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兵敗漢中後,使出一狠招,給諸葛亮北伐埋下無窮的隱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11年,劉備與劉璋反目成仇,率軍攻打益州。

歷經3年苦戰後,劉璋眾叛親離,見大勢已去,只得乖乖向劉備投降。

劉備占領益州後,自領益州牧,同時下達了一道詔令:凡是投誠過來的文臣武將一律官復原職,此舉盡收巴蜀人心,實在是非常高明。

而劉備雖然占據益州,但是卻缺乏天然屏障,一旦曹操發大軍來攻,則益州必然危如累卵,所以漢中的戰略地位就顯得尤為重要。

若劉備得到漢中,則益州不僅有了可靠的保障,還能以漢中為跳板,向中原地區進發,與曹操爭奪天下。

由此,漢中成了兵家必爭之地,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都勢在必得。

公元214年,曹操自領大軍征討漢中張魯,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漢中張魯就投降了曹操。

曹操不計前嫌,任命張魯為鎮南將軍,封閬中侯,張魯的五個兒子也相繼封侯。

自此,曹操算是徹底平定漢中。

此時,丞相主簿司馬懿向曹操進言:「劉備欺凌劉璋,奪了益州的基業,但蜀人未必真心歸附他,可趁他南下與孫權爭奪荊州之機,增派漢中大軍,再攻打益州,一戰可成,請曹公不要錯失良機!」

可是曹操卻擔心剛拿下漢中,就貿然攻打益州,恐有差池,並以「得隴望蜀」為由,駁回了司馬懿的建議。

不久,蜀中果然大亂,曹操知道後,捶胸頓足,後悔不已。

劉備得知曹操收降了張魯,奪得了漢中,非常得焦慮,於公元215年率軍與曹操大軍在漢中對峙,而這一對峙,就整整相持了4年時間。

直到公元219年,劉備聽取謀士法正的計策,以大將黃忠為先鋒,斬殺了駐守漢中定軍山的曹魏大將夏侯淵。

夏侯淵號稱中原第一刀客,非常勇猛,但是卻極其自負,最終死在了法正與黃忠手裡。

定軍山失利,大將夏侯淵被殺,曹操非常悲痛,於是在大將曹真、徐晃的配合下,親率大軍與劉備一決雌雄。

由於孤軍深入,糧食補給非常困難,後面還中了趙雲之計,曹軍損失慘重,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曹操被迫撤兵,將漢中拱手讓給劉備。

至此,劉備除了占據荊州六郡外,還占盡巴蜀、漢中之地,事業可謂如日中天,實現了諸葛亮當年在《隆中對》制定的戰略目標,終於成為了三足鼎立的一方霸主。

然而事情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漢中得而復失,而且損兵折將,對曹操來說,的確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雖然失去漢中土地,但曹操撤軍與移民並舉,從漢中遷走了5萬多戶,近二十餘萬人口到中原地帶,除了彌補征討漢中的各種損失外,其實還是大賺一筆的。

因為在那個封建小農經濟時代,勞動力才是第一生產力,有了更多的勞動力,就能開墾更多的土地,發產農業生產,最終不斷增強國力。

大家都知道,劉備死後,諸葛亮進行了五次北伐,姜維也九次進軍中原,但大多數原因都是戰線太長,軍需補給又跟不上,北伐可謂是力不從心,多半是半途而廢。

不管是諸葛亮的五次北伐,還是姜維的九伐中原,都以漢中為跳板,但是這個跳板太顯單薄了,不能為北伐提供足夠的兵員補給和軍需物資,每次戰爭所需物資都需要從益州本土調取。

一方面,由於蜀地道路崎嶇不平,物資運輸困難,很難及時運到前線,另一方面,頻繁的北伐戰爭加重了益州百姓的負擔,國力大大受損,得不到休養生息。

曹操的這一計謀真的是太毒辣了,不僅拖垮了蜀漢的國力,也為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埋下了無盡的隱患,可謂一箭雙鵰,「奸雄」這一稱號絕對當之無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鬼淵神將,夢三國的夏侯淵之死

曹操常常告誡夏侯淵「為將當有怯弱時」,但本性難改,他最終因此而亡!不過,其實如果定軍山之戰,黃忠如沒有那位足智多謀的法正的參謀,他未必就能殺得了夏侯淵。殺不了夏侯淵,劉備也就未必能拿下漢中。

法正:做軍師,我超過諸葛亮······

行天下,會名人,談古今!您現在收看的是蘭尋書院推出的《歷史名人專欄》。我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通過365位歷史名人串聯中國歷史。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與我們一起領略不同時代下,不同英雄人物的流風餘韻。

史解人生|法正:奇謀於心 計斬夏侯

法正,字孝直,扶風郿人,儒學名士法真之孫。原是劉璋部下,後劉備入蜀,轉投劉備帳下,建有奇功。成為諸葛亮之後劉備最信任的心腹謀士之一。曹操曾說:「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