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終託孤,是套路還是真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白帝城託孤是三國時代的經典故事,千古之下,人人耳熟能詳。

當時劉備是這麼說的:「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意思是先生你的本事比曹丕強失敗,將來肯定能幫我搞定大事,我這兒子你看著,成器的話你就輔佐,不成器的話,你就自己干。

很多人都把這個當作劉備的套路,當真是低估了昭烈帝的胸懷,低估了丞相和先主之間的信任。

把他們當作曹睿和司馬懿之間的託孤了,真是以牛屎觀之,天下皆是屎。

有些事情,自己做不到,沒有那個境界,就不要去貶低別人,把真君子和大丈夫拉到你這個檔次去批判一番,只能惹天下笑。

你且看諸葛丞相是怎麼回復的?他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別人聽到君主說:「君可自取」,之類的,大概會嚇得驚慌失措。

而丞相只是感動立誓而已。

繼承先主遺志向,匡扶天下,在他看來,只是本分而已,他根本從來就沒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何來驚慌失措?

在整個蜀漢,劉備諸葛亮兩人是真正的肝膽相照,孔明明白昭烈帝的志向和理想,而昭烈帝懂得丞相的能力和決心。

劉備知道,整個蜀漢,只有諸葛亮一人有能力繼承他的遺志,去完成他未完成的事業。

他們君臣二人是真正對天下有責任有理想的人,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一己之私,甚至不是為了所謂的「興復漢室」!這只是一個口號,劉備為之努力奮鬥,百折而不撓的,是一個充滿理想和正義,萬民百姓能夠安居樂業的世界。

從他不願拋棄百姓,攜民渡江,到他臨終前告誡兒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一個理想主義者。

劉備明白,整個蜀漢政權,山頭林立,人才青黃不接,真正能夠理解自己報復,有能力實現自己理想的,只有自己多年的摯友諸葛孔明,他的孩子劉禪年幼,少不更事,是不可能擔當起這樣的重任的。

他只能寄希望於丞相,他必須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為丞相大權獨攬掃平最後的障礙。

其實昭烈帝劉玄德這番話,不是說給諸葛亮聽的,而是說給兒子、川中群臣、李嚴等世家大族聽的。

他是在告訴他們,在我死了之後,你們不要和丞相作對,不要蓄意搞事情,不要誤了我的理想,不要耽誤了丞相的才能。

你們的能力太弱小,想法太幼稚,必須團結在以丞相為核心的相府周圍,「興復漢室」才有希望。

他臨終前還對兒子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這才是真正的信任和坦誠。

後人評價昭烈帝:「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並非謬讚。

他們君臣,真的當得起「心神無貳」四個字。

所以後人才會把白帝託孤傳為佳話,老百姓都崇拜敬仰。

先主去後,丞相雖然大權獨攬,但無半點私心,南征北伐,六出祁山,最終秋風五丈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丞相臨終上表:「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

臣身在外,別無調度,隨時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也。

」可見他同樣是正人君子的道德水平。

丞相去後,兒子戰死,孫子戰死,諸葛家不負蜀漢。

同樣對比一下曹睿託孤的司馬懿,是個什麼水平?高平陵兵變,背信棄義殺曹爽,司馬師廢曹芳,司馬昭直接派賈充成濟當街斬殺皇帝曹髦,撲倒在地還補上一刀,「刃出於背」,手段殘忍,腹黑惡毒,令人髮指,這樣的事情,司馬家算是開了歷史的先河。

司馬懿這種人,根本不配和大名垂宇宙的丞相相提並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諸葛亮君臣典範 但劉備臨終前的話能當真嗎

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自古被視作君臣關係的典範,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鞠躬盡瘁」——「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這是「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士人們夢寐以求的兩代「帝師」稀世之遇。能夠達到這...

三國陰謀論:劉備的託孤遺言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