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光義是篡位奪權的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宋朝的第二個君主宋太宗趙光義是篡位奪權的嗎?宋太宗本名匡義,後因避其兄太祖諱改名光義,即位後改名炅(jiǒnɡ)。
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太祖小12歲,比秦王太宗像趙廷美大8歲。
22歲時,參與陳橋兵變,擁立其兄趙匡胤為帝,曾參與太祖統一四方的大業。
太祖駕崩,38歲的趙光義登極為帝,是為太宗,在位共22年,59歲去世,是宋朝的第二個君主。
太宗即位後,繼續進行始於後周世宗時的統一事業,鼓勵墾荒,發展農業生產,擴大科舉取士規模,編纂大型類書,設考課院、審官院,加強對官員的考察與選拔,進一步限制節度使權力,力圖改變武人當政的局面,確立文官政治。
這些措施順應了歷史潮流,為宋朝的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因為急功好利,幾次北伐攻遼都受挫,太宗轉而執行守內虛外的政策。
晚年政治大計循規蹈矩,使宋朝漸漸形成了「積貧積弱」的局面,給宋代社會的發展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要想全面了解太宗一朝的施政措施,還得從他的繼位說起。
按照封建王朝的嫡長子繼承制度,趙光義根本是與大宋皇位無緣的,但最後卻是他繼承了他哥哥的遺產。
這一特殊的繼承結果對太宗朝的政治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此點甚至在太宗個人的性格、生活上都有所反映。
斧聲燭影:太宗繼位之謎
汴京午門石獅開寶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宋朝的締造者太祖忽然駕崩,年僅50歲。
二十一日,晉王趙光義即位,這就是太宗。
太祖英年而逝,太宗繼位又不合情理,於是引出一段千古之謎。
十九日夜,大雪飛揚,太祖命人召時任開封府尹的晉王光義入宮。
光義入宮後,太祖屏退左右,與光義酌酒對飲,商議國家大事。
室外的宮女和宦官在燭影搖晃中,遠遠地看到光義時而離席,擺手後退,似在躲避和謝絕什麼,又見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嚓嚓」斧聲清晰可聞。
與此同時,這些宮女和宦官還聽到太祖大聲喊:「好為之,好為之。
」兩人飲酒至深夜,光義便告辭出來,太祖解衣就寢。
然而,到了凌晨,太祖就駕崩了。
得知太祖去世,宋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繼恩去召皇子德芳入宮。
然而,王繼恩卻去開封府請光義,而光義也早已安排精於醫術的心腹程德玄在開封府門外等候。
程德玄宣稱前夜二鼓時分,有人喚他出來,說是晉王召見,然他出門一看並無人,因擔心晉王有病,便前來探視。
二人叩門入府去見光義,光義得知召見,卻滿臉訝異,猶豫不肯前往,還說他應當與家人商議一下。
王繼恩催促說:「時間久了,恐怕被別人搶先了。
」三人便冒著風雪趕往宮中。
到皇宮殿外時,王繼恩請光義在外稍候,自己去通報,程德玄卻主張直接進去,不用等候,便與光義闖入殿內。
宋皇后得知王繼恩回來,便問:「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卻說:「晉王到了。
」宋皇后一見光義,滿臉愕然,但她位主中宮,亦曉政事,心知不妙,便哭喊道:「我們母子性命都託付於官家了。
」官家是對皇帝的稱呼,她這樣喊光義,就是承認光義做皇帝了,趙光義也傷心流淚說:「共保富貴,不用擔心。
」於是,趙光義便登極為帝。
太祖之死,蹊蹺離奇,但太宗搶在德芳之前登極卻是事實。
太宗的繼位也就留下了許多令人不解的疑團,因此,歷來便有太宗毒死太祖之說。
太祖本人身體健康,從他生病到死亡,只有短短兩三天,可知太祖是猝死的,而光義似乎知道太祖的死期,不然他不會讓親信程德玄在府外等候。
太祖不明不白地死後,太宗為了顯示其即位的合法性,便拋出了其母杜太后遺命的說法,即所謂的「金匱之盟」。
杜太后臨終之際,召趙普入宮記錄遺命,據說當時太祖也在場。
杜太后問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說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與福蔭,太后卻說:「你想錯了,若非周世宗傳位幼子,使得主少國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當吸取教訓,他日帝位先傳光義,光義再傳光美,光美傳於德昭,如此,則國有長君,乃是社稷之幸。
」太祖泣拜接受教訓。
杜太后便讓趙普將遺命寫為誓書,藏於金匱之中。
然而,由於年代久遠,「金匱之盟」的重重迷霧也未能揭開,後人推測是太宗和趙普杜撰出來以掩人耳目的。
那麼,到底太祖是否有傳位光義之意呢?據說太祖每次出征或外出,都讓光義留守都城,而對於軍國大事光義都參與預謀和決策。
太祖曾一度想建都洛陽,群臣相諫,太祖不聽,光義親自陳說其中利害,才使得太祖改變主意。
光義曾患病,太祖親自去探望,還親手為其燒艾草治病,光義若覺疼痛,太祖便在自己身上試驗以觀藥效,手足情深,頗令人感動。
太祖還對人說:「光義龍行虎步,出生時有異象,將來必定是太平天子,福德所至,就連我也比不上。
」有人便以此推測太祖是準備將皇位傳給弟弟光義的。
但是,這樣的說法難以經得住推敲,無非是後人的臆測而已。
姑且不論太宗是否毒殺太祖,是否編造「金匱之盟」,這種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方式與傳統的父子相傳相比,可謂名不正,言不順。
因此,太宗繼位後首先要採取系列措施來安撫人心,鞏固帝位。
太宗一即位,就改年號為「太平興國」,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業。
對於此次皇位更替中涉及的關鍵人物,都做了一番安排。
他任命其弟趙廷美為開封尹兼中書令,封齊王,德昭為節度使和郡王,德芳也封為節度使。
太祖和廷美的子女均稱為皇子皇女,太祖的三個女兒還封為國公主。
太祖的舊部薛居正、沈倫、盧多遜、曹彬和楚昭輔等人都加官晉爵,他們的兒孫也因此獲得官位。
而一些太祖在世時曾加以處罰或想要處罰的人,太宗都予以赦免。
除此之外,太宗更注重培養和提拔自己的親信。
其實,太宗早在繼位前就已經緊鑼密鼓地進行布局了。
太宗任開封府尹長達15年之久,正是韜光養晦之時,他在此期間組織了一股舉足輕重的政治勢力。
據統計,光晉王的幕府成員便有60人之多。
與此同時,趙光義還有意結交不少文官武將。
即便是太祖的舊部,諸如楚昭輔和盧多遜等掌握實權的朝中要員,太宗都著意加以結納。
這兩人都與太宗關係密切,在太宗繼位後都升了官。
太宗繼位後,其幕府成員如程羽、賈琰、陳從信、張平等人都陸續進入朝廷擔任要職,慢慢替換太祖朝的大臣。
此外,太宗還罷黜了一批元老宿將如趙普、向拱、高懷德、馮繼業和張美等,將他們調到京師附近做官,便於控制。
不過,太宗改變太祖朝政局的最重要的措施當是擴大科舉的取士人數,他在位時期,第一次科舉就比太祖時代最多的數字猛增了兩倍多。
科舉使不少有才華之人都有機會入仕,況且太宗朝取士多,而一旦被錄取,士子們便青雲直上,這些「天子門生」出任各種職務,無疑對太宗心存感激,心甘情願地為新皇帝效力。
這樣,即使當時朝野內外對太宗的繼位有諸多非議,太宗也能夠把權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將整個朝廷逐漸變成服從自己的機構,而「斧聲燭影」和「金匱之盟」則成為了後人永遠猜不透解不開的謎團。
傳位難題:解鈴亦為系鈴人
不管太宗如何在文治武功上謀求超越太祖的地位,但終太宗一朝,卻始終無法擺脫太祖的陰影。
太宗繼位之後,面對的一個頭疼問題就是如何對待此後的皇位繼承。
按照「金匱之盟」的約定,廷美是皇位第一繼承人,並由廷美傳回太祖之子德昭。
這是太宗所不願意看到的。
自古帝王傳承多為父死子繼,太宗也不例外。
為此,太宗絞盡腦汁,力圖一一排除傳子過程中的障礙,走過了一段充滿風波曲折的歷程。
所謂的金匱之盟可能是太宗、趙普捏造出來的,雖然一時能掩人耳目,但最終限制了太宗傳子的願望。
這還得靠太宗和趙普自己解開這道難題。
在此過程中,太宗逼死弟弟和侄兒,逼瘋長子,其間的無奈、痛苦也許他再也不願重受一遍。
趙普在太宗定儲一事中扮演了極為特殊的角色。
太宗曾以傳國之事詢問趙普的意見。
趙普一生讀書不多,但好讀《論語》,並從中學到一些治國之道。
他曾對太宗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指《論語》)。
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因此以「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而聞名於世。
趙普在太祖時代以佐命元臣之身份在中樞機構執政達10年之久,與太祖私交甚好,被其視為左右手。
太祖時代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制定統一戰略等事上,趙普都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趙普的權勢甚至一度在晉王光義之上。
他還反對過太祖傳位晉王光義的意圖。
因此,他與太宗的關係極為微妙。
太宗繼位後,趙普的地位已遠遠不及太祖時代,頗受壓抑和冷漠。
太宗要維護自己的權力,對趙普這樣的太祖舊臣自然心存猜忌,何況兩人還曾是政敵呢。
然而,趙普是開國元勛,太宗要安撫人心,自然需要利用這樣的元老重臣裝點門面,所以對趙普在表面上還是客客氣氣。
趙普沉浮宦海幾十年,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在身家性命隨時有危險的情況下,政治態度自然會發生一些變化。
於是,當太宗向他詢問傳任廷美之事時,趙普心知太宗心意,便說:「自古帝王傳位乃是父傳子,當年太祖已誤,陛下今日還要再錯嗎?」這句話大獲太宗賞識,堅定了太宗傳子的信心。
此後,趙普在太宗傳位的過程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太祖去世後,還留有兩個兒子德昭和德芳。
太宗繼位之初,德昭封為節度使和郡王。
太宗征遼時,德昭從征幽州。
高梁河之戰,宋軍慘敗趙德昭像,太宗隻身逃脫,不知所蹤。
這時有人商議立德昭為帝。
後來,太宗生還,此事便作罷。
班師回京後,太宗以此次北伐不利,便很久不行此前平定北漢之賞,將士們不免議論紛紛。
德昭便為將士們請賞,認為即使與遼作戰失敗了,還是應該賞賜平北漢有功的將領。
太宗聽後很不高興,就說:「待你做了皇帝再賞賜也不遲。
」此言一出,德昭惶恐萬分,低頭垂淚,默然而出。
德昭所處地位本就微妙,而叔父那番話分明又是懷疑他有奪位之心,日後難全其身,又思及父母早亡,兄弟二人不得保,滿腹心事竟無處訴說,頓生短念,回來後便自刎身亡。
據記載,太宗得知此事後又驚又悔,趕過來抱屍痛哭:「痴兒何至此邪!」下令厚葬,追封魏王。
德昭死時年僅29歲。
兩年以後,德芳又不明不白地死去,年僅23歲。
於是,太宗皇位繼承的兩大「隱患」被消除了。
德昭兄弟死後,對皇位能構成威脅的就只剩下秦王廷美了。
太宗雖然不敢明目張胆地對廷美下手,但只有除掉其弟,才能保證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子孫。
太宗此次又想到了趙普。
趙普曾提醒太宗不可「一誤再誤」而深受太宗信任,自然知道在這種情形下該怎麼做。
這裡需要提一下趙普的政敵盧多遜。
盧多遜為人機警,知道太祖喜歡讀書,經常到史館來取書,就讓小吏每次都查看太祖所取何書,於是趙廷美像通宵閱讀此書。
等到第二天召對時,太祖問起大臣們書中的事情,只有盧多遜一個人應答如流,以此獲得太祖賞識,拜為宰相。
他跟趙普一直不和,好幾次在太祖面前說趙普壞話,而趙普本人也因專權、貪財為很多大臣所忌,並被人抓住把柄,結果趙普被罷相。
當時有人跟太祖反映趙普非議皇弟光義,估計這也是盧多遜乾的。
趙普上表自訴說:「皇弟忠孝,我怎麼能夠輕議。
這是外人的離間之詞,何況當初太后臨終前的遺命我親目所見,並作了記錄呢。
希望陛下明察。
」太祖將趙普的上表一併藏在金匱里。
太宗初年,趙普受到冷落,盧多遜怕他復起,就跟太宗說趙普當初反對太祖傳位給他。
過了幾年,太宗為晉王時的舊僚揭發秦王廷美陰謀造反。
太宗將信將疑,就問趙普的看法。
這給了趙普表白的機會。
關於秦王廷美,趙普說了些什麼,不得而知。
但這次趙普趁機說自己為權奸(當然是指盧多遜了)所害,並詳細說起杜太后的金匱之盟以及自己的上表等事。
這下,太宗感覺到趙普原來是自己的大忠臣,於是對趙普加官晉爵。
但不多久,太宗君臣都意識到了金匱之盟所存在的隱患。
趙普提醒太宗不可一誤再誤的話一出口,就已經決定了廷美的結局。
沒多久,趙普就查到了盧多遜私遣堂吏交通廷美之事。
趙普毫不客氣地捅給皇帝,說盧多遜盼太宗早日晏駕,就好盡力侍奉廷美,廷美表示滿意,還送盧多遜弓箭等物。
太宗大怒,借題發揮,嚴懲盧多遜及其同黨。
大臣王溥等74人聯名上奏盧多遜及廷美怨望詛咒,大逆不道,宜正刑章。
盧多遜被削奪官爵,其同黨不少被處死;廷美勒歸私第,其兒女不再稱皇子皇女。
趙普借盧多遜交通秦王案,既打擊了政敵盧多遜,又討好了太宗,一箭雙鵰。
但廷美的悲慘命運還沒到頭。
趙普更進一步,他挑唆開封知府李符落井下石,上言說廷美不思改過,反多怨望。
於是,廷美被降為涪陵縣公,安置到房州。
太宗命人嚴加監管。
廷美氣憤難平,兩年後便死在房州,年僅38歲。
順便提及的是,李符並沒有得到什麼好處。
趙普怕他泄漏秘密,後來找了一個別的茬兒,將他貶到地方做了一個小官。
廷美死後,太宗對外稱廷美乃是乳母陳國夫人耿氏的兒子,並非杜太后所生,這樣就徹底地將廷美排除在皇位繼承系統之外。
當時,杜太后早已去世,太宗兄弟也只剩下他一人,太宗所言無人能夠反駁。
因此,廷美到底是誰的兒子,恐怕也只有太宗自己最清楚了。
經過上述種種手段,太宗終於清除了將皇位傳給兒子的障礙。
不過,太宗對皇位繼承人的挑選卻並非一帆風順,也頗多曲折。
太宗長子元佐自幼聰明機警,長得又像太宗,頗為太宗喜歡。
元佐有武藝,善騎射,還曾經隨太宗出征過太原、幽薊。
太宗迫害廷美時,元佐頗為不滿,力加營救,請免其罪,但未能成功。
後廷美死於房州,元佐得知此事,悲憤成疾,竟然發狂。
左右僕從若有小錯,元佐即以刀棒傷人。
太宗命太醫治理,才稍有好轉。
然而,雍熙二年(985)重陽節,太宗召集幾個兒子在宮苑中設宴飲酒作樂,因元佐病未痊癒,就沒有派人請他。
散宴後,陳王元佑去看望元佐。
元佐得知設宴一事,說:「汝等與至尊宴射,而我不預焉,是為君父所棄也。
」忿氣難平,一個勁喝酒。
到了半夜,索性放了一把火焚燒宮院。
一時間,殿閣亭台,煙霧滾滾,火光沖天。
太宗得知後,猜想可能是元佐所為,便命人查問,元佐具實以對。
太宗怒不可遏,欲絕父子之情。
眾人營救不得,元佐被廢為庶人。
有人說元佐是在裝狂,以表示對父親的不滿和對皇位的拒絕。
太宗去世後,其妻李皇后曾打算立元佐為帝,但元佐並不知情,所以未受牽連。
元佐的同母弟真宗即位後對元佐很好,努力幫他治病,只是元佐在其弟做了皇帝後,終身未見他。
元佐死於仁宗天聖五年(1027),享年62歲。
在真宗即位後,元佐竟能安享富貴達30年之久,真是幸運。
在元佐焚宮這件事中,有一特殊人物,即陳王元佑。
宴會後,元佑去元佐府中,不知說了什麼竟惹得元佐縱火焚宮,而後太宗認為元佐宮中起火並非偶然,決意廢元佐為庶人,元佑是否對太宗說過什麼,也難以查明。
雍熙三年七月,元佑改名元僖,並封開封尹兼侍中,成了准皇儲。
同年,雍熙北伐失利。
趙普上《諫雍熙北伐》奏疏,頗得太宗嘉賞。
後來,元僖也上疏論及伐遼之事,為太宗採納。
太宗、元僖和趙普在處理對遼事宜方面有了很多的共識。
元僖見太宗優待趙普,便與趙普交好,更是上疏建議太宗重新任用趙普為相。
端拱元年(988),趙普第三次為相,威權一時又振。
竭力支持和拉攏趙普的陳王元僖也晉封許王,更加鞏固了皇儲地位。
趙普罷相後,元僖又與另一位宰相呂蒙正關係密切。
然而,事不如人願。
淳化三年(992)十一月,元僖早朝回府,便覺得身體不適,不久便去世了。
太宗極為悲傷,罷朝五日,贈皇太子,並寫下《思亡子詩》。
元僖之死,據傳是其侍妾張氏下毒所致。
元僖不喜正妻李氏,寵愛張氏。
張氏欲下毒毒殺李夫人,但誤毒死元僖。
張氏恃寵驕橫,對奴婢稍不如意即予以重罰,甚至有棰死者,但元僖並不知情。
張氏又逾越制度葬其父母。
太宗後來探知其事,大怒,遣使按問。
張氏自縊身亡,左右親吏都被處罰,其父母墳墓亦被毀去。
太宗又下詔停止元僖的追贈儀式,降低其葬禮的規格。
元僖本得太宗喜愛,又與宰相交好,朝中還有不少大臣建議立他為太子,本是春風得意之時,卻死於非命,而死後又被太宗所厭,實是可嘆。
元佐被廢,元僖暴死,儲位空缺,馮拯等人上疏請早立太子。
這是個敏感問題,太宗正為此心煩,便將馮拯等人貶到嶺南。
自此以後沒有人敢議論繼承問題。
不過,太宗本人被箭傷所擾,也知該早立儲君,便就此私下詢問寇準。
在寇準的支持下,襄王元侃被立為太子,改名恆。
太宗冊立太子,大赦天下,京師之人見到太子都歡呼道:「真社稷之主也!」太宗得知後很不高興,馬上召寇準說:「四海心屬太子,欲置我何地也?」皇帝尚在世,太子如此深得人心,自然為皇帝所忌,有哪個皇帝不想權力為自己所操控呢?況且早在安史之亂中,太子李亨遙拜唐玄宗為太上皇而自立為帝,尤其是五代以來,子侄逼宮之事更是史不絕書,因此,太宗心中自然不痛快。
幸得寇準說:「陛下擇所以付神器者,顧得社稷之主,乃萬世之福也。
」太宗聽後才消氣,請寇準喝酒,大醉方罷。
隨著病情加重,太宗又開始設法保住太子皇位。
在此情況下,大臣呂端被推到了風浪之顛。
呂端為相時已61歲,擔任宰相前,他在地方和中央都做過官。
呂端為人穩重、鎮靜,又信奉黃老思想,這與太宗晚年所持清靜無為的政治信仰相符合,因此,呂端頗得太宗賞識。
據說在重用呂端之前,太宗曾寫過《釣魚詩》,詩云:「欲餌金鉤深未達,磻溪須問釣魚人。
」這是太宗以周文王自詡,而將呂端比做姜太公。
當時,曾有人反對用呂端為相,說他為人糊塗,太宗說:「呂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呂端果然不負所托。
至道三年(997)三月,太宗駕崩,李皇后與宦官王繼恩等人企圖撇開太子趙恆,另立元佐為帝,幸得呂端處置得當,才得以保證趙恆登基為帝,便是後來的真宗。
太宗的去世,標誌著宋朝開創局面的結束,守成時代的到來。
趙炅個人小檔案
姓名:趙炅(趙匡義、趙光義)
出生:後晉天福四年(939)
屬相:豬
卒年:至道三年(997)
享年:59歲
諡號:神功聖德文武皇帝
廟號:太宗
陵寢:永熙陵
父親:趙弘殷,追贈宣祖
母親:杜太后
初婚:17歲
配偶:尹氏、符氏、李皇后
子女:9子7女
繼承人:趙恆
最得意:滅北漢
最失意:無法擺脫篡位的陰影
最不幸:高梁河之戰差點被俘
最痛心:元佐佯狂、元僖暴死
最擅長:附庸風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非小編原創,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太祖英年而逝太宗趙匡義繼位 引出千古之謎!
汴京午門石獅開寶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宋朝的締造者太祖忽然駕崩,年僅50歲。二十一日,晉王趙匡義即位,這就是太宗。太祖英年而逝,太宗繼位又不合情理,於是引出一段千古之謎。
太宗傳位難題:解鈴亦為系鈴人
不管太宗如何在文治武功上謀求超越太祖的地位,但終太宗一朝,卻始終無法擺脫太祖的陰影。太宗繼位之後,面對的一個頭疼問題就是如何對待此後的皇位繼承。按照「金匱之盟」的約定,廷美是皇位第一繼承人,並由...
揭秘:宋太祖趙匡胤的繼位者為什麼不是兒子?
宋太祖怕史官:宋太祖嘗彈雀於後苑,有臣稱有急事請見,太祖亟見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詰其故。對曰:「臣以為尚急於彈雀。」上愈怒,舉柱斧柄撞其口,墮兩齒。其人徐俯拾齒置懷中。上罵曰:「汝懷齒,欲...
小議燭影斧聲 金匱之盟(趙二上位)
宋太祖趙匡胤共有兄弟5人,他本人行2,大哥趙匡濟和小弟趙匡贊都早死,三弟是趙匡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四弟是趙匡美。趙匡胤稱帝後,為了避諱幾個弟兄紛紛改名,宋太宗的改成了我們熟悉的趙光義,老四趙...
宋太祖趙匡胤酒後離奇死亡背後暗藏的驚天玄機
宋太祖趙匡胤後唐明宗天成年間(927年3月21日)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涿郡,父親趙弘殷,母親杜氏。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其後郭威廢漢建周,得任東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後從征南唐,多有功績。後...
趙匡胤為何願破世襲,不由皇子而由皇弟繼位?
長達數千年的封建社會,一直傳承著父子相傳的皇帝世襲制,太子繼位天經地義。否則不是篡位便是禪讓。然而宋朝皇帝趙匡胤始終不立太子。卻兄終弟及,讓本該與大宋皇朝帝位無緣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自己的皇位。這...
趙匡胤為何傳位弟弟不傳兒子,所有史料和疑點都列出來,自己看吧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了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但最終由他的弟弟趙光義繼位。太祖的兒子都已經成年了,而且沒有失德的舉動,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傳位給兒子卻給了弟弟,歷史上非常少有。
宋太祖為何不立太子?有意傳位弟弟趙光義
趙匡胤生前他的兩個兒子也成年了,為什麼當時就沒立兒子為太子,甚至沒封王。而他的弟弟趙光義被封晉王,開封府尹。重用弟弟而忽視自己的兒子,以致讓趙光義奪了權。造成了他的後幾代子孫脫離政治核心,這是為...
宋太祖是不是被弟弟所殺?「斧聲燭影」和「金匱之盟」是真是假
中國歷史上封建皇帝傳位一般都是傳給自己的子孫,皇帝的子孫繼承帝位在封建正統中才有合法性。但是也有例外,歷史上宋朝的開國皇帝就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子孫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弟弟趙光義,就是這樣的不合傳統的繼...
斧聲燭影之迷:宋太祖真的是被宋太宗害死的嗎?
對於北宋初年,留給我們的記憶,除了黃袍加身和杯酒釋兵權之外,還有一幕斧聲燭影的大戲;這齣戲的主角,是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和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匡義。北宋開寶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大宋王朝...
歷史大發現8:司馬光為何力挺「金匱之盟」
歷史是一部殘缺但又真實的紀錄片,我們試圖從歷史本身抽離出來,用多維的視角去發現一個個我們未知的已知。【歷史大發現第08期】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臨死前曾召丞相趙普入宮,交給了趙普一份自己...
宋太祖趙匡胤之死(三)
而所謂的險招會是什麼呢?歷史證明,趙匡胤是在事業處於輝煌的頂峰時突然死亡的,這真的是巧合嗎?或者是像一些現代「學者」的說法,趙匡胤是家傳基因有問題,再加上自己好喝酒,才造成了中風、心梗一類的突發...
歷史上趙光義是如何坐上皇位的?
開寶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宋朝的締造者太祖趙匡胤忽然駕崩年僅50歲。二十一日,晉王趙光義即位,這就是宋太宗。太祖英年而逝太宗繼位又不合情理,於是引出一段千古之謎。
北宋女政治家:北宋王朝的幾位重量級「太后」
頭一個是「杜太后」杜氏嫁給了武夫趙弘殷做夫人,她最大的本事是生了三個兒子兩個閨女。兒子一個叫匡胤、一個叫匡義、一個叫匡美,頭兩個就是後來的宋太祖、宋太宗,可謂是「一母生兩帝」,榮耀之極。「太祖」...
千古謎案:宋太祖趙匡胤離奇暴崩傳位給弟弟竟不傳給親兒子啊!
宋太祖趙匡胤原是後周的殿前都點檢,只能算是個不大不小的官兒。建隆元年(960),趙匡胤率兵出征時,於陳橋驛(今河南開封東北陳橋鎮)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奪取後周政權,並在開封自己稱帝,建立了...
中國古代宋朝皇帝趙匡胤 死後百年屍體噴毒之謎
盜墓者在盜墓的過程中常發生一些恐怖怪事,如打開古墓後發現死了幾百年的人,身體不僅沒有腐爛,臉色還鮮活如生;或者他們正在投入地收集墓中的珍寶時,屍首突然坐了起來;再或者在挪動屍體的時候,屍體的口...
趙匡胤傳位親弟弟是兄弟情深還是手足相殘?
元976年,宋代開國之君趙匡胤一夜之間猝然離世,正史中沒有他患病的記載,野史中的記載又說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歷史上一宗離奇的懸案。而趙匡胤竟然沒有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弟弟。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