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憾事之蜀國篇其三法正和劉備的蜜月期不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繼《三國憾事之蜀國篇其一趙雲沒有被「人盡其才」》和《三國憾事之蜀國篇其三龐統「掛」得太早》之後,筆者的第三篇來了,時間間隔比較久,小夥伴們見諒哦,有不足之處,請批評指出。

說到法正法孝直,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第一印象:帥氣?

有人喜歡把三國里的謀士做對比,比如,法正,龐統,郭嘉,荀彧...哪個更牛掰?筆者認為意義不大,他們的計謀都是在不同情況下產生的,這樣比較並不妥當。

我們需要記住的是沒有這些智慧人物的存在,也就不會有那麼精彩的一段三國歷史。

在三國志書籍中,法正和龐統的傳記是並列放在一塊的,也就大致意味著在蜀漢陣營中,龐統和法正的「功能」有些類似。

那麼,法正到底有幾斤幾兩,在蜀漢陣營中到底有多重要,跟著筆者「走進」法正吧~

一、以使者的身份和劉備見面,已有點「芳心暗許」

法正,字孝直,扶風郡郿縣人。

原來是劉璋手下的,一直得不到重用,心情比較鬱悶,私下裡和益州別駕張松比較友好,倆人常常討論劉璋,感覺他不會有什麼大作為。

劉璋:誰在背後說我壞話?

正逢劉璋有外患之際,需要向其他勢力請求援軍,張松出使到荊州見曹操歸蜀後,勸說劉璋與曹操斷絕關係而與劉備結盟。

於是,張松又順帶推薦法正出使。

就這樣,法正和劉備會面了,劉備心裡早就在貪圖益州了,有人出使而且是請求他出兵,他當然要盡地主之誼了,而這次出使,讓法正對劉備有了很好的印象,有點「芳心暗許」了。

法正回到益州後,向張松狠狠滴誇了劉備,說他是個難得的明主。

兩個人私下商量,之後可以一起去投靠劉備。

二、再次出使,法正獻策,劉備對他刮目相看

公元211年,劉璋派遣法正再次出使劉備,並且迎接劉備入蜀救援。

法正暗地裡向劉備獻策說:「我主劉璋暗弱,而將軍是天下雄主,如果以張松作為內應,將軍取下益州,以此來成就霸業,豈不甚好。

劉備果斷聽從了法正的謀略,引兵入川。

此時的劉備開始對法正產生好感,法正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也變得重要起來。

此人的心已經被我俘獲?

三、張松被殺,劉備進攻劉璋,法正獻策

公元212年,張松暗中勾結劉備的消息被劉璋知道了,劉璋非常憤怒,果斷殺之後快。

並且趕緊布置軍隊去抵禦劉備。

劉璋的手下鄭度向劉璋建議用堅壁清野(註:堅壁清野是指對付強敵入侵的一種方法。

使敵人既攻不下據點,又搶不到物資。

)來拖垮劉備。

劉備知道後十分憂慮,法正十分了解劉璋,認為劉璋雖然沒有什麼才能,但還算是個愛民的州牧,因此不可能採納這個會損害百姓利益的計策。

果然不出法正所料,劉璋不僅沒有採用這個好的方法,還把鄭度罷免了。

看來法正很是了解他的舊主啊。

法正:劉璋這點小心思,怎麼能逃出我的法眼?

劉備的軍隊包圍了雒城,此時諸葛亮、張飛、趙雲也已經進攻益州了,法正寫了一封長長的勸降信給劉璋。


《三國志》記載:「正受性無術,盟好違損,懼左右不明本末,必並歸咎,蒙恥沒身,辱及執事,是以捐身於外,不敢反命。

恐聖聽穢惡其聲,故中間不有箋敬,顧念宿遇,瞻望悢悢。

然惟前後披露腹心,自從始初至於終,實不藏情有所不盡,但愚暗策薄,精誠不感,以致於此耳。

今國事已危,禍害在速,雖捐放於外,言足憎尤,猶貪極所懷,以盡余忠。

明將軍本心,正之所知也,實為區區不欲失左將軍之意,而卒至於是者,左右不達英雄從事之道,謂可違信黷誓,而以意氣相致,日月相遷,趨求順耳悅目,隨阿遂指,不圖遠慮為國深計故也。

事變既成,又不量強弱之勢,以為左將軍縣遠之眾,糧谷無儲,欲得以多擊少,曠日相持。

而從關至此,所歷輒破,離宮別屯,日自零落。

雒下雖有萬兵,皆壞陣之卒,破軍之將,若欲爭一旦之戰,則兵將勢力,實不相當。

各[若]欲遠期計糧者,今此營守已固,穀米已積,而明將軍土地日削,百姓日困,敵對遂多,所供遠曠。

愚意計之,謂必先竭,將不復以持久也。

空爾相守,猶不相堪,今張益德數萬之眾,已定巴東,入犍為界,分平資中、德陽,三道並侵,將何以御之?本為明將軍計者,必謂此軍縣遠無糧,饋運不及,兵少無繼。

今荊州道通,眾數十倍,加孫車騎遣弟及李異、甘寧等為其後繼。

若爭客主之勢,以土地相勝者,今此全有巴東,廣漢、犍為,過半已定,巴西一郡,復非明將軍之有也。

計益州所仰惟蜀,蜀亦破壞;三分亡二,吏民疲睏,思為亂者十戶而八;若敵遠則百姓不能堪役,敵近則一旦易主矣。

廣漢諸縣,是明比也。

又魚復與關頭實為益州福禍之門,今二門悉開,堅城皆下,諸軍並破,兵將俱盡,而敵家數道並進,已入心腹,坐守都、雒,存亡之勢,昭然可見。

斯乃大略,其外較耳,其餘屈曲,難以辭極也。

以正下愚,猶知此事不可復成,況明將軍左右明智用謀之士,豈當不見此數哉?旦夕偷幸,求容取媚,不慮遠圖,莫肯盡心獻良計耳。

若事窮勢迫,將各索生,求濟門戶,展轉反覆,與今計異,不為明將軍盡死難也,而尊門猶當受其憂。

正雖獲不忠之謗,然心自謂不負聖德,顧惟分義,實竊痛心。

左將軍從本舉來,舊心依依,實無薄意。

愚以為可圖變化,以保尊門。

法正的這封信,主要說了兩點。

第一,把劉璋身邊主戰的人數落了一頓,說他們沒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在窮兵黷武,說他們到時候不會對劉璋忠心,大難臨頭會各自飛。

第二,給劉璋分析了目前的形勢,劉備已經基本占領了三分之二的益州,劉璋你只剩下雒城、成都這一塊地盤,你撐不了多久的。

你還是投降以保全自己的家族吧。

法正寫這信肯定是想衝破劉璋的心理防線,劉璋看到這信,心裡估計小鹿亂撞了吧~

劉璋:要不我就從了吧?

劉備進軍圍困成都,劉璋的蜀郡太守許靖企圖越城投降,事情敗露並未成功。

劉璋投降後,劉備因許靖背主之事而看不起許靖,對他不加任用。

法正勸劉備要敬重許靖,這樣天下人才都會知道主公的禮賢下士

劉備也聽從了法正的話,厚待並起用了許靖。

法正這三次重要的勸諫,都給劉備帶來了更好的效益。

法正在劉備的心目中地位估計呈指數上漲。

四、法正和主公劉備的「蜜月期」

法正取西川的三條建言,可以說是填補了劉備心中龐統的缺失,對劉備來說,內心應該是美滋滋的。

龐統:法正,接下來的任務交給你了。

法正的地位和在劉備心中的重要程度可從正面側面來表明:

正面:取下西川後,法正被任命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在外統領都城等重地,在內是劉備的主要謀臣,地位可想而知;

側面:有一段插曲,當時法正擅自處死了幾個當初毀謗過他的人,有人希望諸葛亮能跟劉備反映反映這情況,諸葛亮說當時主公北有曹操的威脅,東有孫權的壓迫,可以說是狼狽不堪,如果不是法正的輔佐,主公展翅騰飛不會那麼容易的,他是有大功的人,這樣做不妥。


公元217年,蜜月期ing,法正勸劉備打漢中,法正分析說漢中非常重要,漢中不在手,成都坐不安穩;如今漢中是夏侯淵、張郃在守備,這二人不是我們的對手。

劉備果斷聽從,法正陪同出征,大夥的共同努力下,漢中被劉備占據。

劉備自稱漢中王后,任命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

可以說,這時候的劉備或者蜀漢是最為輝煌的時候。

劉備創業了幾十年,終於等到了輝煌的時刻,而法正是功不可沒的。

五、蜜月期不長,法正去世,劉備痛哭

可惜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才45歲,比劉備小呢!劉備痛哭了好幾天。

《三國志》記載: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

法正死後,劉備各種封侯加爵,可以看出劉備是非常喜歡和寵愛法正的。

說來也巧,法正死後,劉備集團屢屢失敗,荊州丟失,夷陵大敗等,劉備蒸蒸日上的事業也被漸漸「熄滅」了。

劉備:如果法正還在,躺在床上的可能不是我???

為什麼會如此呢?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曹魏和東吳雙方也都很強大,這可以說是外因,內因之一應該有法正去世過早,即筆者所說的劉備和法正的蜜月期不長。


試想如果法正還在,那麼他可能會勸劉備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要注意荊州這一塊可能有危險;他也可能會勸劉備不要匆忙地進攻東吳,或者陪同劉備一起出征,甚至可能是勝利的。

當然這都是假設,歷史已成定局。

諸葛亮也覺得法正如果還在,對蜀漢肯定是有幫助的。

《三國志》記載: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往白帝。

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總之,法正善於軍事謀略,諸葛亮對此也很佩服;法正為人恩仇必報,和諸葛亮也能和諧相處,如果法正和劉備的蜜月期延長,對蜀漢肯定是有挺大幫助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法正是誰?諸葛亮為什麼不敢惹法正?

法正(176—220),字孝直,右扶風郡郿(今陝西省眉縣東北),東漢末年劉備部下重要的謀士。建安初,法正與同郡孟達入蜀投靠劉璋,久為新都令,後召署軍議校尉。與益州別駕張松交好,常暗嘆璋之不足法正...

為什麼說法正是劉備最信任的謀主?

說到劉備的謀士,大家最先想到的便是他曾三顧茅廬請出的諸葛亮,然後再是鳳雛--龐統,但是他們都不是劉備最信任的謀士,那劉備最信任的謀士是誰呢?劉備為什麼會最信任他呢?

三國秘史之法正與諸葛亮:年表

[東漢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天下大亂,法正與同鄉孟達入蜀避難,投靠劉璋。[東漢獻帝建安年間]公元197年——207年過了很長時間,法正才做了新都縣令,後來又回成都擔任代理軍議校尉。既不受重用...

劉備手下第一謀士竟不是諸葛亮?

法正(176-220),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東北)人。漢末三國時期劉備手下第一謀士。初為劉璋部下,劉備入蜀時歸於劉備帳下,屢獻奇策,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

三國人物法正評述

法正(公元175-220年),字孝直,右扶風郿(今陝西眉縣)人,劉備最得力的謀主之一。史稱他「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法正死的時候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

誰是劉備的首席軍事高參?堪比曹操的郭嘉

說到劉備的軍事高參,人們首先會想到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他幾乎被神化,自然無人與之相提並論。但是,歷史上的諸葛亮並不以錦囊妙計見長。事實上,當他和龐統同為軍師中郎將時,在陣前出主意的更多是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