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在繁華喧鬧中如何做到靜下心讀完一本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位讀者在公眾號留言問我:「是怎樣做到靜下心來讀一本書的?」因為篇幅限制只能回復留言簡要說明。

但是這個問題卻讓我思考良久,開始我認為是要掌握一些讀書技巧,後來發現掌握讀書的技巧可以讓讀書這件事情更加高效和務實,和靜下心來讀書卻是兩碼事。

那麼要怎麼做才可以靜下心來讀一本書呢?

讀書的真正動力源於需要

從2006年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和新聞出版總署聯合在全國開展「全民閱讀」活動,這個活動至今已經開展了12年,隨著自媒體的發展,讀書的熱潮更是像洪水一樣席捲每一個人的世界。

網絡上各大公眾號、電子書、聽書APP層出不窮,相繼推出各種形式的讀書,讓讀書變得更加方便和快速。

人們仿佛置身於春意盎然的百花叢中,有種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節奏。

一年到頭,似乎還是沒有讀幾本書,所有知識都在大腦里模糊而混亂,成為一種碎片化知識,似乎書只是讀的,並無大用。

想讓自己安靜下來真正的讀一本書,就需要有一種動力,讓自己可以讀下去。

這種動力就是按自己的需要去挑選書。

當你需要解決一個問題或者想提高自己某一方面能力時候,再去選擇相應的書籍看,就會發現自己會有很強的行動力。

這也是很多高效閱讀書中提到的,「功利性閱讀。

」對於這種說法我並不覺得比喻恰當,在我看來用「目標性閱讀」更為適合。

在工作質量管理中有一個PDCA循環,PDCA循環的含義是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調整(Action)。

第一個計劃階段就是包括方針和目標的確定,這一點放在讀書這件事情上就是先按照自己的需要確定目標,帶著這個目標是挑選書和進行閱讀就會更加有動力和效率。

用《極簡思考》這本書中的結構化思維也可以解釋這一點。

結構化思維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思維模式,是先確定目標、再圍繞目標開展工作的一種高效工作方法,這種結構化思維可以讓工作變得簡單高效。

由此可以知道,確定目標,帶著目標或者是問題去閱讀,讀書這件事情也可以變的簡單高效,而且避免了急功近利。

讀書這件事在我看來是一件務實、讀為己用的事,而並不是一年讀了多少本書,僅僅有一個愛讀書的名而已。

如果你不知道該讀什麼書,那就從自己實際工作生活中去檢查一下,自己當下最需要哪一方面的知識,然後找這方面的書去閱讀。

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選擇這個領域的經典理論書,也可以找最具實操價值的工具書,一切都從自己的需要去選擇。

讀書真正的安靜是專注

在看電影或者電視劇時候,人們都會有一個瞬間或被情節吸引或被對白感染,那一刻就像有一股巨大的魔力把自己吸入了劇中,完全忘記身在何處。

這種感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專注。

專注的做一件事情,是完全的投入身心,忘記自己,時間在這一刻靜止,好像全世界都在等待一個奇蹟發生。

那樣美妙的時刻,相信每個人都有過,但是又轉瞬而逝,其間的愉悅似乎成了奢侈品。

記得我在2016年的時候,一年讀了三十幾本書,這個數字對於一年讀100本書的人簡直不算讀書。

但是對於我來說已經是非常大的進步了。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個讀書效率並不高,重點不在於數量而是在於我讀書的方式存在問題。

當時的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去讀書。

一本書裝在背包里從來不嫌沉,等孩子上輔導課的時間,等交通車發車的時間,總之一切有可能利用的時間,我都會利用起來去看書。

當時還挺有成就感,好似自己成了時間管理達人。

那為什麼後來覺得效率不高呢?

原因在於我利用了碎片時間去做一件不能碎片化的事情,也就是看似讀書卻不走心,不能夠專注的去讀書,讓讀書這件事情的效率大打折扣。

自從刷新了我對讀書的認知後,對自己讀書做了調整。

不再給自己包里裝上書,而是找出自己生活中的一個時間段,這個時間段能夠讓我一個人完全專注的做事情,時間大概也就1-2小時。

但是這短短的兩小時,就足以讓我把一本書(大部頭的厚書除外)讀完。

我的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1、選擇固定的時間、固定的書桌旁看書,這樣可以讓你快速的進入專注狀態。

曾經以為坐在沙發上一樣能夠專注,結果很多次就那樣看著書睡著了,每次醒來都很心塞,這裡省略一萬字。

2、默看書,不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去讀。

用手指或者筆划過文字,不要覺得這個舉動傻,就是這樣傻傻的小動作可以對自己的視覺成為一種引領,不專注都不可能。

這一點雖然是是速讀的技巧,但是在開始讀書時候卻是很實用的方法。

至於自己在讀書的過程中,速度到底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水平,按自己需要來選擇,不一定非要練習成速讀的高境界。

順便提一下速讀,速讀講究視覺寬度。

也就是一眼看過去能夠看多少文字。

我見過的的高水平速讀,是可以一眼就是一行,目前我還達不到。

這個需要刻意練習,最好的練習就是看廣告牌,練習一眼看過去能否把廣告牌上的信息量全部看到。

3、書的擺放位置。

根據自己的閱讀喜好可以把書放在不同的位置,可以嘗試一段時間裡,同時讀幾本書。

我現在基本保持三本書同時讀。

一種是需要讀的書,在書桌旁完成閱讀;另一種是娛樂性的書,可以是電子書也可以是紙質書,會在自己碎片時間去看看,甚至找聽書節目聽就可以了;還有一種是薰陶怡情的書,這類書放床頭,睡前看幾頁。

讀書的高效率是筆記整理

在讀書這件事情上,讀為己用很重要。

王陽明對「知行合一」的闡釋是「知之真切篤行處即是行,行之明察精察處即是知。

如果讀書僅僅是讀了,卻不能給自己工作生活帶來任何收穫,那麼這本書算是白讀了。

高效率的讀書方法很多種,也是根據自己讀這本書的目的,來決定讀書的方法。

想要高效務實的讀書,筆記法是最為有用的方法。

筆記法讀書最大的特點就是筆記整理。

一本書通過閱讀只能做到了解這本書的知識,如果要將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就需要有一個記筆記的過程,通過筆記的整理可以成為讀書的輸出,也可以成為對全書的知識點的梳理和消化。

我的具體做法是:

1、一元化概念:做筆記用一個筆記本,而不是分類很多筆記本。

一個筆記本便於快速查找,所有內容按時間順序記錄,用顏色便簽加以標識。

2、對於目標性讀書,一般進行三遍流程。

第一遍:十五分鐘左右,看封面封底內頁關於書和作者的簡介,讀前言或者推薦序,還有書的目錄,了解整本書的結構和脈絡,確定重點和非重點。


第二遍:兩到四個小時,這個過程會分一天或者幾天來完成,但是每次閱讀不少於一個小時。

小於一小時就是碎片化時間,不適合深度閱讀。

閱讀整本書,在閱讀過程中用筆標註重點,記錄閱讀當下的感受,或是幾個字或是一個符號,也可能一段文字。

第三遍:兩個小時,這個過程是整理、記筆記的過程。

將書中標註加以整理,同時寫下自己的感受、思考,記錄在筆記本上,或者形成電子版,看個人偏好。

幾個小時就可以完成一本書的閱讀,如果分配幾天完成,最多也就一周可以完成一本書的閱讀、整理、學習。

最好在整理筆記同時畫出思維導圖,對於思維導圖大家百度就可以看到很多信息。

伊說書友會也會在合適時間有相關分享。

具體筆記法讀書可以參看我的另一篇文章《書評:想寫真正的書評,這本書帶你入門》。

在讀書中方法是多元化的,最主要是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進行選擇。

像有些工具書,也可以進行挑讀法,就是只讀你需要學的那一部分,其他部分可以略讀甚至不讀。

對於小說、散文類的書可以進行角度閱讀,或是看情節、或是看架構、或是看文字描寫、或是陶冶情操,這些都決定了你讀書的方式快慢。

甚至一本書,可以在你實際工作生活中需要用時候,帶著問題去讀書,就像查字典一樣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這也是一種讀書的方式。

是不是發現讀書也可以成為一件好玩的事情?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嚴肅?

不知不會動,知之先心動,心動之後行動使然。

當明白讀書這件事其實沒有那麼難時候,就會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莊子》首篇《逍遙遊》中的一個「游」字盡顯莊子的思想中的浪漫主義。

這個「游」字用在讀書這件事情上,就可以把書讀活了,就可以把書玩轉了,還可以讓人在讀書的過程中體驗到身心的愉悅和力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玩轉一本書的閱讀技巧

文| 任麗讀書有兩個過程,一個是將厚的書讀薄,一個將薄的書讀厚,這個過程就是知識轉化的過程。當一本書被你這樣玩轉時,你就已經獲得書中的精髓,並且成為你的知識體系的一部分。現今讀書的人少了,讀紙質...

三個步驟,讓你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不管是學生還是成人,讀書或多或少都帶有某種功利性,或是為了應試升學,或是為了升職加薪,或是為了掌握某種硬技能,但如果我們讀過的書,不能很好地消化理解,並用於指導行動,沒能給自己帶來改變,那麼讀書...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很輕鬆很舒服的事情!

學習從來不是一件很容易、很輕鬆的事情,之所以會感到學習容易,是因為我們一直把學習停留在自己的心理舒適區內。學習的過程是刻意的,是艱難的,是不斷突破舒適區的,但就是這樣的學習過程,卻是掌握一種知識...

簡單三步法完成快速閱讀

讀書要讀三遍,評測,速讀和精讀能輸出才能成為自己的養分做個有心人共 2202 字 閱讀時間 10 分鐘上一篇文章,介紹了快速閱讀的第一步:擺正閱讀的心態,丟掉對書本的敬畏感。讀書,就好像跟一

用讀書筆記開啟個性化的閱讀旅程

文/小曾是條魚我是一個性格認真的人,然而患了懶癌。看到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部書——超實用筆記法》,我首先想起的是我那好幾本認真開了個好頭,卻因為太一絲不苟而耗費心力,最後無疾而終的筆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