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司馬懿處世之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懿,字仲達,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亦是魏國權臣。

毛澤東曾於《三國志.陸遜傳》評註:「司馬懿敵孔明之智。

論軍事謀略,仲達不及諸葛孔明;論魄力雄才,仲達不及曹孟德;論驍勇善戰,仲達不及曹真張郃。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看起來並不起眼的人物,卻於深宮權謀與兵荒馬亂中,一步一步穩穩走到了最後。

近日觀《軍師聯盟》,常感嘆其做人之聰慧,雖劇中也或有與事實不符之處,如用兵如神多次擊退孔明的曹真則被刻畫的有勇無謀,仲達與妻春華也並非恩愛到老,然其為官為將的事跡多屬實還原,配合吳老酣暢淋漓演技,常令人有所觸動,故作此文。

司馬懿善於揣摩人心,洞察全局。

我認為這是司馬懿最超於他人的一個優點,也是讓他於幾朝更迭與無休戰亂里總是得以全身而退的護身符。

諸葛亮,曹真,曹爽等無一不被他準確的抓住死穴,進而進一步對其掣肘,讓對方或不得已而退,或自討苦吃;對扶持的三代帝王,更是時時思其所思,憂其所憂,避其忌諱。

同時又觀察全局,順歷史之所驅,占盡天時地利,常未曾行動就有五分勝算在手,不得不讓人驚嘆。

司馬懿謹小慎微,步步如履薄冰。

每每拜見當朝帝王,不論年紀輩分,不分場合時候,必恭恭敬敬三叩首,大呼吾皇萬歲。

有功隻字不提,有過必自責求罰,即便要行違背君王意願之事,也必讓皇上覺得其出自於耿耿忠心,出自於對社稷的拳拳之心。

武帝曹孟德敏感多疑,做事狠辣,對他人常不得所用便除之,在司馬懿初露鋒芒之時去試探,司馬懿借天空一聲炸雷讓曹認為其膽小怯懦難成大器,得以保全性命。

而後,其對戰諸葛孔明也是收縮有度,時刻提醒自己切忌功高震主,以免引皇上猜忌。

時常於功成名就之時,上書乞骸骨,以求保全。

司馬懿識大體,重家國,厚積薄發。

他人醉心權謀之際,能始終把國事放在第一位,深諳國破家不在之理。

與孔明對戰之時,深悉其糧草不足,始終按兵不動,寧忍女飾之辱也閉城不出。

曹真曹爽父子,屢次對司馬懿排擠刁難,設計陷害,然其常以大局為重,多加考量,避免正面衝突。

年逾六旬,仍領皇命親上戰場,擊敗公孫淵、王凌,平定邊關之亂。

司馬懿善於隨機應變。

曾言:「智者務其實,愚者爭虛名。

夫處世之道,亦即應變之術,豈可偏執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貴在隨機應變。

」在神速擒孟達中,一手以書信撫慰孟達安穩敵心,一手未等上奏天子,力排眾議,于山麓中緊急行軍,降神兵於上庸城,一戰成名。

先斬後奏的做法雖險,但先發制人,出奇制勝。

司馬懿深藏不露,鋒芒斂藏於袖。

曹芳初登基時,曹爽封武安侯,而後爽在丁儀的唆使下,逐漸剝奪司馬懿的兵權,拔掉其爪牙,將軍權交給自己宗族兄弟,尚書台換成自己部下門客。

仲達面對曹爽的專擅朝政,兄弟並掌禁兵,多樹親黨,屢改制度選擇了忍辱負重,臥薪嘗膽,十年里暗地裡韜光養晦,坐等時機。

終於正始十年發動高平陵政變,一舉擊敗曹爽,把握了曹魏朝政。

司馬懿重名節,有堅守。

在其年過半百時,事實上便掌握了魏國的軍政大權。

少主曹睿擅心計權謀,遠不及其父曹丕坦蕩豪情,對勞苦功高的司馬懿時常有芥蒂。

很多機會,司馬懿可以邁出那一步,大可以學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也可以取而代之擁兵自立,但是他沒有,最初他傷雙腿以風癱之名拒不效力曹操,只因他不願在史官筆下留下污點,成為漢室的叛逆;亦不願被稱為謀朝篡位的亂臣,為後人所不齒。

遂侍奉三朝君主,大權在握亦恪守君臣之道,此非常人所能及。

鷹視狼顧,四朝宰輔,拒諸葛,滅曹蠻,系家國於身心,百戰功成終臣節;

虎隱龍潛,千古名臣,度人心,斂奇謀,寄微軀以社稷,三局時勢造英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末世梟雄司馬懿,我們能從他身上學習到什麼?

英雄有兩種,打出來的和忍出來的。打出來的英雄生猛亮麗,如項羽,然秋後軋帳,常不及忍出來的英雄收益廣大,如劉邦。在漢末三國,若曹操、諸葛亮算前一種,劉備和孫權就屬後一種,司馬懿更是後者中的翹楚,此...

諸葛亮北伐,司馬懿為什麼不敢出戰?

公元234年春天,諸葛亮經過三年勸農講武的準備,在斜谷口再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同時派使臣到東吳,希望孫權能同時攻魏。四月,蜀軍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紮營寨。司馬懿則率領魏軍背水築營,想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