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白帝城託孤,臨死前對諸葛亮說出這番話,到底什麼意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千古名章《出師表》流傳後世,讓人感慨諸葛亮對蜀漢的忠心,所謂「士為知己者死」當是如此。

劉備和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賢君忠臣的代表,但是前些日子看《三國志》,有這麼一段話讓人情不自禁多想了些東西。

這段話就是劉備去世之前,對諸葛亮說出的一番話。

《三國志》:「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

就這麼一段話,真讓人思緒翻飛,想出不少情況和可能。

第一種:劉備是真心讓賢。

劉備能三分天下,建立蜀漢,與魏吳對抗,能外出作戰又能安內邦的諸葛亮,是他不可缺少的肱骨之臣。

臨死之前說的這麼一番話,不深想可能就真是讓諸葛亮自己看著辦。

如果劉家子孫可以輔佐,那麼就拜託了。

如果自己兒子真那麼沒用,要敗了自己打下的基業,不如就讓諸葛亮接手。

第二種:有心試探

劉備可能意識到自己去世之後,諸葛亮作為託孤大臣,憑藉威望和才能,全然有實力和資本篡權奪位。

那麼不如自己先挑明,試探諸葛亮,逼迫他表明決心,提前預防諸葛亮奪權篡位。

第三種:劉備的目的不在諸葛亮,而在後世子孫。

這麼多年君臣下來,劉備深知諸葛亮的才能,同樣也知道他的人品。

自己能開創這麼大一份家業,諸葛亮的功勞居首。

自己去世後,蜀漢的未來少不了諸葛亮的竭盡心力。

但若是後世子孫,因為旁人的讒言而一時昏聵,將諸葛亮給殺了,又該如何是好。

臨死之前說出這麼一番話,好叫劉氏子孫和臣子們都看看,諸葛亮之重要性。

讓繼任者有所顧慮,畢竟諸葛亮是被先王認可,親口說出位置但憑他自取之人。

第四種:此借易中天先生所言,取的不是位置而是兒子。

劉備不止劉禪一個繼任者,臨死之前說出「君可自取」。

大概意思是如果你覺得我這個兒子不行,不若就換一個更好的,以延續蜀漢社稷。

第五種:也許是劉備上位者的手段。

儒家講究忠義,所以「士為知己者死」,所以篡位奪權不是「適者生存」,而是謀反叛逆。

劉備臨死之前說出那麼一番話,也許是上位者籠絡人心的手段。

他讓諸葛亮知道自己對他多麼看重,多麼信任他,從而激烈諸葛亮為蜀漢奉獻,為蜀漢的建設做出最大的努力。

不管劉備臨死之前說出這番話之時,到底想的是什麼。

至少諸葛亮全了他的忠誠之心,為蜀漢奉獻了自己的全部,殫精竭慮而死。

最終成全了劉備和諸葛亮二人,三顧茅廬,一心為主的君臣關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白帝城託孤劉備是在試探諸葛亮嗎?

《三國志·諸葛亮傳》這樣記載白帝城託孤: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

劉備諸葛亮君臣典範 但劉備臨終前的話能當真嗎

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自古被視作君臣關係的典範,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鞠躬盡瘁」——「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這是「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士人們夢寐以求的兩代「帝師」稀世之遇。能夠達到這...

劉備臨終託孤,是套路還是真誠?

白帝城託孤是三國時代的經典故事,千古之下,人人耳熟能詳。當時劉備是這麼說的:「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思是先生你的本事比曹丕強失敗,將來肯定...

劉備白帝託孤,帳下真的埋伏了刀斧手嗎?

當我朋友問起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不禁想要拿我的鞋底和他的臉做一個親密接觸。我第一次聽說這個事可能是在易中天先生所講的三國,雖然易中天現在對三國在民間的普及做出來貢獻,讓我有了更多愛歷史的好友,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