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是敗筆,曹操沒占到好處,反而差點為此喪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 | 江隱龍

三國時代,提及劉備的霸業自然不能越過諸葛亮的「隆中對」。

207年,漂泊半生而無寸土的劉備遇到了諸葛亮,聽從其建議,占有荊、益,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終於成為了三足鼎立中的一極。

三國亂世,一方諸侯要立足並逐鹿天下,一個可行的戰略方針是必不可少的。

劉備有「隆中對」,正如孫權有「榻上策」,曹操當然也不例外。

曹操稱雄北方,用的正是其謀士毛玠提出的三大方針:「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

相對於諸葛亮的「隆中對」與魯肅的「榻上策」,毛玠的進言顯得非常務實:「脩耕植」就是要經營好農業,「畜軍資」就是要整頓好經濟,因為戰事一起,拼的不僅僅是軍隊,更是家底。

這兩條建議,無論如何都是行得通的。

問題就出在第一句「奉天子以令不臣」上了。

其實這一條計策更為出名,在《三國演義》中,它的另一種表述為「挾天子以令諸侯」,演義中不僅將曹操迎漢獻帝至許昌視為妙筆,更通過是否迎天子將袁紹與曹操相比較,突出了袁紹的好謀無斷、鼠目寸光。

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不可否認,漢朝歷經兩漢四百餘年的統治,向心力極強,以至於但凡有人想僭位稱帝,都會被天下人群起而攻之,漢獻帝這個沒有實權的天子,也因此成為三國亂世中的一面旗幟。

然而,這面旗幟的功效卻未必有毛玠所說的那麼好。

首先,曹操「奉天子」是為了「令不臣」,也就是四方諸侯,那這些諸侯有沒有因為曹操挾持了漢獻帝而聽命於他呢?

答案是一個也沒有。

漢獻帝於196年被曹操挾持到許昌,次年袁術便建號仲氏稱帝了。

至於袁紹,雖然沒有稱帝,但早在討伐董卓時就已經打算立幽州牧劉虞為帝,後袁術敗亡時將國號讓予袁紹,袁紹私下也接納了。

當時的天下,曹操最懼者無非是袁術、袁紹兄弟,顯然在這兩個人眼中,一個傀儡天子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

那其它諸侯呢?也是一樣。

劉焉以張魯占據漢中為藉口,將益州打造成了自己的獨立王國,打造了千餘輛天子才能用的乘輿車具,只差沒正式稱帝了。

荊州的劉表,一樣「郊祭天地,擬儀社稷」,事實上也成了荊州的土皇帝。

後來劉表病死,其子劉琮舉州而降,曹操舉二十萬大軍順流東下,給孫權下了一份戰書,將「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心態刻畫到了極致:「孤承皇命,奉天伐罪,旌旗所指,所向披靡。

而今統雄兵百萬,上將千員,欲與孫將軍會獵於江東。

承皇命,奉天,曹操能說出這樣的話,自然是因為背後有一個傀儡天子。

孫權比曹操晚一輩,之前並沒有什麼領軍作戰的經驗,曹操看輕他也很正常。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差距明顯的對決里,孫權也依然沒有被漢獻帝的威名震住,反而聯合劉備,在赤壁擊敗了曹操。

可以說,「奉天子以令不臣」沒有帶給曹操絲毫好處,反正成了一塊燙手的山芋。

曹操身在君王側,位極人臣,專權之至,就難免受到擁漢勢力的反撲,以至於日常起居都要提防有人行刺。

之後曹操認為許昌實在不安全,遂將行政中心轉移到鄴城,居然再次發生了魏諷行刺案。

曹操幾次陷入遇刺危機,與其「挾天子」不無關係。

如果曹操離漢獻帝與擁漢勢力不是那麼近,其人身安全會得到極大的提升,而且沒有漢獻帝也並不影響他南征北戰。

由此看來,「奉天子以令不臣」就算不是錯棋,也絕不是一步高明的棋,毛玠之謀略,不及諸葛亮、魯肅遠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真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嗎?

1東漢末,曹操扶持漢獻帝,為了什麼呢?這是道送分題。自然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嘛!然而,這裡還真有個錯處。這句話,還是羅貫中在小說里安給曹操的。按正史,乃是袁紹謀臣沮授,首先跟袁紹說:「您家祖輩都...

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麼?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天下打亂,在後來被稱為梟雄的曹操,為了在眾多諸侯中發展壯大,進而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搬出皇帝,為我所用。曹操採納了毛階的建議:「夫兵義者...

魏蜀吳早期各有個戰略分析師,你知道都是誰嗎

戰術是為戰略服務的,戰略為一個集團發展指明方向。魏蜀吳早期各有一個戰略分析師,他們為各自的主公規劃著未來的發展。曹魏之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在兗州時,毛玠(字孝先)向他建議:今天下分崩,國主遷...

三國歷史中足以和隆中對相比的那些戰略構想

公元207年劉備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為其出謀劃策。諸葛亮審時度勢,分析當下局勢,提出千古傳頌的隆中對。隆中對為劉備的蜀漢大業規劃了內政、外交、軍事的方針策略,而後劉備按照隆中對行事,終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