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臣本有機會稱帝,皇帝臨終兩句話嚇得他立馬跪地,成後世警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魏蜀吳三大集團互相攻伐,前半部分可以說是曹劉吳三大家族的創業史,至於到了各自建國稱帝後,便是各家族的守業史。

雖然沒有了前期的那種金戈鐵馬的激情歲月,但各集團內部仍舊少不了刀光劍影的爭權奪利。


像曹魏集團就不用說了,著名的「司馬之心,路人皆知」,說的就是司馬家族和曹氏家族君臣互相暗鬥的典故;而孫吳呢,由於孫權晚年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搖擺不定,加上人老了有點昏庸,搞得朝堂是烏煙瘴氣,陸遜也被他逼死了,國力江河日下。

可以說,這兩家集團內部的清洗和鬥爭的劇烈程度一點都不亞於正面戰場彼此的對抗。

唯獨蜀漢集團沒發生什麼大的內部清洗,反而留下了君臣肝膽相照的歷史美談。

但事實真的就那麼簡單嗎?劉備在世的時候還好說,起碼有這個創一代在鎮住場面,可到了劉禪這個扶不起的阿斗,那些手握大權的大臣將領們會沒有異心、不會有什麼想法?當然會有。

這個猜測不是小編說的,而是劉備自己考慮過的,所以劉備在臨終前做足了後世的安排,史稱白帝託孤。

得益於三國演義的宣傳,人們更多記住的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是五虎上將的勇猛,劉備反而沒多少存在感。

但一個賣草鞋的窮皇叔最後能混成一方霸主,他的本事可比前面的那些高多了。

劉備的本事和他老祖宗劉邦一樣,劉邦謀略比不上張良、武功追不上韓信,可人家偏偏就是能當皇帝,憑的就是知人善任、深謀遠慮的品質。

有些人生來就是具備領導品質的,而劉備恰恰就屬於這一類人。

所以,在衡量了自己兒子的本事之後,劉備不得不為蜀漢的將來進行一番布置。

白帝城,永安宮,包括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等一乾重臣前來聆聽劉備的託孤之言。

按三國演義寫的,諸葛亮是文武兼備的人才,這樣具備才幹又手握大權的自然是託孤的不二人選,但君弱臣強,難保以後不會出事。

在把詔書直接交給諸葛亮後,先是讓他以師長的身份盡心調教劉禪,可謂語重心長。

誰想下一句話就把諸葛亮給嚇倒了:丞相的才能比曹丕還強上十倍,一定能安邦定國成就大事業。

劉禪那小子如果能輔佐就輔佐,實在是不成器,丞相你可以自己來當蜀國的皇帝。

何其毒辣也,把某些大家都心照不宣的話直接說了出來,嚇倒諸葛亮汗如雨下,趕忙表明心跡:我怎麼敢有這樣的想法,就是直到我死也要輔佐太子,以此表明我的忠心啊!

這些話都是當著群臣的面說的,有這些人的見證,以後就是諸葛亮想反悔也沒法找藉口。

不僅如此,劉備還讓三個兒子拜諸葛亮為義父,一個大棒敲打後再用親情捆綁這個甜棗把諸葛亮感動的是淚流滿面,徹底絕了諸葛亮取代的心思,除了以死報答,再無選擇。

有了以諸葛亮為代表的文官集團的忠心,還需要武官集團。

所以劉備對趙雲說:你和我是共過患難的兄弟,希望你看在咱們以往的交情上,仔細輔佐好我的孩子,不要辜負我的期望。

趙雲之於阿斗的情誼,在長坂坡七進七出時便可見一般,有了這個大將的護法,自然也可以對文官集團形成牽制。

如此周密的部署,加上蜀漢集團這種從草根階層奮鬥起來的所形成的那種忠義之氣,使得它成為三大集團中唯一一個沒有出現內部爭奪,君臣易位的現象。

或許在劉備寫給劉禪的詔書中的一句話也可以解釋這個原因:忽以善小而不為,忽以惡小而為之。

這樣一千古名句,劉禪讀來感受不一樣,輔佐劉禪的臣子讀來的感受又不一樣,諸葛亮肯定更不一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是什麼時候發現劉備虛偽的?

感謝讀者朋友們打開小編的文章,我將一如既往的和大家開誠布公的分享一些知識和看法,如果接下來的內容哪怕能對您產生一些小小的快樂,筆者將不勝榮幸。朋友送了本三國演義。其實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喜歡看三國...

劉備白帝城託孤,是真的要把江山給諸葛亮嗎?

劉備白帝城託孤的故事都知道,把兒子阿斗連同江山一起交付給丞相諸葛亮照管。這一幕本為千古佳話,令無數後世君臣士子感懷。同時亦有許多人以己度人,認為劉備並非真心,甚至以為一旁埋藏了多少刀斧手,稱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