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一個地級市,被稱為漢人發源地,劉備和曹操爭得頭破血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提到漢人,很多人都知道這個稱謂與漢朝有關,而劉邦將王朝定名為漢朝,則與之前他被項羽封為漢王有關。

劉邦當西楚霸王手下漢王的時候,他的封地就是今天巴蜀和陝西漢中一帶。

劉邦之所以被封為漢王,則與項羽給他的封地——漢中有關。

為何叫漢中呢?因為這裡是漢水的源頭,漢水是長江第一支流。

漢中因漢水得名,自古就有「天漢」之美稱。

項羽也不知腦袋出了什麼毛病,把漢中這個寶地給了劉邦,而且又把美好的詞彙「漢」也給了他。

可以毫不誇張地講,劉邦正是占據了漢中,才得以北上關中,最後奪取天下,建立漢朝。

陳道明版痞子氣劉邦

數百年後,也有人想複製劉邦的成功經驗。

第一個想占據漢中而爭雄天下的是東漢末年的張魯。

張魯身份很複雜,據說是西漢名臣留侯張良的十世孫,同時又是個宗教領袖,是天師道祖師張陵的孫子。

東漢末年,張魯得到割據巴蜀的劉焉支持進入川陝一帶,後來勢力膨脹,叛劉自立,在漢中建立政教合一的割據政權,延續長達三十年。


張魯終究不是漢中的真正主人。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誆了同宗劉璋,進據益州,幾乎與此同時,曹操平定關隴。

建安二十年
三月,曹操征討張魯,七月,克陽平關(今陝西勉縣西)。

劉備想拉攏張魯,更想奪取漢中,於是派出黃權去迎接張魯。

沒想到,同年十一月,張魯就投降了曹操。

張魯看不上劉備,還說過「寧為曹公奴,不為劉備上客」。

張魯

建安二十年十二月,曹操返回北方鄴城,留下夏侯淵和張郃駐守漢中。

劉備想坐穩巴蜀江山,就必須拿下漢中這個防禦據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十月,劉備派三員大將張飛、馬超、吳蘭屯守下辯(今甘肅成縣西北),迂迴進攻漢中。

曹操派出大將曹洪迎擊。

第二年春,吳蘭所部被曹洪擊潰。

但是,張飛、馬超兵馬卻逼近漢中。

與此同時,劉備親率的大軍也進駐
陽平關,與曹操麾下的夏侯淵等相持。

建安二十四年
春,定軍山一戰,劉備麾下黃忠斬殺夏侯淵,大破曹軍。

是年三月
曹操自長安出斜谷,兵發漢中,進至陽平。

劉備據險固
守,曹操久攻不下,五月率軍返回長安。

于和偉版劉備

雖然撤軍,但是曹操不能放下漢中,派出曹真率軍至武都援助曹洪,並屯兵於陳倉。

劉備經過一番苦戰,最終占據漢中。

曹操、劉備為了漢中打得不可開交,之因為此地對於曹劉雙方都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


漢中古稱「形勢之地」,所謂「前控六路之師,後據兩川之粟,左通荊襄之財,右出秦隴之馬,號令中原必基於此」。

漢中盆地既在地理上自成一區,又「厥壤沃美,賦貢所出,略侔三
蜀」,從而有可能成為割據勢力的盤踞之所,張魯割據於此三十年。

地處益州(巴蜀)北部的漢中,地理位置更近關中,而在古人的觀念中總是把它和巴蜀聯繫在一起。

《華陽國志·漢中志》曰:「「漢中郡,本附庸國,屬蜀······其分野與巴蜀同占。

兩漢時,漢中郡均屬益州刺史部。

這大概是因為漢中與關中之間有秦嶺阻隔,交通不易,而與蜀地的往
來則較為方便,從而聯繫更加密切的緣故。

于和偉版曹操

對於立基於巴蜀的劉備集團而言,漢中乃生死存亡之所系。

從劉璋那邊反水跟著劉備的楊洪曾說:「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


漢中於蜀漢,是咽喉門戶之地,失去漢中,蜀漢就難以立國。

反之,蜀漢若是占據並固守漢中呢?劉備手下智囊法正說過:「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所以,為了拿下漢中,劉備集團幾乎傾巢而動,除了關羽守荊州,諸葛亮留守成都外,幾乎所有能幹的文臣武將,如張飛、趙雲、黃忠、馬超、法正、許靖等等,全部出動。

劉璋

劉備占有漢中後,才算解除了門戶之憂,鞏固了對蜀地的控制。

漢中之戰取得勝利之後,劉備又派出劉封、孟達占領上庸,不久自封漢中王。


對於曹操而言,若是拿下漢中,就等於扼住了益州的咽喉,攻可以深入益州腹地,守可以阻止劉備勢力北上。

但是,曹操當時幾乎一統北方,地盤太大,他的統治中心並不在關中,而是在東部,所以漢中對他而言肯定不如對劉備要緊。

當然,曹操不是心甘情願放棄漢中的,法正對此的判斷就很準確,「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速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逼故耳。

」因為此時曹操大本營鄴城出事了,曹操回去搞定蕭牆之禍才更重要。

漢中之戰

曹操失去漢中,秦嶺以南大部不復為其所有,關中開始感受到來自劉備集團的壓力。

漢中戰
役後。

曹操不再像前幾次出征那樣,戰事結束,即將主力撤回到河南腹地,而是在關中大軍
留駐,以抵禦可能北上的蜀軍。

自此以後,魏對蜀施行以防禦為主的軍事戰略。

劉備占領漢中後,遣劉封、孟達等攻上庸,後全據西城、上庸、房陵東三郡,更是打通了漢中和襄陽的聯繫。

劉備的戰略幾乎是想複製他所謂的祖宗劉邦的帝業路線圖,原來諸葛亮《隆中對》規劃的是先占據東三郡,再圖漢中。

現在劉備先得漢中,後得東三郡,也打通了四川到荊襄之間的交通線,「跨有荊益」。

真正給劉備出了這個好戰略的是原來劉璋集團的法正、楊洪等人,這些人的謀略才智並不比諸葛亮差。

諸葛亮

諸葛亮一開始對益州地理軍事了解並不透徹,後來也認同了漢中的戰略地位,數次北伐,都是以漢中為基地,即便失利撤軍,也會死守漢中。

但是,後來姜維執掌蜀漢軍事大權之後,就對
諸葛亮以來的漢中防守策略有所變更,將防守嚴密的漢中虛空化,竟然退守漢、樂二城。


姜維自己的理由是,「錯守諸圍,適可禦敵,不獲大利。

若使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聽敵人平,重關頭鎮守以捍之,令游軍旁出以伺其虛。

」。

姜維的軍事部署是「督漢中胡濟卻住漢壽,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姜
維本人則率主力出隴右。

姜維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的時候說這是「為亡蜀張本」。

更有史家說姜維這是「外戶不守而卻屯以引敵,且欲侯其退而博之,真開門揖盜之見」。


正是因為姜維不重視漢中的防禦,最後鍾會能輕易拿下,魏軍入蜀就如入無人之境了!想想諸葛亮一生教了兩個好學生,一個是馬謖,另一個就是姜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蜀漢第一謀主法正

在三國歷史上許多人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對各國謀士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對於謀主這個稱呼卻知之甚少。謀主,通過其字面意思可知謀主就是出謀劃策的主要人物,如果把一個國家的謀士比喻為一個班上的學生...

秦晉「漢水悠悠」劉備智取漢中

三國劉備為了整個蜀漢根據地的生死存亡問題,動用了在四川所有的精銳部隊和優秀將領、謀士,全力爭奪漢中長達一年半之久。最後,以曹操退出漢中,劉備築壇封王,奠定了三國鼎立局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