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上劉備的幕後首席高參竟然是他 孔明都要禮讓三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到劉備的軍事高參,人們首先會想到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中,羽扇綸巾的他幾乎被神化,自然也就沒有誰可以與之相提並論。

但是,歷史上的諸葛亮並不以「錦囊妙計」見長。

事實上,當他和龐統同為軍師中郎將時,在陣前出主意的更多是龐統。

劉備入益州征戰,隨行所帶的也是後者,而將諸葛亮「留鎮荊州」(《三國志·蜀書七·龐統傳》)。

當是時,龐統可謂劉備的行軍智囊。

在葭萌關屯駐期間,他向劉備獻上密計:一是暗中挑選精兵,晝夜兼程襲取成都,此為上策;二是佯稱荊州有緊急情況回軍救援,趁機誘殺劉璋的守關名將,隨後攻取成都,此為中策;三是退回白帝城,與荊州兵力匯合,再慢慢圖謀,此為下策。

劉備選擇了中策,一路勢如破竹。

可惜這位被喻為鳳雛的超級謀士,竟在圍攻雒縣時被流箭射殺。

龐統死時才36歲,他還沒有充分展現才華即黯然退場。

即使有跡象表明,龐統的排兵布陣上或許強於諸葛亮,但過於單薄的史料,不足以支撐他作為劉備首席軍事高參的地位。

然而,龐統其實是一個鋪墊,真正的智多星將隨之登場。

他,就是從劉璋陣營里投靠而來的法正。

法正字孝直,扶風郡人。

雖然在劉璋手下任職,他並不被信任。

後經益州別駕張松推薦出使荊州,覺得劉備有雄才大略,便暗中奉戴為主。

建安十六年(211年),法正向劉備獻策奪取益州,憑藉天府之國的富庶和險阻成就大業。

反映法正料事如神的一件事,發生在建安十七年(212年)。

益州從事鄭度向劉璋獻上堅壁清野之計。

由於劉備孤軍深入,沒有足夠的物資支持,這一招顯然是剎手鐧。

劉備為此十分憂慮,但法正判定劉璋「終不能用,無可憂也」(《三國志·蜀書七·法正傳》)。

不出所料,劉璋認為不能以擾民來避敵,非但沒有照辦,反而撤了鄭度的官職。

不僅有超強的判斷力,法正還擅長心理戰。

當劉備與劉璋兩軍相持時,他給原先的主人寫了一封信,指出雒城雖有萬人軍隊,卻是被擊潰的將士;在糧食儲備方面,劉備方充足,對方補給將日益困難;何況張飛又率數萬大軍並進,另有東吳作後援;益州所仰仗的蜀郡已遭嚴重破壞……在陳述了勝負之勢後,法正筆鋒一轉:「劉備將軍與您同宗共本,對您舊情依依,實在沒有迫害之意。

我認為您可以改變態度,從而保全家族。

」⑴劉璋後來果然出城投降,這封信或許起了重要的推波助瀾作用。

作為一名真正的高參,絕對不可缺大局觀。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揮師包圍成都,蜀郡太守許靖想出城投降,事先卻漏了風聲。

時值危急關頭,劉璋便放了他一馬。

劉備因此鄙視許靖,不打算任用。

法正勸諫道,許靖屬有名無實之人,但主公剛剛開創大業,假如不禮遇他,會被視作不重用人才,因此不如效法戰國燕昭王對待郭隗的先例,對之予以敬重。

劉備於是改變了態度,開始厚待許靖。

在軍事策略方面,法正對蜀漢政權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他向劉備獻計,認為曹操一舉使張魯投降,但卻不乘勝進取巴蜀,只留下夏侯淵、張郃屯兵駐守,自己匆匆北回洛陽,必定是內部出現緊急情況,所以應趁機討伐,必然可奪取漢中。

他分析了此舉的戰略意義:上則可以積蓄力量,伺機推翻曹魏、匡扶漢室;中則可蠶食雍州、涼州,以開拓疆土;下則可固守要害,與曹魏持久抗衡。

劉備深表贊同,便率諸將進兵漢中。

很自然地,法正隨軍而行,諸葛亮一如先前在後方鎮守調度。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率軍從陽平關南渡沔水,在定軍山等地紮下營盤。

法正採用聲東擊西之計,讓萬餘精兵乘夜猛攻張郃,並在走馬谷火燒魏軍營壘,迫使夏侯淵分兵助戰(《三國志·魏書十七·張郃傳》)。

待夏侯淵前來時,法正曰「可擊矣」,劉備便命黃忠居高臨下擂鼓突襲,大破曹軍,並一舉斬殺夏侯淵。

毫無疑問,這是劉備陣營最為經典、輝煌的戰役之一,也是唯一一次獨拒曹魏所贏得的重大勝利。

等曹操領兵趕來,得知法正的計策後說:「我就知道劉備不具備這樣的才能,一定是有人給他出主意。

」⑵事實上,諸葛亮「隆中對」提出的戰略構想,其中的重頭戲——「益州篇」,首要是倚重法正才將之化為現實。

功高自有重賞。

劉備平定益州後,任命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賜他和諸葛亮、關羽、張飛「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三國志·蜀書六·張飛傳》)。

基於法正追隨時間最短,劉備給四人的封賞卻一碗水端平,可見他不無後來居上之勢。

劉備自立漢中王時,任命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

蜀郡太守和尚書令,前者外統都畿,後者內統群臣,均是至高至貴的要職。

法正在劉備心中的位置很獨特。

有一次與曹軍作戰,形勢不利,劉備卻不肯撤軍,但無人敢進諫。

當時箭如雨下,法正便擋在劉備前面,劉備趕緊讓他避箭。

法正說:「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三國志·蜀書七·法正傳》裴松之注)」劉備只好同意撤退。

黃初元年(220年),法正去世,年僅45歲。

劉備極其痛心,為他連哭數天,並追諡為翼侯。

需要特別指出,法正是劉備時代唯一有諡號的大臣。

即使戰功卓絕且同年亡故的關羽,也未享如此哀榮,他與張飛、龐統等都是多年之後由蜀主劉禪所追諡(《三國志·蜀書三·後主傳》)。

稱法正為劉備的首席軍事高參,可依據一段很有說服力的文字:「先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三國志·蜀書二·先主備傳》)——股肱乃大腿和胳膊,比喻左輔右弼之臣;謀主即出謀劃策的主要人物。

從很大程度上講,諸葛亮、法正之於劉備,正如「漢初三傑」中的蕭何、張良之於劉邦,兩人各司其職,都對蜀漢政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不容迴避,諸葛亮在用兵方面遜於法正。

即使他本人也常常讚嘆法正的奇謀,認為劉備當年進退兩難時,正因為有法正的輔佐才擺脫困境,不再受人壓制。

⑶曹操甚至感嘆,我將天下英雄大致都收羅了,唯獨缺了法正啊!⑷而諸葛亮追隨劉備多年,卻從未聽聞曹操有類似的遺憾。

同樣發出一聲嘆息的還有諸葛亮。

劉備稱帝後,準備東征孫權為關羽報仇,雖然群臣紛紛勸諫,卻一概不聽。

章武二年(222年),蜀軍遭受彝陵之敗,劉備逃至白帝城。

諸葛亮不由地感慨:「如果法正還活著,就能夠制止皇上,使他不會東征;即使東征,也一定不會敗得這樣慘。

」⑸這與曹操赤壁之戰後哭郭嘉何等相似!

當然,任何人都有長短。

法正精通軍事,做人卻不夠寬宏,以致睚眥必報。

掌權後的他,對曾給自己小恩惠的人都予以照顧,凡有過小矛盾的,一概給予懲罰,以致大肆報復殺人。

陳壽對他的評價是「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

總之,法正並非品德高尚的仁者,卻不失為決勝千里的智者。

陳壽將之比作程昱、郭嘉,所以給他戴一頂劉備首席軍事高參的帽子,應該是合適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誰是劉備的首席軍事高參?堪比曹操的郭嘉

說到劉備的軍事高參,人們首先會想到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他幾乎被神化,自然無人與之相提並論。但是,歷史上的諸葛亮並不以錦囊妙計見長。事實上,當他和龐統同為軍師中郎將時,在陣前出主意的更多是後者。

法正:做軍師,我超過諸葛亮······

行天下,會名人,談古今!您現在收看的是蘭尋書院推出的《歷史名人專欄》。我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通過365位歷史名人串聯中國歷史。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與我們一起領略不同時代下,不同英雄人物的流風餘韻。

三國雜論之劉備最信任的寵臣非諸葛亮也

法正字孝直,關中人氏。說來有意思的是,法正效力的主人是劉備劉玄德,而法正的祖父法真號玄德先生。法正(176—220),右扶風郡郿(今陝西省眉縣東北),東漢末年劉備部下重要的謀士。

三國人物法正評述

法正(公元175-220年),字孝直,右扶風郿(今陝西眉縣)人,劉備最得力的謀主之一。史稱他「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法正死的時候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

三國憾事之蜀國篇其三法正和劉備的蜜月期不長

繼《三國憾事之蜀國篇其一趙雲沒有被「人盡其才」》和《三國憾事之蜀國篇其三龐統「掛」得太早》之後,筆者的第三篇來了,時間間隔比較久,小夥伴們見諒哦,有不足之處,請批評指出。說到法正法孝直,你的第一...

三國秘史之法正與諸葛亮:年表

[東漢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天下大亂,法正與同鄉孟達入蜀避難,投靠劉璋。[東漢獻帝建安年間]公元197年——207年過了很長時間,法正才做了新都縣令,後來又回成都擔任代理軍議校尉。既不受重用...

諸葛亮並非蜀國第一謀士,他連曹操都垂涎不已

小說《三國演義》中把蜀國諸葛亮描寫的神機妙算,無所不知,特別在軍事謀略上已經出神入化了。但其實,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諸葛亮在軍事上並沒有那麼神奇,至少和小說中所寫有很大差距。諸葛亮其實更擅長...

劉備故事之四,手下第一謀士不是臥龍<諸葛亮>!

眾所周知,劉備和諸葛亮,三顧於茅廬,君臣相知。劉備手下的第一謀士除了這「鞠躬盡瘁、多智近妖」的諸葛亮還能有誰?但歷史的真相往往出乎人意料,真正讓劉備最為信任,又讓他在三國站穩腳跟,三分天下的第一...

劉備手下第一謀士竟不是諸葛亮?

法正(176-220),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東北)人。漢末三國時期劉備手下第一謀士。初為劉璋部下,劉備入蜀時歸於劉備帳下,屢獻奇策,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