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諸葛亮和司馬懿到底誰的軍事實力更厲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般討論三國的歷史,繞不開的話題就是諸葛孔明,作為三國演義里的第一主角,自然被大家捧成了神話一般的人物,而說到司馬懿,則被歸為似乎與孔明棋逢對手的一檔,但是對司馬懿的描寫卻不如諸葛亮的多,加上最後諸葛亮的死剛好就是跟司馬懿的對戰中發生的,於是一部分人似乎認為,司馬懿在軍事實力要比諸葛亮強,再加上三國志里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是治國為長,奇謀為短,似乎更加坐實了這個言論,那到底這是不是事實呢,且聽今天小編給大家分析下。
通常評價司馬懿,離不開《晉書》,這本書乃晉朝所修的史書,書中立場必須不可能完全客觀,有一定向司馬宣王傾斜的傾向,我們來看看是如何說司馬懿的:
——破孟達,乃是孟達要反,猜司馬懿要一個月到;司馬懿急行軍,八日趕到,出其不意,圍住,導致孟達部內亂,解決。
——破公孫淵,宣王聲東擊西,佯攻圍塹,渡過遼水,直取襄平,圍點打援,圍了襄平,解決。
——破王凌,王凌詐稱吳人塞塗水,要求發兵征討,司馬懿看穿了一切;於是司馬懿九天趕到甘城,王凌解決。
——也包括殺曹爽的高平陵之變。
裝病賣萌,忽然發難,再讓蔣濟們去騙曹爽說只要兵權。
大家可以看到,司馬懿的風格是快,是迅速,是藉助神級的「預判」來打贏戰爭。
現在再回來看看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對戰,他們倆一共交手過兩次,我們先來看看公元231年,諸葛亮北伐那次,晉書里這麼說:
張郃勸帝分軍住雍、郿為後鎮,帝曰:「料前軍獨能當之者,將軍言是也。
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
」遂進軍隃麋。
亮聞大軍且至,乃自帥眾將芟上邽之麥。
諸將皆懼,帝曰:「亮慮多決少,必安營自固,然後芟麥,吾得二日兼行足矣。
」於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塵而遁。
帝曰:「吾倍道疲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
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
」進次漢陽,與亮相遇,帝列陣以待之。
使將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
亮屯鹵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
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
天子使使者勞軍,增封邑。
張郃勸司馬懿分兵駐守,司馬懿認為不能分軍;於是進軍。
諸葛亮聽說大軍到了,自己帶人去上邽割麥子。
諸將害怕。
司馬懿說我兩天就能趕到,趕來了,諸葛亮逃走了。
司馬懿又說了,諸葛亮好對付。
於是到漢陽去跟諸葛亮相遇。
之後諸葛亮後退,司馬懿攻擊,諸葛亮逃走,司馬懿斬俘上萬。
看起來好像司馬懿贏了,事實真是這樣嗎?
我們再來看看三國志里怎麼說:
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
沒說諸葛亮敗北的事;還射殺了魏國最高軍事長官之一的張郃。
可是為什麼晉書沒提呢?是因為這樣顯的司馬懿似乎不算贏了嗎?其實孰輕孰重,一眼就能看出,張郃勸司馬懿分兵,司馬不聽,結果諸葛亮確實晃過了司馬懿,聲東擊西,到了上邽割麥。
《晉書》里只好讓司馬懿吹牛,說我兩天就能趕到了!趕到有鳥用,諸葛亮麥子都割走了。
事實就是諸葛亮在鹵城勝了;戰線向東北大幅推進;司馬懿於是龜縮不出;等諸葛亮糧盡,張郃追擊,死在鹵城東北的木門道。
而《晉書》卻吹牛比說他贏了,我真不知道死了一個五子良將的張郃,怎麼好意思說贏了?
而第二次交手,是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這次的交戰情形,連《晉書》都沒辦法為司馬懿吹牛了,總結起來就是:
諸葛亮挑戰,司馬懿不出來;送女人羞辱他希望他應戰,他「怒」而請戰天子,天子說不讓出站,諸葛亮於是道出真相:他本來就打不過我,如果打的過還用千里去向天子請戰嗎?早就出來迎戰了。
但是司馬懿臉皮厚啊,他說:諸葛亮中計了,我們死守不出就一定贏!可是一直龜縮到諸葛亮死,他才敢出來迎戰,然而後來的大家都知道了——死諸葛嚇走生仲達!
所以,事實一目了然了吧,司馬懿縱然也算是天縱奇才,預判能力也不錯,打打其他戰爭確實戰績也還拿的出手,但是遇上孔明,他的那些戰績便成了笑話,仗著優勢兵力、優勢地位,卻只好玩些千里請戰的事,來避免跟諸葛亮打,只能說不是他弱,只是諸葛亮太強了啊!
大軍師司馬懿——一個令人稱奇的儒梟、隱雄、全才
在人才輩出、群星薈萃的三國時代,比起個性鮮明的曹操、高風亮節的荀彧、八面玲瓏的賈詡、志氣雄遠的諸葛亮、英姿倜儻的周瑜等英雄奇士來,司馬懿無疑是一個神秘的有些乏味的異數。他像一匹孤狼一樣游移於漢末...
諸葛亮罕見的一次被司馬懿擊敗,損失上萬人!
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諸葛亮率軍北伐期間,曾打的司馬懿閉門不出,諸葛亮曾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女人的衣服,以示羞辱,但是,司馬懿知道出戰必敗,還是選擇受辱。諸葛亮曾說,司馬懿...
老讀三國:司馬一生唯謹慎
微信ID:sanlianshutong『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最近熱播,因「狼顧之相」而留名於史的軍政大佬司馬懿又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這個在外人眼中怕老婆的「耙...
鷹視狼顧,熬死曹家三代王侯終成家族千秋大業!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以忠孝為核心的官辦教育崩潰過很多次,例如東漢末年、魏晉南北朝、隋代、五代十國、清朝末年。既然學習指定教材已經沒有前途,孩子們便有了極大的自由去學習自己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