣說。而如果他真的說過這句話,那恐怕又是一樁...
三國中被低估的重要謀士——龐統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三國歷史素有程昱取東阿縣,徐庶取樊城,諸葛亮取荊州,龐統取西川,很多人依此來證明龐統的能力在三國四大謀士居首位,因為龐...
三國中比諸葛亮更聰明的軍師龐統 劉備曾下跪拜師
在三國演義中,臥龍與鳳雛代表著諸葛亮和龐統兩人,他們的才能在當時的世人眼裡是相當的。這位「長相醜陋」,在三國演義中戲份不多的龐統,到底是何方神聖呢?龐統出生於荊州襄陽(湖北襄陽),從外表來看他並...
三國的這位鬼才,若非早逝,劉備定能一統天下
漢獻帝建安十七年,入川為劉璋討伐漢中張魯的劉備,藉口曹操進攻荊州,要回軍幫助孫權,要求劉璋給兵給糧。劉璋只給劉備一半的糧草士兵。劉備佯怒,裝腔作勢要回荊州,搞得劉備的內應張松信以為真,寫信勸劉備...
諸葛亮一生哪些故事值得你看
眾所周知,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發明家、文學家。其實古人和今天的我們是一樣的,每一位成功者的背後都有著一段又一段艱辛的故事,關於諸葛亮你了解多少呢?
為何龐統戰死時,有人勸劉備節哀順變,劉備卻大發雷霆?
龐統之死和劉備是有很有關係的,起初劉備入蜀時將諸葛亮留守在了荊州而龐統則作為劉備的總參謀長隨軍進入了蜀地。當時蜀地被益州牧劉璋所占據他主動請劉備帶兵進蜀其目的希望劉備去收拾一下一直騷擾他的漢中張...
三國時期的益州爭奪戰
赤壁之戰以後,曹操、孫權、劉備三家三分了荊州。荊州七個郡,曹操據有南陽郡和南郡的襄陽;孫權呢,據有江夏郡和南郡的江陵;劉備呢,趁著孫權派周瑜去攻打江陵的時候,奪取了荊州南方的四郡,就是長沙、貴陽...
和諸葛亮齊名的龐統,真的很牛嗎,有多牛?
無論是在《三國演義》,還是在《三國志》,或是民間傳說,臥龍、鳳雛都是當時並列的兩個智謀的扛把子。臥龍就是諸葛亮,鳳雛就是龐統。水鏡先生司馬徽更是大力舉薦臥龍、鳳雛。諸葛亮的內政外交和軍事謀略,我...
TA,與諸葛亮齊名,卻被評「三國歷史上被埋沒的十大人才」之首
三國時期,時襄陽龐德公稱龐統為「鳳雛」,諸葛亮為「臥龍」,司馬徽為「水鏡「。 徐庶曾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 可見鳳雛的智謀不亞於諸葛臥龍,今天,我們來講講龐統。
龐統為劉備出的最後一計,劉備若採納,諸葛亮可以少奮鬥10年
良禽擇木而棲,這句話一直是明智之士的口頭禪。特別是身在亂世這句話就特別的重要了,選擇一個好的平台,也就相當於是選擇了一個好的歸宿。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分三國。各地諸侯並起。群雄爭鬥,但最終能勝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