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劉禪得他爹的真傳,也不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提起劉禪,大家立刻想到「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扶不起來的阿斗」、「樂不思蜀」等典故,即便是電視劇《三國演義》中,他也是一副肥頭大耳看似蠢豬尊容,幾乎成了老百姓眼中愚蠢弱智、貪圖享樂、不思進取的代名詞。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劉禪果真其蠢無比嗎?筆者看來,非也!
首先,我們先談談為什麼劉禪是扶不起的劉阿斗吧!其實的大致原因有四:
第一:相信小人。
諸葛亮死後,劉禪寵信宦官,但縱觀歷史,有哪一代的皇帝沒有自己的寵臣?漢武帝沒有?漢文帝沒有?即使是近代的康熙聖祖、乾隆皇帝沒有麼?所以說我們不能以這一點就輕易斷定劉禪是個沒才幹的傻皇帝。
第二:追封諡號時,沒有主動給救命恩人趙雲追諡號。
但渾然不知道,正史上趙雲一生沒有受到重用,相當於干雜事的官員。
至於五虎上將僅是虛構而已!而劉禪開始追封的則是劉備親封的前後左右四大將軍關羽、黃忠、馬超和張飛四人。
相反,後來姜維等人企求為趙雲追加諡號時,劉禪也欣然同意了,權術而已。
第三:不戰而降。
套用易中天的一句話:為什麼劉嶂不戰而降劉備都是對的,而劉禪不戰而降司馬昭就是錯的呢?有時識時務者為俊傑!
第四:樂不思蜀。
很多人受這個事件的誤導,認為其不思進取,但反而正是他的聰明之處。
南唐後主李煜就是反面案例,只寫出了「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的詩句,隨後被殺。
假設一下,若是他回答非常思念蜀國,到蜀地為官,司馬昭怎樣想?估計性命堪憂啊!
其實,歷史上的劉禪非但不是扶不起的劉阿斗,相反他是一個很聰明的主兒。
史書有載,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進為皇太子。
為了讓劉禪見多識廣,掌握治國本領,劉備讓其多學《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並由諸葛亮親自抄寫這些書讓他學習,又令其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
不僅如此,還令其學武。
《寰宇記》有記載:「射山,在成都縣北十五里,劉主禪學射於此。
」
縱觀三國這一段歷史,時間雖短、卻又是最為波瀾壯闊、政治風雲變幻莫測、勇將輩出、策士雲集,在這個時期,合縱連橫、遠交近攻、宮廷黑幕、黃巾風雲、朝堂奪權、山野求賢、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猇亭之戰……無不體現和凝聚著超人的智慧、謀略和權術,詭譎萬分,詭詐莫名。
可以說,三國的君主曹操、劉備、孫權,以及圍在他們周圍的文臣謀士,一個個都是玩弄權術的高手,
「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
」這個典故主要說的是劉備,論裝瘋賣傻,動不動淚流滿臉,膽大臉皮厚,玩弄權術,劉備恐怕僅次於曹操,這是我們所公認的。
當然,如果不是高手,那基本上是混不下去的。
而劉禪,是劉備的兒子,從一出生開始,就跟著劉備過著顛沛流離、戰火紛飛的日子,期間,還屢次成為曹操甚至是劉尚香手中的人質。
作為劉備寄予厚望的接班人,有了戰火洗禮、人質生涯,再加上劉備這樣權術高手耳提面命的培養,後又跟著諸葛亮學習,劉禪能差到哪兒去?
劉備有三子,為何選他作為太子?難道都是窩囊廢不成?顯然不可能。
從劉備果斷絕情處死養子劉封來看,劉禪是符合他接班人要求的,否則,他不可能會決然而然剷除劉禪接班路上的一切障礙。
白帝城託孤,完全說明劉備對其寄予厚望,甚至把諸葛亮逼到死胡同:「其若不才,君可取而代之!」此話言外之意,除非你取代他,沒有給你另立君王的選擇(從其他兒子中另立一個)!
劉備死了,劉禪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皇帝,諸葛亮做了丞相。
那麼劉禪登基後,為何胸無大志,碌碌無為呢?其實他是不敢,也不能為之!正如劉備託孤時所擔心的,諸葛亮權力太大。
登上皇位後的劉禪,實則和傀儡相差無幾,完全被諸葛亮這個丞相架空,被剝奪了一切應該屬於皇帝的權力。
大家都說扶不起的阿斗,有人扶嗎?事實上,沒有。
當時皇帝後,劉禪所面對的,處處是制約,處處是掣肘,處處是危機。
就像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中說的那樣,劉禪剛剛登基,趁軍心民心不穩,曹丕發動五路大軍,準備一舉滅掉蜀漢政權,接到軍報,劉禪作為皇帝,自然要有應對措施!
可是,此時他發現,自己完全沒有任何發言權和決策權,調不動一兵一卒、一官一吏,國家所有的一切權力,都在丞相諸葛亮掌控之中,沒有諸葛亮的首肯,他只不過就是個擺設罷了。
劉禪沒有辦法,只好派遣使者召喚幾次,而諸葛亮臥病不出(裝的),理也不理,試問有敢於這麼託大的臣子嗎?可皇帝偏偏又對這樣的臣子又無計可施。
在這裡,皇權、相權互相較起勁來,幾天後劉禪撐不住,先後派多個大臣圍在諸葛亮府前,從早至晚,催促諸葛亮出面應對危機。
諸葛亮仍然無動於衷。
劉禪急了,求救於皇太后,也就是劉備他老婆,誰知道皇太后也一樣束手無策,急得居然要親自去求諸葛亮。
劉禪一服軟,登門拜訪了諸葛亮。
適可而止,諸葛亮自然不敢等皇太后再來求告,就勉為其難的籌劃了一番軍政要務,化解了這場軍事、政治危機。
經過這一番博弈,劉禪和他媽明白了一件事:今後,蜀漢這個政權,話事人只有一個,那就是諸葛亮,而絕對不是劉禪。
由此看出,皇帝只是一個擺設,相權和軍權完全的掌握在諸葛亮手中,任何對於諸葛亮的權力和權威的挑戰都是不可行、不可能的。
事實上,諸葛亮在政治上絕對不是善茬,劉備白帝城託孤,有兩名託孤大臣,也是當時軍中地位最高的兩人:諸葛為內政大臣,為文官最高;李嚴主管軍事,是當時軍隊的最高指揮,但隨後,李嚴卻被廢為庶人,諸葛一人把持了全國軍政所有大權,
同為託孤大臣,李嚴為何遭此厄運呢?
只能感嘆諸葛的政治手腕,他命令李嚴監管當時的糧草,但蜀中糧草運輸因地形等因素,向來就是個大問題,幾乎是不可解決,由此,李嚴由託孤大臣一舉成為庶人。
正因為如此,劉禪不敢放肆,只得裝瘋賣傻,在諸葛亮生前不問政事,一切權利都給予諸葛亮。
讓諸葛亮感覺這個皇帝沒有一點帝王的樣子,同時劉禪也謊說自己沒有做皇帝的心情。
我對皇帝不感興趣,你諸葛亮想怎麼著就怎麼著吧!
諸葛亮也是明白人,既然你做出這樣的姿態,我就不會吹毛求疵、胡亂髮飆了。
表面上風平浪靜,實際上劉禪一直在為穩固自己的位置而努力,培養和壯大自己力量。
只可惜,諸葛亮對於軍權、政權抓的太緊,劉禪找不到任何突破口。
無奈,劉禪也和其他被孤立的皇帝一樣,只有從最近的宦官處尋找支持力量。
到諸葛亮建興八年第四次北伐時,劉禪進行了一次試探:利用四次北伐勞而無功的機會,突然動用皇帝命令,明令諸葛亮班師回朝。
四次北伐,勞民傷財,民怨四起,諸葛亮威望早已大打折扣,面臨皇權的挑戰,唯恐政敵藉機以欺君藐上、擁兵自重的口實進行攻擊。
權衡利弊後,班師回朝,得知真相後,自然要敲打劉禪。
於是來個清君側,殺宦官,就等於斷了劉禪一隻胳膊。
之後,各行其是,互不干擾,相安無事,直到3年以後,諸葛亮死去。
劉禪一度不給諸葛亮諡號和建立祠堂的表現,可以看出心中的憤恨和不滿。
諸葛亮死後,劉禪非凡的政治天賦立即顯露出來了。
在此之前他對相權、軍權無法染指,諸葛亮死了,這兩大領域的權力全部移交到內定的接班人蔣琬和費禕手裡。
不可避免的,兩人產生了矛盾,都需要藉助劉禪也就是皇權來實現自己的權力最大化。
劉禪藉機取消了丞相制度,提出經治方案,讓蔣琬任命大司馬,主管行政,兼管軍事。
費伊任命大將軍,主管軍事,兼管行政。
把集於諸葛亮一身的工作分設給兩個人,並且相互治衡,使得劉禪的地位空前突出,輕輕鬆鬆的解除了相權、軍權對於皇權的威脅。
如果說劉禪是因為自己沒才能才想這樣的辦法,把這些交給蜀下大臣。
那蔣琬死後劉禪自己親政他把國家治理的也不錯啊。
費禕死後,劉禪自攝國是,大權獨攬,從此做了真正意義上的皇帝。
在諸葛亮死後29年之中,劉禪嫻熟掌控和運用著手中的皇權,停止空耗國庫、勞而無功的北伐,與民休息,平息和消化一次次來自內外的權力危機,到了晚年,劉禪卻犯了不少錯誤,比如大赦太濫、貪圖享樂等,但相比孫權的猜忌濫殺導致朝野人人自危、司馬炎的縱慾荒淫、暴斂財物致,使人人側目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公元223年到263年,劉禪坐了近41年皇帝。
試問一下,有哪個真正的傻子,處於三國那種亂世之中,能否四十年穩坐江山?現實並非忠義小說,後蜀豈能全是賢臣良將,沒有手腕是玩不轉的。
即使投降後,劉禪的裝痴賣傻,樂不思蜀,這一手漂亮的「韜晦之計」,完全得他爹的真傳,也不次於劉備當年聞雷失箸那一出,甚至更加玩得出神入化、滴水不漏,騙過了奸詐著稱的司馬昭,騙過了滿朝文武百官,得以安安穩穩地做他的「安樂公」,直至安然去世。
從上面看出,劉阿斗雖然不一定有雄才大略,但也是個大智若愚、「識時務」的聰明人。
他究竟是「扶不起的阿斗」,還是大智若愚?
凡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對「阿斗」這個人很熟悉,他就是劉備的大兒子劉禪,也被世人稱為「扶不起的阿斗」。傻傻的阿斗不思進取,只會吃喝玩樂,即使有諸葛亮(181~234年)這樣的名臣輔助和教導也無...
別再噴阿斗扶不起了,沒有孔明,自己又扛起30年
提起劉阿斗,在中國可以說老少皆知,阿斗是三國時期蜀漢後主劉禪的小名,蜀漢昭烈皇帝劉備之子。「扶不起的阿斗」這句俗語就是為他量身定做,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白,是形容一個人糊塗、無用、白痴,即使有人大力...
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這裡面有很大的學問存在
劉禪,劉備的兒子。阿斗為人不思進取,只會整天玩樂,即使有諸葛亮(181~234年)這樣的名臣輔助和教導也無濟於事,最終導致江山落入他人手中,還落下了「樂不思蜀」這樣的千古笑柄。今天,人們便用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