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曾給劉禪留下4個字,可保蜀漢興盛,無奈阿斗不聽勸致亡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時間是在蜀漢建興五年(公元227年),主人公為諸葛亮。

原文如下: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陳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都善良誠實,志向思想忠貞純正,所以獻帝選拔出來留給陛下。

臣認為宮中事務,無論大小,都可以和他們商量,然後實時執行,一定能彌補過失漏洞。

將軍向寵本性善良,處事公正,精通軍事,臣認為軍營中的事務,可以都與他商量,一定能使軍隊配備得當。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之所以強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之所以滅亡的根源。

先帝在世時,每當與臣談到這些事,都桓、靈二帝的行徑嘆息痛恨。

侍中郭攸之和費禕、上書陳震、長史張裔、參軍蔣琬,這些人都是忠貞可靠、能以死守節的臣子,希望陛下能夠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室的興盛就為期不遠了。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諸葛亮文中的「計日而待」,意為為期不遠。

這也是諸葛亮首創的成語之一。

這句成語,出自著名的《出師表》。

這是諸葛亮首次北伐前上奏給後主劉禪的一道奏章。

在該奏章中,諸葛亮反覆叮囑後主劉禪要親近賢臣,疏遠小人。

總體來看,在諸葛亮病逝之前,劉禪做的還是不錯的。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蔣琬、費禕時期。

但在二人去世後,情況出現了較大的變化。

後主劉禪重用宦官黃皓,致使蜀漢朝政日趨腐敗,最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

參考書籍:《三國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欲提拔這四個人,甚至打出了劉備的旗號

諸葛亮的《出師表》(這裡指的是載於《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正文的《出師表》,即「前出師表」)千載流傳。此文通篇凝聚著諸葛亮忠貞體國、勵精圖治、自強不息的精神,展現了他北定中原、謀求統一的堅定...

《前出師表》古文賞析

《前出師表》,是中國三國時代蜀漢丞相諸葛亮寫給後主的一篇表。當時為建興五年,蜀漢已從劉備殂亡的震盪中恢復過來,外結孫吳,內定南中,勵清吏政,兵精糧足;諸葛亮認為已有能力北伐中原,實現劉備匡復漢室...

古文篇(一)·《前出師表》·諸葛亮

《出師表》出自於《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後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