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皇位竟然忍心謀殺了對自己恩重如山的兄長,又秘密殺害了侄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於宋太祖趙匡胤之死,《宋史》上的記述是非常簡單的,在《太祖本紀》中只說了兩句話,一是「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一句是「受命於杜太后,傳位於太宗。

」杜太后是他們兩人的母親。

一直以來,人們對太祖之死和太宗即位充滿了各種疑問。

「父死子繼」是歷朝歷代皇位傳承的不二法門,如果實在無子,才會想到「兄終弟及」。

其時太祖還有二子在世,次子趙德昭,年二十;四子趙德芳,年十七,如果繼位的話,都不能算是「幼主」,完全可以很好地處理國政。

而這兩子都沒有最終繼位,所以歷來人們都對太祖之死和太宗充滿了各種疑問,許多私家著作都對此繪聲繪色,議論紛紛。

據宋初的大和尚文瑩《湘山野錄》記載:

宋太祖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晚上,趙匡胤到湖邊夜觀天象。

起初天氣晴朗,突然間陰雲四合,狂風大作,居然下起了冰雹。

太祖心中不悅,召來弟弟趙光義,在萬歲殿對飲。

兄弟二人開懷暢飲。

不久後,太祖瞪著兩眼,似乎有什麼要對弟弟講。

於是光義就叫宦官和宮女們盡行離去。

守候在外的人只是遠遠地看見屏風之上,燭光搖曳,人影散亂。

趙光義時時離席,好像醉酒的樣子。

此時已經是三更時分,紛飛的雪花在地面積了數寸,猛然間聽到了斧聲,好像是趙匡胤在用斧頭斫雪,一邊斫著,還一邊高聲說:「好做!好做!」

不久後,趙匡胤睡著了,鼾聲如雷,而趙光義也睡在裡面。

近五更的時候,周遭闐無聲息,突然說,皇帝駕崩了。

於是趙光義接受了遺詔,在靈柩前即了帝位,是為宋太宗。

這一段文字出現得比較早,主觀成分也較少,似乎可以證明太祖正常死亡和太宗合法即位的一個證據。

然而,這其中疑點重重。

按照禮儀,趙光義是不可能留宿宮中;宦官和宮女不可能全部離開皇帝;忙亂的人影,奇怪的斧聲,以及趙匡胤那句「好做好做」的呼喊……這些疑點細究起來,無異就是告訴人們,這是一場事先策劃的血腥謀殺,是趙光義為了皇位而謀殺了對自己恩重如山的兄長。

俗話說「為尊者諱」。

司馬光作為一個正統的史學家,當然知道這點。

所以,在他的著作《涑水紀聞》中,他也是竭力為趙光義開脫,然而卻也不能完全遮蓋他弒兄篡位的事實。

他在書中是這樣記述的:

太祖駕崩之時,已經是四鼓,宋皇后叫內待都知王繼恩將皇四子趙德芳叫來,意思是要德芳繼位。

而王繼恩考慮到太祖早就有傳位晉王趙光義的打算,於是就直接找到了趙光義。

光義大驚,猶豫不決。

王繼恩說:「再猶豫,皇位就是別人的了!」

於是兩人一道踏著積雪步行到了宮門,宋皇后問道:「德芳來了嗎?」王繼恩說:「晉王來了。

宋皇后見到晉王,詫異萬分。

過了好一會兒,才醒悟了過來,淚流滿面地對趙光義說:「官家,我母子的性命,都託付給你了。

晉王也流著眼淚說:「共保富貴,勿憂也!」

從這裡的記述可以看出,司馬光掩蓋了趙光義弒兄篡位的事實,將篡奪皇位的主動權強加在一個高級宦官身上。

但是,他也並不否認其篡位的基本事實。

趙光義以皇弟的身份繼位。

據說,這是他們母親杜太后的意見。

杜太后臨終之時,曾對趙匡胤說:「你之所以能奪得天下,是因為大周皇帝太小,主少國疑,你欺負人家孤兒寡母這才奪得的天下。

如果大周是一個長君,你不可能會有這相機會。

你和光義都是我的兒子。

如果你將來能將帝位傳給他,國賴長君,真社稷之福啊!」

太祖含淚應允,於是就叫宰相趙普寫成了誓詞,封存在一個金匱里,叫人保存起來,這即是所謂的「金匱之盟」,這也即是趙光義「兄終弟及」的合法性的來源。

但這個「金匱之盟」的真偽,卻很值得懷疑。

首先,杜太后薨的時候,趙匡胤只有三十四歲,正值壯年,其子德昭四歲。

此時趙匡胤身體還是相當的不錯,杜太后怎麼可能知道趙匡胤會在幾年後就駕崩,從而出現主少國疑的局面呢?這不是詛咒自己的兒子嗎?

其實,如果真有「金匱之盟」的話,那麼太祖駕崩之時,趙光義完全可以公布出來,堂堂正正地證明自己繼位的合法性。

為什麼一直要等到眾論譁然後的第五年,他才如夢初醒地拿出這個呢?而且他還煞有介事地列舉證人,公布誓約。

這還真有一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

人們有理由懷疑,這份所謂的「金匱之盟」不過是要平息輿論而炮製出來的一套鬼話。

反正權利在他手裡,他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你若不信,那就是你居心叵測。

專制統治者總是有理的。

儘管《宋史》對宋太宗趙光義是推崇備至,認為其是有道明君,但也提出了一些委婉的批評,儘管輕描淡寫,但力道卻有如千鈞。

《太宗本紀》中是這樣說的「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縣公之貶死,武功王之自殺,宋後之不成喪,則後世不能無議焉。

《宋史·太宗本紀》認為後人對趙光義的非議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是為何不等到即位的次年即要改元。

新君即位,常例是次年才改元,這是表明對先帝的尊敬。

可為什麼趙光義在繼位那年,日子所剩無幾的情況下即要改元?難道僅僅幾天的等待,他也是等不得嗎?人們有理由懷疑他是心懷鬼胎,搶先為自己正名,以造成不可逆轉的既成事實。

二是涪陵公為何被貶而死。

涪陵公即是趙匡胤和趙光義的同母弟弟趙光美。

既然是「兄終弟及」,那麼下一位合法的皇位繼承人理應就是趙光美(後為避諱改名趙廷美)。

但是光義即位後不久,弟弟趙廷美就不明不白地被削奪王爵、貶為涪陵縣公,不久後又不明不白地「抑鬱」而死。

更為過分的是,趙光義竟然宣布趙廷美不是其母杜太后的兒子,是其父和小妾所生。

真不知九泉之下的杜太后作何感想。

三是武功王為何自殺。

光義繼位時,太祖長子趙德昭年已二十,當時被封為武功郡王。

征討北漢之後,德昭好言勸說太宗信守承諾,獎勵出征的有功將士。

可太宗卻扳著臉說:「等你自己當了皇帝,再賞也不遲。

」德昭感到自己受到了猜忌和防範,自覺大事不妙,回家後不久就自刎而死。

不久之後,太祖的另一個兒子德芳也不明不白地「病死」。

在兩個威脅最大的侄子去世之後,太宗終於可以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了。

這樣的「巧合」,未免太過讓人生疑。

四是宋皇后死後,葬禮一直未能舉行。

有人請求趙光義為皇嫂服喪,趙光義勃然大怒,下令不准群臣臨喪,奉行了「鴕鳥政策」,好像沒有這回事似的。

翰林學士王禹偁私下議論此事,說「後嘗母儀天下,當遵用舊禮」。

(《宋史·王禹偁傳》)太宗惱羞成怒,將他貶黜。

宋後的靈柩一直停在太祖之妹燕國長公主的府邸,後又停放在普濟佛舍,就是不允許與宋太祖合葬。

後來又草草安葬在太祖的永昌陵的附近。

直到宋神宗之時,宋皇后的牌位才被迎入太廟供奉。

也正是這幾個疑點,人們認為趙光義這是做賊心虛,不敢面對其弒兄篡位的事實。

民間對於趙光義這一行徑很是不滿,卻又是無可奈何。

直到北宋滅亡後,宋高宗建立南宋,皇位這才重新回到了太祖一脈。

由於宋高宗無子,就將皇位傳給了宋太祖的七世孫趙昚,是為宋孝宗,他也是武功郡王趙德昭的六世孫。

民間因此得到了極大的心理安慰,議論這才稍稍平息。

圖片來自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匡胤為何願破世襲,不由皇子而由皇弟繼位?

長達數千年的封建社會,一直傳承著父子相傳的皇帝世襲制,太子繼位天經地義。否則不是篡位便是禪讓。然而宋朝皇帝趙匡胤始終不立太子。卻兄終弟及,讓本該與大宋皇朝帝位無緣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自己的皇位。這...

小議燭影斧聲 金匱之盟(趙二上位)

宋太祖趙匡胤共有兄弟5人,他本人行2,大哥趙匡濟和小弟趙匡贊都早死,三弟是趙匡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四弟是趙匡美。趙匡胤稱帝後,為了避諱幾個弟兄紛紛改名,宋太宗的改成了我們熟悉的趙光義,老四趙...

斧聲燭影和金匱之盟!

今天準備來講一講宋太宗趙光義,為什麼想到講趙光義呢?簡單介紹一下他,大家就明白了。這宋太宗啊,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原名趙匡義,後來由於避諱改名為趙光義,所以問題就來了,在父死子繼的封建社會,為...

金匱之盟——政治遮羞布而已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姑娘;權力是勝者打扮的工具。——無名小子我們應該怎麼讀歷史?這是個問題。當然我沒有能力決定一個規則,更沒有資格對前輩們指指點點。雖然如此,小子無知無畏,願以一家之言,解讀出歷史的...

宋太祖為何不立太子?有意傳位弟弟趙光義

趙匡胤生前他的兩個兒子也成年了,為什麼當時就沒立兒子為太子,甚至沒封王。而他的弟弟趙光義被封晉王,開封府尹。重用弟弟而忽視自己的兒子,以致讓趙光義奪了權。造成了他的後幾代子孫脫離政治核心,這是為...

殺兄上位的迷霧 子孫絕後皇位重回兄長一系

趙光義繼承兄長趙匡胤皇位,依據來自《金匱之盟》,而《金匱之盟》據說是為杜絕五代國君年幼權臣竊國的事重演,趙匡胤趙光義的生母杜太后,臨終前命趙普寫約誓書,要求趙匡胤死後,皇位要傳給趙光義,趙光義之...

宋太祖之死,誰是真正的兇手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宋王朝的開國皇帝。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涿郡。年輕時喜愛騎馬射箭,膽量過人。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