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讓位諸葛亮, 是真心, 不是假意。證據就是這二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陳壽評價劉備永安託孤:「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但對此至高評價,後世認同者卻不多。

主張陰謀論和帝王心術倒是主流。

如張作耀先生,更是稱其為「陰懷詭詐,其意甚明」。

其實在三國志中,對此事記載清晰簡明,並無含混。

各種史料記載,也從未有劉備套路諸葛亮的蛛絲馬跡。

對劉備的懷疑,皆出於誅心而論:一位帝王,心甘情願的將自己的基業讓與外姓人,這話你敢信?如思聰再劣,建林也要把家產傳給兒子,不過區區幾百個小目標尚且如此,更何況是辛苦半生,打下的大好江山。

劉備

在大多數人看來,如此偉大,劉備是做不到的。

「因為我做不到的事,別人也一定做不到」。

但是遠的不說,諸葛亮不就做到了?諸葛亮掌管蜀漢幾十年,要篡位難嗎?不難。

但是他非但忠心耿耿、鞠躬盡瘁,甚至對子孫,都未謀劃半點權位。

這不就是同樣的偉大嗎?忠臣可以忠,難道明主就不能明?

從道德上的說事,誰都無法令對方信服。

可作為證據的二字,就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

劉備永安託孤,對諸葛亮所說的,「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句,大家都很熟悉。

而對於前半句,卻不大注意:「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這二字之證,就在於劉備說的是君才十倍曹丕,而不是君才十倍劉禪。

諸葛亮

估計眾位看官此時要罵人啦,果然又是一個蜀吹!十倍曹丕還是十倍劉禪,有什麼區別?都是一個意思嘛!各位暫請慢敲鍵盤,待小編講完再罵不遲。


劉禪能力差,智商低,這是事實。

劉備以識人用人為長,當然看得出自己這個兒子難成大器。

一般認為劉備之所以要諸葛亮取而代之,就是因為劉禪實在是太不中用了。

但如果這是劉備考量的主因,劉備此時應說,君才十倍劉禪才對。

但劉備是將諸葛亮與曹丕相比,這說明,劉備臨危之時,所想的不是鞏固自己西南一隅,保我劉家香火傳宗。

而是時時刻刻不忘討伐曹魏,北定中原,恢復漢室。

劉禪

劉備得孔明後,相交甚密如魚得水,其原因何在?肯定不是諸葛亮懂軍事,而是因為諸葛亮懂政治。

跟他有同樣的政治抱負和政治格局。

二人終其一生,也都真是在為光復漢室——這個旁人看起來迂腐幾近可笑的理想——奮鬥終生。

劉備,是個亂世中的草根英雄。

這樣的人,通常都既不看重出身,也不在乎家世傳承。

他要的是功成名就,要的是一個歷史定位。

劉備很清楚,如果在他死後,蜀漢最終仍不過是在西南的一塊割據勢力,那麼後世對他的記載,充其量也只是一個先主傳,絕對不會是武帝紀。

要是後世沒有陳壽寫出一部三國志,沒有羅貫中編出一部三國演義,我們今天對劉備的印象,與五代十國中的眾多亂世英雄,不會有所不同。

在劉備看來,只要諸葛亮能替他完成這個政治宏圖,即便他的兒子不做皇帝,也沒有什麼要緊。

正如司馬懿不是曹操的兒子,但魏武帝還是魏武帝。


劉備諸葛亮

好吧,既然劉備這麼偉大,為什麼不明明白白的把位子讓給諸葛亮算了?

第一,大臣們不能接受。

諸葛亮這個時候年紀也不大,蜀漢內部還是有幾位名將重臣的。

連廢長立幼,都會引起大家的不服不滿,更何況是個外姓人。

第二,劉備自然也有些私心。

他話說的很明白,嗣子可輔則輔之。

心中最優選擇,自然是諸葛亮可以幫著阿斗擊敗曹魏,打下江山。

自己這個兒子不中用,未必兒子的兒子也不中用。

第三,劉備的後世安排,其實是給了諸葛亮最大的自由和行動空間。

我們看看政治家的遣詞用字:嗣子可輔,而不說太子可輔。

為什麼話要這麼講?一名大臣取代太子,這聽起來未免大逆不道。

而只稱為嗣子,這樣在合法性上,多少給諸葛亮一點支撐。

卻又未明確指明,君可「取而代之」,只是說君可「自取」。

這自取,取的是什麼呢?可以是皇位,也可以是權力。

如果你覺得應該取而代之,那麼可以。

如果你認為讓劉禪坐在皇位上,自己掌握大權,行事更為有利,那也沒問題。

又或者在你看來,劉禪實在是扶不起,如霍光一樣另立新君,自然也可以接受。

這是讓諸葛亮可便宜行事,且上不封頂。

永安託孤

在小編看來,如果劉備真的是猜忌諸葛亮,反而絕不可能說出「君可自取」。

如上文提到,張作耀先生所說,「陰懷詭詐,其意甚明」,既然是其意甚明,劉備又怎麼會這麼做呢?這不是在噁心諸葛亮嗎?如此一來,輕則招致託孤重臣的怨恨,重則授人以柄。

難道劉備情商如此低嗎?當然不可能。

那麼是因為劉備當諸葛亮是個傻子好忽悠?這更是天大的笑話。

劉備之所以可以講出這驚人之語,其基礎就是君臣二人之間絕對的相互信賴。

不但劉備信任諸葛亮,諸葛亮自己也充分了解這份信任。

這話說給別人,別人難免會認為主君是在猜忌;但是說給諸葛亮,則會明白這是出於劉備的真心實意。


劉備沒有看錯人,諸葛亮也確實沒有讓劉備失望。

雖然未能完成匡扶漢室的大志,但諸葛亮後來的所作所為,也正如三國志記載中,他當時對劉備的回應:「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至於三國演義中的「孔明聽畢,流汗遍體,手足失措,叩頭流血」,則實在是小說家的戲劇之辭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的託孤遺言中, 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一)劉備逞最後的虎威劉備這一生非常勵志,從草根起家,百折不撓、越挫越奮,終成一代帝王。公元221年,已60歲的劉備,在當上蜀漢皇帝後,還沒三個月呢,便不顧年事已高,執意發起了著名的「夷陵之戰」...

劉備臨終給諸葛亮戴上緊箍咒

劉備夷陵之敗後退守白帝城,氣急之下一病不起。一年後劉備感覺自己就快不行了,便召集諸葛亮等人趕來囑託後事。《三國演義》如此描寫,「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

三國故事典故——白帝城託孤

三國演義中劉備在與東吳的大戰失敗後,在白帝城病危,將諸葛亮招到白帝城,將兒子也就是後主劉禪託付給諸葛亮,並稱若劉禪無才諸葛可以取而代之。《三國志》中記載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

白帝城託孤劉備是在試探諸葛亮嗎?

《三國志·諸葛亮傳》這樣記載白帝城託孤: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