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版「隆中對」是誰提出的?不是郭嘉也不是司馬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根據陳壽在《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的記載,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

面對誠意滿滿的劉玄德,諸葛亮為他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隆中對」。

在「隆中對」的指引下,劉備最終建立蜀漢,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那麼,問題來了,對於擁有郭嘉、司馬懿、荀彧、荀攸等謀士的曹操,有沒有類似於「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呢?對此,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首先,在東漢末年,曹操一開始並不是實力最強的諸侯,面對袁紹、袁術、呂布、劉表、張繡、馬超等強敵,曹操之所以可以將擊敗他們,離不開清晰的戰略謀劃。

在曹操手下的謀士中,有人為曹操獻出了一個計謀,堪稱曹操版的「隆中對」。

而這個謀士不是荀彧、荀攸,也不是郭嘉、司馬懿,而是歷史名氣相對較低的毛玠。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毛玠(?—216年),字孝先,陳留平丘(今河南封丘)人。

毛玠年少時為縣吏,很早的時候就小有名氣。

不過,在東漢末年,毛玠因戰亂而打算到荊州避亂,但中途知道劉表政令不嚴明,因而改往魯陽。

之後,毛玠投靠曹操,成為曹操手下的謀士。

作為謀士,自然需要不斷出謀劃策,從而彰顯自身的價值。

針對曹操當時的處境,毛玠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的戰略規劃。

而這,受到了曹操的肯定和欣賞。

其中,就「奉天子以令不臣」來說,就是曹操後來實行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迎接漢獻帝劉協之後,曹操通過東漢皇室來號令天下。

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基礎上,曹操不僅可以藉機招攬天下的人才,在和袁紹、袁術、劉表、馬超、劉備等諸侯的較量中,更容易名正言順。

至於「脩耕植,畜軍資」來說,公元196年,曹操開始屯田,當時由於連年的戰爭,許多土地失去了業主。

面對這些田地,曹操選擇將其收歸己有,並且將其中一部分田地交給手下的士兵耕種——軍屯,一部分招募失去田地的百姓耕種——民屯。

在東漢末年,通過軍屯和民屯,曹操不僅獲得了穩定的糧食供給,也能很好地維持一支能征善戰的大軍。

最後,就諸葛亮的「隆中對」,幫助劉備拿下西川之地,成為匹敵曹操、孫權的一方諸侯。

而就毛玠提出的「隆中對」,也即「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的戰略分析,也幫助曹操擊敗了周邊強敵,並一統北方中原地區,成為三國時期實力最強大的諸侯。

所以,毛玠提出的戰略規劃,可謂曹操版的「隆中對」,其意義和價值完全可以媲美諸葛亮向劉備提出的「隆中對」。

在此基礎上,毛玠獲得了曹操的重用,在地位上不遜色於郭嘉、司馬懿等人。

比如曹操獲封魏公後,毛玠改任尚書僕射。

之後,毛玠還建議曹操應該立嫡長子曹丕為魏國世子。

文/情懷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奉孝不死臥龍不出,歷史真相到底如何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各路諸侯謀士眾多,比較有名氣的謀士有諸葛亮、龐統、法正、魯肅、周瑜、郭嘉、荀彧、賈詡、司馬懿等等。至於謀士排名眾說云云,爭議較多,最具爭議的莫過於諸葛亮和郭嘉了;有...

三國歷史中足以和隆中對相比的那些戰略構想

公元207年劉備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為其出謀劃策。諸葛亮審時度勢,分析當下局勢,提出千古傳頌的隆中對。隆中對為劉備的蜀漢大業規劃了內政、外交、軍事的方針策略,而後劉備按照隆中對行事,終成三...